草堂讀詩|故事:戴長伸《滿天星斗——回憶小學四年級,爸爸和我》

草堂讀詩|故事:戴長伸《滿天星斗——回憶小學四年級,爸爸和我》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戴長伸的詩歌《滿天星斗——回憶小學四年級,爸爸和我》,也來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

戴長伸,祖籍山東高唐,現居成都,是《新成華》報社執行主編。戴長伸15歲發表處女作,已在《詩刊》《詩歌月報》《草堂詩刊》《青年文學》等刊物發表詩作300餘首;著有詩集《單行道,或隨風而逝的理想主義》《我來到這人間》,以及合集《7印張——山東大學作家班詩選》。

草堂读诗|故事:戴长伸《满天星斗——回忆小学四年级,爸爸和我》

戴長伸

戴長伸始終認為,幼年、童年、少年的生活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無形的、浸糅在人的骨骼和血肉中,也甚至可以說是如影隨形的,會自然而然伴隨本人的成長,並不定時在日後的某一處、某一刻閃現在當下的人生中。

戴長伸的童年、少年時期,居住生活過很多地方,僅小學階段,他就因故輾轉過3所小學,其中第一次轉學,就是由出生地的鄉村小學轉到鄉鎮聯小就讀四年級。

今天要分享的《滿天星斗》這首詩所回憶、所描述的正是這近一年經歷中的一個片斷:當時在鄉鎮聯中任教的父親每天早上騎著大輪“大金鹿”自行車,戴長伸則側擰著身子以一種很彆扭的姿勢坐在大梁上,父親載著他往差不多5華里外的聯中趕,到目的地後父親去上課,而戴長伸還要再步行差不多1華里去聯小。因為學習時長以及天氣等原因,父子二人披星戴月行進在路上是常事,那些情景時隔多年依舊留在詩人心裡。於是有了這首詩,一起來聽聽吧:

滿天星斗

——回憶小學四年級,爸爸和我

滿天閃爍的星斗,明亮的月亮

仿牛皮帽雙簷把耳朵蓋得嚴嚴實實

秋蟲在鳴叫,河水嘩嘩作響——

爸爸和我,在將臨的黎明往聯校趕

“前邊就是前楊莊,你舅舅家。”

“過公路時看著汽車。”

“晌午給你熱幾個饅頭。”

更多的時候,嚴肅的爸爸並沒說話

——甚至連這些話也是我憑空想像。

我只是腦袋轉來轉去,並不言語

我才九歲,或者十歲

“大金鹿”咯吱咯吱

我偷偷騎過“大金鹿”。我更怕爸爸

那是一條寂寂無名的小河——

月亮在頭頂,滿天星斗閃爍

前面左拐是公社衛生院,接著是聯校

右拐是前楊莊,我舅舅家

高高低低的河邊小路上,民辦教師戴俊彥帶著兒子去上學

他腳蹬得輕快,對兒子的未來信心十足

他的兒子敏感怯懦,忽閃著一雙戒備的眼睛

這首詩寫於詩人父親的忌日、一個深秋的夜裡。在這之前很多天,戴長伸隱隱有一種要寫作的衝動。直到那天晚上,他在家偶然一抬頭的瞬間,窗外半空中忽然有一點微弱的星光一閃即逝,於是,當年和父親一起趕路時,鄉村小路上滿天的星斗和月亮,路旁青草裡秋蟲的唧唧鳴叫,還有潺潺流淌的小河水……這些情景接二連三浮現在詩人眼前。很快,這些情緒、思緒就變成了一行行文字。

父親在世的時候,曾因戴長伸痴迷於寫詩、看各類文學書刊而反感地當頭棒喝:“你成不了作家!”。當時父親肯定想不到,兒子成年後會因詩歌而改變命運並極大程度上依靠詩歌而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如今隨著鄉鎮合併和社會發展,當年的聯小、聯中都不復存在,同樣消失的還有那唧唧的秋蟲鳴叫以及已成“文物”的“大金鹿”,只有衛生院依舊保存至今並正常營業。這些年戴長伸曾無數次回鄉探親,每次路過故地,他都會習慣性地望一望,但從未刻意去詩中任何一處地方懷念憑弔往事——在已成故鄉的家鄉,有難以計數的寂寂無聞的小河、小路、聯中聯小,有無數父親及舅舅一樣的小人物;推而廣之,在祖國其他鄉村,也有無數這樣的事物和人物存在。他們也許渺小如塵埃,但卻是戴長伸詩歌抒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生活和命運對他的恩賜,更是他的榮耀。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戴長伸的詩歌《滿天星斗——回憶小學四年級,爸爸和我》,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读诗|故事:戴长伸《满天星斗——回忆小学四年级,爸爸和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