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不知不覺,全民網課已經開展了近兩個月啦。當家長和學生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漸入正軌,當老師們從手足無措到適應後的遊刃有餘,大家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

小磊哥收集、整理、提煉、概括了一些老師上網課積累的簡單、適用、易操作方法,供還未明確復課時間地區的老師參考哦。


01

經驗分享一:

如何建立網課的禮儀?

1.有事先問候,結束說再見

這個適用於和他人單獨交流的時候。有些孩子來去就像一陣風,來了沒個招呼,走了沒句再見。常見景象:突然手機一震,一學生髮來消息:這題怎麼做?老師解答完後,就再也沒下文了。不要說是向老師請教問題了,哪怕是問朋友一些小事,稱呼最起碼有吧?人家回答了總得表示感謝吧?

所以,網上和人聊天,開頭也是要一聲稱呼的,如果別人幫助了你要道謝(哪怕沒幫上)。要知道,你在老師解答問題後說一句“老師辛苦了”,老師該有多高興。如果只是簡單聊了幾句,結束了要記得說結束語,“再見”、“拜拜”,哪怕一個表情,都是可以的。


2.上課認真聽,堅決不刷屏

孩子們每天都要上網課,有些孩子覺得對著屏幕上課挺好玩,一會兒發一個表情,一會兒發點自己想說的,或者在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不停回覆“知道了”“做好了”之類的,導致聽課群嚴重刷屏。

如果老師要求大家互動的,那回答是對的,如果老師沒要求,這些回覆會覆蓋重要信息,導致其他同學看不到。其實在群裡上課就像在教室裡上課一樣,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哪裡還能聽清老師說的話?


3.問話要回復,態度要誠懇

有些孩子比較調皮,作業沒有及時交或者不好好聽課,老師或者在上班的家長找他,他知道老師和家長是要來問話的,不論怎麼詢問就是假裝不在。這其實是非常沒有禮貌的。哪怕你很想逃避,也要回復老師和家長,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哪裡做得不對,就誠懇地回答或者道歉,事後再彌補回來。


4.禮多人不怪,網絡也適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要把“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掛嘴邊,交流起來更方便,在網絡中也是一樣的。你要問事情,不妨用“請問”;你要麻煩別人,不妨說“麻煩你了”;你要很長時間沒看到別人信息,不妨回覆“不好意思”。


02

經驗分享二:

網課如何和學生互動?

網課常見的互動的形式包括:


1.表情互動

燦爛的微笑:打開你的攝像頭。全程要面帶微笑,而且是自己平日裡看來誇張的那種笑。因為屏幕的傳遞效果是有減弱作用的。你覺得正常的微笑表情,到了孩子那裡,就覺得老師沒笑;你覺得誇張的表情,到了孩子那裡,就變成了正常的笑。而且,愛因斯坦說過:”微笑是最好的名片“。所以,保持燦爛的微笑,最重要。

皺皺小眉頭:你在表達困惑和好奇的時候,眉頭緊鎖,這樣能吸引孩子們的好奇。


2.手勢互動

打開攝像頭,課程剛開始時,熱烈歡迎孩子們的到來,要向他們揮手致意,Say hi~孩子們回答問題積極、準確的時候,記得給他們豎大拇指鼓勵。課程結束的時候,記得和孩子們揮手說再見。Say bye~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3.上麥互動

就是孩子通過麥克風和老師互動。上麥互動特別重要。這個是和孩子產生面對面交流感覺的互動形式。需要注意:

1) 上麥方式:有的直播平臺可以讓老師抱指定學生上麥,有的平臺需要學生自己主動上麥,老師不能選擇;

2) 鼓勵孩子:上麥的結果,最好是孩子答對了。答不對,就去引導,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答對這道題。這就需要老師有一定的耐心。如果實在引導不明白,就感謝孩子的參與,給孩子獎勵,然後把孩子抱下麥,以防在一個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時間

3) 網絡問題:因為網絡原因,會經常出現孩子上不來麥,或者上來後聲音卡頓等現象。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解釋清楚,趕緊把孩子抱下去,然後再抱一個上來。一定別和孩子調試麥,花過多時間溝通。因為上課時間有限。


4.文字互動

一般的直播平臺都有評論區。大部分孩子,在有限的課程中,是沒機會上麥互動的,但是,只要把孩子調動起來,評論區的互動,卻是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做的。

同時要注意,為了保證課堂的節奏,讓孩子打的字一定要簡略,比如“1”“2”“666”“888”“能”“好”等等。這樣降低孩子操作的難度,孩子才更願意和我們互動,更能提升互動的效率。

問的問題要是孩子好回答的。你要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你問的每一個互動問題的可行性。比如:"小貓用英語怎麼說?"就比"現在完成時有幾種用法?"更好。如果你問了孩子難以回答的問題,那麼在線上,你會感覺,有5秒評論區沒動靜,都特別尷尬,這個在線下卻沒那麼明顯。


03

經驗分享三:

如何查崗學生認真聽網課?

學生在手機、電腦前,吃著零食,喝著飲料,更有甚者在電腦上或手機上在開個QQ小屏和自己小夥伴們的談天論地兩不耽誤。至於老師講的啥?那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了。反正老師也不知道!怎麼辦?

可以這樣試一試:


1.打開攝像頭“我要看到你在幹什麼"

上課時要求所有學生,打開攝像頭對準自己的臉或者課本(講到哪道題,攝像頭就對準那道題)以便實時查崗。


2.老師講,變成學生講

課堂不再以“直播”模式進行,改為釘釘“會議”模式進行。指定題目(老師提前一天佈置講課內容,使學生有所準備)隨機挑選學生,設置為“全員看他”,由他來講,老師和其他學生一起來聽。


3.制定網課考勤細則

可使用企業微信和“智慧校園”,進行任務式考勤:

1)課前考勤:上課前10分鐘發佈課前考勤任務,一般是默寫一首古詩,要求學生拍照打卡,確認學生已上線。

2)課中考勤:上20分鐘的微課,剩下的時間會佈置一項跟微課相關的作業,一般10到15分鐘就可以完成,要求學生下課前必須提交,沒有提交視為缺勤。


4.表彰周“全勤之星”


04

經驗分享四:

如何把握網課時長?

建議教師在網課直播教學中,抓住一節課的“一頭”“一尾”時間:“一頭”是要精心策劃和佈置需要學生在線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一尾”是對學生提交的作業和表現進行評價指導。

這兩頭抓住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抓住了。小學單節課教師講解知識的視頻時長在5-15分鐘,初高中控制在10-25分鐘。

控制一整天的直播或線上教學時間:

  • 小學低年級不宜強制要求,但要加強各種形式的聯繫與溝通;
  • 小學高年級一整天線上時間建議不超過2小時;
  • 初中建議不超過3小時;
  • 高中建議不超過4小時。

剩餘的時間,建議教師通過問題、任務、項目等多種方式開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分享交流。


05

經驗分享五:

網課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融合學科特色,用“飛花令”來簽到

起初,為了確認孩子們是否按時上課,我採用了讓孩子們在打卡連接中籤到的方式,慢慢地,我發現:對我而言,這種方法確實方便統計人數,對於孩子們來說,卻意義不大。有沒有什麼方法,既能達到簽到的目的,又能增加些趣味性,幫助孩子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呢?

我想到了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中的“飛花令”環節,把“飛花令”帶進課堂,用接龍的方式來代替機械性地打卡簽到。那天恰好是農曆“二月二”,課前的20分鐘,我在班級群發佈了這樣一則的信息:親愛的孩子們,今天是農曆“二月二”,龍頭節!我們就用“飛花令”在群裡進行接龍簽到,每人說出一個含有“龍”字的成語,儘量不重複。回覆方式為:成語+自己學號。

不一會兒,班級群中就熱鬧了起來,剛開始,出現的是一些常見的成語,慢慢地,出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龍”字成語,比如:龍眉鳳目,亢龍有悔,龍嘯九天......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原來,隨著成語越說越多,又需要遵守不能重複的規則,有的孩子開始翻閱字典查找起資料了。這樣一來,班級群內的學習氣氛活躍了很多,馬上就要上課了,小A在群裡說:“老師,這個簽到特別有意思,明天咱還這樣簽到好不好?”“這樣很好玩,老師咱們明天還用吧!”“我同意!”“我也同意!”還沒等我回復,孩子們就爭著表達了自己的心聲,看來,這個“飛花令”簽到深得人心呀!

在“飛花令”簽到的幫助下,我發現:大家上課的狀態有了變化,他們早早地坐在電腦前,等待參與“課前飛花令”,沒有一個人遲到;有的孩子還細心地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每天“飛花令”的簽到主題和同學們說的好詞好句拿筆記錄下來。

孩子們每天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語文學習的狀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還鞏固和積累了語文知識!


2.抽“盲包”,讓孩子們期待不已

網課讓師生隔著一道電腦屏幕,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有待提高,有沒有既能督促孩子們認真學習,還能提高大家學習興趣的方法呢?

一次,我在跟小侄女視頻的時候,找到了靈感。她最近迷上一種新玩具——盲盒,這種玩具裡面的娃娃是隨機的,需要購買之後拆開,才能知道里面是什麼款式的娃娃。看著視頻中的小侄女,我突然意識到,商家就是抓住孩子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才令這款盲盒玩具如此火爆暢銷。

受到盲盒的啟發,我想到了一個花樣玩法——抽“盲包”。每天直播課結束之前的一分鐘裡,在群裡發一個一元錢的紅包,限量5個,全班孩子一起搶,隨後公佈當天搶到紅包的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因為孩子們在搶到紅包之前並不知道今天的任務會是什麼,所以我們把這個紅包叫做“盲包”。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當然,為了讓班裡更多的孩子都能幸運地搶到“盲包”,我們還有一條規則:第一天抽中盲包的孩子,需要中間間隔一天,第三天才能繼續參加。


“盲包”任務有哪些呢?

任務類型一:檢測當天的學習情況。

例如,如果今天課上學習了生字,那麼抽到盲包的五個孩子就需要完成當天的作業之後,通過微信與我視頻連線,我會用識字遊戲或者生字卡片檢測他們的生字掌握情況。

任務類型二:當助教小老師。

當天搶到盲包的五個孩子會成為我的小助手,當起助教老師,他們會分組檢查當天同學們的作業情況,檢查完之後,在班級群中發佈檢查情況。例如:誰那一道題寫錯了,誰今天的字寫得很像一個小書法家,誰的書面需要注意……

任務類型三:交流談心,“嗨聊”與“吐槽”。

搶到盲包的孩子可以在當天完成作業之後,單獨和我視頻聊天十分鐘。聊天內容孩子自己說了算,有時候我們會聊一聊疫情當中看到的一些感動的人或事,也可以向我吐槽一下最近遇到的了哪些煩心事兒,比如,有的孩子會吐槽自己的媽媽最近變兇了,動不動就吵他;有的孩子會吐槽很想出去玩,希望疫情早點過去......當然,我也和孩子們約定好,他們可以敞開心扉,大膽吐槽,不會受到批評和懲罰。

任務類型四:訴說心願。

抽到“盲包”的孩子可以許一個心願,我來幫忙實現,前提是要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比如,這周班裡的小C抽到盲包之後,她許願:想看看我的家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就通過視頻向她介紹我的房間,還在視頻裡逗我家的小狗玩了一會兒呢!……

更多的盲包任務還在不斷更新中,我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最近的課堂學習情況隨時調整任務內容,這樣,既達到了檢測孩子們學習效果,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的目的,又能夠滿足這群“小可愛”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現在,孩子們越來越期待我的語文課啦!


06

經驗分享六:

網課如何調動學生思維?

1.擅於製造新異信息

優秀教師擅於製造新異信息,看下面這些案例。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在線教學,如何創建新異性?

  • 適合於鏡頭前的表演;
  • 適合於鏡頭前的道具;
  • “意料之外”的關聯內容;
  • 迷語;“意料之外”的語言(幽默)......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2.擅於激發學生情緒

首先,要讓學生感到知識“與我有關”。網紅教師向波在講化學課時,他講了一課《屁中的化學》。向波老師講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把化學知識跟人的屁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習效果顯著。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還有一個例子,深圳羅於揚老師在講數學中的“角”這一課時,設置了一個互動環節《人人身體都有角》,學生們異常興奮,反應熱烈。所以,製造與我有關的信息,能夠比較容易地調動人的情緒。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在線教學,如何激發情感?

  • 與我有關(知識與我的聯繫);
  • 學生追求社會認同的天性;
  • 知識的趣味性;
  • 教師的幽默感;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3.從一個好問題開始

設置懸念要從學生熟悉的東西開始,有知道的部分,有不知道的部分,要產生無法解釋的原因,或是無法預測的結果,這樣才可能有懸念。比如,為什麼中國的神仙橫著飛,外國的神仙豎著飛?中500萬與考上清華北大,哪個概率大?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有效教學要從一個好問題開始。好問題必須能夠引起學生的強烈懸念感或認知衝突,如果做不到,就說明還不能從認知和情感結合的層面激發學生的動機。


07

經驗分享七:

如何拍出清晰的作業

既然是線上教學,孩子的作業也都是網上交的。老師們都在說,這視力是急劇下降啊。一個人一天幾十份、幾百份網上的作業,確實很費眼睛。更何況,有些學生拍的照片是“模糊派”:有些從很高的地方拍下來,把很多字都排進一張照片裡的;有些是從作業最底段往上拍的,到照片的盡頭作業紙兩邊的線都要相交了;有些拍的時候還手抖的……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其實,拍出清晰的作業很簡單,只要注意幾點:

1.把攝像頭擦乾淨

有時候我們拍出來的照片白濛濛的,像起了一層霧,可能你的攝像頭被手摸髒了。

2.光線充足的環境

作業拍起來會模糊很大的原因是環境比較昏暗,拍的時候找一個亮一點的地方,實在不行就在邊上開一盞檯燈,這樣拍出來的作業不容易糊。

3.從正上方拍,畫面飽滿

我們拍好的作業是要提交給老師批改的,所以作業拍起來一定要方正,讓作業充滿整個畫面,使你的答案儘量大,不要把多餘的東西排進去,方便老師批改。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4.拿穩手機,對焦清楚,曝光恰當

拍攝的時候雙手拿穩手機,為了使畫面更清楚,在屏幕中間點一下,這樣手機就會以這個點對焦,如果畫面過亮或過暗,可以滑動對焦點調節曝光量。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按下拍照鍵後稍微停頓一下,不要馬上移動,因為相機的快門是有延時的,如果按下就移動手機,很可能會拍下移動的畫面,畫面就糊啦!

5.必要時旋轉裁剪畫面

作業拍好了,可能你的畫面是倒著的橫著的,這時候我們就要把照面旋轉一下再上傳給老師。也不需要其他App,手機自帶就有旋轉的功能,如果對作業大小不滿意,還可以適當裁剪一下。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6.藉助掃描軟件使作業更清晰

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第三方掃描軟件把作業拍得更加清楚。這些軟件拍出來的作業會自動處理成清晰的畫面,就像是掃描儀掃描出來一樣,這樣的作業老師們批改起來會更省力!比如:白描,掃描全能王。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下面以白描為例演示一下效果。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和掃描的一樣,非常清晰呢!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08

經驗分享八:

線上作業提交與批改

1.變被檢查為檢查,人人都是參與者

線上作業因為必須上傳到一定平臺才能看到,所以具有公開性。我就想著已經公開了,只有我一個人來看就浪費了。於是我們的作業檢查人員有三個:老師、組長和同伴。

首先組長建立起四人學習小組,老師佈置完作業後,組長負責在學習小組內重複一遍,以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收到作業任務。接下來就是作業的完成和反饋了。

每個孩子把自己的作業發到學習小組群中,第一輪作業先有組長來檢查,組長髮現優秀作品及時點贊,當學習小組裡每個孩子的作業都完成之後,老師再出現,對這個小組的作業進行點評,主要是表揚和糾正發音問題。

這樣我們的學習小組群就有兩位監督者,一位是組長,一位是老師。除此之外,既然是公開的,其他組員也一定能看到,那麼我們就不能忽視了這批孩子,小組的其他成員也要有點評權利。

我們一輪作業檢查下來,就能做到人人參與,每個人都不會覺得自己在被檢查、被監督,自然也就願意積極的發作業過來。孩子們在檢查的過程中相互欣賞,彌補上課的不足,鞏固了學習內容。


2.借用小程序,讓作業批改更有趣

說起批改作業,線上做起來真的很麻煩,一個一個看,一個一個回覆,還得一個一個記錄……稍不留神就沒辦法分清楚哪些需要特別關注,不得不回過頭重新找他的作業。真心麻煩,說起來都讓人頭大。

後來,我在QQ上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小程序——“老師助手”,運用起來非常方便。孩子們完成作業之後,把作業拍照上傳到“老師助手”裡。當我看到作業之後,可以用語音點評,也可以用文字點評,同時程序還設置有送小紅花和點贊。

這些功能讓我批改起作業起作業輕鬆了不少,同時也方便和進行評比。孩子們除了收到我的及時點評之外,還可以得到相應的小紅花,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不過,最好的是後臺的大數據,它能生成作業表彰和進步情況,讓我快速把學生的作業牢牢把握在手裡。

不過,類似於這樣的小程序還有很多,比如:一起作業、一米閱讀等都是不錯的App。大家不妨試一試,讓我們的線上作業批改輕鬆又高效。


3.作業檢測前置,讓學習更有效率

線上學習開始了一段時間,起初我的方法是先直播,直播完了佈置作業,最後批改訂正,基本流程與學校的學習無異。可是慢慢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不大,尤其是直播上課看不到孩子的反應,更沒有辦法有針對的輔導,我佈置的作業也是大一統,沒有針對性。

於是我調整了我的戰略,先用自學單來檢測孩子的知識儲備,然後再進行直播,這樣一來,針對性就強了,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高了不少。

自學檢測,完成作業。新課前,我先設計一個自學單,同時附帶上這一課的檢測題。讓學生通過自學之後完成檢測,家長根據孩子的完成情況進行等級評價。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回收自學單,分析學情。自學單完成後拍照上傳,我通過家長的等級評價來判斷孩子的學習難點,在上新課時重點強調,在課上作為重點來講解。

新課之後,當堂檢測。根據自學單的學情,我在新課上直接設計突破難點的題目,當堂完成檢測。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網課點贊最多的老師,他們做對了什麼?

把作業佈置在課前,有家長配合進行學情分析,我就能有針對性的上課,讓我的心裡也很踏實,孩子們也有收穫。

以上幾個老師的方法僅供我們參考。

對於網課,相信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網課持續的這段時間,老師們做"主播"也是越來越順手,在探索的路上不斷摸索前進,也積累很多經驗和方法,為智慧的老師們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