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勘察設計企業如何轉型發展再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地處疫情重災區的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市政總院”) 在中信集團和中信工程的堅強領導下,嚴格落實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各項防控要求,全力做好總部和40家分支機構的防疫工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支持各地疫情防 控,積極推動差異化復工復產,深度思索行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正在全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正在謀劃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

抗擊疫情在行動,防疫復工兩不誤

1月21日,中南市政總院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預防和應對工作的通知》,組建了以黨委書記、總經理楊書平為組長的疫情預防和控制領導小組,啟動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1月23日,武漢市宣佈“封城”,中南市政總院把幹部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多管齊下、升級各項防控措施:一是號召在漢的幹部職工取消離漢休假計劃,做到不流動、不聚集,防止疫情擴散;二是組建疫情排查工作體系,在全院成立49個工作小組,每天定期排查是否存在確診、疑似,或發熱、乏力、乾咳等異常狀況的員工;三是加強辦公場所的消殺,為幹部職工配備口罩等防疫物資。截至目前,中南市政總院沒有發生重大疫情,實現了保一方平安的基本目標。

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中南市政總院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漢,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武漢市水務局防疫技術支持工作,先後為防疫過程中汙水應急消毒劑的選擇與投加、汙泥處置、水體中餘氯應對、疫源地終末消毒,部分方艙醫院管道系統沉降等提供技術支持,得到了國家部委、武漢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肯定。在深圳、惠州、十堰、菏澤等地,為當地解決水泥窯協同處理醫療廢物、醫療廢物填埋的種類和進場條件、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應急合併處理的方式等技術難題,積極向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防止在給水、排水、水環境和醫療廢物處置等方面出現“次生災害”。另外,中南市政總院黨委還組織幹部職工捐款近30萬元,捐贈價值10餘萬元物資,鼓勵員工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參與所在社區的防疫工作。

2月18日,中南市政總院主要領導對疫情期間各項工作進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再安排,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生產經營工作的通知》《 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職能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截至目前,湖北省之外的35個分院的員工基本都已到達工作所在地,復工到崗比例超過85%,加緊完成各地的重大民生、環保督查項目,展現了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完善市政建設規範,提高應急安全水平

除了飛沫傳播外,相關研究表明,新冠肺炎還存在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的可能性,這也引發了我們對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應對疫情的思考。

疫情防控措施中,給水和排水工程中的消毒工藝,是其中的一項重點,其採用的消毒方式主要是次氯酸鈉、紫外線和臭氧等。基於建設成本的考慮,某項工程中的消毒方式相對單一。為此,中南市政總院建議國家建設主管部門從提高應急安全水平的角度,主持修訂相關的工程建設標準規範,在今後的工藝流程中推廣“多屏障消毒措施”,更加突出“組合拳”,豐富應對疫情的“工具箱”。

同時,建議建設主管部門應該聯合疾控部門,加強對水處理廠的進入和出水樣本進行檢測,準確掌握水中的病毒含量和濃度,研究水處理各類消毒工藝對病毒的消除效果,綜合確定應對新冠肺炎的消毒工藝、消毒時間、藥物投量等,進一步提高設計和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當前,城市建設中更加註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地下式汙水處理廠正在大範圍推廣,海口市也在嘗試建設地下式水廠。現在汙水處理廠加蓋除臭、地下式汙水廠中的氣體處理工藝大都沒有考慮應對疫情的需求,未來應增加廠區密閉空間的“負壓”措施:一方面,確保廢氣中的病毒不洩露;另一方面,對廢氣採取消毒措施,確保廢氣的安全無害。

新冠肺炎疫情下,勘察設計企業如何轉型發展再升級?

珠海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項目

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醫療廢物處置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地區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設計規模不足、規劃體系不完備。特別是,武漢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在應對此次疫情時的處置能力明顯不足,部分醫療廢物要運輸到外地處理。

之前,醫療廢物處置的規劃設計主要考慮床位保有量、人口規模、醫療資源情況等因素,沒有把“防疫需求”納入規劃設計中確定規模的範疇。在建設時,沒有預留更多的土地等,無法提供用於擴大規模的接口,致使應對疫情時不能在短時間內擴大產能。未來,在國家大力完善衛生健康體系的部署下,各地應適當考慮“備用”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把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工作做得更加紮實,從源頭防範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從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角度來看,今後要更加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現有城市功能佈局不作出調整的前提下,統籌考慮城市中水、土地、醫療等資源的承載能力,城市設計應進一步重點打造“15分鐘”生活圈,把生產、生活、生態有效統一起來,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這樣,在應對疫情時,確保廣大市民就近就醫,疫情防線的關口前移,防止防線被輕易擊穿。

優化建築市場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受疫情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月13日,財政部PPP中心印發《關於加快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入庫和儲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持續推進,提高PPP項目入庫效率。2月28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印發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合同示範文本的通知》,要求推動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規範運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前期招投標工作停滯,復工後不能及時開工,投資效應不能及時釋放。其中,既有受到電子招投標推廣的力度不足、各地電子投標系統兼容性差、部分項目開標要驗證資質證書和獎狀等原件的影響,又有“四庫一平臺”中只有建設單位才能錄入項目信息、系統不夠開放、生態型弱等問題。總之,建築市場既有的信息化水平、數據共享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進一步被凸顯,給復工復產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新冠肺炎疫情下,勘察設計企業如何轉型發展再升級?

中信智慧水務雲平臺

國務院在《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優化市場環境,建立統一開放市場等。為此,建議國家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充分運用5G、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進一步加大行業誠信系統的建設和督導,進一步創新招投標監管方式,加速擴大電子招投標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四庫一平臺”,提高平臺數據質量,推進數據整合和共享開放,持續優化建築業行業和企業營商環境,以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運行品質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全國多地充分採用智慧城管、智慧工地、智慧供熱、智慧社區等人工智能技術,將“人防”與“技防”有機融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月10日,上海市在 全國率先出臺了《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無疑,智慧城市建設應以“抗疫”為契機,進一步提速和提質。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之一,近年來,中南市政總院在智慧城市方面積極探索,先後提供了多項相關解決方案。中南市政總院與中信雲網公司聯合開發的“中信智慧水務雲平臺”,在應對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該平臺以BIM技術為支撐,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與企業專業技術積累相結合,在國際水協ASM模型基礎之上,基於大數據和神經網絡算法開創性地建立了“前饋 + 模型 + 反饋”的多因子智慧曝氣控制方式。平臺中的廠站中樞功能,不僅能夠為各類預警及異常提供解決方案,而且能夠對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優化建議。該平臺還實現了對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控,藉助遠程視頻和語音等手段解決運行中的各類問題,有力地保證了重大民生工程安全生產和水質達標排放。該平臺已累計提交併受理了專利9項,登記了軟件著作權7項,經湖北省技術交易中心的鑑定,整體達到行業國際先進水平,曝氣模型及BIM信息融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無論是水務,還是道路和橋樑,都是城市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水中的汙染物能夠直接反映城市運行中的問題,加強智能化監測和預警,能夠為城市管理者決策提供依據。例如,利用排水系統分區且閉合的特點,對汙水井進行智能化的病毒檢測,可以精確定位、精準施策。另一方面,智慧交通除了滿足解決交通疏導功能外,還可以增加應急管理模塊,開發多功能智慧交通控制系統,綜合運用紅外溫度傳感裝置、無人機等,提高疫情識別、人流管理等的效率。因此,未來市政工程設計行業應該進一步加大水務、道橋等專業領域智能化的探索,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

逆境讓人成長,絕境使人醒悟。讓我們不忘初心,迴歸本源,不要浪費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深度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化危為機,共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