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翻開坦克性能表,第一位就是乘員數見,坦克乘員多少與坦克的性能有關,乘員越少,說明坦克的自動化程度越高。目前,坦克乘員一般為3~4人早期坦克乘員還要多一些。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英國的I型坦克

1916年9月在索姆河會戰中,英國的I型坦克首次亮相,其乘員有8名,都與目前的裝甲車的載員數相接近了。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曾經有人逆流而上,設計過由一個人操縱的坦克。那麼,這種看似唐吉訶德坐騎的單人坦克,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它又是個什麼樣子呢?

馬泰爾花園裡的新坐騎

新事物始於新思路,單人坦克的產生也是這樣。法國坦克的創始人埃司丁將軍就曾經提出過這樣一種理念:用輕型坦克武裝起來的散兵,可以抵禦炮彈破片和輕武器火力的攻擊,同時對敵人進行有效地突擊。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這一想法很少被人提及也從未被付諸實施。直到一戰以後,英軍富勒上校才又把這一理念提了出來。針對這一理念的可行性,英國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雖然無法取得共識,但這一理念卻讓當時年輕的英國陸軍少校馬泰爾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認為在機器化社會里單一騎兵仍可以在戰場上馳騁、不過英勇騎兵們的坐騎不再是戰馬,而是靠輪子或履帶行駛,並受裝甲保護的坦克。

馬泰爾是一位實幹家。經過反覆實驗,1925年,他終於在坎波雷的自家花園裡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單兵坐騎“馬泰爾”單人坦克。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馬泰爾”單人坦克為木質車體,長2.44米,寬1.37米,高1.52米。它的發動機採用了美國麥克斯韋公司(現為克萊斯勒公司)的發動機,由於“馬泰爾”的車體較輕,因此它在公路上行駛速度可以達到32千米/小時。

捷足先登的“莫里斯”

完成第一款單人坦克之後,馬泰爾希望更多人接受這種坦克。然而,只靠他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1925年,在莫里斯汽車公司的資助下,馬泰爾向英國軍方提出了申請,並演示了他的“馬泰爾”。在向軍方的演示中,“馬泰爾”單人坦克機動靈活的特性充分展示了出來。由於這種坦克輕便,機動性好,造價低廉,並且能夠由單兵進行操作,因此一下便獲得了英國軍方的認可。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作為馬泰爾的資助者,莫里斯汽車公司被授權制造四輛試驗樣車,定名為“莫里斯,馬泰爾”( Morris Martel)。該坦克戰鬥全重達22噸,車長約244米,寬1.37米,高1.52米,裝甲厚8毫米。車體前部裝有一挺7.7毫米機槍,動力裝置採用四缸“莫里斯”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可達35千米/小時。第一輛樣車於1926年交付英軍使用。1927年,英國軍方又定購了8輛,用以裝備即將組建的裝甲偵察部隊。可是不久之後英國軍方發現,這種坦克雖然能單兵操縱,但很難同時完成駕駛和射擊。於是,這一製造計劃便宣告中止。儘管如此,還是有6輛單人坦克補充到了英國實驗裝甲部隊之中。

逆風而上的“克羅斯利”

英國軍方中止製造計劃以後,馬泰爾無力繼續研製,莫里斯公司也轉向了其它領域。

然而,馬泰爾研製單人坦克的執著還是使他聲名鵲起,1927年,曼徹斯特的克羅斯利汽車廠首先與他合作,採用該廠製造的發動機和“克羅斯利”懸掛系統,設計了一款新型坦克—“克羅斯利”單人坦克。它戰鬥全重1.8噸,車長3.05米,寬145米,高1.62米,乘員一人,裝甲厚99毫米,該坦克車體前部裝有一挺77毫米機槍。“克羅斯利”坦克採用了45馬力的四缸“克羅斯利”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為32千米小時。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克羅斯利·馬泰爾”坦克的特點是它的導向輪和小型履帶。這種由橡膠製成的履帶名為“凱格萊斯”,十分利於行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後人們發現,在坦克行駛過程中,一些沙士很容易被卷帶進發動機中,因此當“克羅斯利”坦馬泰爾單人坦克克的行駛里程剛剛達到1600千米的時候,就被迫報廢了。

由於“克羅斯利·馬泰爾”坦克既不具備“莫里斯·馬泰爾”坦克的跨越壕溝的能力,又不具備當時正處於試驗階段的“卡丁洛伊德”單人坦克的優良表現和矮小車體等優點,英國軍方只購買了一輛,用以檢測新的懸掛系統。不過,該坦克所使用的工藝精良的“克羅斯利·凱格萊斯”式懸掛系統在當時非常引人注目。

後來居上的“卡丁·洛伊德”

在馬泰爾的宣傳下,單人坦克的製造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許多公司也開始採用馬泰爾的設計思想製造單人坦克。由約翰·卡丁和維維安·洛伊德成立的卡丁洛伊德拖拉機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1925年,該公司把第一輛樣車送交到英國軍方的戰爭局。

在英國試驗測試中,樣車表現十分出色,因此獲得了軍方的追加訂單。在英國軍方的資助下,卡丁洛伊德公司又相繼製造出了“卡丁·洛伊德馬克”I型、馬克”I*型、馬克"Ⅱ型、“馬克購Ⅲ型四款單人坦克。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馬克”I*型單人坦克是I型的改進型,在設計上主要提高了行駛速度,以及履帶的壽命。它戰鬥全重1.6噸,車長3,18米,寬1.37米,高1.47米,裝甲厚度為6~9毫米。該坦克採用14馬力的發動機,採用車輪行駛的最大行駛速度可以達到50人千米小時,採用履帶行駛時的最大速度可達24千米/小時,車坦體前部裝有一挺輕機槍。“馬克”Ⅱ型和“馬克”Ⅲ型分別為“馬克”I與“馬克”I*的改進型,採用了不同的懸掛系統,並用4個橡膠負重輪取代了14個鋼製負重輪

美國的T1單人坦克

無獨有偶,在英國人馬泰爾先生研製單人坦克前幾年,美國人也研製出了一款名為T1的單人坦克,於1918年製成樣車。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T1坦克戰鬥全重為136噸,車長2.62米,寬1.45米,高1.55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瓏的袖珍單人坦克了。車體前部裝有一挺762毫米機槍,駕駛員兼作機槍手,機槍上下左右可以轉動一定角度。其動力裝置為42馬力的汽油機,T1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1千米小時。車體為鉚接結構,平均裝甲厚度僅為32毫米。顯然,設計者的著眼點是強調坦克的快速機動性。相對較大直徑的負重輪兼主動輪和誘導輪,說明它有一定的克服障礙的能力,也是單人坦克設計上的一個亮點。然而,由於T1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力都太弱,使它也難成氣候。

唐吉訶德的老馬

歷史上的單人坦克,正如同唐吉訶德的那匹胯下老馬,面對即將來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面對血與火的考驗,註定毫無作為。雖然單人坦克設計簡單,造價低廉,對於一些國家來說,使用由一人駕駛的坦克看似機械化戰爭中一個既經濟又簡單易行的做法。然而,殘酷的實踐證明,單人坦克既缺乏足夠的火力和自身防護力,又難以同時駕駛和射擊,製造單人坦克實際上走入了坦克發展的死衚衕。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為了彌補上述不足,莫里斯公司和卡丁·洛伊德公司相繼放棄了製造單人坦克的計劃,轉而製造雙人坦克。1928年,卡丁洛伊德公司被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收購,他們製造的“馬克”Ⅳ型雙人坦克被各國大量定購、生產、複製和研究,併成為坦克裝甲車輛史上最著名的坦克之一。然而,在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們又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在殘酷的戰爭中,雙人坦克並不是可以依賴的武器;拋棄單人坦克轉而製造雙人坦克,只不過是從窄一點的死衚衕走入了寬一點的死衚衕。

唐吉可德的新坐騎單人坦克簡史

單人坦克的實踐告訴我們,在坦克誕生的早期,研究人員很重視坦克的快速機動性和減少坦克乘員的問題。在世界早期的另類坦克中,還有德國的A7V-U過頂履帶式坦克、IKⅡ騎兵坦克,以及美國的“霍爾特”電傳動坦克等等,它們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雖然它們都反映出坦克技術的不夠成熟,但同時也向我們這一代人反映出了坦克拓荒者的不懈追求與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