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俞敏洪在直播間大意說,很多中小學教師只是重複著照本宣科,不去讀書。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這句話乍一聽似乎很現實,實際上就是在笑話那些貧困地區的教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現象在城市很少出現,城市信息發達,城市人整體文化素質較高,家長對教育特別敏感,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在這種氛圍之下,即使是一個幼兒園老師的准入門檻都很高。為了得到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的認同,沒有一個老師敢懈怠,同樣會利用一切機會讀書學習。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這也是城市人教育越來越先進的動力。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鄉村教育狀況則不同,因為經濟貧乏,大環境冷清孤寂,只有極少數真正關注鄉村教育的"人委身下嫁"去農村教書。真正的名校生,高水平大學生根本不屑去農村。農村教師的准入門檻也就較低。大多數是普通師範生或其他一二本生,只是無奈之下尋求一份安穩的工作而已。甚至有以從初中挑選“學渣“直升師範安排當老師的現象出現,聽上去似乎讓人不舒服,但這就是現實。這些人中不乏積極進取的人,但大部分確實是俞敏洪所說,不可否認。這種情況就全怪他們不讀書不學習,不想好好教育孩子嗎?顯然不是。說這個問題必須先談鄉村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才能有說服力。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我所知道的貧困地區鄉村學校,一般都是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寄宿學校。三年級的孩子也就9歲左右,得虧是農村孩子還能部分生活自理,如果是城市孩子可能只會吃飯。也就意味著學校老師必須24小時密切關注孩子們的生活學習,保證孩子不出事正常生活學習。然後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備課,批改作業,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每天忙忙碌碌緊張地工作,相對應的是二三千元工資。他們想讀書,讀好書,但既缺時間又買不起,這就是現實。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初中學校的中堅力量仍然是那些中師生,都五十了,新加入的老師相對小學老師文化程度稍高。但對於這些厭學情緒較重,性子野的半大娃幾乎束手無策。因為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伴,爺爺奶奶的寵溺之下,只能聽好話不能聽逆耳之言。這種狀態下,老師們能讓孩子們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認真學習已相當不易,必須費盡心思。終日忙忙碌碌的工作,對應的工資仍然少得可憐。在這種狀況下,有幾個人讀得起書?有多少時間讀書?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所以說俞敏洪這是膚淺的幸災樂禍,就象有人說農民就是農民,不知道把孩子送到城市去上好學校一樣。實際上連農民自已也知道是這樣,但拿什麼資本去實現?只能背井離鄉忍受著分別之苦,為了孩子能接受俞敏洪所說的不讀書的老師的教育,有個好的未來而努力掙錢。作為以教育賺取第一桶金終成大亨的俞敏洪,正是因為中國教育的現狀成就了他。他應該做點什麼,而不是以居高臨下膚淺的幸災樂禍來說那些奮鬥在底層的中小學教師。他有著對教育獨特的理解,洞察力,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事實。作為一個教育大亨,理應為那些中小學教師給予支持和幫助,為中心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應譁眾取寵。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當然俞敏洪的話應該讓那些中小學教師警醒,既然進入教育行業,條件再艱苦,仍然必須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無愧於教師這一稱呼,否則終將被日新月異的時代淘汰。

看中國教育現狀,思考俞敏洪膚淺的幸災樂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