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燕丨三顧紫羅未登頂,只為紫羅那春色


林秋燕丨三顧紫羅未登頂,只為紫羅那春色

紫羅山風景


當疫情有所控制後,到郊外踏青賞花的遊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我也不例外,為了感受春的氣息而三顧紫羅山,每次去登紫羅山,都領略了它不同的春色與感受……

紫羅山位於陽江市陽東區南面,距離陽東區40公里左右,東與台山交界,北與恩平市接壤,南面臨海,東高西低。山脈向南延伸,總面積6.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00米左右,是粵西地區第二高峰、陽江四大名山之一。

聽同學說雨天登紫羅,有著別樣的風景,於是我選一個雨細如毛髮的週日,約上兩個“死黨”駕車來到紫羅山。望著眼前煙雨朦朧的黛色大山,我們頓時興趣盎然。

冒著漫天煙雨,沿著崎嶇的山徑,我們仨一邊觀賞周圍的奇花異草,一邊說著當天疫情的新聞頭條。當雨越下越密的時候,我們選擇一個比較平坦的拐彎角當“觀景亭”。站在微凸的山石上,向山頂的方向望去,雲霧繚繞山頂,如仙境,美不勝收;向山腳看去,薄霧迷茫,除了給人一種神秘的色彩外,也給人一種暈眩感,讓人難以置信人間竟有如此絕妙的景色。身處白霧中的我們,沒法用目光捕捉周圍的景色,只能用耳朵聆聽“沙沙”的雨聲和蟲子喁喁私語以及山溪潺潺的流水聲,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我們,感受著春天的天籟之音。阿梅望了望“直入雲霄”的山頂,戲謔地說登上去就“騰雲駕霧”了,可別“一腳踩空”,還是回去吧,下次再來。無論在視覺上,還是肌膚上,我們都感受到了春天的霧色和春天乍暖還寒的涼意,雖有了少許的遺憾,可也不枉此行。

林秋燕丨三顧紫羅未登頂,只為紫羅那春色

紫羅山風景


第二個週末,我們仨依舊“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因為是陰天,怕曬黑的我正中下懷,帽也沒有戴,只揹著簡單的行囊,再次向紫羅山進軍。

當我們氣喘吁吁、手腳並用爬到半山腰時,望著綠意盎然的春色,我再也忍不住,掏出手機,與這棵樹合照,和那朵花留影。而“死黨”小黎,新買的手機,又剛上網學了一點拍攝的皮毛知識,就說要把紫羅山的春色都收藏在她的手機中。於是她像模像樣抓角度,捕焦距,只見她時而半躺時而半蹲,拍萌芽的小草,拍含苞欲放的花朵兒,又不想錯過枯枝上的嫩芽,忙得不亦樂乎。阿梅也沒有閒著,忙著摘蕨菜的嫩芽,摘糾纏在野藤上的雞矢藤,摘權木叢中的勒菜,興致勃勃地說要來一頓春天的味道的饕餮大餐……

時走時停,邊走邊賞,當聽到肚子發出“咕嚕”聲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是下午3點了。想繼續登上山頂是不可能的了,反正也飽覽春色了,就此乘興而歸。

還是同樣的山,不同的是天氣,當大陽驅散晨霧時,我們第三次到達紫羅山腳。前兩次都沿山徑上山,這次為了觀賞紫羅山不一樣的美景,我們決定順著山溪上山。

站在山溪的入口,抬頭望著眼前大小不一、形狀怪異、光滑得一塵不染的石頭,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沒有絲毫猶豫,我們跳過小石頭,攀過大石塊,偶爾停下來,偷窺一下在清澈溪水中嘻戲小魚,撫弄一下長在石縫隙中的蘆葦,站在那塊大石頭上做一個“展翅雙飛”的動作留影,蹲在這塊小石頭撥水玩耍,尋找著那一份人到中年漸行漸遠的童趣……當我一腳踩空,跌入溪水中時,才明白“樂極生悲”的感覺不好受。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我們只能重新選擇山徑攀登。

林秋燕丨三顧紫羅未登頂,只為紫羅那春色

紫羅山三人行


春天是一個萬物甦醒的季節,早兩個星期來,山徑還可清晰可認,而此時的小徑兩邊長出的青藤、芒箕已覆蓋了山徑一半的位置。我不得不用登山棍一邊撥開野草,一邊揣摩著心事。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一條兩尺來長的青蛇扭動著柔軟的腰肢,慢條斯理從左邊的草叢鑽到右邊的樹叢中時,我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尖叫聲也驚動了窩在草叢中鳥兒,隨著“撲稜”的響聲而直入雲端,引起我們又是一陣的驚呼。膽小的小黎望著前面那隻凸著圓溜溜的眼睛、氣鼓鼓和我們對視的蛤蟆,聲音顫抖地說春天不是登山的季節,還是別驚動沉睡了一個冬季的動物們吧!阿梅說這些動物都成“精”了,“人來也不驚”。我聽了,心有餘悸地說我們來騷擾人家,受驚的當然是我們了,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紫羅山。

就這樣,我們“三顧紫羅山”都不得不半途打道回府。回來的路上,好友發信息來,問我是否“人在山頂笑,山高人為峰了?”我笑著發了一個尷尬的表情。好友戲謔的說“三顧未登頂,說不過去吧!”我說三顧紫羅雖未登到頂峰,可我們領略了紫羅山不一樣的春色,倒也不枉這三顧之行!

誰說不是呢?有些事情,如果懷著不一樣的心態,用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也同樣能讓自己身心得到釋放。隨遇而安,何嘗不是難得的快樂呢?

林秋燕丨三顧紫羅未登頂,只為紫羅那春色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林秋燕,筆名秋秋,廣東省陽江市作家協會會員。已在報刊雜誌報發表50多篇散文,著有長篇小說《苦海》《月光如水》《失蹤的靈魂》《跨國孽債》、電影劇本《苦楝花開》等作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營人員:齊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