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1969年10月上旬,秦基偉帶著女兒,到了湖南省漢壽縣的一個軍墾農場裡參加勞動。

那時,儘管連隊裡有人猜測"老秦"可能是個大官,但還不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昆明軍區司令員秦基偉。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秦基偉

而秦基偉始終沒忘記自己的身份,他沒有看見過撤他職務的命令,也沒聽說過哪裡有這樣的文件。在心裡,他永遠都是一個共產黨員,從政治品質上,他一直都是以人民解放軍中將司令員的水準來要求自己。就連種冬瓜,也體現出了司令員的水平。

大約也是突發的靈感,領到瓜秧子那一會兒工夫,秦基偉就琢磨開了:拿一個大軍區司令員來種冬瓜,實在是太浪費了。我要是混同於一般群眾,把冬瓜種的跟大夥一樣,那就更是浪費。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秦基偉和鄧小平

他別出心裁決定在種冬瓜方面露一手絕活。他的原則是精而不是多,冬瓜大家都種,不在乎他這幾個。但他是司令員,不在位的司令員也還是司令員,司令員種的瓜不能混同於戰士。

秦基偉決定種出軍區司令員級的模範瓜。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別人都是常規種法,不進行特意培養。秦基偉則多下了一倍功夫。他挖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坑,在坑裡放足大糞,蓋上土讓其發酵。待生肥熟了,才下種育苗。

戰士們澆水是漫天下雨,一遍拉倒;秦基偉澆水一是掌握好時間,二是掌握好份量,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待秧苗長大,藤上架了,他就開始抓典型重點扶植,每株選準一朵旺盛的花蕾,然後把其它的枝枝杈杈剪掉,以保障養料集中,促使一花獨享。

果然,瓜蛋子長出來了,一開始就顯露非凡神氣,忽忽長大,能眼看著比別人的雛瓜大得多。長到一定火候,沉甸甸的,連架子都快墜垮了。此時,秦基偉又及時採取保護措施,用稻草搓成繩子,編成網兜,把瓜兜住吊在樹上,讓其輕輕鬆鬆地繼續瘋長。

誰走到那塊實驗田裡,都要驚呼:啊喲,我的天,這麼大的冬瓜!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待到瓜熟蒂落,好傢伙,最大的一個有三十七斤重。班長把它扛在肩膀上照了像,拿到廣州軍區參加展覽。當然,解說詞絕不會說是秦基偉如何如何。按照一種奇怪的邏輯,那樣大的冬瓜,"走資派"是種不出來的,它變成了革命小將鬥私批修抓革命促生產的成果。即使這樣,秦基偉也不計較,人家怎麼說都不在乎,自己種的瓜去參加展覽,不表揚,心裡也照樣美滋滋的。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大丈夫縱橫天下,能屈能伸,方為豪傑。說起來慷慨激昂,可是真的做起來,又有幾個人能堅持始終呢。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拍手者為秦基偉

秦基偉堅持下來了。在深層意識裡,他把這次"疏散"看作是一種迴歸,是生命中的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過程。在這裡,他很快就適應了,很快就從一個高級領導者的角色轉入到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角色,保持了平和的心態。即使以後回憶,也仍能看出他在遺憾中還夾雜一絲留戀,並充滿了溫情。

"參加勞動,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我自小就是個勞動者,農活基本上不生疏,精神上也能接受,甚至感到充實。

秦基偉農場勞作,種出37斤模範冬瓜,拿去軍區展覽,不說是他的

秦基偉將軍之墓

"西湖農場的勞動量是很大的,有一天我挑了三十二挑大糞。農忙搞雙搶,割了稻子又插秧,早晨打著電筒上工,夜晚打著電筒收工。再累再苦,我也堅持下來了。戰士們都是年輕娃,能吃苦,但不會照顧自己。一天活幹下來,渾身又是泥又是汗,回來後脫下衣服地上一扔,倒頭便睡,那樣子,很讓人心疼。我的瞌睡少,就給他們洗衣服,洗好了又補,常常是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一針一針地縫。戰士們的絨衣長,自己又不會收拾,穿在身上拖拖沓沓,我就幫他們剪,再用布頭把剪口包好,防止脫線。團裡的幹部都覺得老秦有點特別,他們也聽到風聲我是個高級幹部,從領導崗位下到農場來挑大糞,在世俗眼裡,屬於忠臣落難。有的戰士偷偷地問我,老秦,你那麼大的官不當了,心裡不難受?我說那有什麼難受的?我當初參加革命,只想著窮人翻身解放,並沒有想到要當官。我本來就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參加勞動,可以說如魚得水。靠自己的汗珠子養活自己,飯香菜美。有什麼值得難過的?"秦基偉後來回憶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