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打開一扇窗 看見內蒙古

本報記者 徐永升 見習記者 馮雯雯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果農陸榮貴的大櫻桃長勢正旺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育苗工廠正在調試自動灌系統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穴盤播種機取種精確,取種、壓穴、播種可一次完成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蔬菜秧苗移栽機效率是人工的4倍多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工人們正在檢修大型拖拉機


林西縣統部鎮:紅紅火火備春耕

工人們正在檢查液體肥料的封裝情況

盛春4月,正是備耕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內蒙古林西縣統部鎮雙贏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任宇和工人們,正忙著調試設備、檢修農機、儲備柴油、準備肥料,他一邊啟動育苗工廠,一邊為露地蔬菜的種植做準備。

今年,任宇共流轉土地4700畝,其中2000畝地打算用作種植菜花、西藍花,餘下的種植甘藍和糯玉米。為了確保春耕順利進行,他和社員們除了對300多臺各類農機進行了檢修外,還在調試新引進的移栽機。

引進新農機劃不划算?任宇算了一筆賬。一臺蔬菜秧苗移栽機,需配3個操作員一天可栽種30畝地,用油支出和人工支出每天成本在460元左右,而僱傭人工一天栽秧30畝地則需要15個人,支付1800元僱傭費用,成本上的差異顯而易見。“採用這種機器栽秧不僅節省成本,而且栽種質量高。”任宇說,後續他會引進最少5臺移栽機,自己閒用時還可以出租。

俗話說,有備無患。最近頻繁出入合作社院內的運輸車帶去了105噸顆粒肥、99噸液體肥、250噸生物肥、800卷地膜、4000卷滴灌帶和價值數萬元的柴油。任宇笑稱這些都是“硬核儲備”。相比之下,統部鎮五四村村民陸榮貴最近輕鬆不少,他種植的9個大棚近9000棵油桃已經進行過兩遍篩果,辛苦忙碌過後,就是等待果實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