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首先,我們看一個小問題: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上圖的棋形最有可能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體現了時代的變遷

如果是10年前,答案大概會是——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黑小目,白二間高掛,這是一個常見定式。

然而,在如今的AI時代,二間高掛基本上已銷聲匿跡,這個次序也難覓蹤跡。

因此,如今,更合理的答案是——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黑3脫先)

黑守無憂角,白肩衝,黑脫先,白4貼後6位長。

其中白6長看上去是理所當然的一手。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此時白棋長是常識性的下法了。

因為黑三角處的棋子讓黑棋角上非常堅固,

白棋再扳二子頭顯得十分無理,然而——

來看上次的問題圖: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半個月前,圍甲熱身賽,鄔光亞執白對檀嘯。

白棋開局就下出了白9這步強扳二子頭的怪招,和常識有些違背吧。

對於這步棋,上次評論區有的棋友表示不敢苟同。

原因是:黑棋虎住,角上實地太大了!

果真如此嗎?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如果黑2簡單虎住,白立刻扳粘即可。

局部白棋得到了加厚,然而黑棋的棋形有些令人沮喪——角上補的話太緩,不補又不是空。

看來,黑2直接虎有些消極了。

那麼,黑棋妥善的應對也就呼之欲出了——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白1扳時,黑2斷是必然的一手,既然無法忍耐,那就不辭一戰吧。

不過,這裡之後的戰鬥著實是複雜難料——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黑2斷必然,白3長是棋形的要點(瞄著黑角上的味道),黑6長則白7雙住,局部戰事緊張。

在這裡有兩點提示:

(1)白棋要做好轉身的準備——看輕上邊2子,重視右邊的發展。

(2)右上白於星位衝後三三斷,是棄子整形的後續。

比如——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黑1如緊夾(此外還有很多攻擊手段),白2、4沖斷棄子整形,白在右邊已有收穫,之後上面可以選擇A位動出作戰,也可以選擇B、C等靈活轉身,甚至脫先。

這裡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分支變化眾多,而每個分支又有很多小的分支。

比如:

來看檀嘯對鄔光亞的實戰——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這盤棋中,面對白5跳,檀嘯的黑6靠是激烈的一手,一方面破壞白棋形,一方面借力打力。

這個局部,大戰一觸即發。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一番亂戰後,雙方達成了妥協,白棋走到兩邊,但黑中央極厚,總體上局勢依然兩分。

值得注意的是,白棋右上還是運用到了4-6-8-10棄子整形的組合拳,這個手段和出手的時機也是這個局部的精髓。

不過,結合AI的研究,白棋可能有更好的次序——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黑1靠的時候,白2直接扳更為有利,白依然通過右上的棄子整形走到兩邊。

然而,此後黑必須設法加厚中央,而白可以順勢再加強兩邊,如此白棋更加紮實。

總結:強扳二子頭是可行的變化,但是一場激戰在所難免,本文僅拋磚引玉。

延伸:

回到我們開篇的問題,右上角的棋形中,近期職業實戰譜中出現了長、扳的變化。

我們再看一招——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除了長和扳,此時飛一個如何?

(這是AI時代的新型,多見與星位小飛守角肩衝的後續,遷移到無憂角如何?)

這個局面下,AI對這手棋評分還是比較高的。

看到這招,你也不必感到十分驚奇,因為……

早在遙遠的30年前——

無憂角指南3|反常規的扳頭

1990年第2屆東洋證券杯第3輪,李昌鎬執黑對梁宰豪。

序盤階段,少年李昌鎬弈出這步飄逸的飛,讓人眼前一亮。

當然這招棋並非大李首創,但是在重大比賽中這個棋形實屬罕見。

關於這裡的飛,我們下期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