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1文雅臺上說孔子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1文雅臺上說孔子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1文雅臺上說孔子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

文雅臺

縱橫捭闔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個時代在世界上被稱為“軸心時代”。此間,中國諸子“百家爭鳴”學派紛呈,是影響歷史進程與世界文明的大事件,宋國是“軸心時代”的世界文明重要策源地之一,是古代中華“百家爭鳴”的學術中心。當時,以宋國為中心的方圓百公里的文化圈內,出現了莊子、墨子、惠子、宋子為核心的本土大家,更出現了祖籍宋國的孔子、流寓宋國的孟子、修道宋國的老子等大家,他們在商丘的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逢澤澤畔也留下了很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與商丘情緣頗深。清康熙《商丘縣誌·聖蹟》載:“孔子殷人也,當為宋人物之首。”孔子祖籍宋國,妻子和弟子原憲、司馬耕皆是宋國人;孔子曾多次到宋國學習殷禮,還鄉祭祖,至今商丘夏邑有還鄉祠,永城龍崗有孔子先代故里碑;他在周遊列國時過宋,曾遭遇宋城遇險、匡城被圍、芒碭避雨等事件,亦有孔子寄崗鼓瑟、孔子讓道、子路問津、石門寓賢等傳說故事;孔子33代嫡孫孔德倫遷居寧陵孔集並形成孔氏寧陵派。因此,商丘是孔子的還鄉祭祖地、學禮之地、娶妻之地、周遊列國行經地、後世定居地。至今,商丘境內有多處與孔子有關的名勝遺蹟。

微服過宋習禮儀 桓魋伐木驅孔丘

對喜歡看電視劇的觀眾來說,《康熙微服私訪記》應是耳熟能詳的,由此皇帝微服探訪民間疾苦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微服”也成了一個時髦的詞彙。然而,雖說是微服私訪,但劇中的主角個個是衣著光鮮、前呼後擁、生怕別人不注意。這和微服的原意“改穿便服以避人耳目,把自己混同於普通人”相距甚遠。而在兩千多年前的宋國,曾發生孔子“微服過宋”的故事。當時的孔子微服穿著可謂是簡樸至極,以致於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

在商丘古城南湖的東南角,有一處名曰“文雅臺”的古蹟,這裡就是當年孔子微服過宋並在此講學的舊址,“相傳即其故處”(清康熙《商丘縣誌》)。據載,孔子在宋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492年)從曹國來到宋國,在宋都東門外的檀樹下與眾弟子一邊習禮講授儒學,一邊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宋國司馬桓魋聞訊後,想起孔子譴責他的事情:桓魋鋪張實行厚葬,將原來的木槨改為石槨,孔子對此大發議論,“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靡侈死不如朽之速愈。’”(《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為此,桓魋一直懷恨在心。孔子正好送上門來,於是他派人伐倒大檀樹警告恫嚇。孔子以為桓魋要加害於他,倉惶帶領眾弟子離開宋國。《孟子·萬章上》還原了當時的情景:“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

孔子離開宋國,害怕桓魋在半路上截擊,改變南下赴陳的路線而西行去鄭國。《孔子世家》:“孔子去衛,過曹,適宋,又過鄭,遂至陳。”為了縮小目標,他們都穿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分成幾組秘密潛行。到鄭國後,孔子與弟子們走散了,獨自站立在外城東門下。有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狼狽不堪,累累若喪家之狗。”(《史記·孔子世家》)子貢找到孔子,把原話如實轉告給老師。孔子聽了奚落之言卻欣然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啊!”如今,在永城夫子山上,雕鑿有“宋人伐木”“微服過宋”兩個故事的繪圖,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學說的不易。

司馬讒言毀聖人 景公問政興宋國

桓魋將孔子驅逐出宋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害怕孔子在宋國得寵危及其自身地位。孔子與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清康熙《商丘縣誌·孔子傳》:“孔子,本宋人,宋公微子之後。”宋景公知道孔子聞名天下,門下有數十名文武兼備的弟子,想把他們長久留在宋國做事。而桓魋卻怕孔子師徒來後會取代他的權勢,對宋景公說:“孔丘在魯,父母之邦,官為大司寇,兼攝相事,位極人臣,然而卻要辭官出走,可見其野心非小。他在衛國五年,衛靈公對他敬而不用,可見衛國看透了他。宋不及衛大,不若魯強,孔丘師徒不速而自來,狼子野心豈不昭然若揭了嗎?”宋景公說:“孔子是當今聖人,哪會做犯上作亂之事?眼下宋國正在用人之際,有他們這一班文武幹才,豈不可以對外征戰,對內安邦?”桓魋說:“我主若收納孔子師徒,委以重任,他們一旦發起難來,誰能抵禦?這無異於引狼入室。”

宋景公最終還是接見了這位年近六十、聲名顯赫的同胞,並從幾方面問政於孔子。孔子說:“鄰國互相親善,和睦相處,國家就不會消亡;國君施惠百姓,臣民忠於國君,就會多得城市;不濫殺無辜,不姑息罪人,秉公執法,百姓就會對國君絕對信任;禮賢敬士,俸祿優厚,士人都會竭忠盡力;尊敬上天,就會季節適宜,風調雨順;崇尚道德,講求禮儀,聖人就會自動上門報效;任賢使能,懲罰奸佞,官府就會得到治理,官員就會清正廉潔。”孔子類似君主集權的想法,無疑會對桓魋的權力造成威脅。後來,桓魋竟不經宋景公同意,帶領人馬去威脅孔子。當時弟子見狀,曾催促孔子說:“先生,快點走吧!”孔子為了掩飾桓魋趕跑他的窘迫,振振有詞地對子貢說:“天賦予我撥亂之使命,授予我治世之能力,桓魋這樣的人能奈我何!”即“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史記·孔子世家》)結果孔子被趕出宋國,宋景公怏怏不快。

流年淺唱文雅臺 先師行教遺聖蹟

在流年淺唱、花落無聲中,孔子將故事印映在時間的影子裡,於文雅臺的神韻裡講述著曾經的趣事佳話。據管理員、義工孫玉英介紹,文雅臺四周溝池環繞,臺上原建有祭孔祠宇100餘間,大門東側院內有桓魋伐檀挖樹的“檀樹坑”。坑邊原建有兩層六稜挑角重簷“習禮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繪。亭的六面有六塊橫碑,傳為趙孟頫書。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郡守胡國佐曾重修文雅臺。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在文雅臺辦小學、火柴廠、敬老院等,六角亭被拆除後又重建。2004年,政府撥款恢復了大門、前殿、習禮亭及圍牆等。如今,文雅臺分為南北兩進院,北屋門前是著名的伐檀池,池內植蓮。現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珍藏於睢陽博物館。

後人認為這裡既是孔子行教處,又是西漢司馬相如等文士的遊覽勝地,頗有文雅之風,於是稱之“文雅臺”,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流傳於世的有關文雅臺的詩作很多,如明代雍焯有詩《文雅臺》行吟:“百代遺墟未泯茫,萬年吾道日重光。至人神化脫夷險,監子狂迷肆陸梁。西向汴堤垂柳醫,東流睢水野鷗翔。我來吊懷古先哲,何處司城有舊鄉。”清代劉德昌亦有詩《文雅臺》:“天下崇文廟,睢陽更有臺。畏匡緣繼往,習禮自開來。亭敞倚清沼,碑豐繡綠苔。整容瞻聖像,使我重徘徊。”清代劉榛有詩《文雅臺歌呈梁紫介夫》:“此地昔徑先師轍,斯須不忘習不輟。司馬接踵聖蹟絕,於今獨有古時月。”這些詩作傳承記憶著孔子在商丘曾經的行蹤,及文雅臺所承載的厚重文化內涵。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

馬學慶,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范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范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其專著有《范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校對:李貝貝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佈

關注網信商丘 瞭解權威發佈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01文雅台上说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