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秀忠為何會那麼容易被真田幸村拖住,沒有及時趕到關原戰場?

勞倫斯602


第二次上田城合戰其實沒有後世吹的那麼誇張,而且真田家主將是真田昌幸,不是真田信繁(幸村)。



真田昌幸在得知石田三成舉兵以後,便在下野國的犬伏地區脫離了東軍。不過,真田昌幸的長子真田信之仍然留在東軍,真田昌幸的次子真田信繁卻跟隨父親投奔了西軍。這在當時是非常常見的,雖然後世經常附會說真田昌幸為了保存家名才這麼做,但是實際上真田信之的妻子是德川家重臣本多忠勝的女兒,他沒有脫離東軍的理由。而真田信繁是西軍大谷吉繼的女婿,自然也沒有留在東軍的理由。

八月二十四日,德川秀忠率領三萬四千人的德川軍從宇都宮城出發,幾日後進入中山道的信濃國,擋在德川秀忠面前的,就是真田昌幸、真田信繁父子防守的上田城。德川秀忠於九月二日抵達小諸城,派遣真田信之、本多忠政前往上田城勸降真田昌幸,真田昌幸佯裝答應,實際上則在籌備籠城。九月四日,真田昌幸做好準備後,開始挑釁德川軍,德川軍在次日展開了攻城戰,但是卻難以攻取上田城。


真田昌幸自幼擔任武田信玄的側近,參與了非常多次的合戰,繼承真田家後,真田昌幸又成為武田家的家老重臣,獨自鎮守一方,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日本的城池十分易守難攻,按照當時攻城戰的戰法,實際上攻方沒有必要這麼快發起攻擊,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攻城戰例如“石山戰爭”、“長島一向一揆”、“高松城合戰”等等,均不是以強攻取勝。可是此時的德川軍遠道而來,並且因為還要趕路,所以只能著急地發起進攻,最後被挫敗。

其實此時的德川秀忠已經認識到了問題所在,命令部分軍隊包圍上田城,餘下全軍前往美濃國,可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中山道的道路本來就險峻,在這時又下起了大雨,使得秀忠率領的德川軍最終沒有趕上關原合戰。

總得來說,天時地利人和,德川秀忠一樣都沒佔,只能說他太倒黴了。


指尖看日本


時代背景:

豐臣秀吉取代了織田家族,取得了日本的最高統治權,此後完成了一統日本的重任。甚至在這之後,定下了滅朝鮮,平明朝,佔領印度,提前300年打造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

可惜朝鮮一戰,被明朝大軍打得丟盔棄甲,最終計劃擱淺,而豐成秀吉本人,也在這場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病逝了。

偌大的日本,因此被分為了兩派。一派是石田三成,一派是德川家康。他們過去都支持豐臣秀吉,可是豐臣秀吉去世以後,德川家康想要推翻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

而石田三成則是豐臣家族最重要的支持者,所以他是堅決要與德川家康相抗衡的。關原之戰便是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和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交戰的一場大戰。

  1. 德川秀忠是德川家康的三兒子,德川家的長子德川信康被流放,其母也被德川家康的家臣給殺死,母親死後,德川信康便自盡而死。
  2. 這麼一來德川家繼承人的位置就空了出來。而二哥結城秀康則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後,成為了議和的關鍵,被豐臣秀吉收為養子。
  3. 大哥自盡,二哥被豐臣秀吉收養,那麼德川家的繼承人,自然就成為了德川秀忠。而這一年德川秀忠才不過6歲。

此後為了控制德川家康的勢力,豐臣秀吉一度將德川秀忠作為人質,放在自己身邊撫養,甚至也有意將他收為養子。可以說,德川秀忠的童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豐臣秀吉身邊度過的。

此後豐臣秀吉去世,豐臣家族的文臣武將們爆發了互相爭鬥的局面。德川家康看出了他們不能成就大業,所以果斷脫身,保存實力,準備以武力一統日本。

關原之戰前夕,德川秀忠帶領著三萬八千人馬,趕往上田城。上田城的守將是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父子倆。這兩個人是豐臣家的忠臣,自然是要死守上田城的。

為此德川秀忠算是吃盡了苦頭,長期無法打下這座城池,最終因為這件事,耽誤了和父親在關原之戰會合的大事,差點被德川家康給廢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如此狼狽呢?

第一,錯用真田信之,人家才是一家人。

德川秀忠畢竟年輕,而且此前根本就沒什麼戰功。所以他手下的這幫人,也不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讓他帶著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我覺得這個時候是有點吃力的。

在攻打上田城的時候,德川秀忠便錯用了一個人,那就是真田信之。真田信之先是被德川秀忠安排前去上田城勸降,後又被安排前往攻打支城戶石城。

德川秀忠這麼安排就不帶腦子了,因為真田信之是真田昌幸的兒子,是真田幸村的哥哥。早在德川家康起事的時候,真田家族就爆發了一場強烈的爭論,真田昌幸和兒子真田幸村堅決擁護豐臣秀吉的兒子,可是真田信之卻認為德川家康一定獲勝。

為此父子三人分道揚鑣,其實這就好比是三國諸葛亮和諸葛瑾分別屬於蜀漢和東吳一樣,政治立場是不一樣的。

但是你見過劉備讓諸葛亮上戰場去攻打諸葛瑾鎮守的東吳城池嗎?沒見過吧?人家畢竟是親兄弟,怎麼樣都要保留點情面。讓手下人去殺自己的親人,這種蠢事誰幹得出來?

  1. 首先勸降當然是毛用都沒有,真田昌幸表示,自己對豐臣家族是百分之百的忠誠,哪怕全部戰死,也不可能投降。問題是真田信之是進入上田城勸降的,這期間他們父子倆會不會有什麼貓膩?誰能知道?
  2. 其次真田信之被德川秀忠安排攻打支城戶石城,而鎮守這裡的,正是真田信之的弟弟真田幸村。兄弟倆在戰場相遇,背後又有父親施加壓力,你讓真田信之怎麼打仗?結果連個小小的支城都打不下來。
  3. 再者真田昌幸突襲了真田信之的大軍,使得德川秀忠全軍受到嚴重打擊。這件事成為了這一戰的關鍵。
    父親偷襲兒子的軍隊,最終獲得勝利,這種事情用腦子想想也覺得可能是什麼原因。我認為是真田信之放水了,只有這樣才能保住父親和弟弟的性命。

由此可見,德川秀忠討伐上田城未果,那是因為真田信之不忍與父親和弟弟骨肉相殘。當然,犯錯的是德川秀忠,他不該這麼安排作戰。

第二,不聽本多正信的勸告,強行攻打上田城。

從全局考慮,德川秀忠不應該糾結在上田城。畢竟關原合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為此手下人本多正信多次提醒德川秀忠,希望他能夠繞過上田城,直接趕往美濃國。

可是德川秀忠畢竟年輕氣盛,他覺得這麼小一座城池都打不下來,將來爭奪天下豈不是更加沒有指望?

所以德川秀忠死活不肯撤退,這才有了後來的錯誤部署。勸降無果、戶石城攻不下來,這雙重打擊還不夠,最後大本營還被真田昌幸給偷襲了。

接連遭受打擊的德川秀忠明白,如果再耗下去,可能真的趕不上關原合戰了。為此他這才繞過了上田城,直奔美濃國而去。

其實這個時候醒悟過來,在世間上已經來不及了。要不是後來德川家康在正面戰場上,徹底擊敗了西軍,那德川秀忠可就是德川家族的千古罪人了。

第三,知道趕不上了,索性就不趕了。

很難想象,德川家康會有這樣的兒子。在上田城耽擱了一段時間以後,德川秀忠前往美濃國,此後想要和父親德川家康回合。

可問題是當時時間已經被耽誤了,德川家康自己就解決了西軍,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德川秀忠索性就不追了。

他在妻隆小住了幾天,不知道在這裡搞什麼鬼,4天以後才想起來要跟父親會合。等到6天后總算是趕上了大部隊。

得知消息的德川家康,想要殺掉德川秀忠的心都有了。最後德川秀忠的手下人陸續主動承擔罪責,這才逃過了德川家康的追責。

總結:德川秀忠的表現,差點釀成易儲風波。

可以說關原合戰中德川秀忠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德川家康肯定是會考慮,要不要把江山交給這樣的人。

畢竟德川家康可不是隻有這一個兒子,有記錄的兒子就有16個,憑什麼要交給這麼一個不中用的兒子呢?


江湖小曉生


這事我三言兩語給你說清楚。

首先排除秀忠故意的可能性,他是內定好的接班人,所以他老爸召喚他上主力戰場,他不可能也沒有任何理由故意拖延。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太嫩,被真田昌信這隻老狐狸玩弄於股掌之間。因為要經過真田家的上田城領地,所以秀忠事先給真田昌信發了一封勸降書,結果老狐狸不置可否,秀忠只好等……結果後來老狐狸亮了底牌,不降……秀忠這邊只能開戰。加之中了埋伏,所以被區區三千人拖得是苦不堪言……後來本多正信的勸解下,秀忠才如夢初醒,迅速脫離戰場……

其實這事就看出秀忠當時還不成熟,這事完全可以先直接過來上田城再說,不用發什麼勸降書。德川家康那邊大軍集結,正準備打決戰,真田昌信素以狡詐出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秀忠完全可以不理睬他,直接過,看真田反應,如真田攻擊,則算敵人,如不攻擊,皆大歡喜,真田老狐狸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輕易站隊的……我記得這廝好像幹過背信棄義的事。

真田信村則耿直許多,所以他沒保住真田家。我記得秀忠好像拖了四天還是五天……


善良之子86


那你有沒有想過是德川秀中反過來牽制住了真田昌幸???


小甜甜從來不講廢話


他被真田昌信拖住了,不是真田幸村。


信念205222965


二代目真沒被真田家拖多久。東山道暴雨塌方才是他遲到的原因。把功勞歸於真田家沒啥道理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