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周瑜之死,在三國時代並不是什麼太大的疑問。在史書《三國志》的記載中也非常清晰。


瑜乃詣京見權曰:“……”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三國志 周瑜傳》


根據《三國志》所描述的,周瑜是在與孫權商議伐蜀之事後回江陵途中病逝,地點在馬丘。而此處的馬丘,指的正是巴丘,現今岳陽樓一帶。


而我們知道的是,周瑜面見孫權的地點在柴桑,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周瑜是沿水路準備從柴桑逆水而上回到江陵,只是在巴丘(今岳陽一帶)病逝。


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周瑜從柴桑回江陵之路,很明顯是沿長江一路向西


結合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史書的描寫還是正確的。周瑜回程路線十分清晰:沿江逆水而上,在古代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選擇水路交通是合理選擇。


但我們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卻看到周瑜的病逝十分之戲劇。先有周瑜氣量狹小,後有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為關鍵這死的時機也與歷史看似相同,實則大相徑庭。


周瑜自回柴桑。……戰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進,看看至公安,並無一隻軍船,又無一人遠接。……離荊州十餘里,……哨探的回報:“荊州城上,插兩面白旗,並不見一人之影。”瑜心疑,教把船傍岸,親自上岸乘馬,帶了甘寧、徐盛、丁奉一班軍官,引親隨精軍三千人,徑望荊州來。……只見一人打著令字旗,於馬前報說:“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姊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孱陵小路殺來,四路正不知多少軍馬。喊聲遠近震動百餘里,皆言要捉周瑜。”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

——《三國演義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基於演義中的描寫,小編看到有人指出了羅老的地理常識性錯誤。他們指出,周瑜大軍從荊州出發,一路向西,結果浩浩蕩蕩地趕到了東南面的巴丘。這與西進蜀地的路線完全不符,因此認為羅老誤將巴丘認為是江陵的西部某地,莫非是因為巴丘有一個”巴“字的原因?


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周瑜亡故於巴丘,這一點無需懷疑


而我們在通讀了《三國演義》的上下文之後卻看到羅老並非簡單地放了一個地理上的BUG,而是他完整地重寫了這一段歷史的演義。


史書上,赤壁之戰並非簡單的火燒連環船,而是一場東吳順勢反擊入荊州的戰役: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

——《三國志 周瑜傳》


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看到周瑜最終攻克江陵,換言之,此時荊州南郡的治所江陵已易手於東吳,劉備獲得的是江陵南部的小城公安。


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公安(藍圈)與江陵(紅圈)之間距離十分近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老師巧妙地在周瑜擊退曹仁佔據江陵之中插入了小小一段:


周瑜、程普收住眾軍,徑到南郡城下,見旌旗佈滿,敵樓上一將叫曰:“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三國演義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此文中的南郡城,便是曹仁死守數月的江陵城。而歷史上最終被周瑜作為屯據地的江陵,卻被常山趙子龍在演義中偷機奪取。這麼看,演義中的周瑜還真得氣得吐血。


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江陵怎麼被趙雲給偷了?周瑜想想這一年白打了


換言之,歷史與演義,周瑜之死的討論起點就已經不同,雙方進入了一個毫不相關的平行世界。歷史上的周瑜準備從江陵出兵,演義中的周瑜則是從柴桑起兵。而在羅老筆中,一直用荊州,南郡來代替江陵城,這也造成了讀者的誤解。所以千萬要留意,羅老筆下的荊州在這裡單指江陵城。


接下來讓小編劃出一條完整的兩個世界的周瑜死亡軌跡。


真實的歷史:

1,周瑜奪取江陵。

2,坐船前往柴桑面見孫權商討伐蜀大計。

3,沿江逆流而上準備回江陵,結果於半路的巴丘病逝。伐蜀計劃僅僅停留於紙面之上,主將周瑜便撒手人寰。


三國演義平行世界:

1,江陵被趙雲所偷,南郡歸劉備所有。

2,周瑜只能回師柴桑,與孫權商討伐蜀之計。

3,(從柴桑)揮兵西進,路過公安,在江陵一帶被關羽,黃忠,魏延等四路伏兵所擊走,周瑜金瘡崩裂。

4,吳軍順流而下退至巴丘以東,集合援軍後再次進軍巴丘,遇關平,劉封堵路,主將周瑜再遭打擊,病故。伐蜀計劃止步於此。


周瑜之死,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要編排得如此複雜?

都是周瑜,在歷史和演義上卻成了不同的兩個人


這兩段描述,是不是平行世界的更為精彩?是不是更顯得諸葛亮之神機妙算?更顯得關張趙之剛勇?


沒錯,周瑜之死也被如此編排,在《三國演義》是為了突顯諸葛之智,蜀漢之主角光環罷了。可憐我東吳大都督,連個病故也落得為他人作嫁衣的結果。


所以,羅老並非是地理盲,而是羅老完全地改變了這一段歷史的描寫,使得這一切都進入了另一個三國的平行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