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愁不斷,何人能解連環?

縱觀古今中外,沒有誰的一生是沒有憂愁的,快樂平安過一生是每個人所期望的,但愁緒卻往往與快樂如影隨形,或許也正是因為愁緒的相伴,我們才能更加感受到快樂的可貴。

在詩人的世界中,所有的思緒都會被幻化為一首首詩詞展現出來,愁緒在史詩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孤獨的愁,失落的愁,為情所愁,為難所愁。愁向來不是飛來之物,而是有感而發的。

詩詞|清愁不斷,何人能解連環?


《減字木蘭花》

宋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

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這是一首是小令,寫女子別後之思念。開端即把情感點得這麼透,這麼濃烈,後面則藉助意象,層層渲染。

金爐中的篆香,是一點點燒斷、燒沒的,就像女子的惆悵,斷成寸寸,這是“腸斷”之況,很是形象、動人。最後兩句又通過另一個意象,表達女子的愁緒。

整首詞以“過盡飛鴻字字愁”結尾,鴻雁從空中飛盡,只有含情脈脈的主人公倚在樓頭,給人一種餘韻不盡的感覺。

詩詞|清愁不斷,何人能解連環?


《夜雨》

唐 白居易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芭蕉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古人經常種芭蕉在園中。它的葉子碩大清闊,植於窗前,濃廕庇日,惹人喜愛,但每逢夜雨敲窗,雨點擊打葉片,發出砰砰啪啪的響聲,又往往惹人愁緒頻發。

詩詞|清愁不斷,何人能解連環?


《採桑子》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的這首《採桑子》,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卻又是欲說還休,只說一句,天涼了,秋意正濃。

歷盡滄桑,辛酸盡在心頭,卻不必說出。人生種種,只可意會,不宜言傳。詞人一語雙關,既說的是季節的秋天,也說的是自己人生的秋天。年齡漸老,進入晚年,正可謂人生的秋天。人生的無限況味,只有自己知道。

詩詞|清愁不斷,何人能解連環?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愁,是思念極深的哀愁。老年喪偶的哀痛,該是多麼寂寥,那隻舊日為自己傳遞情書的孤鷹尚還在,可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那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上,和空氣瀰漫開來,那是久久不能散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