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造的第一艘30萬噸VLCC“德爾瓦”號往事

我國建造的第一艘30萬噸VLCC“德爾瓦”號往事

1998年,國際船舶市場新船訂單競爭激烈,大連新船重工承接5艘30萬噸VLCC項目,吸引了全球造船界的目光。他們與來自日本三菱和韓國大宇、現代、三星、漢拿五大強勁對手同場角逐,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是中國造船史上首次建造的30萬噸級VLCC。“德爾瓦”號的成功建造,不僅打破了日韓等少數造船強國在VLCC領域的壟斷地位,同時也掀開了中國造船業的新篇章,將幾代造船人設計與建造超大型油船的夢想變為現實。

▐ 虎口奪食:一定要拿下這張訂單

可以說,中國造船業自從進軍國際市場那一天開始,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過。到處是暗礁密佈,險象環生。與外國船東打交道,雖然是以友好為前提,但微笑背後也存在著精心盤算。

德黑蘭,伊朗重要的工業城市。這裡曾經是古代著名商道“絲綢之路”往來的歇腳的地方。躍居世界最大油輪公司之一的伊朗國家油輪公司總部就坐落在這裡。1998年9月10日,在飛往德黑蘭的國際航班上,有幾位看上去很普通的中國人,他們是大連新船重工派遣的洽談小組,專程就5艘30萬 VLCC建造合同與伊朗油輪公司進行洽談合作的。

望著舷窗外縹緲的雲朵,他們誰都無心去欣賞窗外的美景。因為,就在一年多以前,他們曾與伊朗國家油輪公司就5艘15萬噸級油輪訂單有過幾次接洽,但正當他們還在滿心歡喜地等待出國簽證的時候,卻被來自韓國大宇船廠的代表們捷足先登,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單生意就這樣被人家在眼皮子底下搶走。

航班降落在德黑蘭機場已是深夜時分了,機場周圍一片漆黑,大街小巷佈滿了排列整齊的武裝士兵。面對周圍陌生的環境,頃刻之間讓洽談小組人員感到,這裡即將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誰都無法預知此次行程將會面臨怎樣的陣勢。果不其然,第二天當他們興沖沖地趕到伊朗油輪公司總部的時候,恰好遇見來自日本三菱、韓國大宇、現代、三星重工以及漢拿船廠的代表們。大家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都是為了這5艘VLCC的訂單。這也難怪,世界船舶訂造的信息,每天都在飛速向世界各地傳播。日本和韓國本來就是VLCC領域的先行者,信息一定是非常靈通,連我們都知道的招標項目,他們更是不會放過這隻煮熟的鴨子。中國洽談小組的代表們驚歎,天大地大,造船界的圈子卻很小,真可謂冤家路窄。

其實,從參與這個項目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我們的劣勢。其道理在簡單不過了,那就是:“中國在VLCC領域上沒有任何成績”。然而,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就在競爭伊朗VLCC項目之前,大連新船重工的洽談小組還曾與瑞典國家一家航運公司就5艘“未來型”VLCC項目進行過幾次密切的洽談,甚至該公司的主席已經明確表示準備讓中國來承造這批VLCC。但是,事事無絕對,幾個月後,這張訂單又以失敗而告終。

不久之後,大連新船重工的總經理沙均剛收到了一封瑞典航運公司主席寫來的親筆信,信中寫道:“之所以沒有將洽談結果變為一紙合同,是因為經過董事會討論,認為中國沒有建造經歷。為此,他們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兩次訂單的失之交臂,確實給大連新船重工以及參與VLCC項目的全體人員帶來了不小的打擊。自從收到這封信後,他們都意識到,能不能拿到訂單,已經不在是大連新船重工所能夠承載的了,這事關中國造船業進軍世界的榮譽。人家不相信我們,不代表我們沒有能力,只能說明外國船東對我們還不夠了解。所以,今後在洽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外國船東充分地瞭解中國造船業的實力和水平。從那時候起他們就下定決心:“我們就是虎口奪食,也要拿下伊朗這張訂單”。

▐ 衝破技術封鎖

自1966年世界上第一艘單殼VLCC在日本問世以來,進入90年代已發展到第三代雙殼VLCC。作為當前國際市場上爭奪的熱門船型。國際上的VLCC幾乎被日本、韓國等少數造船強國所壟斷。

而中國在VLCC設計建造領域還處於空白階段。

此次伊朗的VLCC訂單來之不易,但是要把一紙合同變成一艘完整的船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僅對從未接觸過VLCC的大連新船重工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中國造船業來說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以往,我們向外國廠商進行設備詢價時,他們總是殷勤而友好。可是,此次對方都知道是為了VLCC項目訂貨時,不是推託設備沒有貨,就是藉口說正在運輸途中,甚至有的廠家乾脆就來個音訊全無。這也難怪,古人云“同行是冤家”。誰也不願意讓半路殺出的競爭對手分得一杯羹。正是由於國外設備廠商的層層封鎖。所以,時常中斷了我們與船東的談判。

然而,要想建成VLCC,首先就要突破設計這道難關。根據船東最初的要求,這批船最好能夠採用韓國一家設計公司的設計圖紙。可當,大連新船重工向這家設計公司提出購買設計圖紙的時候,卻遭到了設計公司的一口回絕。這可怎麼辦?合同已經簽訂,如果設計圖紙出不來,船廠就沒有辦法開工,到時候無法按時交船,後果將不堪設想。說小一點,這事關大連新船重工的生存。說大一點,這事關整個中國造船業的聲譽呀!

自從大連新船重工接到這批VLCC訂單之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大連新船重工承接的這5艘VLCC上。為了確保我國第一艘VLCC能夠做到萬無一失,同時縮短與日韓之間的差距。大連新船重工決定走引進國外技術、聯合設計研發之路。經過充分調查與論證,最終選擇與韓國的一家海事技術諮詢公司(KOMAC)合作,聯合設計VLCC。隨後,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大連新船重工分別派遣了6批技術人員前往韓國與KOMAC共同完成初期設計。

2000年8月18日,1號船正式開工。從而拉響我國建造第一艘VLCC的序幕。隨著VLCC的船體一天天地在築起,中國人建造VLCC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2001年9月的一天,當初向我們獅子大張口的那家韓國設計公司的高層領導來大連新船重工訪問時,當他們看到廠裡即將合龍的VLCC船體時,十分懊悔地說:“當初我們的決策真是太不理智了”。的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依靠技術封鎖來阻止中國進軍VLCC領域,顯然是徒勞的。

▐ 攻克技術難關

建造VLCC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船舶建造水平的重要標誌,也造船強國擴大生產能力的重要項目。

之所以說,30萬噸VLCC這類船舶設計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其主要原因是該類型船主體結構尺寸大,部分結構板材厚,且受生產設施的限制。所以在焊接方面的要求特別高。

根據船東的特殊要求,其船體結構的疲勞壽命提高到40年,遠遠超過常規船舶的25年標準。為此,這對貨艙區所有縱向龍骨在貨艙中部和橫艙壁處的連接處都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特殊考究。由於是第一次與伊朗船東合作。為了確保焊接質量,大連新船重工在各個分段環節逐一進行嚴格控制。探測鋼板有無裂縫,如同探查結構複雜的人體一樣,如果探察的地方監管人員不能進去,就要用X光來檢驗。從焊接質量交驗指標統計上來看,RT射線檢測探傷數量達2600多張,UT超聲檢測2700多張。交驗總數12500多項全部達到標準。

船舶塗裝更是重中之重。“德爾瓦”號的船體總塗裝面積為98.4平方米,近乎於170個足球場的面積,其施工量可想而知。為了確保按時交船,塗裝工人只能不分晝夜的幹。由於伊朗地處熱帶海域,而停泊在港口作業的時間又相對較長。所以,對船舶的塗裝質量又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根據船東的要求,該船的壓載艙、貨油艙、汙油艙以及淡水艙的油漆必須要達到10年以上不脫落。據瞭解,塗裝工作質量的好壞與很多因素有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施工期間的空氣溼度。如果在塗裝過程沒有將溼度控制好則可能引起油漆表面剝落或是塗層裂紋。按照常規,相對溼度超過85%時,不得進行塗裝工作。而夜間施工,相對溼度則不得超過80%。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其規定來施工。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VLCC“德尔瓦”号往事

2002年8月31日,人們期望已久的第一艘VLCC“德爾瓦”順利交付。伊朗船東在接船時稱讚這艘油輪為“Pioneer of China(中國先鋒)”,並愉快地說:“在伊朗船隊中有日本和韓國建造的VLCC,但中國建造的這艘卻是最好的。”

第一艘VLCC的成功,不僅為後續船的建造提供了經驗,同時也提高了施工工人們的信心,建造速度一艘比一艘快,其中5號船建造週期比1號船縮短了整整263天,建造質量也一艘好過一艘。

從1999年8月20日1號船“德爾瓦”號項目合同正式簽訂,至2004年6月15日最後一艘船順利交付,歷時5年時間的艱苦努力,中國首次承造的5艘VLCC項目取得了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到了世界少數有能力建造VLCC國家的行列中,從而一舉打破了過去在國際VLCC領域中由日本、韓國一統天下的格局。從此,中國打開了VLCC領域的通道。

END

中國船檢獨家文章,轉請註明出處“中國船檢或國際船媒”,違者必究!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VLCC“德尔瓦”号往事

你的每一份關注,我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