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1

網課到底逼瘋了誰?這段時間,看到很多家長在網上“雲崩潰”。

但這些“崩潰”,尚且是看得見的“崩潰”。


更可怕的,是那些淤積在孩子內心,看不見的“創傷”。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名五年級的男孩因上網課不認真,早晨被父母訓斥:

“在家不好好學習,上網課不積極……”

本以為只是捱了一頓罵,誰料男孩想不開,一氣之下竟跳樓輕生了。

等120急救趕到現場,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視頻中,醫生在檢查男孩的身體,可憐的父母在一旁哭天喊地、懊悔不已:

“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可是說再多的“不該”、“再也不”,也換不回一個活蹦亂跳的健康孩子了。

新聞一出後,評論區留下一堆高高在上的點評:


“現在的孩子,心裡太脆弱啦!”

“有錯還不敢批評了,一批評結果就這樣!”

“抗挫折能力太差,都是平時慣的!”


還有的人二話不說,把矛頭指向網絡遊戲:

“國家再不制止網絡遊戲的泛濫,不知道還會害了多少人!”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可能這就是大部分人的慣常邏輯吧。

把一切教育的悲劇,都歸因於孩子自身的缺陷、不足,或者遊戲、手機這些外因,卻不關心孩子到底是對什麼感到絕望。

如果我是這個小孩,此刻看到網絡上這些叔叔阿姨們的留言,一定更加決絕。

2


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習慣於把孩子的學習成績、行為表現,作為他成長的一個標尺,卻很少關心到青少年的情緒狀態。

換句話說,這些家長更注重行為教育,卻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於是大部分孩子都在被塑造,而不是被培養。

但是不關心孩子內心所想的教育方式,勢必會出現諸多問題。

我們說孩子內心過於脆弱,可是他為什麼脆弱?他到底在害怕什麼?真正關心到的人並不多。

記得之前南京也發生過一個悲劇。


一個9歲的男孩,因撞碎了學校玻璃,害怕被家人、老師批評,選擇了跳樓自殺。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輕生前,男孩留下手寫遺書:


“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被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這封短短的、夾雜著拼音的稚嫩手寫信,讓人心疼到窒息。

不就是把玻璃砸了嗎?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不過你上學生涯中,日後提到會一笑而過的事。

可是在男孩看來就很嚴重,很可怕。

因為沒有人讓他明白過“這只是小事一樁”,但他卻在一次次的懲罰中接收到一個信息:

你不能犯錯誤,那是十惡不赦的,只要犯了錯你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父母懊惱你,老師厭惡你,同學笑話你。

很多人說這個孩子太脆弱,但試問哪一個孩子不脆弱呢?


能不能強大起來,能不能心生樂觀,在於有沒有人,曾為他的脆弱託底過!

3

孩子的堅強樂觀,不是父母一次次的懲罰、恐嚇鍛煉出來的,而是當他遇到困難時,有人給他鼓勵,有人對他說:別害怕,困難是可以被解決的。

而不是在他犯了錯之後告訴他: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去年2月份,開學第四天,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就在家附近墜樓身亡了。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原因是寒假作業未完成,被老師斥責回家補作業。在這之前,媽媽曾多次在家長群裡和老師討論孩子的作業問題。

墜樓以後送往醫院,醫生髮現男孩之前就嘗試過割腕。

說明心理早就出現問題了,但家長毫無察覺,依舊每天催他學習,卻不過問他的內心世界。

跳樓前,男孩留下了4封遺書,分別給他的姐姐、爺爺奶奶、姨媽、爸爸媽媽。


給姐姐:雖然不喜歡你,經常拌嘴,但我走了,還是希望你不要傷心難過。


給姨媽:你是對我好的第3個人(第1個第2個是爺爺奶奶)。


給爺爺奶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們兩個,500塊壓歲錢留給你們。


給父母: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原來在孩子心中,爸爸媽媽是討厭自己的。

他的父母看到這句話一定無比心痛。


有哪個父母會討厭自己孩子呢?非要說討厭,也只能是因為望子成龍,所以恨鐵不成鋼了。

但實際上,父母心疼孩子都來不及。


可是傳遞到孩子心裡,卻變成了“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一個感覺到自己不被愛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是灰色的,是孤立的,是無助的。

遇到困難不敢求助父母,害怕給他們添麻煩惹他們不高興,犯了錯誤不敢承認,因為害怕被懲罰,擔心父母因此更討厭自己。

這便是“有條件的愛”,給孩子的心理傷害!

4

我能想象,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句話來辯駁,這也是父母們最愛對孩子說的話:


“我都是為了你好,都是因為我太愛你了!”


可真正能愛到孩子心裡去,還需要用對方式。

孩子犯了錯,不求上進,你不是不可以生氣。但生氣不是發洩,不是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

網絡上有很多家長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氣到發飆的視頻:


“都別做了,明天我把你的老師通通拉黑。”


“不願意讀就不要讀了,明天我把你的書全部燒掉。”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兒子,考這麼點分你對得起誰。”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這些話,能讓很多為教育孩子感到崩潰的家長感到共鳴。

但落到孩子心裡,卻成了暴風雨一般的黑暗攻擊。而他的自信、陽光、希望也一次次被澆熄了。

逐漸變得敏感、自卑、懼怕以後,他不再信任你,只想討好你;


不再想告訴你他的喜怒哀樂,卻只想在你面前證明自己,或者無聲地反抗你!

所以,作為父母,如果你對孩子生氣,請好好的生氣,真的愛孩子,就認真的聆聽!

5

誰都喜歡溫柔的人,幼小的孩子更渴望溫柔的呵護與鼓勵,別小看了溫柔的力量。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兒子在上幼兒園時,就被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三分鐘都坐不了,最好帶去醫院看看。

雖然有些生氣,但開完家長會回家,她還是告訴兒子:


“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鐘,現在能坐3分鐘了。其他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第一次沒有讓她喂。

後來上了小學,家長會上老師又說,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倒數,他可能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帶他去查查。

回到家裡,她卻對兒子說: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並不是笨孩子,只要細心些,會超過第21名你的同桌。”

說這話時,她看見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變得舒展了。

上初中後,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下面等兒子的名字,在差生行列中被老師點到。

但這次,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跑去詢問。

老師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雖然像在宣佈壞消息,但她內心卻十分欣喜。

回家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裡說不出有多甜蜜: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後來高中畢業,當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字樣的信封交到她手裡時,她瞬間大哭了起來。

兒子對她說:


“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優秀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就是教育好壞的區別:


有的父母春風化雨,把悲劇變成喜劇。而有的父母,活生生就養廢一個孩子!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爸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其中原因不過就在於,前者把孩子當孩子,而後者把孩子當參加軍訓的兵。

家庭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愛的滲透,而不是“以愛之名”的心靈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