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娛樂圈內總有一些老戲骨,雖然不能像流量明星那樣受人關注,但老戲骨們能夠做到的是戲比人紅,用演技征服觀眾。

19歲參加文工團,29歲開始演話劇、49歲演電影的田成仁,是當之無愧的老戲骨。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離開過熒幕,92歲高齡時仍在拍戲,出演了《六尺巷新故事》。 田成仁老前輩就是這樣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戲骨。

“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1945年, 田老加入遼寧省莊河市文工團 。1954年,開始擔任遼寧省文工團副團長 ;同年,與歐陽山尊、阿甲等人共同參加中央戲劇學院第一批導演幹部訓練班,一起接受蘇聯戲劇專家的培訓,系統學習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 。

田成仁年輕時顏值很高,年輕時的田成仁長相正派,眉毛濃密鼻子高挺,不輸給如今的當紅小鮮肉,年輕時臉型比較挺括,到了中老年時田成仁就比較瘦削。

“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1975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紅雨》。1978年,與郭振清合作主演劇情電影《嚴峻的歷程》。1980年,與浦克、王潤身聯合主演劇情電影《春眠不覺曉》。

“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到了中老年時田成仁就比較瘦削

對於如今的大多數觀眾來說,《籬笆、女人和狗》才是熟識田成仁的源頭。

田成仁飾演《籬笆女人和狗》中的“茂源老漢”一角,其實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劇中的“茂源老漢”最初並不是由田成仁出演,但是那位演員到了臨開機仍未到場,向來“好脾氣、好人緣”的田成仁,就成了導演臨時抓住的“救命稻草”。

看過劇本後,田成仁特別喜歡,他想要演繹這個樸實的農民形象,讓“茂源老漢”從書中“活”到屏幕上。而小時候的農村生活經歷,以及以前下鄉演出的經驗,都成了他完成這個角色的借鑑素材。

深厚的表演功力加上對角色的喜愛,以及高度的敬業精神,田成仁為觀眾們呈現出了一個形神具備的“膠東老農民”。

“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起初,導演本來對茂源老漢的髮型設計是“剃光頭”,但田成仁根據生活經歷嚮導演建議“留寸頭”。就這樣,一個留著花白寸頭的膠東農民老漢形象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當茂源老漢在劇中甫一出場,許多觀眾便認定這就是期望中最標準、最逼真的“中國農民”:面容滄桑,不苟言笑,不修邊幅,沉默質樸,埋頭苦幹。

“茂源老漢”:用演技征服觀眾;田成仁,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除了外在的形塑,田成仁還通過深掘與外化人物的內裡,向觀眾刻畫出一個內心孤獨的老人、一個“內憂外患”的家長、一個深謀遠慮的長者。面對兒女們“家家那本難唸的經”,茂源老漢費盡心機也仍難“擺平”;遇到自己晚年生活的情感寄託,茂源老漢在世俗眼光中思慮再三也不敢“任性”。雖然那隻狗兒“花妞”與他日夜形影不離,卻更加反襯出他的落寞和苦悶。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茂源老漢與金鎖、銀鎖、銅鎖、棗花、老大媳婦、巧姑、狗剩媳婦、喜鵲、小庚等人物建構出的一批深具典型性的中國農民群像,幾十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文化穿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