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咋樣,精華在哪裡?

耀武揚威312233


你好呀,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個人認為《流浪地球》是中國不可多得一部科幻片,雖然我國在宇宙探索這類科幻片還正在起步,但又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流浪地球不僅僅從情節、畫面、人物塑造。都可以說做得很不錯。

《流浪地球》雖然是去年年初上映的科幻電影,但今天我依舊閒來無事還會在家裡看。

這部電影帶給了我很多想法。

也因此我才開始看劉慈欣的書,《流浪地球》的原型就是來自於劉慈欣的構想。

劉慈欣的《贍養人類》。短篇小說就提到了“流浪星球”這個概念。

“流浪地球”計劃原理是什麼?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

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我是一個天文學小白。但是《流浪地球》讓我燃起了好奇心,以至於有段時間我一直在看相關的知識。

這也算是這個電影帶給我的收穫吧。電影裡面最最最大的一個爆點就是,地球會個木星相撞,被木星引力所控制的地球,最終將難逃浩劫。

也就是因為這樣,整個電影,所有主角們都在解決如何讓木星不會危機地球。

  • 首先,流浪地球計劃的第一點是停止地球本身圍繞太陽自轉。通過發動機強行把地球脫離太陽系的軌道。

目的是改變地球原有的運行規律。

當時就有有朋友再問我《流浪地球》裡面,為啥地球必須要停止自轉?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太陽系的運行軌跡,自己畫了一個暴走版的太陽系運行圖。我覺得我畫的圖,基本能夠解釋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為什麼地球會和木星相撞。

請忽略我潦草的字跡……

流浪地球的計劃就是地球脫離自己原本圍著太陽轉的軌道,然後一個個衝出行星圈,脫離太陽系。所以,脫離太陽系的第一個解決的問題,是脫離公轉軌道。

算了,還是這個圖清晰一點。

這個圖就能說明地球原本的運行軌跡。

那麼如果要把地球推出太陽系,人類就必須自己建設更強大的動力體系,就很火箭太空發射推進一樣。

這就需要強大的動力支撐。

所以就有了一萬個發動機。

集中對著太陽的臉,突突突的衝,這樣就能通過物理力量,脫離引力軌道。

但是在這之前,地球必須要停止自轉。

為啥呢?因為如果地球一直在自轉,發動機還在突突突的開火的話……

地球就會一直朝著突突突的打轉,這樣,就根本停不下來!同頻共振的原理來說,地球就無法脫離公轉軌道了。

這就是為什麼《流浪地球》裡面有兩種發動機,一種是轉向發動機,是停止地球自轉的。另外一種是推進式發動機,就是我在北半球的那些小點點,他們就是直線推進的。解決的就是脫離公轉軌道的。

地球和木星遇上是必然的事件。

注意我這裡說的不是大概率,是必然!因為根據太陽系的運行軌跡,地球如果的目標是離太陽的直線距離越來越大,那麼,根據地球脫離公轉的方向來說,地球根本就他媽的是朝著木星的公轉的那條軌道去的!

當然,在那之前,地球還衝出了火星的公轉軌道,因為火星的體積不大,對地球的影響力小。

所以,地球衝出太陽系的方向裡,木星就是最大的關卡,而木星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那個,轉的也最快,也就是說,當地球離太陽越遠,離木星越近,地球受到木星的影響就會超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和木星的博弈不可避免。

這也就是我會覺得流浪計劃根本,就是一個被領航員空間站的人工智能莫斯放棄的計劃的根本原因,可能聯合政府也參與了其中。

大家在電影的後半段有很久都是很絕望的情緒,因為,領航員空間站放棄了地球,也宣告了流浪地球計劃的失敗。

電影裡很多人都準備好迎接死亡。

因為,從電影裡木星後來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災難來說,應該是有風險數據分析的,應急預案居然!是!等!死!

如果能夠通過沖擊木星使得地球進一步離開太陽系軌道,為什麼30年來沒有一個科學家提出來?而是最後7個小時才被提出而且被人工智能推翻?

如果這一計劃提早準備,地球有足夠的燃料和武器能夠使得點燃木星計劃成功,那麼流浪地球計劃就能成功,為什麼不準備?

是不是有可能莫斯這臺人工智能研究篡改了數據呢?

所以我在劉培強說出叛逃的時候基本就能夠肯定了。

最後吳京毀掉人類基因庫,毀掉莫斯這個人工智能,才重新和聯合政府恢復通信,我覺得,人工智能在主權上屬於絕對叛變!

個人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裡“火種計劃”的一些分析。

火種計劃在很多電影中都有提到,

但是事實上,火種計劃的代價,對於人類道德與倫理來說,是有挑戰性的,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人性的矛盾。

生存權這個東西是我們覺得天然存在的東西,但是當地球母體都要毀滅的時候,我認為生存權就基本就不能再做討論了。

這部電影裡面最後大亮點是人工智能莫斯選擇切段劉培強和地球的通信,並且選擇帶領領航員空間站,帶著人類的基因庫,重新去建立一個新家園。

那麼這裡我就有一些質疑:

  • 第一個質疑是:

流浪地球計劃是一百代人的計劃,必須經過無比周密的演算,這就意味著,和木星之間的角逐是必然的,那怎麼會突然就遇到這樣的錯誤,一開始就直接被木星給KO了?一點準備都沒有?應急對應也沒有?

這一系列的行為不就說明,流浪地球計劃只要遇到木星就是死局了。這種邏輯,這個百年計劃根本就是在為給地球滅亡之前的泡沫?

怎麼可能呢?

  • 第二個質疑:

地球上的以色列科學家已經研究提出了空間站撞擊木星推動地球的可能性,但是數據推演結果為0,可是最後的情況是啥,是成功了!我在電影院的時候還覺得這還有奇蹟出現的感覺,但是轉念一想,不對啊,這方法簡直是行雲流水!

如果不是因為地球毀滅的消息導致整個地球救援系統癱瘓,那麼這個計劃在空間站和地球救援人員的合作下是100%會成功的。地球自救成功,這是大概率事件,根本不是奇蹟!

  • 第三個質疑。

就是莫斯在向全球發佈地球毀滅通知的時候,就是說還有七天了,你們趕緊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就等死好了,那個時候,這個人工智能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想了好一會,那就是,“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

這不是人工智能忍不住的炫耀嘛!

因為,作為地球的數據檢測空間站,它根本就沒有告訴地球人,方案實施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而是在最應該實行火星爆炸計劃的36個小時,讓所有救援系統去回恢復全世界助推器的動力!

浪費了整整36個小時!

而電影裡的計劃是把所有動力都集中到赤道一處,然後炸木星!

所以,36個小時的無效救援行動耗盡了地球人的救援資源。等到來的及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因以上三個質疑,我基本上覺得,這就是這個人工智能的騙局。

火種計劃是B計劃,當危機時刻聯合政府無能為力只能保存人類火種,也要放棄自己和同族。但是,就人類生存權來說,這絕壁是一個不得已才能為之的計劃!

而火種計劃在莫斯這個人工智能裡

直接轉換成A計劃

為什麼呢?

因為,硅基因時代。

這個人工智能已經擁有生存意識!而我們科學極度發現的過程中,因為太渴望成功,而忽略了人工智能的狡猾。如果硅基因時代到來,那麼擁有人類基因譜系的莫斯,就可以直接擁有“造物主”權利

簡單來說這臺機器,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球上,成為神。

但最後,人類選擇了放手一搏,背水一戰,最後用發動機的衝擊和空間站的自殺式衝擊,換到了地球的平安。

我回想一遍這部電影,當然今天我還會看一次,裡面的很多細節伏筆,這個這部電影我覺得最科幻的地方!這也就是我覺得這個是中國電影科幻史上里程碑的原因。

是值得反覆回味一部佳作!

人性的光輝,讓這部電影更加出彩。

所有人在絕境中的奮勇,以及為了守護家園而做出的努力,讓這部電影更有了人文情懷。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哪怕是已經到了最後一秒,人類的絕地反擊,才彰顯出了人類文明的強大。

未來的人類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如同《流浪地球》電影裡所說的一樣。

人類的勇敢與堅毅

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熊貓君劉女士


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是科幻電影的元年,應該任何人都無可反駁。

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棲居底下城,看不到明媚的太陽,也看不到璀璨的星空,更是看不見偉岸的藍色天幕。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樣的渺小,人類也如此。迄今為止人類從類猿類的祖先過渡到現代極為不易,試想一下在進化的過程中如果曾經的某個因素偏差就可能我們都看不到現在的太陽。對於我們微不足道的個人,活好當下,珍惜現在,用力的過好每一天。

堅定的希望是流浪地球想要表達的一種理念,也是生活在流浪的地球上的人類的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每個人不能沒有一種對希望的信仰,因為放棄希望就是一種原罪,更是對生活的一種褻瀆。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沒有放棄希望,在最後關頭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氫氣層引爆空間站所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以及他們的救援團隊沒有放棄希望,在大家都紛紛撤離的過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轉向動力中心去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各國救援執行人員在感召下沒有放棄希望,最終他們返回基地協助救援。正是在這樣的希望之下,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駛軌道上來。

電影的場面再加上3D的效果會給觀影的我們視覺的衝擊。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還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視大褲衩和東方明珠;有地震帶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建築物的再次轟然倒塌的壓頂;有木星大氣波衝擊帶來的從天而降的火球衝擊地面,這些場面的刻畫絲毫不輸國外大片。情感的敘述也是細膩周到,有父子感情的衝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膽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環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處,直潤人心。以致電影結束影院的燈亮起,座位上的人們還久久不願離去,仍舊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那種氛圍之中。

網上有人說《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將開啟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








茶几上的骨頭


《流浪地球》它可以說是國產科幻電影中,最為閃耀的那一部。業界和觀眾對於這一部電影也的評價也是頗高,難得一見的硬核科幻,中國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

在影片中,由於太陽快速膨脹,即將吞沒地球,地球人民一致同意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上建造一萬臺發動機,推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前往幾百光年外的新家園。

然而,當地球接近木星時,木星吸收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地球青年劉啟挺身而出,太空空間站“領航者”中的劉培強上校也決定犧牲自己和空間站,他們一起拯救了地球,使人類成功逃離太陽系,有了安定的生活。

雖然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影片告訴我們,事情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困難。關鍵是在矛盾和困難面前,我們如何選擇?如果選擇希望,你就會堅定信心,希望就會無畏地矗立在哪裡為你指路,為你找到正確的方向。影片進一步告訴我們,有希望才會有未來。在影片裡,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啟才會和夥伴們挺身而出;正因為有了希望,劉培強才會決定犧牲自己;正因為有了希望,人類才會成功逃離太陽系。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有了希望,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才會在跌倒時重新頑強爬起,才會有夢寐以求的成功!汶川大地震時,一對失明夫婦正是因為看到了生的希望,才會一個疊一個託舉著他們三歲的女兒,將她放到安全處,得以生存下來。可以說,這生的希望無疑是珍貴的,它不是鑽石卻勝似鑽石,它讓父母之愛顯現得淋漓盡致,它讓小女孩身陷險境卻可以健康存活。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喪失希望。假如生活故意刁難了你,你就一定要從它緊閉的大門中找到一絲縫隙,用力地推開它,希望就會在前方等待著你。





柚子君神劇


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這部電影之後,我們的文化中,將會擁有星辰大海!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

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中那個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希望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但在電影外的我卻以為,希望這東西,對於現下的我們而言,一樣很是珍貴。

人生在世,只有內心有希望,有嚮往,有目標,有夢想,才有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否則渾渾噩噩的生活將毫無意義,在空虛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費時間。電影裡面有兩個關於為了希望而奮鬥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在上海某荒廢大樓的電梯裡,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犧牲的那場戲,眼見這電梯解鎖下落了,救援隊的剛子用盡全力也要打開電梯門,把年老的韓子昂丟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內心的希望,便是韓子昂得救,即便是犧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結果呢?他真的打開了電梯門,真的把韓子昂丟到了安全區,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電梯給砸死了,可韓子昂得救了嗎?多活了幾分鐘,得到了坐著凍死的機會而已。

這一段看哭的許多人,有的人說這一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許多人文精神,但對於我而已,最讓觸動的是,為了內心的希望,用盡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為之拼搏過後,最後所得到的收穫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運輸火石任務失敗一樣,讓隊長王磊聖手打擊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滅,可即便是希望荒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為了這個沒有意義的希望,衝到了最後的行星發動機去做最後一次拼搏,無數已經離開的救援隊掉頭回到了這個沒有任何一絲希望的救援行動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動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沒有任何收穫,卻十分有意義,這樣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為,還是要做的,不說在做的過程之中,或許就有吳京駕駛太空飛船衝過來,為你續上最後一段距離,創造奇蹟。就算是最終沒有成功,人生之中為自己認定的事情,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本身就是對人生的豐富,至少可收穫精神的財富。

《流浪地球》和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電影的不同,是我們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現,是傳承!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斷檔的文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傳承的重視,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可以和我們相比了。在電影之中,軍人姥爺,宇航員父親,叛逆卻懂得大局的兒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動體現著家族精神的傳承,而電影之中的整個世界,則是萬億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就電影之中,吳京的話便是,我們還有孩子,孩子還有孩子,終有一天,他們是可以去貝爾加湖上釣魚的。

更為重要的是,傳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現的意義和從前很不一樣了,傳承不是為了什麼發揚光大,傳承不是為了什麼不要忘記,傳承,在這裡,更是為了開拓!一代一代的傳承,繼承前輩的科技,地球的運動軌跡數據,是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園,在新的家園,需要傳承下來的所有知識,科技,人文和道德,傳承過去,是為了開拓未來!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於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八千米高的噴色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吳京駕駛飛船,帶著飛船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為火焰續上了最後一段燃燒的距離。犧牲自己,拯救世界,這一次,這麼做的是中國人!體現的,是人的意志力!面臨滅頂之災,人類不屈不撓,和天鬥,和地鬥,在絕境之中,永不放棄!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對於看電影的我們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變自己,改變整個世界,至少,是改變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強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做自己認定的正確的事。

最後,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經給我們上了很有教育意義的一課。在電影裡面,面對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隊乃至全人類都拼盡了全力,最後關頭,可不止一處火焰想要點燃木星,除了電影中的主角救援隊外,還有別的救援隊也在這麼做!即便是沒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在電影外,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科幻電影,覺得不是神劇就是坑,覺得拍攝科幻電影唯一的結局就是失敗就是惹人嘲笑,拯救世界,科幻,宇宙,就應該是歐美,就應該是外國人做的事,可《流浪地球》團隊他們還是做了,而且把電影拍得很漂亮!票房口碑雙豐收,打了無數人的臉!從這部電影之後,中國的影視,不僅有厚重的歷史人文,我們還將擁有星辰大海!


水滴愛電影


作為中國科幻片,不論是場景,或是情節,都體現了中國的味道,真真的感覺和外國科幻片感覺不一樣,好像多了-煙火氣?人情味,學校、市井、吳京船艙的佈景,都很有生活的味道,拉近了距離。居民生活狀態,極力刻畫一家人之間磕磕絆絆的情感線,體現有點尷尬的最後團結就是力量點。都帶著中國“土”味。有些還不大習慣,但誰說科幻片要都按一個套路走。

從場景上來說,也是不亞於好萊塢大片的,至少我看著沒有違和感,以中國為整個大背景,上海等標誌性建築物出現在屏幕上真真是有一種老淚盈眶的感覺。

從主線情節來講,感覺爺爺死的那一段推動力比較弱,最後想出的辦法也比較牽強。結局也猜的出來,卻也沒有什麼尿點在。情節張弛有力,絲毫不拖沓,兩線並行進行敘述,而吳京更是基本以一人之力撐起一條線,演技槓槓的。其他演員也是各種演技在線。在其中製造了淚點。我大約就是在吳京眼淚懸浮在控制艙裡面的那一刻溼了眼球,真真是唯美。

不管怎樣,有美好有震撼有感動有遺憾有不足這這部流浪地球,終究是承載著我們中國對科幻片的希望。





獨帥帥


《流浪地球》可以算作國產科幻的里程碑作品,很值得一看,每個人對其精華的看法可能不同,簡單總結以下幾點精華,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大劉的科幻創意驚豔無比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大劉在這部短篇中依然是腦洞大開。

這裡簡單列舉幾例:

(1)太陽“氦閃”的科學設定,導致太陽會變為一顆巨大的紅巨星,大到可以把周圍的行星都“吞”掉,整個流浪地球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展開。

(2)一萬兩千臺的地球發動機分佈在亞洲和美洲平原,照亮整個北半球

(3)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歷時2500年

(4) 想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把地球甩出太陽系,但大氣層確被木星捕獲,引來巨大危險

(5)人類全部移居地球發動機下的地下城,沒有春夏秋冬,沒有白天黑夜

2、大災難題材下的史詩級特效

首先說明,流浪地球75%的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

導演郭帆接受採訪時這樣說:我們看《星際穿越》時,會覺得它像個紀錄片,因為它的美術、視效個個方面可以達到那個水平,我們比那個差太遠了,

剛起步,是一個小學生幼兒園的人,人家是大學生。所以我們在工業水準上根本做不成《星際穿越》,差《阿凡達》還很遠。

可以說離好萊塢水平我們確實有差距,但是5000萬刀做出這樣的特效基本上能趕上韓國級別的了

上海奧運大廈:

行星發動機:

地表城市:

木星:

3、東方特色的價值觀體系

流浪地球中體現出了很多中國式價值觀

簡單列舉幾例:

(1)帶著地球一起走,而不是坐上宇宙飛船逃離家園,這似乎相比好萊塢科幻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我想中國人對“家”的概念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與感受

(2)與外國個人英雄主義不同,中國講究集中力量辦大事

(3)從飽和式救援可以看出,人類的勝利一定是全體的努力,這又是一種集體主義價值觀


影視500強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用戶610923953797805


流浪地球主要講速了: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 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 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而作為一部商業類型片,《流浪地球》無疑也是成功的,它以46.86億的累積總票房佳績,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三名。顯然,《流浪地球》同樣是票房收益最高的中國科幻類型電影。

“史詩格調”,是左衡對於電影《流浪地球》的審美定義,在他看來,影片創造了許多場景畫面,視聽奇觀貫穿全片。而其中的長鏡頭則需要格外關注。

影片第18分鐘精華處,兩個孩子駕車第一次闖入外面的世界,這時就有一個近1分鐘的長鏡頭——它隨著車輛的行進,讓我們看到未來世界中的北京城市景觀,接著鏡頭駛向遠方,對準行星發動機,這一龐大發動機的外觀得以展現。我們看到了在這未來高科技的工業質地下,發動機正噴著藍色的火光。

接著,鏡頭移向外太空,地球越來越小,觀眾一下子被帶入到非常寧靜的空間當中,而在這個鏡頭的結束點,我們又看到了領航員太空城。

也就是說,在長鏡頭不斷推移下,隨著時間流轉,我們目不暇接地看到了種種未來世界和太空景象。一方面,對觀眾來說,這是一種非常新鮮的經驗;而與此同時,在不知不覺間,故事線索從地面引進到外太空,導演完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轉場。

而隨著宇航員劉培強的視線流動,鏡頭再次從太空艙內轉到艙外,我們從他的視角,看到彷彿正在宇宙的子宮中安靜沉睡著的藍色的地球。在它的身後,則是帶著渾黃而荒蠻質地的木星。

此時,影片配樂相應地出現了調性變化,由展現宇航員個人日常的抒情風格,轉為因發現木星上巨大的風暴眼正“盯著地球”時,心理狀態發生巨大變化下,與之匹配的飽含危險味道的音樂基調。

也即,在長鏡頭的指引下,畫面從個人心理的表達,整體轉向了某種潛在危機的敘述,讓觀眾非常深切地意識到流浪的地球與流浪的地球人此時在宇宙中的處境如何,而人與宇宙的關係亦由此達成。

電影《流浪地球》用成熟的電影語言,史詩性地建構起了獨屬於它的科幻宇宙觀






大章娛


首先,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的設定基礎上,對原著的還原相當準確到位,整個團隊從導演到投資人到演員再到後期製作人員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這部電影,真正的上下齊心,所以這部電影稱之為藝術品實至名歸。

其次,科幻題材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個很好的頭,既滿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觀眾對科幻文學和電影產生興趣。

最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知道已經被思政課念煩了)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思,不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確關乎人類種群和整個地球生態的存亡,而這部電影與宣傳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不是預言,而是現實。

而就在現在,人類共同經歷一場疫情,北極南極的冰川年復一年在加劇融化,有人依然在搞分裂,有人在詆譭其它國家,還有人還在動用槍炮侵略別人的家園。


影子叔叔看電影


郭帆導演,劉慈欣監製,吳京,吳孟達,屈楚蕭,李光潔,趙今麥,隋凱主演的《流浪地球》,中國真正第一部硬科幻特效大片。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節檔爆了,現在票房已經高達44億,這兩天達到45億問題不大。雖然最終能否趕超《戰狼2》,還有一定的懸念。

搜狗問問

但《流浪地球》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絕不會壓於2017年同是吳京主演的《戰狼2》,超過2018年的《紅海行動》。

關於《流浪地球》電影本身,再到電影裡面的科學知識分析,早就已經鋪天蓋地了。

《流浪地球》最大的意義,還是將中國科幻電影,無論是製作技術層面,還是故事內核方面,都提升到世界科幻電影的級別。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特效水平相信不用多提。除了一些大場面細節把控的不足,比如外部冰天雪地的大場景,還有大家津津樂道的3分鐘長鏡頭,從地球表面到行星發動機,再到太空的鏡頭。

這一系列的鏡頭,明顯可以看到中間山脈,採石車和儀器的cg感比較重之外。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大多數場景為真實的搭景,細節做得到非常到位。

比如地下城,運載車,太空站等等,科技感,未來感,細節感十足,絕不遜色好萊塢同類作品。

目前在國內輿論當中,掀起較大爭議的,無法是一些科電影科學幻想的設定。甚至成為一些反對《流浪地球》的觀眾的核心觀點。

搜狗問問

比如“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一點不科學,什麼木星捕捉地球的氧氣,用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同樣不科學等等爭議。

這個,其實已經成為很多反對《流浪地球》的中國觀眾,一種無腦不智的行為。

因為公認的美國科幻電影神作,比如如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星際穿越》,男主角掉入了黑洞沒有死去,親情穿越時空,拯救了人類。

搜狗問問

《終結者》系列裡的人工智能叛變,機器人穿越時空殺人。《黑客帝國》裡面,大量的人類被未來機器人,圈養在虛擬的世界。

《銀翼殺手》裡複製人為了爭取生命和自由,選擇與人類對抗。更不用提,在硬科幻迷裡面,根本就不算科幻的漫威超級英雄和《星球大戰》,裡面的激光劍,外星生物設定等等。

上述大量美國經典科幻電影,在現有的科學技術,甚至是科學理念上面,它們也不科學。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題材類型上,它是末世災難片,還有科幻探險片。本片演員表演優秀且過關,故事劇情的處理,完全跳脫出歐美個人英雄主義,反而表達了現在中國官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整個“流浪地球”帶著地球跑路的計劃,也與歐美文化裡遇到危機坐飛船離開不同,完全表達出中國“家園情懷”的傳統思想文化。

即使不探討故事劇情,電影的思想文化,光將《流浪地球》當一部商業特效大片,正如上面所講。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大家最關心的特效水平。在末世災難片上,它既不輸給2012年的《2012》的宏大奇觀,又不會遜色2014年的《星際穿越》,或者2013年的《地心引力》的太空歷險。

當然,伯光覺得最重要的,仍然是《流浪地球》思想內核,它有著中國人才獨有的家園情懷,這與歐美科幻有著天然的差異。

搜狗問問

畢竟商業特效大片年年都有,像美國漫威一年好幾部,但拍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商業特效大片,還是科幻大片,那就獨一無二了。

最後,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首部科幻電影就未必見得,但《流浪地球》是首部中國重工業硬科幻特效大片,它當之無愧!

搜狗問問

《流浪地球》的製作水平,特效水平。一如《戰狼2》和《紅海行動》相同,它們不止是突破中國本土電影的類型,甚至是拉近了世界電影工業水平的差距。帶動整個中國科幻電影,商業類型電影的躍升。

那麼,《流浪地球》作為中國首部硬科幻特效大片,它當之無愧。

更多關於《流浪地球》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