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壟斷一家獨大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你作何吐槽?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約車無疑是進步的象徵帶給我們很多便,隨時可以觀看車位置及車子較詳細的信息。隨著滴滴的不斷壯大,幾乎壟斷了網約車市場,成為其驕傲的資本,同時也埋下了禍根,這也許是商人的一種經營手段。

滴滴壟斷一家獨大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你作何吐槽?

來源於滴滴司機的不滿:滴滴車作為網約車的後起之秀,最終成為網約車的龍頭老大,主要靠的是其優惠的補貼政策,也不排除騰訊、阿里等的資金注入和時代發展趨勢。最讓司機師傅不滿的主要是平臺做大了,不僅平臺補貼沒了,平臺抽成變本加厲,做相同的工作到手的錢卻少了,之前享受平臺雙倍補貼,如今要付出雙倍的辛苦,換作誰都會心裡不快活。

滴滴壟斷一家獨大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你作何吐槽?

出租車取代包車,滴滴車擠壓出租車,偶爾出租車被搶生意會罵滴滴車,這情有可原,畢竟自己生意被搶了。就連專職雙證滴滴車主,也不說滴滴好,即使他們掙的平臺的錢享受平臺帶來的服務與收入。

來源於乘客的不滿:首先是,平臺的優惠券沒了,剛開始有打車紅包,為我們節省了不少錢,可以說是坐車不掏錢,司機多賺錢,讓司機與乘客久久不能忘懷,如今沒了難怪心中一落千丈;二是平臺大數據殺熟,經常用滴滴車的人,價格反而高,偶爾用的反而便宜,我們都知道實體店的老顧客享受的優惠更多,滴滴平臺恰恰相反,採用激勵新用戶的情況下應該照顧下老乘客的心理。

滴滴壟斷一家獨大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你作何吐槽?

路途稍微遠點的,自己明明支付70元,司機收到50元,一單就被硬生生抽走20元。算筆賬,按照最低算法,每天滴滴車會有3000萬訂單,每單抽取5元,一天收益1.5億,月收入45億,一年就是45億。印證了商人重利輕別離,我的市場打開了,我就可以取消任何優惠政策。

來源於大眾的不滿:滴滴平臺存在很多漏洞不完善,相信滴滴車近幾起安全事故歷歷在目吧,這可是涉及生命安全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虎狼,一起是巧合,兩起三起你還敢說是巧合嗎?你應該做的不是開新聞發佈會澄清自己,展現自己的時候態度來博取眼球,你應該思考為何會發生,盡最大努力去完善你自己的機制,保障顧客的生命財產安全。

滴滴壟斷一家獨大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你作何吐槽?

還有就是滴滴車為了營業額,採用非運營車輛,他對車的性能人品等都忽略考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隱,對於司機審核要嚴格把關,不僅讓專制滴滴車很尷尬,乘客也很不放心。對於非運營車輛,遭到處罰的時候,滴滴平臺不負任何補償,扣車罰款在2萬以上,非運營車輛也很難做。

網約車是互聯網大局勢下的必然產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要達到的不是獨贏而是是雙贏,顧客做的舒心,司機開得舒心,安全保障,薄利多銷。例如相同進價的商品,有的採取薄利多銷,有的採取高價少賣,換作是你會怎樣選擇?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滴滴又能守多久呢?一個人說好不算好,眾人說好才是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