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清帝國版圖

公元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成為清帝國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也正是從玄燁繼位後開始,清帝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康雍乾盛世由此開始。

康熙帝一生的經歷可謂是充滿了驚險與磨難,在親政之初,就面臨著權臣鰲拜把持朝政的情況。鰲拜被捉拿下獄後,佔據帝國東南半壁江山的三名藩王也趁機起兵造反。在三藩被平定之後,沙俄又在北方覬覦清帝國的土地。

直到此時,康熙帝才基本上解決了順治帝遺留下來的各項問題。隨後康熙帝又收復了臺灣,完成了大一統的任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北草原上逐漸崛起了一個新的強權人物,那就是綽羅斯·噶爾丹。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康熙帝本不想與噶爾丹部出現武力衝突,但隨著噶爾丹的勢力不斷擴大,並快速吞併周邊部落及附屬領地,漸漸成為了影響清帝國國家安全的重大不穩定因素。此時的康熙帝已經看到了隱藏在噶爾丹內心深處的野心,在意識到戰爭無法避免後,康熙帝毅然決定御駕親征,徹底根除殘留在帝國內的不穩定因素,為後繼之君留下了一個完整且內部穩定的帝國。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噶爾丹心中的準格爾汗國疆域圖


準格爾部勢力逐漸擴大,漸漸威脅到清帝國的安全

綽羅斯部可謂是蒙古草原上的老牌霸主了,早在明朝時期,該部落就曾經出現過一大霸主,那就是綽羅斯·也先。在也先的帶領下,已經分裂的蒙古諸部再次完成了統一,並且在土木堡之變中生擒明皇朱祁鎮。不過,在也先死後,他所構建的瓦剌帝國就又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結局,其中的一支分裂出來的部落就成為後來準格爾部的前身。

公元1644年,噶爾丹出生在蒙古草原之上。其父為準格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其母為玉姆阿噶。在噶爾丹剛剛出生後不久,西藏黃教就來到準格爾部,稱其為尹咱呼圖克圖的第三代轉世靈童。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準格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

筆者對於藏傳佛教並非十分了解,故而在此不貿然評述。我們只需要知道,尹咱呼圖克圖是明代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高僧即可。而噶爾丹從一出生就獲得了這樣的特殊身份,註定他這一生都不再平凡。

在噶爾丹十三歲時就獨自離開部落,前往西藏學習藏傳佛教,並表現出來了極大的佛學天賦。在經歷過十年的學習後,噶爾丹這才回到準格爾。不過此時噶爾丹的父親已經死去,其兄長僧格為準格爾部的新首領。

在僧格擔任準格爾首領的這段時間裡,準格爾部與清廷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融洽,甚至關係還較先前更為緊密。由於準格爾部臨近沙俄,所以時常受到沙俄的襲擾,為此僧格還曾經攻打過沙俄的哨所。可惜的是,在公元1670年時,車臣臺吉和卓特巴巴圖爾二人密謀將其殺害,準格爾部首領一職就落在了噶爾丹的身上。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因康熙平叛而聞名的噶爾丹草原

噶爾丹繼承首領位之後就展現出來了他的強勢一面,最為突出的便是在公元1672年時致信給俄國沙皇,要求沙俄將那些擄走的準格爾部牧民悉數送回。在此之前,草原上的絕大多數部落都常常受到沙俄的侵略和洗劫,而清廷一直忙於其他事務,故而沒有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解決。

許多部落在聽聞這一消息後紛紛率部族前往準格爾部投奔噶爾丹,比如土爾扈特部袞的布臺吉、和碩特部丹的滓洪臺吉等等。從這一時期開始,準格爾部的實力開始快速膨脹,噶爾丹也藉助這個機會開始積極對外擴張。

到了公元1674年時,噶爾丹修改了對外政策,首先便是解除了與沙俄之間的敵對關係,甚至一改先前的政策,允許沙俄進入準格爾部的領土,更為過分的是竟然心甘情願為沙俄讓路,允許沙俄軍隊以準格爾為跳板進入清帝國境內。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噶爾丹畫像復原圖

四年後,噶爾丹統一了杜爾伯特、輝特等部落,隨後又進犯吐魯番、青海等地。雖然吐魯番最終還是被噶爾丹所攻陷,但在青海一地卻有著大量清軍主力駐防,故而阻止了噶爾丹東進的腳步。《親征平定朔漠方略》中曾經記載了康熙帝對於西北事務的批覆內容:

"厄魯特如遠從達布素圖、瀚海而去,則無庸置議。若來至近邊,欲經大草灘前去,則將軍張勇、提督孫思克等,務須令其堅立信誓,不許騷擾人民。仍整飭我軍,嚴加防護,一面放噶爾丹過往,一面奏聞。倘或肆橫,強欲入邊,將軍、提督等固守地方,一面堅拒止之,一面星速奏聞。"

噶爾丹在西北地區如此活躍,清廷為何會對其坐視不顧呢?實際上,康熙帝此時已經意識到了噶爾丹想要東進並進攻清帝國的意圖。但是這一時期,清帝國內部正在爆發三藩之亂,半壁江山都已經落入了三藩手中,清廷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

康熙帝正被三藩叛亂之事纏身,根本無心管理西北邊陲的事務,故而只能暫時放任噶爾丹在西北地區的擴張活動,底線是不允許他跨國青海進入內地。

同樣,意識到實力不足的噶爾丹選擇暫時擱置東進計劃,轉而向西部擴張。至公元1683年為止,準格爾部的領土規模已經非常龐大,此時的準格爾再也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的遊牧部落,而成為一個雄踞清帝國西方的大型汗國,即準格爾汗國。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準格爾汗國疆域圖

噶爾丹東進,康熙帝御駕親征

公元1690年,噶爾丹以追擊喀爾喀為理由,率兵接近北京城,這就觸及了康熙帝的底線。兩個月後,康熙帝下旨集結十餘萬清軍阻擊正在東進的蒙古騎兵,統兵大將為福全與常寧。福全為順治帝次子,而常寧為順治帝第五個兒子,也就是說,康熙帝將這一平叛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兄弟。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愛新覺羅·常寧畫像

從這裡也能夠看出,此時的噶爾丹之患已經引起了康熙帝的十分重視,否則並沒有必要派遣血緣如此親近的宗室成員前往領軍。同時,康熙帝還下詔命盛京將軍和吉林將軍一同率軍出擊,與福全、常寧二人率領的主力部隊共同對噶爾丹完成合圍。對此,東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家宮脅淳子在《清朝康熙帝親征準噶爾》中曾經提到:

"康熙帝把清軍編為三路大軍,越過戈壁沙漠去作戰。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東路軍354307名將士從瀋陽出發,迂迴向克魯倫河;康熙帝親自指揮中路軍37000人從北京出發,經現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西北向穿越戈壁沙漠中央,直指巴顏烏蘭的噶爾丹大本營 ;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所率西路軍35600人由內蒙古西部越過陰山山脈,橫穿戈壁沙漠西部,師出翁金河,西向土拉河。1696年4月1日,康熙帝率中路軍從北京出發。"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畫像

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康熙帝決定在這場戰爭中御駕親征。在平定三藩及對抗沙俄之時,康熙帝都未曾有過親征之舉,不僅如此,在隨後的幾次西征作戰中,康熙帝也都選擇了御駕親征,這其中的原因不禁讓人深思。

在筆者看來,康熙帝在平三藩,破沙俄之時都未曾有過御駕親征的念頭,而是僅僅派幾名大將前往。而此次親征噶爾丹,如此反常之舉背後一定有著康熙帝的思考,想來其中的原因應當有二

  • 其一,噶爾丹大有當年也先之勢。在元帝國滅亡後,蒙古草原上曾經出現過短暫的統一,這就是也先的功勞。也先將那些被明朝實力打擊的蒙古部落重新整合起來,再一次煥發出了強勁的戰鬥力,甚至在土木堡將擁有先進火器的明軍全殲。康熙帝意識到一旦放任噶爾丹繼續擴張,或者是給予他更多時間,噶爾丹很有可能重新完成蒙古各部族的統一。在此之前,清廷耗費了巨大心血才將蒙古諸部與女真(滿洲)的關係整合起來,絕對不能夠出現破裂,否則清帝國內部又將掀起大亂。
  • 其二,噶爾丹在向東部擴張之時已經公開與沙俄聯手,所以說噶爾丹東征已經不僅僅是帝國內部的民族事務,而是帶有侵略性質的侵略戰爭。在此之前,沙俄就頻繁出兵攻佔雅克薩地區,早已經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而這次親征,主要是為了剿滅噶爾丹,其次也是要痛擊沙俄,使其再也不敢覬覦清帝國的領土。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綽羅斯·也先畫像

至於有聲音指出,康熙帝選擇親征是意識到自己即將進入暮年,希望用一場親征來為自己的文治武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筆者則認為這種說法太過主觀化。康熙帝於公元1654年出生,發動第一次親征是在康熙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90年,此時的康熙帝尚且36歲,根本就算不得是暮年。

再者,帝王親征就註定與勝利要畫上等號。天子一旦出征,就必須戰勝,戰敗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會影響到政權的穩定性。康熙帝如此強權的一個人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親征噶爾丹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時之喜好,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康熙戎裝圖

連續三次親征,沉重打擊了準格爾部

在第一次親征中,康熙帝親率京師禁軍從中路挺進,與其他各路軍形成呼應之勢。噶爾丹在得知清廷出兵後,不但沒有撤兵反而繼續向前挺進,與常寧部發生了一場規模較大的遭遇戰。然而清軍由於給養不足,並且剛剛經歷了長途跋涉,戰鬥力大打折扣,於是在首戰中敗下陣來。

隨後康熙帝命福全部迅速向常寧部靠攏,以求對噶爾丹形成合圍之勢。同時,命傑書(代善之孫)迂迴至噶爾丹背後,阻斷其後撤之路。隨後康熙帝又命各路清軍逐漸縮小包圍圈,將噶爾丹圍困在烏蘭布通。

此時的噶爾丹已經知道自己被清軍團團包圍,故而以馬匹駱駝為"城牆",建立起一道簡單的防禦工事。不過清軍依靠手中的火器和成熟的戰術配合對噶爾丹部予以了重創。見到大勢已去,噶爾丹趁著夜色匆忙逃回準格爾,康熙帝第一次親征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戰後噶爾丹送來了乞降書,並承諾不再進行擴張,但康熙帝對此並不當真,要求各地繼續抓緊整頓軍備。對此,《清史稿·本紀·聖祖本紀》中曾有相關記載:

"六月癸酉,大學士徐元文免。戊寅,噶爾丹追喀爾喀侵入邊。命內大臣蘇爾達赴科爾沁徵蒙古師備禦。命康親王傑書、恪慎郡王嶽希師駐歸化城。···八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大敗噶爾丹於烏闌布通,噶爾丹以喇嘛濟隆來請和,福全未即進師。上切責之。乙丑,上還京。丙子,噶爾丹以誓書來獻。上曰:'此虜未足信也。其整師待之。'"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烏蘭布通之戰

公元1695年,噶爾丹再次捲土重來。康熙帝吸取第一次親征糧草不足的教訓,在草原各地區設立了大量的驛站,以供給馬匹和糧草。同時加大隨軍輜重隊的規模,使儲備糧草的數量能夠供給軍隊食用五個月以上。不僅如此,康熙帝還增加了火器營的人數與裝備數量,很明顯,此戰康熙帝必然要全殲噶爾丹部。

噶爾丹在看到清軍來勢洶洶後準備後撤,在拉長清軍戰線的同時誘敵深入。康熙帝將計就計,率領中軍繼續向前挺進,並在噶爾丹的伏擊圈外又設置了一層伏擊圈,以四百人為代價引誘噶爾丹落入埋伏之中,大破噶爾丹部。噶爾丹的妻子也在這場混戰中斃命,其本人只率領了幾十名親信趁亂逃回準格爾。

噶爾丹在經歷兩次大敗後仍然不肯投降,康熙帝故而決定再次發動親征,只不過這次戰場的主動權由噶爾丹轉化為了康熙帝。由於前兩次的大戰給準格爾部帶來了很大的傷亡,噶爾丹也因此失盡了人心,所以此次清軍西征時許多準格爾部的牧民都紛紛選擇主動投降,甚至願意為清軍擔任嚮導。噶爾丹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從順治朝開始就困擾清帝國多年的準格爾危機就這樣宣告了終結。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烏蘭布通古戰場

在《清史稿·本紀·聖祖本紀》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前哨中書阿必達探報噶爾丹不信六師猝至,登孟納爾山,望見黃幄網城,大兵雲屯,漫無涯際,大驚曰:'何來之易耶!'棄其廬帳宵遁。驗其馬矢,似遁二日矣。"

在噶爾丹第二次東進時,因看到清廷來勢洶洶故而丟盔卸甲匆忙西遁。在筆者看來,這應當是史官為了誇大康熙帝的"天威"故而如此書寫。試想一下,噶爾丹既然決定捲土重來,怎麼可能在未進行一次交戰的情況下就丟下營帳與兵器匆忙逃跑?如果噶爾丹僅有如此膽識,又如何能夠將準格爾部的領土擴張到如此之大?所以筆者認為這是噶爾丹的誘敵之計,只可惜他誘敵不成,反而把自己送進了清軍的包圍圈之內。

康熙帝是如何處理危及帝國安全的噶爾丹部落的?

準格爾重騎兵


結語

在清朝初期時,清廷與蒙古各部族之間的關係還算比較親密,各部族的首領也都願意尊奉清帝為天下共主,這一時期的準格爾部也在其列。但是在噶爾丹繼承準格爾首領之職後,不僅不斷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還勾結沙俄意圖顛覆清廷的統治。從這一時期開始,戰爭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噶爾丹的行為也變得更加惡劣。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帝發動對噶爾丹的戰爭已經不僅僅是平叛這麼簡單,而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之戰。

而事實證明,噶爾丹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失敗。在平定噶爾丹叛亂的過程中,清廷不僅得到了蒙古各部族的全力支持,甚至還得到了準格爾部的支持。無論是康熙帝還是蒙古牧民,其內心深處都是不想進入戰爭狀態的。但噶爾丹為了自己的野心執意要打破當前的和平局勢,以牧民的生命作為他稱霸的基石,這無疑會讓他喪盡人心。

康熙帝通過三次親征不但擊碎了噶爾丹擴張的野心,還遏制了沙俄勢力的侵入。在維護了清帝國統一局面的同時,還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不過,噶爾丹之死並沒有使西北地區得到徹底安定,沙俄也並沒有因噶爾丹之死而放棄對清帝國的侵略。在雍正帝執政時期,準格爾部依然給清廷帶來了巨大的安全威脅。


參考文獻:

1.《親征平定朔漠方略》

2.《康熙帝親征噶爾丹若干問題探究》,王巖著

3.《清朝康熙帝親征準噶爾》,宮脅淳子著、曉克譯

4.《清史稿·本紀·聖祖本紀》

文章內容來自本號 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