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低血糖?損傷腦神經!可能與這7種疾病有關!


經常低血糖?損傷腦神經!可能與這7種疾病有關!


低血糖症又稱低血糖狀態,是一組因多種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濃度過低所致的臨床症候群。一般血糖濃度(血漿葡萄糖)低於2.78mmol/L(50mg/dl)時可認為是低血糖,但臨床症狀個體差異較大。血糖過低時對機體的損害以神經系統為主,主要是交感神經刺激和腦功能障礙症候群,及早給予葡萄糖治療可迅速緩解,否則可致腦實質不可逆性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低血糖的產生原因


1.胰島功能亢進性:胰島β細胞增生、腺瘤及癌瘤,如胰島母細胞瘤、功能性β細胞分泌缺陷、潛伏期糖尿病、家族性多發性內分泌腺瘤(包括胰島素瘤、垂體瘤及甲狀旁腺腺瘤等)。


2.其他內分泌腺疾病性: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腺垂體功能低下(包括生長激素缺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促甲狀腺激素缺乏),胰島α細胞損傷致胰高糖素缺乏等。


3.肝病性: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壞死及Reye綜合徵(脂肪肝、腦病、低血糖綜合徵)等。


4.遺傳性肝酶缺陷性:如糖原累積病、半乳糖血症及果糖不耐受等。


5.消化疾病性:如胃腸手術後、消化性潰瘍病、急性胃腸炎、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炎、消化系統腫瘤、慢性腹瀉與吸收不良和消耗過多等。


6.藥源性:如應用胰島素、格列本脲、苯乙雙胍等降糖藥物過量可致低血糖。


7.嚴重營養不良性:如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克隆氏病、慢性腸炎、飢餓性營養不良及禁食等。


8.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性:如產傷、發育障礙與遲緩、腦核性黃疸、交通性腦積水、下丘腦與腦幹病變、腦發育不全等使進食減少而致低血糖。


9.一過性低血糖:早產兒,糖尿病母親的嬰兒有一過性高胰島素血癥而致血糖低;紅細胞增生病嬰兒的一過性胰島功能亢進症,Rh因子免疫因素使得大量紅細胞溶血,出生後2~3天可發生低血糖。胎兒在母體高血糖作用下,β細胞增生,胰島素分泌增多,出生後未能及時糾正可發生一過性低血糖。


除了治療原發病,適當的飲食是維持正常血糖濃度的關鍵,下面是為低血糖症準備的飲食處方。


1.少食多餐: 每天3頓主餐,3次加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點心也會有幫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種類,不要經常吃某種食物,因為過敏症常與低血糖症有關。


2. 均衡飲食:飲食應該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並食入蔬菜、魔芋、乾果、穀類、瘦肉、魚、乳類等。


3.應加以限制的食物:嚴格限制單糖類攝取量,要儘量少吃精製及加工產品、白麵粉、汽水、酒、鹽。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等。


4.增加高纖維飲食:高纖維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濃度,延緩血糖下降,如麥麩餅子、粗糧、塊根類食物等。


5. 戒菸禁酒:酒精、咖啡因、抽菸都將嚴重影響血糖的穩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