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沒有遵守“金屋藏嬌”的諾言,登上帝位後不久便廢除了皇后阿嬌,是因為衛子夫嗎?

鄉村蛋哥


漢武帝劉徹在歷史上的地位比較高,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褒獎是他早年勤於政治,開疆拓土,為大漢名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晚年因為相信鬼神和迷信長生不老之術,害死了好多人,包括自己的兒子當時的儲君太子劉據。他一生的政治智慧後人是望其項背。

01

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助其登上皇位,劉徹登基後立陳阿嬌為皇后,並沒有很快廢黜她,衛子夫進宮時間也很早,在劉徹登基兩年後去平陽公主府看上了衛子夫,當即就寵幸帶入宮中,進宮一年劉徹都沒搭理她,可以說就忘了有這個人的存在,直到宮裡要放一部分宮人出宮,衛子夫才又見到劉徹,後復寵。

復寵後連續生了三個女兒,將近十年的時間只是被封為夫人,陳阿嬌一直是皇后,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陳阿嬌一直仗著母家的勢力,在宮裡橫行霸道,前朝有竇奶奶把持著朝政,姑姑兼丈母孃又是竇奶奶的心頭肉,左右著朝局,陳阿嬌在後宮橫行,不讓劉徹接近別的女人。

02

劉徹早就看陳阿嬌不順眼,奈何還要靠她們,所以開始好多年都順著陳阿嬌,哪怕阿嬌欲加害衛子夫,劉徹也只是睜隻眼閉隻眼,保護好衛子夫和衛青。沒有斥責陳阿嬌,但是劉徹心裡早就嗎,埋下怨恨的種子,只等機會來。

陳阿嬌也是沒福氣,在後位十來年一直都沒生下一兒半女,後期看到衛子夫生了三個女兒,行巫蠱之術再次要加害衛子夫,被劉徹知道,這次劉徹徹底恨死她,劉徹最是迷信鬼神巫蠱之術這些,竇奶奶彼時已經不在,所以決心廢了陳阿嬌。

陳阿嬌被廢之後,也沒有立衛子夫的意思,後來衛子夫再度懷孕,生了劉徹登基十二年後的第一個兒子,劉徹特別高興,這個遲來的兒子不但讓他的江山後繼有人,還破了他不能生兒子的謠傳,這時有人提議立衛子夫為後,劉徹當即就應允。

03

劉徹並未沒有遵守“金屋藏嬌”的約定,他遵守了,而且遵守了十幾年,他是個有遠大抱負的皇帝,不想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後宮外戚挾制,自己的奶奶根基深厚,沒法撼動,他忍了好幾年,等到自己有了根基時,當然不願再受外戚的挾制。

但他也不想落人口實,陳阿嬌如果沒有驕縱蠻橫,又或者有自己的孩子,可能還會多做幾年皇后,劉徹依著這些理由廢了她,即便當時沒廢,之後也會廢,陳阿嬌自小生在富貴家,天生的傲骨脾性,劉徹怎麼可能受的了,後期年老色衰,不斷有新人進宮,陳阿嬌的後位也是做不穩當的。

衛子夫這麼謹小慎微,脾氣好的沒話說的人,還有太子兒子傍身,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為大漢朝做的貢獻傍身,最後都落的自縊的下場,不要說陳阿嬌了。

所以,武帝廢了陳阿嬌最多考量的還是政治因素,不想受竇氏外戚的挾制,衛子夫只是個幌子而已,沒有衛子夫,劉徹還是會廢了陳阿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然不會太晚,自己的政治地位受到影響,不管誰,劉徹都不會手軟。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初,與阿嬌夫妻恩愛,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專寵阿嬌。後來廢后也是有原因的。


1、漢武帝是景帝劉啟的兒子,在做皇子時,他並不是景帝屬意的皇位繼承人,景帝有一個姐妹館陶長公主,長公主和武帝母子的關係非常好,她喜歡這個侄子,又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夠當上未來的皇后,就時常在景帝面前稱讚劉徹,慢慢的,景帝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兒子,並最終傳位給他。

2、武帝因為確實真心喜歡阿嬌,又因為姑姑幫助他登上了皇位,做為報答,他和阿嬌在結婚之初,始終對阿嬌專寵。但是阿嬌恃寵而嬌,館陶長公主也仗著幫助過武帝,在武帝面前有時出言不遜,漢武帝當時年輕氣盛,非常反感。

3、結婚很多年,阿嬌始終沒有生育,武帝急於生下自己的繼承人,想要多納妃子,遭到阿嬌的反對,武帝為此事開始討厭阿嬌。有一次武帝到自己姐姐家做客,姐姐為了討好武帝,把自己府上的一個歌舞伎送給了武帝,就是衛子夫。

4、武帝帶衛子夫回宮,阿嬌非常生氣,做下了巫盅,漢朝人相信巫盅,皇室也特別痛恨巫盅,阿嬌做下巫盅,等於把自己打入了萬劫不復的地獄,漢武帝一怒之下廢了她,從此長居冷宮再也沒見過皇帝。

5、衛子夫以卑微的出身成了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她的出現為漢朝帶來了兩位大將軍,她的兄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都成為了武帝的得力助手,為武帝打江山,特別是霍去病,兩次出征,打通了河西走廊,打敗了匈奴,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也可以說,衛子夫的出現不只是一個女奴的逆襲,真正的意義在於,她的出現成就出後來武帝的宏圖大業,沒有她,衛青和霍去病就不可能走到歷史的前臺,絲綢之路的打通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夢迴殷商


請允許我糾正一個錯誤,武帝並非登上帝位後就廢了陳皇后,相反,武帝登上皇位後,就立陳阿嬌當了皇后;而且,陳阿嬌當了十多年皇后才被廢,理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衛子夫的出現對廢后有點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


1.陳皇后擅寵驕橫。劉徹上位太子,得益於陳皇后的媽眯館陶公主,館陶公主是漢景帝的姐姐、竇太后的女兒;早先,慄姬之子劉榮是太子時,她想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卻被正受景帝寵溺的慄姬一口回絕了, 館陶公主深受漢景帝、竇太后的疼愛,哪能受這個羞辱?

於是她轉而聯手劉徹的母親王娡,王娡知道館陶公主的地位和影響力,也主動向館陶公主靠攏,兩家想處甚歡,有一次,館陶公主看到劉徹,就指著陳阿嬌問他,是否願意娶阿嬌為妻?劉徹毫不猶豫地回答:很願意,而且還要做個金屋把陳阿嬌秘藏起來,這就是典故“金屋藏嬌”的來歷。


館陶公主自然心花怒放,決定幫助王娡扶劉徹上太子位,於是館陶經常向皇帝與皇太后說起王娡和劉徹的諸多好處和優點,貶斥慄姬與太子劉榮的不尊不儀不義,又由於漢景帝曾想把各皇子託付給慄姬教育、照料,而慄姬死活不願意;這一切,讓漢景帝對慄姫很失望,最後廢掉了劉榮的太子職位。

漢景帝駕崩,劉徹成為接班人,陳阿嬌被立為皇后;正是館陶公主有恩於漢武帝,所以她就向漢武帝索取財物,而且屢次三蕃,沒完沒了,而陳皇后也因此在後宮目空一切,趾高氣揚,驕橫跋扈,這令武帝十分反感。

做帝王者是不願意被人施恩的,如周勃等擁戴文帝劉恆繼承了皇位,劉恆進京時,讓主動求見自己的周勃吃了閉門羹,為什麼?君尊臣卑是天道!而館陶公主和皇后陳阿嬌顯然沒意識到這一點。

2.陳阿嬌入宮多年,竟沒而子嗣。古代講究立嫡立長,而身為皇后,無嫡無長,這是大忌;武帝曾花費天文數字的成本為陳阿嬌治療不育症,但阿嬌肚子就是鼓不起來;如果阿嬌懂得“理虧”,謹言慎行,低眉順眼,領養一個男孩以度過安全期,也許會暫時保住後位,偏偏她不做省油的燈,隔三差五地為武帝惹麻煩,武帝是英明的主,他深知阿嬌與母儀天下有遙遠的距離,就漸漸地冷落了館陶、陳阿嬌母女。

3.漢武帝到姐姐平陽公主家做客,看中了歌女衛子夫,當即寵幸了衛子夫,並帶進宮中;這引來了陳皇后的嫉恨,她為此與武帝爭吵,武帝對她更加不滿,她自己還自以為是,無任何反省;後來,陳皇后在宮中施邪術、媚道害人,武帝徹查後,發現陳皇后是主謀,一氣之下誅殺了300多個參與者,並下詔廢除了阿嬌的皇后職位,令其搬遷到長門宮居住。


衛子夫肚子爭氣,她為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琚被封為太子時,她母以子貴,順理成章地被封為皇后。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武帝廢阿嬌,有衛子夫的因素,但更大的動因,是因為阿嬌的出身。

“人生失意無南北,咫尺長門閉阿嬌”,人們歷來都認為是漢武帝薄情寡義,才使阿嬌下場淒涼。事實上,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考量最多的還是政治因素。



阿嬌是館陶公主的女兒,而館陶公主又是漢景帝的姐姐,竇太后的愛女。而且據記載,館陶公主在漢景帝和竇太后面前,都比較有影響力,可以說是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

館陶公主出身皇室,榮華已極,自然要為自己的女兒做最好的打算。她最開始給女兒圈定的配偶,是漢景帝的太子劉榮。阿嬌要是成了劉榮的太子妃,將來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后,母儀天下自然權勢滔天長保富貴。


誰知道劉榮的母親慄姬是個政治白痴,兒子被立為太子讓她膨脹到了愚蠢的地步,面對館陶公主的建議,居然根本不考慮對方的政治實力,直接把婚事給否了,而且還說了不少難聽的話!

館陶公主哪受過這樣的屈辱:你兒子是太子,還不是皇帝,我就直接讓他做不成皇帝!

就這樣,劉徹就被納入了館陶公主的視線。劉徹的母親王娡也是八面玲瓏的人物,為了扳倒慄姬和劉榮,館陶公主和王娡一拍即合,當時就包辦了劉徹和阿嬌的婚事。

劉徹小小年紀也知道其中的厲害,忽悠館陶公主說:阿嬌做了我老婆,我要用黃金蓋房子給她住!

於是館陶公主發揮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成功的把劉徹推到了太子的寶座上,愚蠢的慄姬和可憐的劉榮,就失敗在一樁婚姻上。

漢武帝繼位之後,如約娶了阿嬌做皇后,至於建沒建黃金屋,沒有考證不敢猜測。


館陶公主為了女婿的江山,必然發揮影響力。成為漢武帝在朝堂之上最大的支撐,更成為劉徹和手握實權的竇太后之間的潤滑劑。這在劉徹繼位之初,無疑是巨大的幫助。

但館陶公主的影響力,同樣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幫助劉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政局,這也是應有之意。從劉徹的角度來說,竇太后權傾朝野家族勢力遍佈天下,他要想穩固自身的地位,自然需要館陶公主的從中斡旋,但竇太后不在了,勢力龐大的館陶公主自然也就成了劉徹的絆腳石.

竇太后薨於公元前135年,劉徹在公元前130廢黜了阿嬌的皇后之位。而正是阿嬌被廢這一年,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率軍出擊匈奴,首戰即大獲全勝,成為漢武帝政權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對於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沒有什麼比政治更重要的事情了!

阿嬌身為皇后無所出,而且有嫉妒漢武帝其他的女人,更加上館陶公主的身份和權勢對漢武帝構成一定的制約,這些原因綜合到一起,足以讓漢武帝廢黜他的皇后身份了!

果然,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漢武帝的“金窩藏嬌”更是大大的忽悠!


李飛叨


衛子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出在陳阿嬌自己身上。再者,也和漢武帝強勢的性格有關,幾個因素湊到一起,便決定了陳皇后悲慘的命運。

漢武帝和陳阿嬌的關係

阿嬌和漢武帝,其實是表兄妹的關係。陳阿嬌的母親劉嫖,是漢文帝的同母姐姐,所以漢武帝和陳阿嬌,那時屬於親上加親。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當上皇后,所以想要把女兒嫁給當時的太子劉榮,只是劉榮的母親十分傲慢,不答應這們親事。

後來劉嫖和漢武帝劉彘(還沒改名劉徹)一起說話,指著旁邊的宮女說:“讓這些做你的媳婦好不好?”劉彘搖了搖頭不答應。而後劉嫖又指了指自己的女兒阿嬌:“那把阿嬌嫁給你好不好?”這次漢武帝十分高興,“如果能娶阿嬌為妻,我應當建造一個由金子做成的屋子,讓阿嬌住進去!”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來歷。兩相對比,公主劉嫖自然有了主意,後來太子劉榮被廢,劉彘被立為太子,這裡面有劉嫖的功勞。

阿嬌無子,衛子夫出現

漢武帝登基之後,他的姑母劉嫖因為為他登基出過力,所以非常驕縱。而且阿嬌也如當初漢武帝答應的那樣,被立為皇后,這讓劉嫖更加志得意滿,阿嬌自然而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漢武帝卻是一代雄主,雄心勃勃想要建立千秋功業,這對母女在他面前囂張跋扈,自然引起了漢武帝的反感。而陳阿嬌和漢武帝結婚十年之後,仍然沒有孩子。俗話說:“母憑子貴”,這一點陳阿嬌就很致命。

而衛子夫的到來,給了陳皇后更致命的一擊。原本衛子夫只是一個歌姬,不被陳阿嬌瞧在眼裡,但是後來漢武帝卻是更加寵愛衛子夫,阿嬌才感受到了威脅。幾次尋死覓活,這讓漢武帝更加反感。只是此時朝政大權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太皇太后竇太后那裡,漢武帝不想再觸怒自己姑姑劉嫖,所以咬著牙忍了下來。

巫蠱之禍

只是陳阿嬌卻不理解,認為漢武帝不會拿自己怎樣,甚至派人逮捕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好在衛青在他人的幫助下,順利逃脫。衛子夫連接生了幾個孩子,陳阿嬌還是一無所出。並且此時陳阿嬌被牽扯進“巫蠱之禍”,這其實是一種迷信思想。畫個人偶在上面寫下詛咒的話,然後埋於地下詛咒別人。不久之後,竇太后又去世,這下子漢武帝沒有了顧忌,直接廢除陳阿嬌,讓她幽居在長門宮,相當於打入冷宮了。此時,陳阿嬌和她的母親劉嫖才感到害怕,想盡各種辦法求漢武帝回心轉意。

她們甚至求司馬相如寫了一首《長門賦》,司馬相如是寫賦高手,但這依舊沒能挽回漢武帝的心意。“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說的就是這回事。此後的陳阿嬌陳皇后,一直幽居在長門宮,沒有幾年的時間,便鬱鬱而終。

綜上所述,漢武帝之所以沒遵守“金屋藏嬌”的諾言,而廢除了阿嬌皇后,衛子夫只是一個因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重要的原因孩子阿嬌母女身上,本身沒有孩子還如此驕縱,竟然用巫蠱來暗害衛子夫。再加上漢武帝強勢的性格,阿嬌不被廢才奇了怪。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陳阿嬌安分守己,也許最後的下場也不會那麼悽慘!


飛熊說歷史


阿嬌皇后位置被漢武帝廢掉,與其說是阿嬌倚仗母親館陶公主對劉徹的恩情,總是拿著這件事要挾漢武帝,不如說是武帝的心性越來越高傲,不容別人對自己說半個不字。難道他得到皇位不應該感謝阿嬌母女倆嗎?

阿嬌的蠻橫也是不無道理的,就她們母女對漢武帝的恩情是有目共睹的,沒有她們母女,劉徹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這也是阿嬌蠻橫的資本,漢武帝又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還有衛子天的出現,是把武帝給迷住了,不僅是衛子夫的美貌,還有衛子夫對武帝的謙恭的言行,滿足了漢武帝做為皇帝至高無上的虛榮心,不像阿嬌那樣,一不順心就和漢武帝鬧,他怎能受得了?


阿嬌的蠻橫性格如果對於平常人還能忍受,但對於已登上皇位虛榮心日益增長的漢武帝來說,是無論如何是接受不了的。總之阿嬌被廢,與自己的性格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漢武帝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