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7日,已過去30多年。

嘉興“個體戶”第一次代表大會|1986年11月27日,已過去30多年。

1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逐步走上了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

自此,一個新的社會階層重新走上歷史舞臺,這就是“城鄉個體勞動者”。人們對這個階層從鄙視到重視、從無知到熟知,如今,它已然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一個社會群體。
  最初,“個體戶”是個貶義詞,被視為社會的底層。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它基本上就是待業青年、社區矯正人員的代名詞,是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很難得到社會認可。

但幸運的是,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遇上了流通領域的市場化。他們通過練攤、倒騰服裝、倒騰電器,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通過走南闖北,如把廣州和福建的進口商品、嘉興的羊毛衫賣向全國,賺取差價,硬是當時令人羨慕的“萬元戶”。他們不但搞活了市場,也給自己帶來了尊嚴。

嘉興“個體戶”第一次代表大會|1986年11月27日,已過去30多年。

2

  據有關資料的文字描述,個體戶是對城鄉個體商戶的一種俗稱,他們是在我國法律許可範圍內,不剝削他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其特點是以勞動者個人和其家庭成員為主,向社會提供商品和勞務。他們一般經營各種修理服務行業、服裝加工業、家庭手工業、個體運輸業、飲食業、小商品等。

改革開放後,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穩定了社會經濟。同時他們也是從改革開放中得益的最早的弄潮兒。
  嘉興也不例外,當年的個體勞動者,絕大多數走向了富裕的道路。這張老照片《嘉興市第一次個體勞動者代表合影》,攝於改革開放後的1986年11月27日,迄今已過去30多年時間了。

其中有當時嘉興市級領導,也有我熟悉的個體戶朋友。個體勞動者召開代表大會,是嘉興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這說明黨和政府對個體勞動者的認可和支持,此照片以視覺畫面記錄了當時會議的盛況,難能可貴。

嘉興“個體戶”第一次代表大會|1986年11月27日,已過去30多年。

3

  從時間段來看,嘉興市第一次個體勞動者代表大會應是為成立“中國個體勞動協會”而開的。1986年12月5日,在我國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中國個體勞動協會在北京成立,城鄉個體勞動者從此有了自己的全國性組織。

從此,“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成了聯合性的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個體勞動者的橋樑和紐帶,是政府管理個體經濟的助手。

現在,國家對個體勞動者有各種政策的支持,如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註冊經營的《營業執照》、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等等,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還給予各方面政策上的幫助,確保了個體勞動者無後顧之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