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六重”工作之重大政策篇|健全重大政策体系 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重大政策是“六重”工作的支撑,是我市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法宝。

今年,我市重大政策推进计划明确出台16项重大政策文件,目前已出台7个,还有9个正在加紧制定中。这些重大政策包括投资、产业、环保、价格、改革、社会、人才7大类19个方面,将为我市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构建良好制度环境。

投资政策类,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标准地”指标体系改革。产业政策类,将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和深化科技体系改革。环保政策类,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价格政策类,将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改革政策类,将保障改革推进政策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绿色金融改革。社会政策类,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才政策类,将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营商环境”政策再优化

提升项目招引推进力度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行政审批系统全面深化从“两不见面”到“全不见面”改革,通过网上办、电话办、邮递办等方式,让办事人员宅在家中也能走流程。

疫情发生后,巨鹿县河北家婷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计划生产隔离衣投放市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因隔离衣属一类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具备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证和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证两项资质。不到1天时间,家婷公司就通过网上办理具备了生产隔离衣的资质。

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该局综合受理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实行免费‘双邮寄’,审批所需的资料可邮寄过来办理,我们把办好的相关证照邮寄给企业。正常情况下除网上办外,我们见到企业邮寄的纸制材料后,才将备案证寄给企业。但为了使企业尽快投入生产,我们在网上办理完后,就将备案证邮寄给了企业。”

行政审批“全不见面”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

项目招引多寡、推动进度快慢均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近日,我市出台《关于复制借鉴北京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好利民、惠企、提速改革组合拳,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我市营商环境全省最优目标,为项目招引、项目落地、项目推进创造优良条件。 《方案》明确提出,将深化“两不见面”到“全不见面” 改革,大力实施“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将着力打造邢台“不见面”服务品牌、一件事套餐式服务、智慧政务建设自创工作,全面复制借鉴再提升--低压小微企业接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中的掘路、供电、搬点相关环节由原5天10天15天,缩短为3天9天12天;纳税最多跑一次比例不低于涉税事项的80%改为82%并不断增加;施工许可证由25个工作日压缩为20天。

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打造邢台“不见面”服务品牌过程中,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省“冀时办”、移动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应用等多种形式,到12月底,实现企业群众一般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不见面”办理率达90%;较为复杂的政务服务事项“全不见面”办理率达50%;行政审批事项“全不见面”办理率达30%。 今后,我市将推进办成一件事套餐式服务,依托一体化平台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开展网办“一件事”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由“单一事项”审批向“套餐式”服务转变。加快推进高频事项全市通办,逐步打破政务服务的户籍地、注册地限制,依托一体化平台实现同一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同标准、无差别受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可办、异地通办、线上能办”。

“利用已共享的各级政务信息资源,简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可以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在今后“无证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将充分利用我市“云上邢台”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资源,逐渐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所要提交的证照类、证明类等由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通过系统从共享库和证照库获取及核验。

《方案》要求多渠道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在线申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确保企业设立登记1天内办结,纳税人在提交申请后1天内领齐营业执照、公章、税控器和发票。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优化印章刻制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公章一起发放等。

提高电力接入效率、提升财产登记便利度、优化缴纳税费服务质量、打造跨境贸易便利化流程……其他相关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

项目“承诺制”政策再升级

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加快落地

今年以来,隆尧县率先按照“234+1.5”的标准,筛选对接了一批“大好高优”项目。经全面考量,投资4.5亿元的厦门合兴智能环保包装产业园、投资2.5亿元的红帽子塑包及制盖扩能、投资2亿元的环保新材料包装制品、投资7.2亿元的非油炸蒸煮面、投资2.5亿元的三厦铸铁搪瓷炉架及精铁锅旋压料片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凤韩泡菜项目等6个项目,总投资20.2亿元,按照“标准地”模式签订了投资协议。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双进双产”,隆尧县升级“承诺制”为“标准地+承诺制”。按照“234+1.5”的标准,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和容积率在项目入驻之前予以明确,让“地等项目”。企业入驻“标准地”后,作出承诺即可开工建设,最大程度减少事前审批,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投资成本。

“为推进项目落实落地,我们积极开展帮办活动,成立党员代办中心,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对‘标准地+承诺制’项目提前谋划,主动介入,全程帮办,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隆尧县行政审批局冯红辰说。

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据悉,目前我市正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招引项目探索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制定工业项目“标准地”实施落地方案。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落地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新增建设用地3亩及以上的备案类工业项目、研发总部项目均须实行“标准地”模式供地。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标准地模式改革,将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各县(市、区)要做好事先作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

近期,我市组织出台了《邢台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方案》,推动承诺制改革扩标提面。截至目前,15个承诺制项目开工建设,8个项目进入承诺制程序,平均减少审批环节8个,减少审批时间6个月以上。

《改革方案》中提及,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投资项目,企业可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自愿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按照承诺内容依法依规自主开展设计、建设、施工等。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对项目推进过程加强监管,把控重要节点,并把重要节点的监管信息纳入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落实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对纳入投资项目承诺制的企业,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将指定专门部门、专职 代办人员定期登门走访,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企业经营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到“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包办”,建立帮办、代办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问题定期销号。企业在申请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时,由帮办、代办部门与企业签订代跑代办协议书,全权负责帮助企业完善各类审批材料,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代办咨询服务,实行24小时不打炸服务制度,公开服务热线,随时接受企业咨询和受理业务。

“招才引智”政策再“加码”

聚集赶超发展重要战略资源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加大本地人才储备,近日,清河县启动“清智回清”人才招引计划,建立“清河籍大学生人才数据库”。县委组织部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号召海内外清河学子回清河创新创业。活动3月2日启动以来,吸引近2000名大学生报名入库。

在读大学生王晓宇就是报名入库者之一。吸引他回清就业的原因,除了清河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外,还有市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涵盖人才引进、培养、支持和保障的政策。

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关于高标准打造人才生态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制度文件的出台,旨在高效引导人才要素向邢台集中,最终以人才红利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

《意见》指出,我市将加大引进力度,全方位引进各类人才。将创新务实举措,加快本土人才培育;将提高建设标准,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将提供最优服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将强化多元投入,构建人才发展保障体系。

在大力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中,我市将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魅力邢襄·双创邢州”大学生招引直通车和“邢智回邢” 活动,结合我市产业需求,3年内引进大学生10万名。加大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3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100个。

在本土人才培育方面,我市将加快培养邢襄名匠,实施“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3年内评选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各10家、技术核心人才15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15名。还将推进金融、数字经济、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培养。

为给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市坚持高标准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每年打造20个左右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年内按照“一园四区N点”总体布局,将基本建成邢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还将大力引进名校名院名所,力争年内新建一个高校联合办学点,引进一家知名企业研发总部,创办一批“田间大学”。3年内新增各类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60家。

我市还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通过开放人才选聘自主权、做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对各类人才实施购(租)房补贴制度等,构建人才发展保障体系。

考虑到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市还制定出台《邢台市“邢襄名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切实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短评

唯快唯实推进重大政策落实落地

近期,我市集中出台了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政策事项,这些重大政策将为“六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我市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法宝。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三分部署,七分落实。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必须唯快唯实推进这些重大政策落实落地,才能为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撑。

重大政策重在执行。在执行政策标准上,我市强调,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对弄虚作假的要进行惩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动重大政策完善提升,使其成为推动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优势。

让重大政策部署真正落在实处,要更多地深入一线调研,找准羁绊政策落地的痛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还需要各部门同心协力、主动作为。重大政策部署牵扯事多面广,头绪繁多,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