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逝後,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這就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好像慈安太后是一位寬厚的仁者,處處受至於慈禧太后。其實真正的歷史並非這樣,慈禧一輩子也沒有鬥過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的晉升之路

慈禧太后的父親是惠徵,《內閣京察冊》記載:“曾擔任筆貼式之職,後來任文選司主事、驗封司員外郎、保源局監督、山西歸綏道、安徽寧池廣太到等職。”屬於鑲藍旗,下五旗。咸豐元年(1850年),咸豐皇帝登基,挑選八旗秀女,惠徵的女兒,(後來的慈禧太后)年芳十七歲,也在被選之列。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咸豐二年二月二十一日(1852年)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貴人這個身份在後宮當中,還是比較低的。又過了兩年,咸豐四年二月(1854年),被晉封為懿嬪。又過了兩年,咸豐六年(1856年),因為生下唯一的皇子載淳,晉封為懿妃。到了咸豐七年(1857年),晉封懿貴妃。從貴人到懿貴妃,慈禧用了五年的時間。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慈安太后的晉升之路

慈安太后是三等承恩公、廣西右江道穆揚阿,慈安太后也是咸豐二年(1852年)二月選秀入宮的,四月晉封貞嬪;五月晉封貞貴妃;六月擬為皇后,十月正式封為皇后,慈安由嬪妃升為皇后,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慈安比慈禧的優勢

無論慈安的家庭背景,還是後宮的輩分,慈安都比慈禧要高。另外一點,咸豐皇帝還是比較喜歡慈安多一點,主要是晉升得快,第二就是咸豐皇帝臨終的安排。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逝之前,就害怕載淳年幼,慈禧篡權。這個時候肅順就提出“效仿鉤弋夫人”,然而咸豐皇帝最終沒有下得了手,慈禧這才躲過一劫。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咸豐皇帝在安排後事的時候,立載淳為皇長子,讓顧命八大臣贊襄政務,給慈安太后了一枚“御賞”印章,這枚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然而慈禧太后什麼也沒有,由於小皇帝小,“同道堂”印章才由慈禧保管。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然而慈安太后對權力並不感興趣,然而慈禧太后卻非常有才幹,有強烈的政治慾望,這一點可以從兩點可以看出,第一點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咸豐帝也是心力憔悴,咸豐帝經常口授讓慈禧代筆批閱奏章,第二點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誅殺安德海,也能說明慈安比慈禧有優勢,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貼身太監,他倚仗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到江南置辦龍衣的時候,一路招搖,路過山東的時候被丁寶楨抓獲。慈禧就像袒護安德海,然而慈安就讓“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事後慈禧太后也沒有說什麼。

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時候,為同治皇帝選後,慈安看上了阿魯特氏;慈禧看上了富察氏,兩個人互不相讓,最後同治皇帝採納了慈安太后的意見,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這件事情表明了慈安在宮中、還有同治皇帝心中崇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從上述幾個事例說明,有慈安太后在的時候,慈禧太后就不敢肆意妄為。慈安太后只不過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後宮中具有母儀天下的高素質,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發動“甲申易樞”才開始獨掌大權。不要被電視劇給騙了,古代皇權社會,皇后的地位,不是一般人能撼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