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畢業生,如何逆風飛翔。

今天說一個我很佩服的朋友的故事,他從茫然的畢業,突然的失業,到明確自己的目標,步入正軌。找到了讓自己想法實現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鑑。他讓我想起來最近很紅的羅翔老師的一句話

“即使拿到再爛的牌,也不要棄牌”

考研失敗,錯過秋招

你所做的每一種決定,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小誠是一名英語專業的大四學生,在新冠肺炎到來之前的兩個月。同學們都熱火朝天的刷實習經驗,送投簡歷時。迷茫的小誠還是考研大軍中的一員,與別人不同,小誠並不是真心想考研,只是不想這麼快進入社會。看著身旁的同學,和各種教育機構,大肆宣揚社會壓力,小誠萌發了去考研的念頭,那時他想著研究生或許有更高的平臺,也或許只是不想這麼快面對社會的壓力。

像是在做出決定的那一刻,命運就給出了答案一般。初試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幾個月來雖然自己已經加倍努力了,更是在最後的一個月燈夜戰。但是與其他早早準備,一心考研的同學相比,初試就隔絕了他。小誠曾幻想著自己以後在上海,生活下去,有一個不錯的工作,買了房子,有美麗的妻子,幸福的生活,在這一天,好像都結束了。

同時,像開玩笑般。新冠肺炎席捲了2020年的中國,所有線下校招取消,改為線上。大大小小的公司,也隨著疫情中,流動資金不足,十不存一。

那一刻,他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渺小。


環境,會影響你的決定

在都市夢碎後的小誠,回到了家鄉。

那是安徽中部的一個小鄉村,前幾年才剛剛脫去貧困村的名頭。


在剛回鄉的幾天,小誠的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來勸小誠留在農村,但是小誠更想回到城市,做一份白領的工作。他也曾在深夜勸說自己,家鄉好起來了,自己像網上的華農兄弟一樣做做三農的視頻,有份收入,挺好。但是想到自己的同學,在畢業後的幾年裡,飛速發展,將甩開自己,心理陷入了糾結。


改變,總是發生在微小的地方。

深夜,小誠打開知乎。想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一無所長的人該如何找工作”小誠想了想自己,除了碼字,和看了一半的書單。其他時間好像都在遊戲中讀過了。這個問題很適合自己。

點進去,小誠看著那些一看就是軟文的答案,但是職業規矩這四個字,引起了自己的好奇。

職業,還要規劃?裡面一個接一個新穎的觀點,沖刷著自己的神經

看完後,小誠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找專業的人給自己規劃了,彷彿又看見了希望。

第二天,自己搜了搜國內最著名的幾家公司主頁,詢問了價格,3K,5K。

小誠大吃一驚,這可怎麼辦,自己手上僅剩下1000多塊。

打開在行APP,搜索職業規劃,小誠比較了一下找了一個評分還不錯的,約了下時間,1k一個小時,想著以後還能賺到,也值了。

結果掛完電話,大失所望,既沒有測出自己的性格,優勢,之類的

也沒有關於社會的趨勢預判,只是草草的用幾張圖,讓自己選擇自己最看重的之類的,想著剛畢業工資都不高,自己能成長起來就好。

最後的結果,說自己應該去做銷售。平時都不喜歡跟人說話的小誠知道,這1K塊應該是打水漂了。

隨後他想到,既然流程都知道了,為什麼不自己給自己做呢,明明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於是,看書,找評測,經過1周的時間,便確定了方向。

以下,是他轉述給我的具體流程,作者把他彙總下來,希望能幫到在疫情下的你,在人生路上尋找到適合你的職業發展

思維升級

首先,他通過閱讀三本書,升級了自己的思維。知道職業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

成長的更快,走的更遠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3大階段》

《發現你的天賦:天分與熱情成就幸福人生》

《優勢識別器2.0》

認識自己

而後,他通過MBTI,霍蘭德興趣測試和蓋洛普測試。

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縮小了職業選擇範圍。


認識行業與趨勢

再次,他通過

國家統計局

Boss直聘報告

瞭解了行業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最後,綜合行業,興趣,優勢結合自身門檻,確定了自己要找的工作,之後通過短期實戰項目,沒花簡歷,找到了現在的工作。如果有需要的話,記得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具體描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