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最黑暗


根據百度疫情數據,截至4月1日14:21,海外累計確診77.8萬人,日新增5.7萬人;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成為疫情重災區,其中美國累計確診189618人,單日新增確診21371人,連續兩天新增確診超過恐怖的2萬人;

從新增確診趨勢圖來看,目前海外疫情並沒有看到拐點出現;另外更加恐怖的是,從病死率數據來看,意大利病死率高達11.74%,死亡人數12428人。


黎明之前最黑暗


國內從1月23日封閉湖北(尤其是武漢),要求全國人民居家隔離,並且調用全國醫療資源及生活物資馳援湖北(尤其是武漢),付出慘痛代價後,於2月底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而在國內基本控制住疫情時,3月1日開始,國外疫情卻出現爆發式增長,近乎失控的狀況遠超絕大多數人的預期;


黎明之前最黑暗


疫情數據受到各國檢測能力、防控措施及執行力度、數據統計標準和披露透明度等方面的影響;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疫情已經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

很多人一定還會注意到一個現象,印度、東南亞以及非洲等欠發達經濟體確診數據看似沒有爆發,在衛生環境、醫療資源相對較差的這些地區,大概率是受制於檢測能力和披露不透明的原因,從疫情數據層面沒有顯現,但實際情況可能會更糟糕;而這種未知狀況,才是最大的風險。

我們將疫情在全球的演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將1、2月國內以及日韓疫情的爆發劃分為第一階段;

國內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雖然爆發初期有很多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但事後來看,在當時形勢如此嚴峻、影響如此重大且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從國家層面採取果斷措施,並且及時控制疫情,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當然這一切成果,離不開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以及水電網等基礎設施的維護人員,我們正是在他們的保護下,才能生活的如此安穩。)

第二階段:3月1日起以美國和歐洲國家為主的發達經濟體疫情爆發分為第二階段;

疫情的防控受各國防控措施及執行力度的差異以及從目前增長趨勢來看,第二階段會長於第一階段,我們假設在4月底或5月初,基本控制住疫情;

第三階段:那麼印度、東南亞及拉美、非洲等國的疫情則為第三階段;

雖然目前從數據上來看,這些國家沒有大規模爆發,但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3月25日柬埔寨公佈的確診病例是91例,但3月25日飛往江西的一趟航班,光發熱病人就有15人;美軍羅斯福號航母3月28號確認有8人感染新冠肺炎,這航母只是半個月之前在越南中部做了停靠,當時越南公佈全國只有16例病例,而且都在北部;菲律賓3月25號公佈新冠肺炎累計病例為552例,但菲律賓總統簽了特殊權利法案,他們的總參謀長也確認得了新冠肺炎,國防部長也被隔離。3月25號印度的累計病例為536例,但國家已經採用全國封城21天。

檢測能力欠缺,醫療資源匱乏,沒有準確的數據支撐,在這些經濟體中,根本無法預測疫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以及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控制;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疫情在意大利病死率尚且高達11.74%,如果疫情在這些國家中爆發,後果不堪想象,失控將是大概率事件;

或許已經失控!


黎明之前最黑暗


經濟運行的本質是流動性;

具體到個人就是,我們通過工作賺取收入,用於日常消費或者進行投資;

具體到一家企業就是,採購原材料——生產加工成產品——銷售給客戶,取得收入後再購買原材料——生產產品——銷售產品,如此循環;無數個個人和企業則共同構成了,我們常說的GDP;

但是如果一個家庭突然收入銳減或沒有了收入會發生什麼情形,對於有積蓄的家庭受影響較小,但是對於經濟本就拮据的家庭,面臨這種情況會怎樣呢?

縮減日常消費-生活質量下降,如果有房貸、車貸則很可能會違約;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更長,波及範圍更廣,那麼勢必會最終傳導至金融系統(銀行),引發更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從而導致金融危機。

全球經濟是一體的,沒有人可以做到獨善其身!

試想,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控制,國家敢敞開大門嗎?

哪些看到給國外捐獻物資,就亂噴的噴子,他們的認知也就侷限在鍵盤上,除了給大家帶來負面情緒,百害而無一利。

好了,回到經濟的話題,我們都知道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出口: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幾乎所有的貿易順差都來自美國,按照美國目前的疫情發展速度來看,很可能從聯邦層面進行隔離,並且不斷加碼;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出口數據從3月份開始將會大幅下滑,4月出口數據大概率會出現負30%增長;

之前貿易戰只是加點關稅,影響已經很大,而現在面臨的是沒有訂單的狀況,外貿糟糕的態勢已經遠超08年金融危機時期;國內受疫情影響,消費能力孱弱,根本無法承接如此規模的產能,也就是說出口這條路基本堵死了;那麼相關企業和眾多從業者,都將受到巨大的衝擊;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投資:首先要考慮錢從哪裡來,用到哪裡去?經濟下行,居民投資意願下降;那麼更多依賴政府層面的投資,為應對疫情減稅降費措施的實施,稅收收入減少,如果進行投資,勢必會發行國債或地方債來募集資金,實質上是時間換空間,用未來的資金來解決現在的問題;雖然一直說加大“新基建”的投資,但新基金範圍太大,也摻雜了很多“舊基建”的內容,關鍵是投資如何落地,真金白銀投到哪裡?這些才是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消費:居民的消費意願是和收入掛鉤的,如果收入減少,並且短期內沒有恢復的跡象,消費意願肯定大幅下降;疫情是直面生死的事情,鈔票並不能阻斷病毒傳播,即使央行加大印鈔,制定刺激消費的措施,短期內可能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但長期而言往往治標不治本,經濟還需自身恢復。

雖然我們將拉動GDP增長的因素分為:出口、投資、消費三個方面,但三個因素相互關聯,密不可分。

瞭解了經濟運行的規律,我們就會更容易明白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在沒有有效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下,防疫疫情的最好方式是進行物理隔離,阻斷病毒的轉播路徑;

根據第一部分,我們將疫情的演進劃分為三個階段,目前僅處於第二階段的中期,前兩個階段造成的結果是可以估算的,最可怕的是第三階段,數據未知的階段;

如果得不到控制,其他國家敢敞開大門嗎?

由疫情引發的流動性危機,很大可能會演變為金融危機,並且危害程度可能遠超08年金融危機。


黎明之前最黑暗


我們看到2月21日至3月23日,美股10天內四次熔斷,道指、標普、納指下跌超30%,債券遭拋售。英國、法國、德國等主要經濟體股市跌幅均超30%,

我們知道此次危機是由於疫情引發的流動性危機,也考驗各國的金融結構的健康程度,對於高槓杆負債率高的國家和企業,此次流動性危機引發金融危機的概率就會大幅增加;

而經濟刺激政策本質上就是時間換空間,透支未來的流動性解決眼下的問題,但疫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經濟刺激政策是延緩了危機的爆發時間,還是能夠通過時間換空間讓經濟自然修復?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美聯儲3月15日緊急降息至“零利率”並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QE)計劃;3月23日推出“無限量QE”計劃;3月27日特朗普簽署“2萬億”經濟刺激法案。

歐洲央行3月12日宣佈增加1200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3月18日追加7500億歐元;

英國3月17日宣佈3300億英鎊貸款擔保計劃、提供200億英鎊支持小企業;

德國3月23日通過1.2萬億歐元經濟刺激計劃。

目前各國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是空前的,尤其是美國的政策力度,從另外一個角度或許可以理解為,美國目前金融市場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

經濟刺激並不一定是完全有效的,就像生病吃藥只能延緩病情的發展,如何痊癒還是要靠自身的免疫力!


黎明之前最黑暗


在各國經濟刺激的作用下,股市止住跌勢;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得知,經濟刺激只是延緩了危機的爆發,疫情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而且經濟危機是否會轉變成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間和程度,會是怎樣?從目前的信息來看,誰都無法判斷,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放棄僥倖心理,做最壞的打算,可能是最明智的選擇;

對於一件事情,我們常從好壞兩個維度去分析,具體到目前股市的情形,我們從“危、機”兩個層面去思考,也許會讓我們的思路更加清晰;

危: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目前不確定性主要有:

疫情進展情況的不確定性

經濟下滑程度及演變為金融危機的風險程度

經濟刺激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市場資金情緒

另外,此次疫情,勢必會引發各個國家或企業重新思考,是否將相關產業鏈拉回國內或在多個國家分散,這也是美國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而疫情會加速這件事情。如果這樣,對國內製造業的衝擊是巨大的。

機:黎明之前最黑暗

如果拉長時間維度,目前的危機可能算不上什麼,但是目前而言,在危機中還有哪些機會?

迴歸業績:4月是年報和一季報密集發佈的時間,迴歸業績有支撐的個股是目前最有效的避險手段,就像2013年貴州茅臺在塑化劑和限酒令雙重夾擊下大幅下跌,但從現在來看當時即使買在最高點依然是很好買點;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就在大家將目光集中在5G,新基建等領域時,海天味業和涪陵榨菜雙雙創出新高;

疫情收益題材股:口罩、呼吸機等疫情必需品相關個股已經被遊資炒上了天,以口罩概念指數為例,從3月9日高位到目前下跌了30%左右,也就是說第一波炒作資金在撤出;大幅拉昇,快速獲利了結是遊資的一般特徵,這也是很多追漲殺跌散戶被套的原因;所以不要盲目炒題材,基本上等我們看到的時候,都處於高位尋找接盤俠的時候。

而,哪些真正擁有研發、生產能力的醫療器械廠商在此次疫情當中一季報數據大概率會大幅超預期;此次疫情會不會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識,從而增加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

政策扶持行業:新基建範圍太大,我們需要判斷哪些具體的行業和個股會有真金白銀的流入,並且能夠轉化為業績,這個還需要我們持續跟蹤驗證。

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最核心的就是四個字:“迴歸業績”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能夠做到且唯一確定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