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得失電子是為了達到穩定結構嗎?

潘欣冉


是的,原子進行電子的得失是為了外層結構達到穩定狀態。

原子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原子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像構造建築一樣組成物質的呢?

一個原子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並且被零或多個電子環繞的核心。正常情況下,在物質中電子和質子的數目是相等的,它們攜帶的電荷相平衡,物質呈中型。

原子中的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n的平方的二倍個(n代表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電子一般總是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裡,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總的來說,就是最外層電子數在4以內時,被稱為自由電子。會被其他電子最外層的電子數大於4的電子吸走,這樣 原子就失去電子,使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在最外層電子數大於4時,會吸收來自其他最外層的電子數小於4的自由電子,這樣就得到電子達到了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為4的,就會得到或失去電子,達到共用電子實現穩定的結構,如常見的半導體,硅。



王胖子DD


原子得失電子是為了使包括該原子在內的孤立體系的總熵值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