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提筆寫信了吧,你最後寫的一封信有故事嗎?分享一下?

章珺熙


這是女兒即將大學畢業時寫給女兒的信:

女兒:

一直想著在你大學畢業的時候,給你寫一封信。在這個時候,我想對你說些什麼,不只是美好的祝願,還有我內心的一些真實感受,在你生命之舟即將起航的時候,我還想對你說,我不祝你一帆風順。

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記得你上大學的時候,你是那樣憧憬大學校園的多彩與浪漫。但當你真正走進大學校園,才知道,大學裡不僅有爛漫多彩。很多時候,校園的角落裡,也寫滿了你對青春的困惑。即使困惑落寞,這段相對穩定的生活,也會成為你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段回憶。那麼,現在你即將步入社會,社會這個大舞臺,對你來說更是一個考驗。別怕,路是人走出來的。記住,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只要你能堅持。

一直以來我給予你精神的東西,要大於物質的東西,因為我覺得再多的物質也搭建不了你精神的聖殿。雖然沒有經濟基礎,談不上精神追求,但你要記住,物質帶給人的快樂是有限的,唯有靈魂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靈魂的快樂來自於你對信念的堅持,對信念的堅持難免會有挫折失敗。所以我不祝你一帆風順。

儘管有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經驗警示你,我也難免犯這樣的錯誤。這個該做,那個不該做。但有很多事你還是義無反顧去嘗試,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現在我不會再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限制你的人生,你勇敢地去飛翔吧,即使山高路遠,你也只有經歷了才能懂得。

愛,最好的方式就是為愛插上翅膀。這雙翅膀在今後的日子裡,將寫滿你晴空萬里時的誓言,也會記錄你在風雨中的落寞與茫然。但你要記住,命運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尼采說:“如果你低估一個水手的能力,那麼,就祝他一帆風順吧!”我沒有低估你的能力,也不是讓你為自己的成長設計苦難。我只願你在迎面遇上不可避免的、挫人銳氣的難題時,能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面對,去化解,去包容,我相信你會做到的。

當有一天,你流汗流淚,風雨兼程,從艱難中一路走過來,踏踏實實地站在大地上,你會看到絢麗彩虹,到那時,我會與你一起分享快樂!

媽媽


尋找情緒的出口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現在通訊工具發達,已經不再需要飛鴿傳書似的寫信了。

但是回憶那個靠書信聯繫的年代,感覺很溫暖,每次等待收到回信的那個殷切期待,望眼欲穿,我還記得最後寫信是高中時代,每次到課間操時間,第一時間都是跑去科技樓去看看有沒有收到好朋友的回信,如果有看見自己的信件,那個滿足的心情真的像吃了蜂蜜一樣,美滋滋的,但是沒有收到信的那種失落感,可以影響一天聽課的心情,高中時候,沒有手機,班裡有幾個今天條件好的才能用上小靈通,一般都只能通過書信或者在報刊亭用IC卡打電話,但是電話貴,捨不得錢,唯獨書信讓我們覺得可靠。

高中時候,剛剛學會玩QQ,但是學校封閉式管理,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出校門,所以在網上結識幾個聊的來的朋友,就只能用書信聯繫,好不容易寫一封信,肯定要把所有的話和發生的趣事都寫進信裡,讓遠方的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一般都會寫三張紙,還要用那種最漂亮的信紙,然後附上幾張自以為還不錯的大頭貼在裡面,裝進信封,貼上郵票,一封誠意滿滿的信件就隨郵遞員的快車送去他主人的手裡,然後就是每時每刻的等待,腦袋裡幻想著他看信件的表情,是不是一邊讀信,一般在傻傻偷笑,直到現在都還是回憶滿滿。

書信,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都已經非常陌生了,已經被歷史的車輪所遺忘,但是那個書信聯繫的年代,感情都是最真摯,最難以忘懷的,一封書信裡裝滿了寄信人與收信人的情誼。






貳菇涼


×××:

你好!

展信佳,

習慣了指尖在屏幕上的跳動,以至於提筆忘字。很久沒有給你寫過信了,上次是什麼時候已經記得不大清楚了,提筆之前似乎有很多話要說,但提起筆卻又什麼都說不出,所以,我把最近寫的一段話寫在信裡,送給你。

我在讀一本閒書擱在我的枕邊,

翻書扉頁是你,合書結尾是你。

我在看一部電影反覆我的瞳孔,

徒勞的張口,卻是部默片。

我在聽一段旋律敲打我的耳廓,

是漏失的幸運,也是戛然而止。

我在寫一沓信箋平鋪我的郵筒,

彎腰徒勞的撿拾,封封沒有落款。

第在笑一捧珍珠散落我的手心,

顆顆滾燙,顆顆留不住。

我在等一杯開水閒置我的桌前,

直至涼透,無人問津。

我在夢一場大夢貫徹我的深夜,

走過了旅途,失散在夢醒的終點。

加了鹽的開水是如此的不討人喜,似乎除了需要它時沒人願意像對待茶水一般待它,可人們卻總被迫接受它。悲傷寫在悲傷的人的臉上,引出了加了鹽的開水,洶湧的似決堤般漫出地平線,衝帶著悲傷奔向入海口,悲傷從臉上被悲傷的人吞進了胃裡,於是啊,悲傷的人從此更加悲傷。

我在走一程南風拂過你的肩頭,

不知何處來,不知何處去。

我在點一盞朝露遺落你的衣角,

風塵僕僕,了無蹤跡。

我在種一簇山茶盛放你的眉梢,

不及叢中笑,便已匆匆敗落。

我在尋一泓林泉流淌你的眼眶,

沒由來的湧出,沒由來的乾涸。

我在賞一陣梅雨打溼你的指尖,

淋響青石板,淹沒江南道。

我在找一抹晨曦借路你的額前,

古道還有餘溫,走時還不算晚。

我在記一旬黃昏停留你的背脊,

背影在被拉扯,漸行漸遠。

悲傷的人總需要一個歡喜些的為她送別,送別的人如果更加悲傷,那送別的路便會被加了鹽的開水浸透成了寸草不生的鹽鹼地,我不喜你走的路上沒有一點令你心生歡喜,悲傷的人被送別,總該在路上變得歡喜。

我沒有將一路悲傷寸寸抹去。

長亭十里歌,你走我未至。

注:寫給一位女孩子,可沒有來得及寄出,但總歸結局是美好的。





感官在感知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分享故事,分享生活。

真的很久沒有提筆寫信了,久的都快忘記了你曾給自己一封信。

親愛的自己:

在這個七月份,你終於解脫了了。沒有一絲特殊,如大多數人一樣,也許他找到了真愛 。你不能妨礙他追求真愛的腳步,不是嗎?

記得,你曾養過一株滴水觀音嗎?無論你怎麼照顧它,它的根還是腐爛了。沒辦法,你只好放棄。

第二年,你又養了一株,沒想到還是這樣的結局,正在你要放棄的時候,你聽說了滴水觀音要換根的說法,於是,把根部去掉,沒想到,它又重新長根,活了過來。

這如同你的婚姻,你也曾彷徨,在棄還是等中猶豫不決?

你知道放棄很容易,但是它帶來的可能是錯過,如果選擇等,那麼感情不是植物,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來促成新的生機的煥發。錯過會帶來苦痛,等待會帶來陣痛。如何選擇要自己權衡。

很為你高興,在這棄或是等的彷徨中,你選擇了放棄,你要了華麗的轉身和尊嚴。

現在,你坐在這裡,聽著甦醒的《幸福曾經來過》,回想著以往的種種,經歷著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雖然,箇中的滋味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但這種傷痛還是遠超過了你的想象,父母的反對,親友的質疑,以前的生活記憶和感情象慢性炎症一樣潛伏起來,慢慢體現著威力,就像藏在暗處的怪物,冷不丁會跳出來咬你一口,但是你還是挺了過來。

平凡如你,沒有原諒的勇氣;自尊如你,總可以遠離這種羞辱和傷害吧!

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你也會遇到真正屬於你的愛人來陪你慢慢度過餘生。

未來一定要幸福,加油!!


王大可的浮生散記


 

最後一封信,當然有故事啦,那還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幾十年前,我們國家經歷了一場至今難忘的大事情“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那時候我是一名等待上中學的小學畢業生,從一九六六年開始,受林彪和四人幫的干擾,在全國範圍內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國幾乎到了停擺的狀態。

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們終於可以上中學了。與其說是上學,倒不如說是停課鬧革命。中學我們上了三年,也就是混了三年,根本沒學什麼文化。後來為了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所以,我們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就下放到農村插隊落戶了,那時叫,有文化,有知識的現代青年,簡稱“知識青年。”

由於我是模範知識青年,又在農村擔任了一些職務,所以,我在農村插隊了十年……

在那十年中,我與家人聯繫的唯一方法就是書信往來。一封書信,一張郵票,把我對親人的思念和我個人們的表現,以書信的方式,告知父母及家人……

家信一

父母大人您們好!                      見字如面

來到農村一年多了,由於生產勞動很忙,很少給家裡寫信,請原諒!

我在農村很好,這裡的貧下中農,代我向親人一樣,關心我、愛護我、照顧我。我的身體也很好,我又長高了,皮膚黑黑的,身體很結實,算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所以請家裡的親人們放心。

爸爸、媽媽,告訴您們一個好消息,我被評為公社和縣裡的模範知識青年了,我想應該相當於是?“勞動模範”吧。那天我應邀上臺發言,談了我的心得體會,我感到很光榮……

另外,我在生產隊擔任出納兼倉庫保管員了,以後工作會更忙了……

爸爸、媽媽,天很晚了,就寫到這裡吧,我要休息了,爸爸、媽媽,再見!

此致

 

敬禮

想念您們的兒子趙鳳寶

1971年6月17日

家信二

爸爸、媽媽您們好!                  見字如面

今天我要告訴您們一個好消息,您二老聽了一定很高興。我下鄉十年了,這裡的知識青年都回城了,也許我就是唯一一名知識青年了。大隊和公社根據我的情況,準備讓我回城了,我現在正在做職務的交接工作,我想很快我就要回城了,具體分配在什麼單位,目前還不知道。我想不管是什麼單位,我都會努力的去工作,珍惜這次得來不容易的機會。

爸爸、媽媽夜很深了,我要睡覺了,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給您二老寫信了,因為,很快我就要回家和家人團聚了。再見!

此致!

                               敬禮!

想念您二老的兒子趙鳳寶

1979年8月12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幾十年過去了,書信、家書早已成為了歷史的記憶。每當回想曾經的過往……





鳳凰趙鳳寶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好久沒有提筆寫信了。直至2017年夏6月,陪著兒子去參加高考。遙想從未離開家庭,從未脫離父母庇佑的兒子即將奔赴他喜歡的大學讀書,為父的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兒子羽翼日漸豐滿,將要展翅飛翔了,憂的是離開父母日夜教誨的他將來會成長為怎樣的一個人。輾轉反側,思潮澎湃,於是寫下了這封《願你未來的道路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兒子:

再過幾日,你就要走進高考考場為你的未來放手一搏了。人說,這是一個人的人生路上唯一一場不拼爹、不拼顏值的公平比拼。其實,我,作為你的父親,從來就不是你與別人比拼時所倚重的靠山。對於這一點,當爹的實在感到慚愧。但是,兒子,我和你的母親都曾和你說過,年少的你,完全就是一張潔白的宣紙,有著細麻一樣的質地,有著冬雪一般的顏色。未來的你,如何在這張白紙上描摹你生命的模樣,那支筆,始終都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儘可以用五彩的畫筆將你未來的生命刻畫得繽紛絢麗,你也一樣可以飽蘸素墨,筆舞龍蛇,描繪出素素淡淡的一幅畫卷來。而我,還有你的母親,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靜靜地站在你的不遠處,深情地凝望著你,為你鼓勁,為你加油,抑或,默默為你撫平撞破的傷口,為你擦去溢出眼角的失意的淚滴。

兒子,其實,你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你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有了不同於我們這一代人的價值取向。所有這些,作為父母,我們都很理解,也深感欣慰。但是,每當想到你即將要離開我們的懷抱去獨自闖蕩世界,想到你扇動日益豐實的羽翼即將要飛離我們為你構築的“巢穴”,我們還是有著太多的不捨與太多的不放心。但我深知,貪戀屋簷的家雀啊,騰躍不過數仞而下,翱翔無非蓬蒿之間,實在不可取。同時,我更明瞭,唯有那些敢於搏擊暴風雨的雄鷹,才能負青天、絕雲氣,摶動扶搖羊角直上九萬里!

兒子,時光可過得真快啊!彷彿昨天,我還在你做錯事的時候揍你的小屁股,可是一眨眼,到今天,你卻已長到一米八的個頭,遠遠超過了你的母親與你的父親。但你一定要明白,我之所以要在你犯錯之後打你的小屁股,是想以一種小小的懲罰告誡你,教給你一個做人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遵循社會的遊戲規則,懂得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學會為之擔當與付出代價。我想,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你就能努力在你以後的人生路上儘量少犯錯誤或者不犯錯誤,即便是錯了,也能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兒子,在家,你錯了,有你的父親、母親為你擔著;在學校,你錯了,也有老師們的寬容與肚量。然而,有朝一日,當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在社會上立足時,已經再沒有人有義務為你承擔過失,而是需要你勇敢地獨立面對!

兒子,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背起行囊,遠赴你夢想的大學校園求學了;也用不了多久,你還會考研或者求職,然後成家立業,過你想過的人生。但是,在你即將參加高考、即將進入人生一個極重要的節點——大學生活時,作為你的父親,還是想多叮嚀你幾句。

第一句話:努力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

兒子,人之所以為人,一個最重要的標尺就是人有思想,有自己不同於動物的思想。叔本華曾說,“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對於這句話,你的老爸一直將它奉為圭臬。因為,一個人,只有善於獨立思考,並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知識,才能將這些知識融入到他的思想體系中,成為這個人整個思維體系中一個鮮明的部分,繼而,與他的思想整體保持一種完整而堅實的聯繫。我希望,你愛讀書而不盲從書,學別人而不盲從人!假如,一個人拿書本閱讀趕跑自己的思想,那簡直不啻於就是一種冒犯神靈的罪過。你一定得明白,閱讀是在用別人的、而非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試想,如果一個人擁有大量知識,卻從未經過自己獨立思考過濾並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吧,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大學者陳寅恪先生就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刻到了《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上,並曾一度將這句話當作清華大學的校訓。兒子,作為你的父親,我願與你以“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共勉,努力在這個思想多元、價值多元的時代,不盲目崇拜他人,不盲目跟風潮流,做自己精神上的君主!

第二句話,努力做一個有溫潤情懷的人。

兒子,在這個大千世界,山無言,自巍峨;水無語,自潺湲;草木搖曳,欣欣而向榮……世間的一切,似乎都是一種生命存在。作為萬物之靈長,人,不獨有思想,還應該擁有其他事物所無法比擬的溫潤情懷。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離不開一個人的境界與胸懷。我希望,無論你在何時、在何地,無論你面臨什麼樣的處境,始終都能以一顆良善之心敬畏自然,熱愛一草一木,熱愛每一個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哪怕是面對一山一水,一土一石,也要懷揣感恩之心,由衷地讚美每日蓬勃升起的朝陽,虔誠地銘記大地母親每一份無私的饋贈!

兒子,佛印曾與蘇東坡言道,明心見性,心中若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故而,內心溫潤如春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大愛的人。兒子,我親愛的兒子,“意遠始覺天地寬”,倘若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將自己的內心修煉得如水般謙卑溫順,不與君子爭名,不與小人爭利,不與天地鬥巧,那麼,你也必將收穫一種愉快的、沒有負擔的人生,收穫一個充滿喜樂的生命。

第三句話,努力做一個重細節、有教養的人。

兒子,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往往能出賣一個人胸懷境界、學識學養與生命質量。透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個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態度都將表露無遺。可以說,一個不懂得細節的生命,充其量,還算不得一個完整的生命。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裡雲:“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清代劉蓉在《習慣說》中也說,“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這兩句話,都講的是細節的重要性。兒子,我希望,在你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也能深刻理解細節背後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哪怕是做天大的事,也要十分重視每一個小小的細節,而不能因一個小失誤影響到大局。自然,對於重視細節的人來說,也必將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兒子,早在你的父親還在孩童之時,你的奶奶就曾告誡我,做人要懂得自律自理,能不麻煩別人就儘量不要叨擾別人。即便是迫不得已騷擾了人家,也一定要真誠地對他人表示謝意。當然,一個人有無教養還不僅僅停留在這些方面,而是包括心胸寬闊、正派真誠、光明磊落以及尊重他人、把握分寸、適可而止、溫文爾雅、善解人意等等。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特別注重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學會一些待人接物以及飲食起居方面的禮儀。一個人,可以沒有大智慧、大學識,也可以沒有什麼大成就、大業績,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教養!它,關乎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更關乎你個人比生命還重要的聲譽。也許,說這麼多,以你年輕的生命狀態還不能深刻體會其意蘊,那麼,你的父親可以告訴你——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這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兒子,我親愛的兒子,紙短情長,薄言難敘。作為你的父親,大半輩子了,曾經吃過很多虧,也撞過很多“南牆”,但坎坎坷坷一路走來,都一直在不斷地追求成長。今天,我只是打心眼裡渴望,我的兒子,在他父親的教誨下,能少在黑暗裡摸索,能少走一些人生的彎路。當然,我也始終堅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的兒子,也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別開生面的一條人生道路來!記住,你的父親不一定希望你能光宗耀祖,但一定希望你能過得開心、過得幸福!

兒子,親愛的兒子,最後,你的父親衷心地祝願你:帶著一顆平常心走進考場,順利地通過高考這一關。因為這個考場,不僅考的是你們的知識與能力,而是更在比拼每一個學子的境界與涵養!同時,我也真誠地希望,我親愛的兒子,你未來的人生之路陽光燦爛、微風不躁!

深愛你的父親於2017夏6月


Mume淡痕69


大家好,我是王先生的詩和散文,

和大家分享一下寫的最後一封信。

那會我還在嘉峪關服役,於是通信就是靠手寫的書信,

每半個月和父母往來的書信,是當時在部隊很牽掛的一件事,也很有懷念意義,可以在書信裡看到父母的叮囑,想到父母的容顏。一封書信,很是親切的。

每一封書信,就是父母兒女的濃濃關愛。

以上是我個人經歷,也是最後寫信的時間。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王先生的詩和散文


最後一次寫信還是在高三時她過生日的時候,我寫了一封匿名信。用盡心思的改變我的字跡。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呢?

高三我遇見了一個女孩,她待人溫柔,彷彿用盡溫暖去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但是在錯誤的時間遇見了喜歡的人,這是多麼的無奈!安靜的課堂,同學彷彿再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去聆聽,可我的腦子卻不停地閃現她的身影。每次看見她和男生說說笑笑,我就註定課堂在無法聽講。我明白高考意味著什麼,終於我下定決心,處處躲避著她,不再有眼神交流,不再去說話,直到忘記她。某天我注意她的生日,但我不能去問她,我找到她的朋友,希望能替我保密,終於在那一天,我比以往任何一個早晨起的都早,早飯不吃的跑到班裡,因為我不希望同學看見,更不想她知道是誰。


那封匿名信寫到:

我是一位小小的仰慕者,迫於學習不能和你見面。但是我希望這份禮物能代表我的心意,和對你學習的支持。好好學習,我們還會見面的,高考加油!祝你考上你心儀的大學。我永遠在背後支持你。


在她拿到禮物的下午,她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問我禮物是不是我送的。我當時瞬間是懵的,但我反應及時否定而且面無表情,她說她看出字跡像我的,但我裝傻的反問今天是你生日啊。她也就相信了我。


幸運的我們依然還在聯繫,我想未來一定是我所期。


唯有話中人方可領路人


提起寫信,我還真有故事。

記得我學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是12歲。父親是青海大通煤礦的一位工人,離我們相距千里之遙,在過去那個年代沒有電話,千里外的親人只能靠書信傳遞消息,作為思念的寄託。家裡姐姐最大,平常的書信都是她寫給父親的。有次姐姐就說,你也不小了,就學著給父親寫信吧,我也就爽快答應了,一開始還不知怎麼寫,姐姐就教我書信的格式,慢慢的由幾句話變成了一張兩張。學會寫信後,這個就成了我的營生,家裡有個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就會讓它們像雞毛一樣,慢慢的飛到父親的身邊,父親開心我開心,成了每個月都必須做的一件非常有興趣的事情,從此養成了寫信的習慣。

到我上了初中的時候,母親突然就對我說,看能不能寫信找到她的親人。說到這有個小插曲,媽媽是個“離鄉人”,我的外婆在四川,雖然80年的時候外婆去世了,但還有兩個姨和舅舅在,那會我們家裡很窮,姊妹又多,日子也很困難,家裡一年到頭的收入都靠母親年底掙的工分折算成錢才能勉強過日子,吃的饅頭是包穀饃,後來糧食包產到戶後就吃上了麥面饃,日子就算好了起來,吃的用的也不愁了,因而母親就思念起她的親人了。

母親說,自從她18歲嫁到陝西,已經有幾十年沒回過自己的家鄉了,而且一次都沒有,你就想回去,哪裡有錢,這個願望只能埋在心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還是個未知數。村裡的人就問母親:“你這些年不回去,你想不想?”母親說:“怎能不想,誰不想自己的家鄉,我真的是沒有辦法,火車汽車都不通,我咋能回去?“說這話的時候,我看到母親是笑著說的,我想,母親真是一個剛強的人,她何嘗心裡不難過,只是留眼淚的時候不會讓我們看到而已,面對困難不退縮,像個男人一樣撐起了這個家。她常常在空餘的時間就會給我們講起她的家鄉,講起舅舅和兩個姨的故事,我們從心底裡早已認識了他們, 也渴望見到他們,看看他們是個什麼樣子,骨子裡的親早已把我們和四川的親人,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所以母親的心願就是我們的心願,一聽說母親要用書信先找到他們,我們幾個都高興的跳了起來,又拍手又歡呼,高興的心情都難於用詞語來形容,至於找到找不到,其碼在母親和我們各自的心裡是個希望,是個期盼,是個安慰。

於是,母親就苦思冥想,憑著在家鄉十幾年的記憶,天天想,上上想,慢慢的理出了家鄉的地址,我就按照母親的地址,立馬給四川起草書信,然後貼好郵戳,騎著自行車,飛快騎到鎮上發出了 這份帶有母親少半輩子的希望和淚的不尋常的一封家書。

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喜從天降,竟然收到了四川的回信,這也讓我們太意外了,大家連高興也沒準備,都大眼瞪小眼看了好半天,當我和母親的目光相遇時,母親早已兩眼淚花。。。

從那以後,四川的親戚相繼都來過了陝西,母親也如願以償,回到四川,了了她多年的心願,不知不覺也就沒再寫信了。


半耕耘


我最後一次寫信是去年寫了一封情書,寫給我的愛人的,不過,這封信有別於普通紙張的書信,而是自己網上買了一個畫軸,自己用毛筆為她寫了一封情書,內容就是描述我對她的愛慕和痴情,裡面包含了我追求她的整個過程的酸甜苦辣,她也是一個喜歡讀書,熱愛文藝的女孩子,所以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信,也就讓她真正感受到了我對她的真心實意,不經意間也讓她知道我平時喜歡書法,這也讓我和她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從此情趣相投,相濡以沫的在一起了。

個人覺得,書信內容,格式可以不拘一格,憑藉需要可以創造出不同的風格,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