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1582年6月2日發生了動搖日本的歷史事件——本能寺之變。即將取得天下的織田信長被家臣明智頭秀暗殺了,光秀為什麼要暗殺信長?之前一般認為是信長對他百般刁難,光秀因此心懷怨恨,所以暗殺他。就是說本能寺之變是光秀的個人反抗行為,是突發事件。但是近年有學者認為這不是光秀的單獨行動,其中有大量的反信長勢力牽連其中。

戰國時代已經持續200年了,1568年9月,信長帶著超過4萬的軍隊上洛,將想要復興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昭供上了將軍之位,朝天下統一邁進了一大步。代表新勢力的信長與代表舊勢力的義昭合作時,為雙方牽線的是明智光秀。光秀看到亂世之中,朝廷和幕府被無視,產生了平定亂世恢復秩序的想法。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信長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光秀看來,信長是再建秩序的有力人選,但是義昭在藉著信長的力量成為將軍後,只是做著舊勢力的傀儡,完全沒展現出平定亂世的才能。

義昭成為將軍的第二年,信長廢除了義昭至今為止所下的命令,表明由自己掌管天下之事。光秀負責將信長的意思傳達給義昭。當時,光秀對義昭失去了信心,決定跟隨真正的強者信長。這之後,於明處暗處,義昭開始與信長敵對。

1573年,義昭被信長趕出了京都流放,後來他寫信號召大名們起來反抗信長,上杉、武田、毛利等有力大名組成聯盟,響應義召的號召,結成信長包圍網,於各地發生了激戰。但是信長接連打敗了強敵。光秀作為先鋒,平定了難攻不落的丹波國,於是信長將丹波國賜給了光秀,光秀開始專心治理丹波國,立志成為好領主。

信長的改革波及到重臣的利益,光秀因此顏面掃地,想復興幕府體制。

信長懷著野望建造了安土城,在安土城的腳下建立了武家屋敷,他命令手下的武士們離開領地,移居至安土的武家屋敷。這是一個顛覆了當時武士常識的命令。室町時代以來,武士們居住在名為本領的祖傳土地上,他們聽命於強大的武士是為了保證土地的支配權。但是信長沒有給家臣們分封新的領地,而是沒收了領地。信長將土地與武士分離的目的是為了讓家臣不受家門限制,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加強自己的統治。對於其他大名,信長也嘗試推行這個方針。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光秀卻因為這個政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災難。戰國時代在四國地區(阿波、贊岐、伊予、土佐),長宗我部氏以土佐為根據地,三好氏以阿波德島為根據地,兩者爭鬥著。當時信長與長宗我部氏聯手,想將自己的勢力延伸至四國,他們的中間人是光秀,長宗我部氏通過光秀向信長表明忠誠,安心與三好氏合戰,幾乎控制了四國全境。

但在1581年6月,信長突然下令,要求長宗我部氏將阿波的支配權交給三好氏。可阿波是長宗我部憑自己力量攻下的土地,信長單方面將阿波給了三好氏,這讓長宗我部氏難以接受,他們發誓效忠信長也是為了確保領地的支配權,但現在卻突然被奪走了,自然不肯聽從命令。為了使長宗我部氏屈服,信長下令做好進攻四國的準備,其實他的真正目的是藉此征服四國全境。可這一舉動,讓身為中間人的光秀顏面掃地。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光秀開始對信長的改革產生懷疑和恐懼。憑天下人信長的一句話,大名們就可能被沒收領地,或者是轉封至其他地區,照此下去連重臣們也將面對轉封的問題。這時,光秀想要復興傳統幕府體制的願望更強烈了。

信長無視朝廷權威,光秀不滿,與公家合議暗殺信長。信長想從根本上改變武家體制,於是流放了武家的頭領——將軍。他下一個要挑戰的目標是朝廷的權威。

在這一年的2月,信長向朝廷提出了強硬的要求——變更曆法。在天皇制定的當時的歷法中,曆法因地而異,信長想將曆法統一為自己的出生地尾張的形式。古來只有天皇有權利編制曆法,編制曆法可以說是天皇保留的唯一的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之事。信長企圖搶奪這一權利的做法震驚了許多人,光秀也是其中之一。光秀想要復興舊體制,對信長無視朝廷權威的做法感到不滿。當時的公家勸修寺晴豐的日記,其中描述了光秀的家臣聚在一起謀劃暗殺信長之事,這也可以理解為是光秀與公家合議暗殺信長。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信長組建四國遠征軍,剝奪光秀的領地,光秀策劃謀反。

在發生曆法事件的3個月後,信長向長宗我部氏發了最後通牒,組建了四國遠征軍。5月7日,信長明確表示了對四國的處置,他無視長宗我部氏,將贊岐和阿波交給信長的三男信孝和三好氏,土佐和伊予的處置由信長日後再議。遠征軍的出發日定在了6月2日,這樣下去,長宗我部氏將滅亡。

1583年5月中旬,光秀突然接到了出陣中國地區(日本的關西地區)的命令,這天晚上光秀回到自己的居城做出兵準備,信長的使者對他傳達瞭如下命令:光秀在丹波和近江的領地被沒收,轉封出雲和石見。這時光秀百感交集,他為信長鞠躬盡瘁,作為恩賞得到了丹波和近江,他立志紮根于丹波和近江,愛民如子,可現在卻失去了自己精心治理的領地,轉而要去還在敵人手裡的出雲和石見。光秀感到了信長的無情。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同時,對於看中義理和名譽的光秀來說,仰仗自己做中間人的長宗我部氏遭受處罰,這是無法忍受的事。在長宗我部氏的文書中,有著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催促光秀,趁信長尚未出兵四國時謀反的記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長宗我部氏與光秀保持著聯繫,密謀暗殺信長之事。

在江戶時代整理的關於北部大名上杉氏的記錄《覺上公御書集》,其中含有與信長敵對的大名上杉景勝的書信,其中有寫著明智光秀名字的書信,信中寫道6月1日,也就是本能寺之變的前一天,這一天,明智光秀派遣使者至越中魚津,魚津當時在上杉氏的管轄下。也就是說光秀在本能寺之變前,向信長的敵人上杉家派遣了使者,使者傳達的內容如下:"御當方無御馳走申上"。御當方指的是上杉氏,"無御馳走申上"意思是希望上杉家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從用詞來看,上杉家援助的對象是將軍義昭。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光秀遠在6月1日之前,就決定背叛信長,與諸大名聯手侍奉義昭,決定復興室町時代的秩序。也就是說本能寺之變不是突發事件,而是有計劃的大規模的行動。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四國遠征軍的出發日就在6月2日,而湊巧的是在同一日,信長將會到達京都,入住本能寺。對光秀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暗殺機會。

5月26日,光秀領兵離開居城,但是他沒有朝中國地方前進,而是滯留在京都附近。3天后的29日,信長也入了京都,到達本能寺,身邊只帶了少量待從。6月1日,晚上,光秀的軍隊在黑暗中朝著本能寺前進,包圍了信長所在的本能寺,然後下令全軍進攻。在火海中,信長自殺,結束了49歲的生命。

6月5日,光秀入主安土城,召回各地室町時代的領主,試圖復興舊體制。6月7日,朝廷任命光秀為京都守護。被信長流放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在得知本能寺之變後,馬上給各地大名發出了書信:信長已死,速速援助吾上洛。朝廷、公家、將軍這些反信長勢力都支持著光秀。光秀理想中的舊秩序與傳統眼看就要復興了。

可豐臣秀吉得知信長身死後,迅速領兵逼近京都。6月13日,光秀軍沒有做好準備就迎擊秀吉軍,在天王山之戰慘敗,逃跑的光秀被認作是落跑武士而被斬首。

本能寺之變的真實原因,光秀的背叛絕非突發,背後有眾多支持者

結束語:

其實光秀於6月2日發動政變是勢在必然的事。6月2日是集中在大阪的四國攻擊軍出發的日子,錯過這個機會的話,與光秀交好的長宗我部氏將會滅亡。當時的情勢很緊迫,在這種情況下,暗殺毫無防備、住在本能寺的信長,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光秀認為,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信長將把朝廷踩在腳下。所以6月2日的政變絕不是偶然,而是光秀經過精密計劃後的行動。

信長的悲劇在於強硬地推行改革,涉及了重臣。打破舊體制,不問門第選用人才,是信長改革的中心思想,但最終如果不將天皇權威也置於體制之下的話,改革就沒有實質意義了。可在光秀看來,信長強行推行改革,流放室町幕府的將軍,將天皇的權利據為己有,意圖推翻古舊的權威和傳統,他不是改革者而是破壞者。所以他即使與信長的敵人聯手,也要打倒信長。由於這個原因爆發的本能寺之變,是一個讓歷史倒退的事件,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參考文獻:《戴恩記》《信長公記》《長宗我部元親記》《明智軍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