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不被提拔的原因,终于搞清了


这么多年不被提拔的原因,终于搞清了

有笔友谈到:


自己的现状不容乐观。有的是顶头上司无才无德、嫉贤妒能,时常打击、压迫自己;有的是本单位年轻人多,竞争激烈,提拔、提干遥遥无期;有的是单位平台很大,但是背地水深、环境多变、暗藏漩涡,一不小心就背个锅;有的是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怀才不遇,未来何去何从,也甚是迷茫……


以上情况,都亲身经历过、遇见过。


“抱团取暖,群策群力”正是“央企大秘”的初心和使命,先给笔友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关注“央企大秘”让你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讲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于谦在《石灰吟》中感叹,“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是啊,干事、创业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志气,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 勇气,要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锐气,乘胜追击,永不放弃,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话说回来,解决以上问题的共性方法,可以三步走:


这么多年不被提拔的原因,终于搞清了

第一步,随遇而安,放平心态


笔友小林,参加工作有些年头了。辗转过党委办、办公室、人事办、后勤办、安全科、营销部等等。


这些年辛苦劳碌,兜兜转转,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提拔,没有拿过先进,更没有评上职称,内心很是恼火。自己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称不上废寝忘食,但也算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尽管工作未获得过第一,但也没有在关键时刻掉过链子。


一直这样漂泊不定,摇摇摆摆,未来在哪里?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小林很是迷茫。


透露一个秘密: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彷徨。大学刚毕业就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工作,没有根基,没有人脉,两眼一抹黑。到岗没几天,就被莫名其妙的“流放”到偏远的项目部去实习。(原因你懂得)


哎呦喂!那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那环境贼TM恶劣,内心别提多沮丧、多郁闷、多苦恼。现在回忆,仍有想死的念头。那个项目部地处偏远郊区,荒山野岭,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常通过写日记打发时间。有时心血来潮奋笔疾书,写点随笔发表在集团官网。估计是命运垂青,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文章受到某位大领导的赏识,伴随一纸调令,我就从千里之外的项目部,稀里糊涂的被借调到省城总部。


虽然回到省城,但因为是借调,没有身份,没有地位,工作中也备受别人冷眼和怠慢,谁都可以借用,谁都可以使唤,谁都可以差遣。


唉,都是泪,以后再和大家聊聊《借调之殇,谁之过》。


那几年,在夹缝中求生存,公司各部门几乎被我轮了个遍,但当时多留了个心眼儿——每到一个新部门,我都提前做功课,弄清这几个问题:


这个部门是干嘛的?运作流程是咋样的?谁是业务尖子?谁在浑水摸鱼?部门领导能力如何?口碑如何?等等。


当从一个部门离开之后,我会坚持做一件事情:


常主动回去,看望这个部门的老领导,谈谈心、说说话,汇报工作、唠唠家常。


经过总结发现,辗转的部门多、干的工作杂,反而是一件好事。一是可以积累人脉,二是可以扩大视野,三是可以磨炼意志。

也算是因祸得福。


支招: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与人的关系和感情,都是通过日常每句话、每件事产生的,都是通过走动和联系,不断巩固的,如果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年轻时吃点苦未必是坏事,心态一定要平和,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只有遇到水的阻碍才会想办法去架桥,只有遇到山的拦路才会想着去开凿,恰巧基层条件艰苦,条件先天不足,能力就在艰苦中被锤炼出来了,潜力也在绝境中被激发出来了。


他人的冷落、环境的恶劣,会倒逼你去改变、去进步,会让你的思维更加清晰,斗志

更佳加昂扬,精力更加充沛。


  • 风筝只有逆着风飞,才能越飞越高;
  • 有裂痕的区域,才是光透射进来的地方。

这世上从没有怀才不遇。怀才就像怀孕,只有肚子足够大,别人才会注意到你。在刚刚有喜孕(才华)的时候,基本看不出来,这个时候务必要小心谨慎,不能逢人就说,一定要加强营养(多读书、多积累、多沉淀),养好你的宝宝(才华),让他健康、平安的成长。待到时机成熟,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么多年不被提拔的原因,终于搞清了

第二步,研判自身,合理规划


笔友小李是才毕业没几年的高材生,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超强,毕业后凭借过人的智商和学识,一路顺风,不费吹灰之力就考进了体制,成为了一名青年公务员。


谁知,体制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进来,外面的人想出去。基层工作异常辛苦,非常繁杂,每天这个事情那个事情,连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却有一堆“需要亲力亲为的大事,需要协助代办的急事”。更痛苦的是,上级没完没了抄送过来的红头文件,不是大任务,就是硬指标。还有本单位接连不断的创新举措,以及日复一日的基层走访调研。


没日没夜、奔腾不息的工作,让小李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身心俱惫,毫无激情,如:


一是常常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存在感和价值感;二是工作过于繁忙、琐碎,静不下心读书、学习,久而久之失去激情、方向和目标;三是单位同龄人多,高手如云,竞争压力大升职可能性小;四是收入太少,虽然有编有岗,根正苗红,但微薄的薪水也真的只够养家糊口,勉强解决温饱。因为“月月钱很少,天天还加班”导致自己不敢有兴趣和爱好,更不敢轻易去放飞自我,超前消费,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在30岁之前,能拥有一双自己喜欢的AJ球鞋。


听到这里,下意识的看了看银行卡还有多少“私房钱”,搜了搜AJ球鞋已经炒到了多少钱一双。讲真,真想送给小李一双AJ,完成这位基层奋斗者的心愿。基层干部真的是太辛苦、太伟大了,也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的基层干部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李的困惑,应该是参加工作两三年朋友的共同烦恼。


这里不妨采用五步法,问清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谁?


我会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


我适合干什么?


我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曾经就自问自答,找到了定位,明确了方向,规划了人生。如:

我是中文专业(我是谁?)


我有不错的文字功底,有较强的表现欲(我能干什么?)


我可以写文章(我会干什么?)


我喜欢写文章(我想干什么?)


我的愿望是以后成为一个大笔杆子(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真的是三个不同的问题。其实跟感情里“喜不喜欢,合不合适,能不能在一起”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喜欢不一定合适,合适不一定喜欢,喜欢又合适,也不一定可以在一起。


例如:


你想当CEO,但你得具备让一家公司高效运转的能力;你想当律师,你得先有法学专业本科,再通过司法考试;你适合做机关笔杆子,就要能察言观色、迅速反应,有耐心有恒心,才能成为办文办事办会的能手、快手、强手。


例如:


有的人是计算机软件研发专业,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程序员,可每天在“被迫”写着材料;有的人明明喜欢言辞表达,适合干市场开拓,却不得不埋头在单位科研室研发新设备,钻研新技术。


支招: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个短跑运动员,每天去在练习举重,肯定不合适。只有挖掘自身的优势,不断积累和开拓,才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才能脱颖而出


  • 人生规划尤为重要,职业规划更为重要。


它能决定你人生的宽度、事业的长度。很多中年时的懊悔,都是因为年轻时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


对内需要做好研判和分析,对外需要明确导向和步骤,选择一条自己真正喜欢且愿意走,还能行得通的路,按照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沉潜修炼,一定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这么多年不被提拔的原因,终于搞清了

第三步,借势而为,适应环境


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就是:


好的心态叫“人和”,好的人生规划叫“地利”,如能遇到好环境就是“天时”了。


笔友小李所在的单位面临一个现状,就是年轻人、同龄人多,高手如云,竞争压力大,升职可能性很渺茫。如果真是这样,就要分析一下局势了。


例如:


单位过几年是否会转企改制?是否会集团化运作?是否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等。


例如:


单位中层以上的岗位未来三五年会有多少空余?是否有断档的情况。如果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在排着队等着高升,单位的人才梯度很明朗,那这个排队的风险就太大了,赌不起,也输不起。


例如:


单位虽然年轻人多,但是自己的岗位无人能替,无人能比,比如笔杆子写材料的,从事财务、科研等专业性极强的人才和岗位。如果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不可或缺,那么将来你发挥作用的余地还是有的,即使走不上领导岗位,也能得到某些特殊待遇和高级职称。名利不能双收,但总得占一样。因为领导也怕你撂挑子不干了,一时半会他也抓瞎。


例如:


如果单位真是人才济济,人才梯度不明朗,那么就另择其道吧!可以通过遴选,也可以辞职去考更高级别、更大平台的公务员;也可以一不做二不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人生有价值,比如唱唱歌出个专辑,写本书发行一下等等,著名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就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 时势造英雄;得之幸,失之命。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心灰意冷。
  • 机会只会留给有所准备的人,水路不通走旱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如果做好了自身定位、客观分析,却没有赶上好形势、好环境,也不要着急,好粥是熬出来的,好事是磨出来的,一定要耐住寂寞,禁住诱惑,坚守信仰,相信风水总会轮流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后,送给所有在职场之路上奋斗、挣扎的笔友们。


甘罗发早子牙迟,

荷放梅开各有时。

少年得志未必果,

大器晚成凌云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