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主要看什麼,你對哪些比較感興趣?

光月之行


自然風景與人文歷史是旅遊中必不可缺少的選項,有人偏愛自然風景,有人看重人文歷史,有的人喜歡美食。

我喜歡人文歷史,景點中的陳列館、紀念館、紀念碑是必看之一。每到一個新城市首先去拜訪烈士公園,紅色旅遊景點,瞭解當地的近代民族英雄,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英列們,因為我崇拜英雄。

在旅遊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遊玩長沙市的特立公園,在那裡幾乎能瞭解到中國革命中所有湖南籍的革命先烈。遊遍湖南烈士公園、韶山、花明樓,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通道轉兵等等紅色景點。

當然了,自然風光也決不放過,湖南農業大學的紅楓林,橘子洲頭觀煙花。到松雅湖野過泳,瀏陽河、湘江看遊輪等等。


暢遊三湘


話說旅遊景點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劃分,以其主要景觀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八種類型:1.湖泊風景區(白洋淀、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新疆天山天池、青海湖、丹江口水庫) 。2.山嶽風景區(燕山、泰山、衡山、華山、阿里山) 。3.森林風景區(西雙版納、湖南張家界、河南寶天曼、四川臥龍、湖北神農架) 。4.山水風景區(桂林灕江、長江三峽、武夷九曲溪)。 5.海濱風景區(海南天涯海角、廈門、大連) 6.休閒療養避暑勝地(河北北戴河、江西廬山) 。7.宗教寺廟名勝區(九華山、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嵩山、武當山等)。 8.革命紀念地(延安、涉縣、西柏坡、遵義)......

說到第二個,對哪些風景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個人更偏重於人文一些吧。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作為一名攝影師,除了人文,俺更喜歡那些有山有水的風景,特別是那些沒什麼遊客的寧靜的地方。其實所謂風景,就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和欣賞的景象......

山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單調的蔚藍色;山有山的沉穩厚重,但一年四季卻能以不同的色彩、風光展示山的美麗。活潑的有單調的一面,安靜的有變換的色彩。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狀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山是靜止的,水則奔騰不息;水是永恆的蔚藍,山則色彩絢爛。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麗。山水產生了文明,山水延續了生命。當沉穩的山與靈動的水交織在一起,山庇護起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水滋潤了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當然,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卻偏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綠水、名山大川中找尋最美的風景。終於,我明白了,最美的風景不是靈動的水,亦不是沉穩的山,只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織出世間最美的景色!


寰駑齋主


主要看什麼景點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主要看人”。

在旅遊的初級階段,旅遊的出發點或者主要考慮因素便是“景點”——那些耳熟能詳或者媒體主要宣傳的地方,“看景”、“湊熱鬧”是中國人的一大愛好(也是心裡需求),哪裡去的人多去哪裡,哪裡知名去哪裡,所以,天安門、八達嶺、泰山頂、黃山松……這些都是要去打卡的景點,為什麼去?有名啊!你不去,或者你去了沒看,那你就是“白去了”、“不值”!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景點之所以有名,是它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歷史傳承等因素,當人為因素已經影響了它原本的美學價值之後,去不去,去了後的感受和收穫就會產生很大的變異,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判斷“去還是不去”。很多著名的景點經過這些年的開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旅遊感受也和幾十、幾百年前不同,著名是著名,在稻糠看來,已經不是必須要去的了。

稻糠對一個地方有興趣,去安排旅遊、度假,對景點的概念已經非常模糊了,旅遊作為一種經歷和體驗,“景點”的貢獻是非常小的。比如去麗江,作為景點,收費才能“進去”的玉龍雪山、帕納海公園,相信很多去麗江旅遊的人都沒去過吧?但你去的麗江就不值了嗎?顯然不是。

一個地方之所以成為旅遊熱門地區,往往是因為有著名的“景點”——因為攝影師、旅遊作者、新聞節目而出名,但作為產生景點的土壤才是最值得探尋的。說的有點繞,這麼比喻吧,來北京旅遊,沒去故宮、沒去天壇頤和園、也沒去香山八達嶺,就是在在城裡吃吃喝喝轉轉衚衕會會朋友看看演出,玩了一個星期,沒有花費任何景點門票,這種旅遊就白來了嗎?你想想。頭條號:稻糠


稻糠


旅遊景點主要看什麼?你對哪些比較感興趣?

旅遊景點有很多種,我們一般指旅遊度假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遊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文化藝術等各類旅遊景區,如果仔細分類,我們也可以將其分為文化古蹟類、風景名勝類、自然風光類、紅色旅遊類等類別,至於我們主要看什麼,得看我們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我們所去的景點。

如果我們去文化古蹟類的景區,可以去溫習當地歷史、感受厚重文化,比如北京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雲岡石窟、莫高窟、秦始皇帝陵、承德避暑山莊、曲阜孔廟、平遙古城、麗江古城、龍門洞窟、殷墟、大足石刻、瀋陽故宮、蘇州園林、福建土樓、鳳凰古城、開平碉樓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如果我們去風景名勝類的景區,我們可以去看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泰山、恆山、桐柏山、雲臺山、丹霞山、青城山、峨嵋山、嶗山、棋盤山、武夷山等。

如果我們去民族風情類的景區,我們可以去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品嚐不一樣的美食,比如雲南、貴州、廣西、西藏、內蒙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

如果我們去一些自然風光類的,那我們就用心靈去與大自然交流,去欣賞、去敬畏,比如去桂林山水、九寨黃龍、張家界、石林、天坑地縫、南方喀斯特、丹霞地貌等景區,自然是衝著它們獨特的自然風貌而去的。

如果我們去一些遊樂類的主題園區,自然是參與其中,感愛獨樂樂不同眾樂樂的樂趣,比如去長隆、華僑城、迪斯尼、歡樂谷等景區,自然要去玩一些自己的項目,盡情的享受其中。

於我而言,作為一名旅遊體驗師,自然喜歡各種各樣的景區,喜歡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自然山水,喜歡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厚重文化,喜歡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也喜歡五湖四海不一樣的各種美食。


渝帆


旅遊的兩大塊,無非自然和人文。

可能基於拍照的原因,如果說以前喜歡自然風光,現在則更趨向於鑽研人文歷史。靜態的自然是永恆的,而動態的人文風情則轉瞬即失。例如你拍到一個人的笑臉,過了這個瞬間,已經成了歷史,不可複製。

這種潛移默化也許是因歲月積澱而自然形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