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從和珅手裡抄到了那麼多黃金白銀,最後都花到哪兒去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但凡是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可是當嘉慶皇帝因為抄了和珅的家吃飽以後,但有三個問題卻一直讓人不解:和珅死後,到底留下了多少遺產?這些遺產都去了哪裡?為什麼這些遺產的福利沒能夠延續給道光皇帝?

回到大清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太上皇乾隆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但嘉慶皇帝就急命將和珅革職查辦,抄沒家產。初九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沒過幾個時辰,兩位抄家的欽差就已經回宮交旨了,據《清史稿》中皇帝給和珅列舉的各項大罪記載:珍珠手串二百餘,大珠(即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東珠)大於皇帝御用冠頂···寶石頂非其所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衣服數越千萬···藏金三萬兩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還有其他的莊園、店鋪、古玩字畫、田地等各項罪產。

但這些卻並不是和珅全部的家產,在其他如《查抄和珅住宅花園清單》和《查抄和珅家產清單》中記載的數字又有不同,而且我們應該注意,和珅一手遮天那麼多年,甚至與英國東印度公司都有來往,他的家產豈能是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幾個時辰就可以清查完畢的嗎?難道嘉慶皇帝這麼多年沒有對和珅的家底私下調查過嗎?可是為什麼草草結案呢?這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也就是說明可能還有一大筆沒有記載在書面上的罪產不知去向,當時的所有人心底都明白,可是卻沒有人敢說出來。因為這些查抄的是都要收繳國庫,而且是被群臣盯著的,那麼如果皇帝想要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就只能丟卒保車,將一部分公諸於天下,用來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和珅大約貪汙了二十億兩,當然這個說法太過誇張,但和珅的家產大約相當於清代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還是大體符合的。

那麼如此鉅額的家產去了哪裡?首先,以清朝的官場的風氣,但凡抄家,欽差們總會在朝廷和皇帝默許的潛規則下,先過一道手,中飽私囊。當然和珅抄家這件事情嘉慶皇帝肯定的上心,兩位前去抄家的親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這也是其中一個去向,更何況“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體負責抄家的人又豈能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第二,將這些罪產分潤宗室。因為乾隆時期一直對宗室保持“親親和睦”的政策,所以剛剛獨立親政的嘉慶自然也會去拉攏宗室,其中將和珅宅邸賜給恭親王就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產以及大量不能直接變現成金銀的東西都被收沒進皇莊,將這些土地上的產出用以維持宗室以及各處皇室場所的運轉。

第三,在乾隆執政後期,所謂康乾盛世便已經是落日餘暉,出現了頹敗的現象,國家經濟吏治糜爛。乾隆六下江南、四處用兵、營建宮室等等都耗費了大量錢財。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年間的國家歲入大約是白銀5000萬兩,糧食1300萬石左右,而他所謂的“十全老人”所花費的錢財對於歲入來說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國家的財政做抵押,寅吃卯糧的“使錢老人”。而這些後果都要嘉慶來承擔,而且嘉慶又不能否定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個接盤俠,用和珅的罪產來彌補父親的虧空。

第四,在嘉慶年間,公元1815年至1817年雲南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饑荒整整持續了三年,民不聊生,餓殍滿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慶統治的後期,直隸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地區,頻頻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極為困苦。嘉慶年間的直接財政收入大約只有4000萬兩左右,財政吃緊,而且小刀會、天理教的暴動又是此起彼伏。國家經濟捉襟見肘,皇帝的內帑私庫也不得不拿出錢來賑災,而內帑中的絕大部分也都是當年抄沒和珅得來的罪產。而且由於繼承了父親驕奢淫逸的性子,嘉慶在位時也是揮金如土,揮霍不已,將接盤俠的命運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道光皇帝。


白山黑水北漂人


說起貪官很難不讓人不想起大清朝“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大貪官鈕祜祿·和珅。

這位赫赫有名的鉅貪,生前既囂張又有錢,落馬更是突然: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正月初四“親政”的嘉慶帝就雷霆出手,罷免和珅一切官職。正月初八正式將和珅下獄,正月十五定了和珅二十條大罪,三天後將和珅“賜令自盡”——這位大清朝的一代鉅貪,人生就此打住。隨後和珅被抄家,據傳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8億兩至11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倒了和珅,富了嘉慶”這幾句民間廣為流傳的話,和珅的家產值白銀8-11億兩,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是他招來殺身之禍的重要原因。

咱們來看看和珅家產的清單,這個貪官到底是多大的排場:房屋3000間、田地8000頃、銀鋪42間、當鋪75間,木材鋪,藥鋪,酒鋪,糧鋪,旅店,古玩店,青瓷店,灰瓦店,車具店,轎子店總共100多家,還兼營車馬運輸,土地買賣等,赤金60000兩、吉林人參1200柄、小珍珠230串、大金元寶(100兩一個的)100個、小銀元寶56600個、銀錠900萬個、洋錢15800元、制錢150萬文、桂圓珍珠10串、大紅寶石10個、大藍寶石40個,銀桌40桌、3尺以上的珊瑚樹11支、衣服12300件、狐皮550張、貂皮850張、粗細皮56000張,銅器361萬件、瓷器10萬件、鎦金八寶床24座、西洋鍾70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所有物品總計約8-11億兩白銀,和珅財富真正的富可敵國。

但是從這些清單來看和珅的可用現銀遠沒有達到8-11億兩那麼多,很多的錢還是屬於文玩土地等不屬於現銀無法短期內變現的物件地產之類。所以和珅的巨資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吃飽”了和珅的家產,抄了那麼多的真金白銀,嘉慶帝最後又把錢花在哪裡了呢?

填補乾隆皇帝留下的巨大窟窿

大清發展到嘉慶年間,已是舉步維艱。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時,各種事“作”的太厲害。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認“做無益害有益”。可承認也晚了,“下江南”的花費數字,明面上就有兩千萬兩白銀,比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還多。實際更是多得多。相關的“爛賬”,當然全由嘉慶帝扛。

鎮壓白蓮教所花的巨資

乾隆晚年時,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蓮教大起義”。這事兒在乾隆帝執政時,就是鬧得兇。可那時乾隆帝好大喜功,各級官員也就各種瞞報,成天報喜不報憂。待到乾隆與和珅都前後腳離開人世,前線在各級文武官員的糊弄下,已經“糊”成一鍋粥。雖說接下來嘉慶帝發了狠,撤換了大批無能軍將,調集重兵圍剿,總算在嘉慶九年把這場大亂平定下來,可清王朝前後花費了兩億兩白銀——相當於多年後甲午戰爭賠款。

治理黃河水患巨大開銷

黃河大水,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親手甩給嘉慶的大鍋。乾隆晚年時,在和珅的“操辦”下,河道總督成了大肥缺,歷任總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線”一般的“河務”,完全歇了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間,黃河就多次發水,到了嘉慶年間,更變成了空前大患:黃河在河南山東等地多次決口,京杭大運河屢次被斷,北京城也有“斷血”風險,只能大修!於是,也同樣從嘉慶親政起,到嘉慶九年,歷經五年時間,投入大筆巨資,清王朝完成了一次空前的黃河治理工程。嘉慶九年工程順利在衡家樓合龍,從此“全河已歸故道,江境水勢順暢”。堪稱整個十九世紀裡,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慶帝,乾的最有影響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當然,錢也沒少花。

更要命的,是嘉慶年間越發衰敗的社會經濟:人口的激增,土地兼併的加劇,叫嘉慶年間人口突破三億的大清朝,卻只擁有七百九十一萬頃耕地。國民經濟的壓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時的嘉慶,還抱著老一套的治國思路,閉關鎖國越發加劇,荒唐的“禁礦”政策,更遏制了經濟發展。另外極度嚴苛的“禁墾”政策,嚴禁內地農民出關屯墾。多餘的勞動力,連“找活”的出路都沒有,這大清,怎能不窮?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敗,日益巨大的貧富差距,種種雜七雜八的難題,叫嘉慶一輩子,都在苦苦地撐,甚至還因“天理教之亂”,痛哭流涕下罪己詔。但說到底,他能把一個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兒子道光帝手裡,已經算很不錯。因為,“扛鍋”原本就重,治國的思路又與歷史大勢背道而馳,嘉慶帝面臨的治國大坑,就算再抄十個和珅的家,也是填不平啊。


-_-133286751


和珅一直是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歷史人物之一,《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也都把和珅作為了反派,和珅“千古第一貪”的名頭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幾百年來,大家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那麼和珅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銀?

關於和珅被查抄的家產,眾說紛紜,有說合計價值超過兩億兩的,也有說合計價值八億兩,相當於清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不管按照哪種說法,似乎查抄和珅都能極大地擴充清朝國庫,要知道,乾隆給嘉慶留的庫銀也不過八千萬兩。


然而,這些都是不靠譜的推測!和珅的家產,遠遠小於這個數字!


先看看上面的說法怎麼來的。兩億兩的說法流傳最廣,包括《和珅犯罪全案檔》、《殛珅紀略》以及晚清薛福成的《庸盦筆記》中得來。以《庸盦筆記》為例,這本書中以“嘉慶上喻”的形式提供了一份和珅家產的清單,合計超過2億兩。

前令十一王爺、慶桂、盛住等查抄和珅家產,呈奉清單,朕已閱看,共計一百零九號。內有八十三號尚未估計,已估者二十六號,核算共計銀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九萬五千一百六十兩,著存戶部外庫,以為川、陝、楚、豫撫卹歸農之用。


其實,這三個版本的記載,《庸盦筆記》內容和形式都極為相似,應該都是互相借鑑,其實可信度都不高。比如這份“嘉慶上喻”,多次出現了“綿二爺”,其中綿字用了缺筆,顯然是為了避諱道光,真偽一目瞭然。


薛福成自己也說,“此項清單,據云為世俗傳抄之本“、“事隔九十餘年,見聞已歧異如此”等,擺明了也不相信這份清單的真實性,所以和珅家產兩億兩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至於八億兩的說法更是離譜。還是之前的描述,一百零九號裡面已經估了二十六號,估出來兩億兩,那一百零九號按這個比例不就估值八億兩?清朝的《杌近志 》裡八億兩就是這麼記載的:

“其家財先後抄出凡百有九號,就中估價者二十六號,已值二百二十三兆兩有奇。未估者尚八十三號,論者謂以比例算之,又當八百兆兩有奇。”


類似的說法也被清末文學家徐珂寫進了《清稗類鈔》,順帶著提到了當時確實盛傳“和珅跌倒,嘉靖吃飽”。

《清稗類鈔·譏諷類》:“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賜令自盡,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時人為之語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由此可見,不管是兩億兩還是八億兩,這兩種說法本質上是同一版本,屬於被誇大的野史,並無史實依據。想要知道和珅到底貪了多少,還得從官方史料中尋找答案。

真正記載和珅家產的可信史料,包括當時查抄和珅家產的定親王綿恩的奏摺以及內務府的奏報,這些都是研究和珅家產總價的第一手資料。先看綿恩怎麼說:

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劉全等家產,所有查出和珅家產:二兩平金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兩,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二分。俱已交廣儲司收訖。業經奏聞在案。續查出和珅借出本銀錢所開當鋪共八座,及家人劉全、劉印、劉陔、胡六自開、夥開當鋪共八座,亦經奏聞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計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計一千二百六十六頃零。此處查出,和珅借出應追本利銀二萬六仟三百十五兩。並自拴大車八十輛,每輛銀一百二十兩,共發出車價銀九千六百兩,分供各戶領辦。


內務府的奏摺:

由提督衙門交到查抄和珅家產案內,二兩平紋銀九十六萬兩、雜色元寶銀六十八萬兩、色銀一百三十七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以上共得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已照例按庫法彈兌,共得庫平銀二百八十三萬三千二百四十九兩六錢一分。


兩份奏摺數字基本相符,互相可為參照。這樣看來,除去難以計價的珍寶之外,和珅的家產中,現銀只有三百多萬兩,算上黃金和價值幾十萬兩的房產、田地等,總家產也只有四百多萬兩,遠遠低於兩億和八億。


乾隆時期,全國一年財政收入是四千多萬兩。四百萬兩雖然也是個天文數字,但是還不足以讓嘉慶“吃飽”。因為嘉慶即位後,遇到了一件大麻煩事!那就是白蓮教起義全面爆發。

嘉慶元年,湖北地區的白蓮教教眾最早開始暴動。雖然清政府第一時間鎮壓,但是這場暴動還是逐漸蔓延開來,一直到了嘉慶九年,才徹底偃旗息鼓。為了鎮壓這場起義,清廷前後共投入軍費超過兩億兩。


嘉慶三年,國庫僅剩1900多萬。嘉慶四年,和珅被抄家,此時國庫存銀短暫回升至2200多萬兩,然而隨後又繼續下滑,直到嘉慶六年只剩下1600多萬兩。可見,和珅的家產很快就被當成軍費用掉了,而且同2億兩比起來,四百多萬兩隻能算是杯水車薪,掉水裡聽個響那種!


小熊貓看歷史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那麼這八億兩用來幹嘛了呢?一是補虧空,乾隆時期大興土木,七下江南,大小和卓叛亂,徵緬甸等等都是要花大錢的,羊毛總得出在羊身上,還有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還有官員的貪腐,清朝發展到嘉慶時期,其實已經大廈將傾,再多的八億兩也會被用完。






扶蘇與魚


有這麼幾條。

首先和珅的錢是摺合八億,並不是真金白銀八億,很多都是田產房屋字畫瓷器什麼的,尤其是字畫瓷器估值這麼多,但是沒法換成銀子來花。那些田產什麼的,當時他為了拿下和珅不得不借用了他的兄弟永璇永瑆永璘的力量,所以事後必須要嘉獎一些,永瑆特別喜歡字畫肯定要拿一些,永璘最不是東西,遊手好閒的,在嘉慶當皇帝之前他就把和珅的房產預訂了一半了。所以說,和珅的錢是摺合八億,而不是能拿到市場上花的就有八億。

第二條是白蓮教,花了兩億。

除了白蓮教以外,還有一個大坑是治河工程,也是嘉慶帝的心病。

最後,乾隆後期開始的官場貪腐,已經病入膏肓,幾乎無官不貪,不是殺一個和珅就解決問題的。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乾隆留給嘉慶一個掙錢的魚,卻留下了一個花錢的漁。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再多的錢也會被這些貪官汙吏吃光的。嘉慶沒有吃飽,吃飽的都是貪官。

這其中,最後一條才是根本原因。


糧金地天


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朋友都知道王剛扮演的“和珅和中堂”這個角色。此人在劇中對乾隆百般諂媚,溜鬚拍馬,一副奴才相。同時又極其貪婪,貪汙受賄,不計其數。和珅這一輩子到底貪了多少錢呢?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說法,說和珅被抄家之後,抄出的家產摺合白銀八億兩之多,相當於清朝二十年的財政收入。而查抄的和珅 家產最後都進了嘉慶皇帝的腰包,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那麼,和珅“跌倒”之後,嘉慶真的“吃飽”了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恐怕與事實不符。

(王剛在熒屏上塑造的最為經典的和珅和中堂的形象)

【嘉慶帝】

咱們先來看看“和珅貪汙八億兩”這種說法的源頭在哪兒。從筆者查到的資料看,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清末徐珂編著的《清稗類鈔》一書中。書中說:“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賜自盡,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時人為之語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按中國傳統計數方式,一兆就是一百萬,八百兆就是八億。以乾隆朝平均一年4000多萬兩白銀的收入來計算,相當於清朝二十年的財政收入。這個說法為後世人們津津樂道,認定為史實。然而,這個說法實際上漏洞是很大的。

(“和珅家產八億兩”說法的來源——《清稗類鈔》第四冊)

首先,根據學者研究,到乾隆末年為止,通過對外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總數只有2億4000萬兩左右。而中國自產的白銀,從康熙初年到乾隆末年平均一年只有大約40多萬兩,一百三十多年間總共產銀不過6000多萬兩。即使說,清代發展到乾隆末年,全部產生的白銀(包括海外流入和自產)只有3億兩出頭,即使加上明代流入中國的白銀大約4億兩和自產的白銀大約4000多萬兩,整個中國當時一共也只有7.5億兩左右的白銀存量。要是和珅一家就佔有了八億兩的財富,別的不說,那多出來的5000萬兩的差額又是誰來補的呢?

(清代廣州十三行場景,廣州是清代海外白銀流入的主要地區)

其次,從和珅被抄家的情況看,所謂“八億兩家產”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和珅被嘉慶帝下獄之後,嘉慶帝曾下詔公佈和珅20條大罪。這20條罪狀裡面,涉及到其家產情況的有:“……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大罪十五;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藏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通州、薊州當鋪資本是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在這些家產裡面,真正的金銀統計起來,黃金是32000多兩,按乾隆時期金銀1比15的比價,大概相當於白銀50萬兩不到;藏銀超過1000萬兩,加上地窖裡埋的300多萬兩銀子,估計白銀總數不會超過1500萬兩。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裡,真正的黃金白銀估算起來最多也就是一千五六百萬兩的樣子。至於珍珠手串、寶石之類,以清代上等珍珠、寶石的價格折算,其價值往多了算也不會超過1000萬兩銀子。而其他家產,像和珅的當鋪資本才十幾萬兩銀子。和珅府邸的不動產無法估價,但以乾嘉之際的一般價格來看,也不會高到離譜的水平。至於傳聞的和珅擁有百萬畝良田的說法,至少在嘉慶帝的詔書中並未提及。即使真的有百萬畝之多,按乾嘉之際的平均地價,每畝大概也就在20-30兩銀子的水平,最多價值2000-3000萬兩銀子。所以,和珅可以認定的家產(不包括傳聞中的田產)往多了估算也就是在3000萬兩銀子左右,如果估算少一些大概也就是2000多萬兩銀子的水平。即使加上傳聞中的百萬畝良田,總計也不過5000-6000萬兩的水平。雖然不可謂不多,但離所謂“八億兩家產”的傳聞也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和珅府邸即後來的恭王府,在和珅被抄家後,其府邸並未出售折現,而是給了嘉慶的弟弟僖親王永璘)

最後,從“和珅跌倒”之後清朝的財政狀況看,可以說並無什麼改善。以國庫的歷年存銀來看,嘉慶元年(1796年)尚有5600多萬兩,但是就在這一年,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清朝的軍費開支暴增,國庫存銀隨即開始雪崩式下滑。到嘉慶二年(1797年)就下滑到了2800萬兩,到嘉慶三年(1798年)又下滑到1900多萬兩。“和珅跌倒”的嘉慶四年(1799年),國庫存銀也只是回升到2200多萬兩,但隨後又繼續下滑,到嘉慶六年(1801年)下滑到了1600多萬兩的谷底。此後隨著白蓮教起義逐步平息,國庫存銀才開始緩慢回升。由此可見,“和珅跌倒”並沒有讓嘉慶“吃飽”。抄沒的和珅家產對於龐大的軍費開支來說,只能說是略有裨益,但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清朝平定白蓮教前後九年時間,花費軍費共計兩億兩白銀。如果抄了一個和珅就搞來了八億兩,嘉慶帝哪兒還會看著國庫存銀一路下滑而束手無策呢?


小森短視頻


清朝嘉慶帝在乾隆帝死後立刻將乾隆帝寵臣和珅逮捕下獄,並查抄了和珅的傢俬,據說查抄出的財產摺合成白銀可達清政府十多年的收入。這樣表面看嘉慶帝不但繼承了乾隆盛世,還享受到了父親留下的鉅額遺產(和珅家產),這樣雄厚的財力,似乎如果他稍加努力功績完全可以蓋過康雍乾三帝。但實際乾隆留下的乾隆盛世卻只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而嘉靖皇帝的登基以後的任務就是來為乾隆收拾殘局,抄沒和珅所得的白銀也只是如同流水一般補了窟窿。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政最長的皇帝,可惜雖然他在位時間長,但他的盛世卻沒有因他壽命而延長,反而因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使得所謂的乾隆盛世在他在位的中後期就已經名存實亡。這時歷代王朝所遇的難題全部接踵而來,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天災人禍、農民起義等問題全都在這時達到高峰,並且還有悄然崛起的海外強敵正在虎視眈眈。

就在乾隆帝傳位給嘉慶帝的同一年,清朝中期最大的起義白蓮教起義爆發,當時義軍遍佈四川、陝西、湖北、河南等省份,一直從嘉慶元年持續到嘉慶九年才被鎮壓,只此一場起義就已經將嘉慶帝的國庫掏空,而接下來的天理教起義更是一度聯合太監攻入了皇宮,被稱為漢、唐、宋、明未遇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農民起義不僅耗盡了嘉慶帝國庫,並且使得清朝國勢江河日下,雖然嘉慶帝在位時期努力想要改變清朝衰敗的危局,但終究因為他的資質平庸沒有阻止住清朝的衰落。

總結:和珅的家產看似豐厚,但其實我們仔細想來,這些都是用吏治腐敗、民生凋敝的代價換來的,正是因為和珅的貪汙帶壞了官場使得吏治腐敗,正是因為他不計民生中飽私囊使得民生凋敝,而這些錢也最終為和珅的錯買了單,甚至還遠遠不夠。


小傷聊史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提到和珅,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是清代的一個大貪官,而且還是一個很會拍乾隆帝馬屁的大貪官。 人們都知道,在乾隆帝死後,對和珅深惡痛絕的嘉慶帝,在第一時間就處理了這個國家的大蛀蟲。

但是,嘉慶帝究竟從和珅的家中,查抄出多少財物,卻很少有人知道。 據《清史稿·和珅傳》記載,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帝駕崩之後,在權力上獲得自由的嘉慶帝,在乾隆帝大喪期間就查辦了和珅——嘉慶帝一邊命人把和珅關押在大牢之中,一邊讓人去搜索和珅的各種犯罪證據。

嘉慶帝下了死命令,辦案人員自然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最終,經過王公大臣們的舉報,以及相關人員查證,嘉慶帝共定了和珅二十條大罪。 而這二十條大罪之中,有五條都是與和珅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有關的。 其中,部分錢財的藏匿之處,也是讓辦案人員和後世看客們大開了眼界。

第十五條大罪中,指出和珅家中“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

意思就是說,和珅藏匿在家中的珍珠手串,多達二百多串,比皇宮大內之中還要多出數倍。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和珅所藏匿的這些珍珠,很多個頭比皇帝龍冠上的珍珠還要大。 而珍珠手串,由於價值非常昂貴,一般人擁有一串已經是非常難得了,和珅能夠擁有比皇宮多出數倍的數量,足見他腐敗程度之高。 比皇家的多、比皇家的大,和珅此舉著實是犯了皇家忌諱。

第十六條大罪中,指出了和珅另一處犯了皇家忌諱的行為,那就是——“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 意思是說,按照和珅的爵位和官階,還沒有享受“寶石頂(也就是用寶石製成的帽頂子)”的待遇,但和珅的家中竟然擁有數十個這樣的“寶石頂”。 更加出乎人們料想的是,和珅的家中,居然還有不計其數的整塊大寶石,而且比皇宮大內所擁有的都要多。

的確,這又是和珅的一大罪責。

這兩條罪責,只是點明瞭和珅家中藏有珍珠和寶石的大致數額,並沒有指出他所擁有錢財的數額。

而在接下來的第十七條罪責中,嘉慶帝則直接點明瞭和珅家中所藏銀子的數額——“藏銀數逾千萬”。 意思就是說,和珅家中的現銀就有上千萬兩之多。

彆著急,這還只是查抄和珅鉅額錢財的一個開端。 接下來,辦案人員再次開了眼界——因為,他們在和珅家中的牆壁中,發現了面積巨大的夾層。而在這些牆壁的夾層中,辦案人員共發現被和珅藏匿的黃金共二萬六千餘兩(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

要知道,黃金的價值,要遠遠高於白銀。 除此之外,辦案人員還在和珅家存放錢財的倉庫中,查抄了黃金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 為了防止和珅家中有其他藏匿錢財的隱秘地方,辦案人員對和珅的整個府邸進行了仔細的搜查。

最終,他們又在一處非常隱秘的地窖中,發現了和珅所藏匿的白銀三百多萬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 由此可見,和珅為了藏匿自己的這些灰色收入,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動用了一番腦筋,真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而這些,則全部記在了和珅的第十八條罪責中。

除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外,和珅在京城和附近城鎮還擁有幾十處當鋪和錢莊。而這些當鋪和錢莊,總價值又有十多萬兩白銀。 身為朝廷高官,和珅還私自經商,和百姓爭奪利益,這就是他的第十九條罪責(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資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


對於和珅的第二十條大罪,嘉慶帝調轉了矛頭,揭發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驚天秘聞——那就是身為和珅家奴的劉全,竟然擁有價值二十多萬兩白銀的龐大家產(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 當然,這些數額巨大的家財,絕對也都是劉全的灰色收入。

而這,又都離不開和珅的縱容和包庇——乾隆五十一年,御史曹錫寶彈劾和珅家奴劉全住房比很多官員的府邸還要奢華,結果被和珅設法忽悠過去。 和珅沒有管教好自己的手下,放任他們胡作非為,自然也是他的罪責之一。

當然,這還沒有算上和珅家中數量巨大的名貴字畫和古玩。 如果這些再算入其中,那絕對又是一筆鉅額的財產。 “和珅跌到,嘉慶吃飽”,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說出了和珅通過貪腐所獲得的錢財數量之大,是歷史上前所未見的。


廣慷Talk


和珅究竟有多少錢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也確實有說抄家被抄了8億兩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和珅是真的有錢!那麼嘉慶獲得這筆錢後,用在哪裡呢?

主要用於鎮壓白蓮教起義這件事上。

白蓮教起義從嘉慶元年,一直持續到了嘉慶9年才算真正平定!這可苦了嘉慶皇帝。戰爭一直都是花錢巨大的項目,

在鎮壓白蓮教時,清政府出動16省數十萬的軍隊,導致十幾名提督,總兵等殞命。前後投資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於國庫5年的收入,而且這個資金是遠遠不止的,善後工作又需要大量的金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庫並沒有多少錢了,在乾隆時期揮霍的差不多了。而把和珅殺了,大大的增加了國庫收入,而且還有剩餘。

制服的腐朽!和珅只是清朝所有大貪官的一個縮影,貪汙腐敗無處不在,各級官員中飽私囊,別說8億兩,80億也是不夠的。


白史簡讀


嘉慶一年就花完了,他在位時,社會矛盾比較尖銳,起義爆發,後來又爆發了白蓮教大起義,當時為了抗擊起義,花錢無數,損失慘重。很快就花光了從和珅手裡奪取的財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