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優點:

1.外觀不錯,好看,金屬機身很有質感

2.尺寸小巧,重量也比較輕,很便攜

3.個揚聲器,C面上部兩個,D面兩個,B&O的,聲音可以開很大,聲場和低音效果都很不錯,在輕薄本里面絕對屬於音質排前的

4.屏幕很不錯,用紅蜘蛛5測試的色彩非常準,肉眼沒有偏色的現象

缺點:

1.風扇聲音有一點點明顯

2.板載內存,無法進行升級,8G日常夠用,雙通道也可以接受

3.MX250是殘血版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HP Envy 13 基本參數:

CPU: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 i5-10210U

顯卡:NVIDIA GeForce MX250 2GB

內存:8GB DDR4 2400

硬盤:英特爾660P 1TB

屏幕:13.3英寸1080P,72% NTSC

電池:52Wh 容量

網卡:千兆有線 +英特爾AC9560 無線網卡

系統:Windows 10 家庭版 + Office 家庭和學生版

重量:主體 1.26kg + 電源適配器 0.3kg

功能:指紋識別、攝像頭開關、USB-C PD 充電

1.產品外觀解析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這款惠普 Envy 13 是前作的升級版本,最大亮點就是搭載了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處理器,外觀方面,延續了銀色金屬機身的設計,以及鏡面LOGO,整機簡潔幹練,輕薄耐看,商務氣息濃厚,就光奔著這個顏值,很多人也都會一眼相中吧,大致的風格沒變,依然剛柔並濟,線條豎直但邊緣處理圓滑,只是在兩側接口及細節部分作出了調整,配色方面似乎沒有上一代產品那麼激進,目前只看到了這一種銀色的版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剛開始使用 Fn 按鍵 + F數字按鍵的時候沒反應,研究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原來默認狀態下最上一排按鈕是快捷操作,包括按鈕上的F1-F12數字都是小字體標註出來的,比如說你要按F5的話就要按 Fn+F5,否則執行的就是F5上的鍵盤燈快捷操作,進入BIOS之後就可以切換過來,具體怎麼用就看個人使用習慣了,畢竟F1-F12的使用頻次有時候還真沒有快捷操裡面那一系列來的多。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熟悉的按鍵佈局,上下方向鍵是半高的,按鍵整體的質感偏柔軟,韌性偏強,鍵程和力度適中,就是常見的筆記本鍵盤手感,和臺式機鍵盤相比是有些平淡,不過實際使用下來,長時間文字錄入感覺還不錯,手指輕輕鬆鬆,敲擊時的噪音不算大,屬於柔和的類型,辦公場景下基本不會對周圍人造成干擾。觸控板的面積如圖所示,和4.7英寸iPhone手機的屏幕尺寸非常接近,像三指最小化,四指呼出通知中心這些手勢隨便用了,觸控板的按鍵在左右下角。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3級可調背光鍵盤(關閉、微亮、亮),在夜間尤為實用,有時候晚上寫稿的時候只喜歡開著一盞小檯燈,更靜得下心來,但又覺得差那麼點意思,這個時候鍵盤燈一點亮,感覺就出來了,對於學生群體來說,晚上開著鍵盤燈也不至於會影響到其他人,鍵盤燈為冷色白光,柔和細膩,Caps Lock 有一枚單獨的亮點指示,方便區分字母大小寫,但左上角電源按鈕燈光是常亮的,不可控制關閉,亮度也不會隨著鍵盤的背光檔位變化。鍵盤的背光是30秒無操作自動熄滅的,這時候隨便移動一下鼠標或者任意按鍵即可再次點亮背光。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方向鍵下方增加了一枚指紋識別模塊,這個也是目前輕薄本的標配了,其錄入過程、識別速度和手機沒什麼區別,手機上的指紋識別用習慣了的話,在電腦上的體驗也是流暢的, Windows 登錄的時候非常方便,免去了密碼輸入的麻煩和尷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機身右側,一枚獨立的攝像頭開關撥杆,一枚 MicroSD 插槽,一枚 USB3.1 接口,電源指示燈及電源適配器接口,另外 MicroSD 插槽對於攝影工作者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實用,畢竟相機大多使用的都是標準尺寸的SD,除非是有人喜歡用插槽轉換卡託,如果換一種思路的話,這種 MicroSD 讀卡器對於 VLOGGER 群體或許會更加友好,比如 GoPro、OSMO、無人機之類的,用的都是 MicroSD 卡,完成素材蒐集後就能迅速導入備份,完全不需要再使用讀卡器。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機身左側的耳麥接口,USB 3.1 接口和 USB-C 接口,這個 USB-C 接口上有閃電標誌,但並非雷電協議的那個閃電標誌,從上代產品開始,Envy 13 就開始支持通用的 USB-C PD 協議充電了,如果你覺得原裝的電源適配器仍然不滿足你的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準備 45W-65W 的 USB-C PD 充電頭,當然 30W 也是可以應急使用的,只不過速度會慢一些。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出風口隱藏在轉軸處,正常使用角度下是看不到的,散熱是斜對著屏幕向上吹。鍵盤區域上方的一排菱形開孔裝飾條,內部有2枚B&O揚聲器,其實 Envy 13 的揚聲器是總共有4枚的,除了C面這兩枚之外,D面左右下角還各有2枚,在播放聲音的時候這4枚揚聲器都會同時參與工作,詳情見下圖,機身表面還沒有找到麥克風孔位,應該也是藏匿在裝飾條當中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轉軸部分的設計,開啟上蓋後,A面頂端的倒角處就直接充當腳墊的作用了,上圖為腳墊的微距細節,兩端各一枚,打開屏幕後機身會自然傾斜形成一定角度,D面上抬,有助於進風口散熱,雙手文字錄入的手感也有一定提升。Envy 13 的轉軸阻尼稍微有些偏大,不能單手開合。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D面三邊類似於手機上的弧度處理,在邊緣處給人一種更加薄的視覺觀感,整個機身背面僅有2枚用於拆卸的六角螺絲,上下兩條防滑腳墊,除了桌面擺放之外,用手抓起來也還是比較穩當的,有時候單手捏著邊緣,總是怕滑掉,握住這個長條腳墊就會有安全感,另外一排三角形開孔為散熱進風口,有濾網遮擋,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的結構。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左右下角就是額外的2枚 B&O的揚聲器了,這個品牌的揚聲器也是惠普的老朋友了,之前在很多機型上都出現過它的身影,聲音紮實耐聽,中低頻渾厚飽滿,高音透徹、圓潤。那麼C面和D面的4枚揚聲器配置,堪稱豪華,C面的聲音朝上,D面斜角佈置的方式,放在桌面上時,聲音是從兩側推開的,四枚揚聲器配合起來聲場開闊,方位感明確,尤其是在看電影的時候氛圍感濃郁,讓人非常享受,比沒有品牌的音響系統要好上不好,這個光說沒有用,一定要有機會自己聽過了才感受得出區別的,音量可以開的很大,個人認為幹掉一排同類產品完全沒有問題。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2.CPU性能測試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重點來了,十代酷睿擁有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和它的性能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形象標識煥然一新,命名也增長到五位數,i5-10210U如其名,是一款主打低電壓高性能的中高端產品,主要用在輕薄便攜的筆記本產品中,網上的一些測試表明,它的性能已經達到了標壓移動處理器的70%-80%,這樣的表現讓人非常期待,本次體驗的主要目的也是帶大家感受一下十代酷睿的性能提升。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表面參數上,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i5-10210U保持了4核心8線程的設計,最大睿頻相比i5-8265U提升了0.3Ghz,達到4.2Ghz,內存頻率的支持也有原來的2400Mhz升級到了2666Mhz,內存的最大帶寬由37.5GB/s增加到41.66GB/s,TDP功耗則不變。i5-10210被看做是前輩i5-8265U的替代者,所以說如果要體現出它的進步的話,用i5-8265U作為PK對象再合適不過了,那麼看東西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剛好手上還有一臺i5-8265U的機器,就做幾個常見的對比,用客觀數據來呈現i5-10210U相對於上一代產品而言,有怎樣的提升。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第十代酷睿分為14nm工藝的Comet Lake家族和10nm工藝的Ice Lake家族,事實上10nm首次大規模下沉至消費市場,其中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比如頻率和功耗等,反觀成熟的14nm++工藝,英特爾的打造更加出神入化,所以就目前看來,偏向與性能的產品中,首選的都是Comet Lake家族的產品,那麼惠普Envy 13搭載的就是i5-10210U這麼一款CPU。官網下了最新的CPU-Z,不知道為什麼沒來得及更新,顯示的參數都是不對的,所以這裡就用AIDA64中的CPUID來代替。另外10代產品的內存頻率支持提升到了 DDR4 2666,不過 Envy 13 搭載的是雙通道 DDR4 2400 的內存,這個 DDR4 2400 的時序(17-17-17-39)比常規 DDR4 2666 要好一些, Envy 13 的雙通道內存是板載的,和客服反覆確認過了。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CINEBENCH R15的版本有些年頭了,多核的支持也不太好,所以這次直接上 CINEBENCH R20 的跑分測試,這個工具考驗的是CPU的多核及單核渲染能力,對於工作中有圖像渲染的人來說具有參考意義,i5-10210U的最終成績為多核1200分,單核403分,由此計算,i5-10210U的多核成績相對於上一代i5-8265U提升了48.8%,而單核成績提升了11%,多核方面的提升非常顯著。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除了CINEBENCH R20之外,Corona也是一款常見的渲染工具,並且推出了Benchmark程序,這款軟件同樣還有Mac版本,可以直接拿來和PC做對比,Corona是一款完全基於CPU的渲染器,不少人可能也學過這個渲染工具,我們網上看到的很多圖片都是他渲染的。測試成績以時間為單位,當然是越短越好了,渲染完一副裝甲車圖片,前輩i5-8265U的成績是9分鐘44秒(584秒),i5-10210U的成績為6分鐘50秒(410),相比之下時代酷睿足足節省了將近3分鐘(174秒),也就是縮短了29.8%的時間,這對於工作效率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AIDA64中的GPGPU跑分測試,可以同時體現CPU及獨立顯卡的性能,因為核顯是相同的所以這一項就不勾選了,同時也不會干擾GPU的總分,對比的這兩臺機器雖然都是MX250,但惠普 Envy 13 的這塊MX250是10W版本的,也就是網上俗稱的“殘血版”,而另外一臺機器的MX250是25W功率的滿血版本,大家看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區別,圖片中的水印我已經打好了,GPU這一列的分數還是有明顯差距的,詳細的在下面聊,主要還是看CPU的提升,CPU的各項運算能力都有質的飛躍,另外內存讀寫這一項的優勢和雙通道內存是有關係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使用 7-zip 軟件自帶的基準測試功能,可以反映出我們日常壓縮或者解壓文件的速度,以“結果”這一項作為標準來計算,i5-10210U的壓縮效率比前輩i5-8265U提升了50.4%,而解壓效率提升了59%,總體評分提升了55.1%,還是比較誇張的,這個成績和雙通道的內存也是有關的,i5-8265U這臺機器是單通道的,所以這項基準測試中差距拉得有些大。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實際工作測試,使用 Photoshop 中的堆棧功能,這項操作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經常用到的,一弄就是大幾十張照片再正常不過了,兩臺機器導入完全相同的索尼α6000相機固定機位拍攝的50張2430萬像素RAW格式照片,勾選“嘗試自動對齊原圖像”和“載入圖層後創建智能對象”,然後通過 Windwos 自帶的時鐘功能進行計時,等待50張照片載入並堆棧完成,i5-8265U 耗時8分03秒,而 i5-10210U 耗時6分22秒,全程節省了101秒的時間。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上面7zip的基準測試應該是模擬的最理想的狀態,我們日常壓縮或者解壓的時候,因為文件類型的豐富性可能很少碰到這麼好的結果,這輪就實際對比一下日常的文件壓縮,使用 WinRAR 壓縮一個文件夾,裡面裝了總量500MB的PDF文檔,格式選擇“RAR”,壓縮方式選擇“最好”,其它設置保持默認,通過計時,i5-8265U 完成壓縮耗時33秒,而 i5-10210U 僅耗時26秒,領先了7秒鐘。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最後再跑個分吧,個人幾乎不用娛樂大師來測性能,感覺不怎麼科學,不過很多人都信仰這方面分數的,還是附上一張截圖吧,Envy 13 這臺機器的總分是20W,其中處理器性能為6.7W分,而前代 i5-8265U 的CPU性能為5W分左右。從上面的各種實測數據中已經看出來了,i5-10210U 對於上代產品來說是碾壓式的超越,在常見的工作中都可以獲得20%-50%不等的效率提升,尤其是在壓縮文件以及圖片堆棧這一塊,能夠節省工作者不少的等待時間,無論是文檔的開啟速度還是圖像批處理的速度,明顯要變得更加跟手,相同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更多的活,事情早辦完早休息。最後將測試數據做成條形比例圖,方便大家觀看,其中三項耗時測試,不要看錯了,時間越短越好。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這兩年英特爾CPU最大的提升,就是7代到8代之間的升級了,8代CPU讓i3幹掉了i5,讓i5幹掉了i7,而在今年9代桌面端及移動標壓產品開賣之後,移動低壓產品線就直接跳過9代命名,來到了十代,這就讓桌面用戶和移動標壓用戶開始羨慕了,越發期待下一代產品的上市,網上經常會調侃英特爾是在擠牙膏,很多人說風就是雨了,從表面參數上來看,確實是有那麼一點,真正實測對比,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進步是大家都看得到的,i5-10210U這顆CPU使用的是成熟的14nm++工藝,因此可以在不改變功耗的情況下提升性能,這也是低壓i5的睿頻首次突破4Ghz大關,達到了4.2Ghz,讓i5有了比肩上代i7的資格,足夠承擔重度的辦公任務。

3.屏幕、硬盤、遊戲測試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Envy 13 搭載一塊13.3英寸1080P分辨率的IPS屏幕,計算下來PPI是165,通過軟件查看到的供應商來自奇美,72% NTSC色域,覆蓋康寧大猩猩玻璃,現在市面上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分為兩種,一種是鏡面屏,一種是霧面屏,Envy 13 就是鏡面屏,自己正對著看的話還好,旁邊的人看著就反光明顯了,不太適合在戶外強光環境下使用,但優勢就是一體化強,和手機的屏幕一樣,表面是一整塊玻璃覆蓋的,與邊框之間貼合完美沒有縫隙,日常使用的時候就就不存在屏幕邊緣累計灰塵的現象。與之區分的就是霧面屏了,霧面屏大多數都出現在遊戲本上,屬於軟屏,手指觸摸就會出現水波紋,不過好處就是抗反光效果會更好,但視覺效果遠沒有鏡面屏來的純淨通透。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Envy 13 為左右窄邊框,實測左右黑邊的寬度為5mm,金屬外框的寬度增加了1mm,上邊框因為有攝像頭的存在,寬度為9mm,屏幕的最大亮度是300nit,室內環境下亮度充足。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借來了一部 Spyder 5 Elite + 校色儀,測試了一下 Envy 13 的色域覆蓋範圍,達到了宣稱的72% NTSC,換算下來就是100%的 SRGB,實際觀感效果還不錯。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屏幕色彩偏離值測試,如圖所示,24色的DeltaE值均在1左右,平均DeltaE為1.09,是一塊顯示效果優秀的屏幕,剛到手就能有不錯的色彩精準度,是可以勝任一定的圖像處理工作的,只是因為色溫的關係,藍色這一項比較突出,後期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一下就行。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Envy 13 的屏幕實際觀感還是比較舒適的,主要還是色準方面做得優秀,對於圖像的回放和編輯來說幫助很大,比較適合長時間觀看。系統默認設置的是125%的縮放比例,在調整為150%之後,觀感會好很多,眼睛也不用離屏幕那麼近了。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硬盤方面,Envy 13 是沒有預留額外的硬盤擴展位的,索性就直接給了一枚1TB容量的M.2硬盤,足夠意思也足夠用了,1TB固態也是今年業界的流行趨勢,512GB的版本也有,但建議一步到位了,不留遺憾,價格差距其實不大。1T SSD除去系統佔用之後還有900G的空間,通過英特爾官方工具查看到的硬盤型號是660p,很多小夥伴對這個型號比較熟悉了,今年的QLC爆款,是一枚 PCIe 3.0 × 4的固態,速度和延遲比都還不錯,待機溫度的話也是比較正常的,如圖所示日常就在30℃的樣子,即使是拷大文件之後很快也能降下來,不像黑盤那樣動不動就60多度讓人發慌。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老規矩,常見的幾款硬盤跑分軟件,展示一下固態的相關數據,CrystalDiskMark中660p的成績如圖所示,順便附上了同為1T容量的SN720截圖,肯定有人會說這麼比不公平,這兩個型號明顯不是一個等級的產品,主要是其中4KiB Q1T1這一項成績比較有意思,所以單獨挑出來聊聊,所謂4KiB Q1T1,就是用1個線程1個隊列深度隨機4KiB讀寫,主要用來衡量零碎小文件的讀寫效率,對於日常影響最直接的就是開機進入系統的速度,或者是安裝軟件時的速度,那麼在這項成績中660p意外的更加出色,那麼在實際體驗中確實也能感受到660p的開機速度確實是要快上那麼兩秒的,總而言之660p只是在順序讀寫方面沒有那麼極致,但不代表它就是個弟弟,這裡也要奉勸大家走出只看順序讀寫的誤區。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TxBENCH 的測試成績。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使用 HD Tune 向硬盤持續寫入和讀取100GB的數據,從曲線狀況可獲知,表現穩定,沒有掉速現象,日常使用完全不需要過多擔心,這屬於是空盤的成績,還是比較不錯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測試CPU的環節已經提到過了,HP Envy 13 這臺機器搭載的是10W版本的MX250,辨別方法很簡單,使用 GPU-Z 軟件查看即可,上圖中已經用紅色箭頭給大家標出,在“Device ID”這一項中,第二段代碼顯示“1D52”表示就是10W版本的MX250,若顯示“1D13”則為25W的版本,兩者除了功率的差距之外,頻率也有所不同,10W版本頻率為937Mhz-1038Mhz,25W版本頻率為1519~1582MHz,分辨規則是通用的,兩者之間的性能也是有差距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Envy 13 是一臺輕薄便攜本,而並非一臺遊戲本,搭載MX250無可厚非,對於MX250的各種數據也是滿天飛了,跑分再多也只是冰冷的數字,不如實測,那麼這裡實際體驗一下兩款常見遊戲的運行效果,在LOL中,我設置的是特效全開(包括描邊),不限制幀率。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根據統計數據生成的幀率折線圖,Envy 13 在LOL特效全開的情況下,幀率在70FPS上下波動,對於MOBA遊戲來說,這個表現已經足夠了,能超過頻率刷新率的60Hz,那感覺就是流暢的,後期再稍微調低一點畫質並開啟垂直同步,妥妥的。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在CS:GO中,畫質保持默認,不做任何調整,將蒐集到的幀率數據繪製成曲線圖,如下圖所示,幀率在60FPS-100FPS之間波動,遊戲中室內環境下幀數會更高,室外及煙霧特效複雜的場景下會相應下降,整體的延遲感還是比較低的,基本上是指哪打哪,會虧迅速。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簡而言之,10W和25W對於輕薄本來說意義沒有那麼大,不需要太糾結,不管是選了什麼,最終在分水嶺上都拉不開差距,畢竟輕薄本的用戶群體很明顯是不怎麼玩遊戲的,而真正的遊戲玩家,就應該考慮另外一個方向的產品了,比如標壓酷睿的遊戲本,那麼對於平時只玩這些非3A大作的用戶來說,輕薄本是能勝任的。

4.拷機及散熱測試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在拷機測試之前,我已經檢查了一遍更新,BIOS版本為當前最新的F.02,那麼拷機測試主要是用於分析產品在極限狀態下的溫控策略和散熱能力,後續廠家在BIOS更新中也有很大可能會對這方面做出調整和優化,所以結果的話就以當前版本為主,我所在的測試環境為秋季22℃的室內。i5-10210U的TDP為15W,在惠普 Envy 13 這臺電腦上,PL1設定在了25W,PL2設定在了35W。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如圖所示,CPU待機溫度48℃,CPU待機功耗5W,固態硬盤的待機溫度為27℃,GPU的待機溫度為49℃。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單拷CPU環節,CPU功率升至30W,頻率升至3.9Ghz,在保持了15秒之後,功率下降至TDP的15W,頻率降至2.85Ghz,此時溫度升高到73℃,此狀態持續到第四分鐘時,CPU功率降為10W,頻率降為2.4Ghz,溫度也降至65℃,在後續半小時的持續拷機中,參數穩定,均沒有明顯變化。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來點更難的單拷FPU測試,單拷FPU的意義就在於讓CPU的發熱能夠最大化,測試開始後,CPU的功率達到了PL2設定的35W,頻率為3.32Ghz,溫度68℃,在保持了13秒之後,CPU功率降至29W,溫度升高至68℃,在第16秒時,CPU功率回至TDP的15W,頻率降至2.13Ghz,在拷機第10分鐘的時候,CPU功率穩定在13W左右,頻率穩定在1.9Ghz左右,CPU溫度穩定在65℃左右,後續的半小時拷機中沒有變化。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到這裡結果已經出來了,Envy 13 設置的溫度牆大概就是65℃左右,這種溫控策略可以說是比較偏保守的,在友商的輕薄本產品上,還有將溫度牆設定在90℃多的,帶來的就是更長的高功率持續時間,不過也需要風扇加速的支持,帶來的後果就是高噪音、溫度感明顯,犧牲用戶的使用體驗。在 Envy 13 上,無論是長時間打LOL還是在雙拷的過程中,風扇始終保持低轉速,不湊近幾乎聽不到聲音,非常安靜,Envy 13 是通過限制性能的方式來限制溫度升高,而且65℃這樣的CPU溫度,傳導至機身C面,也不足以明顯讓用戶感知到,使用感受相當舒適。通常我們會以極限拷機時的功率與TPD對比,來作為分析廠商的溫控策略依據,Envy 13 顯然是屬於保守型的,溫度只有65℃,相比某些友商產品來說低很多,其實個人感覺廠商可以將溫度牆再提高一點,或者乾脆在軟件層面增加切換的功能,讓CPU的性能釋放能夠更加持久,那麼就期待廠商在後續的BIOS更新中做出調整了。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雙拷30分鐘狀態下C面9個區域的溫度狀況,熱量主要集中於C面靠上方位置的菱形裝飾條處,也是出風口的所在地,其中HP LOGO處溫度最高,為46.9℃,而按鍵區域的溫度則在33℃左右,碗託部分在30℃左右,即便是拷機狀態下,用戶正常接觸的按鍵和碗託區域,都處於人體正常體溫之下,所以雙手不會感覺熱量的存在,另外這種溫控策略也限制了風扇的噪音,使得低鑽速下也能獲得良好的溫度控制,使得觸覺和聽覺兩方面的感受都相當舒適,很符合輕薄本的風格。

5.使用體驗總結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足夠纖薄的機身,以前大家都喜歡拿1元硬幣做對比,沒有最薄只有更薄,如今的筆記本,1角錢都感覺不夠用了,USB 端口這裡做的是活動式設計,向下撥動即可接入,左右各1處USB接口,大部分情況下就是接一個鼠標,另外在接一個移動存儲就沒了,擴展性就都交給這枚 USB-C 接口了,買個擴展塢,像HDMI、DP這樣的視頻輸出,以及有線網絡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機身實測重量為1.26kg,只比2瓶礦泉水重一點點,13.3英寸的小巧機身,雙肩包輕鬆裝下。之前有一段時間揹著遊戲本上下班,適配器就更不用說,雖然對於男生來說沒什麼大不了,但長時間的壓力下,肩膀的感覺還是很難受的,畢竟包裡有時候還會裝一些別的東西,15.6英寸的機身就擠得不行的,而這臺輕薄本重量只有遊戲本的一半,瞬間就輕鬆了很多,即使包裡再多一個小微單也不會顯得擁擠,對於工作而言,無非就是各種工程文檔的修改,P一下圖什麼的,輕薄本完全可以勝任。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原裝的電源適配器功率65W,實測重量為317g,這個重量相當於一罐聽裝的碳酸飲料,三圍尺寸10cm×3cm×5.3cm,如果覺得仍然不夠極致的話,USB-C 已經給你準備好了,可以入手一枚氮化鎵技術PD充電頭來代替。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充電方面,Envy 13 支持快充技術,電商頁面的介紹宣稱 45分鐘充50%,充15分鐘使用2小時,那麼為了驗證設個說法,實際測試了一下,這臺機器的電量降到7%的時候就會自動關機了,所以電量就從7%開始算,每隔10分鐘記錄一下電量,充電數據做成了折線圖,方便大家觀看。電量耗至自動關機後開始充電,使用原裝適配器,前30分鐘電量達到32%,1小時電量達到56%,完整充滿則耗時2小時12分鐘。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充電剩餘時間預估,需要在BIOS設置裡面切換的,這個功能默認是關閉的,否則的話 Windows 是不能顯示剩餘充電時間的,只會顯示當前的百分比,切換這個選項之後,可以發現預估的時間比較準確,和手動統計的相差無幾。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在未插電的狀態下,默認是不顯示預估的剩餘使用時間的,網上也有教程可以開啟,就是改一下注冊表的事情,不過有個問題就是 Envy 13 每次滿電狀態下都顯示只剩餘4小時20分鐘的使用時間,這顯然是不準確的,Windows 在前些時上線過這個功能,後來就給補上了,大概微軟也發現這個問題了吧,不過有興趣的話仍然可以開啟,畢竟這個時間也是動態在下降的,對於經常使用電池的人來說,有個參考會總歸會更加方便。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那麼談了充電,就不得不提耗電,電商頁面給出的續航時間是16.5小時,這個應該指的是日常斷斷續續的使用,Envy 13 的電池容量為52Wh,待機狀態下CPU的功耗就在5W左右,再加上其它硬件的功耗,滿電狀態下不間斷使用續航不會那麼久,那麼根據個人使用差異,這個就更不好說了,主觀性太強,只能通過軟件測試來獲取客觀數據。使用 PCMARK 8 中的續航測試功能,選擇一般家用計算測試(包含日常網頁瀏覽、圖片編輯、視頻通話、休閒遊戲),直接跑 Run Accelerated(加速測試),測試過程中已經關閉所有軟件,屏幕亮度設置為50%,最終得分為3376分,跑完這項測試耗時3小時50分鐘11秒(這個是高負載加速測試一輪的消耗時間,不是實際續航時間),消耗電量81%,電池剩餘電量為19%,在如此不間斷高負載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將近4小時並且剩餘19%的電量,說明這臺機器的續航時間還是不錯的,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測一下自己的電腦作為對比。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就我個人日常使用下來,9點鐘上班,改一些文檔、流量網頁查一下資料,微信和QQ一直掛著,期間電腦也是斷斷續續在用,到下午3點多的時候基本就快要自動關機了,可以說是足夠撐了,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是插著電用的,除非是戶外才會用電池,比如帶著電腦去圖書館坐個半天,一點問題也沒有。合上屏幕進入休眠時候,電量是不會掉的,有一次是充滿了電從家裡出來,路上開機看了一下東西,電量掉到了97%,沒有關機就直接合上了,在經過3個小時的路程之後,開機仍然是97%電量,這個休眠狀態喚醒的速度也就一兩秒的事情。

惠普 HP ENVY 13 十代酷睿版體驗評測

寫在最後:

Envy 13 這臺電腦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先從優點開始說吧,第十代酷睿處理器,這個對於性能的提升是整體的,如果你用過上一代同級別產品,你會發現所有的工作放到十代酷睿上都會快上那麼一截,這也就代表著在相同的時間內,你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尤其是我個人平時會PS處理一些照片,碰到銳化預覽或者廣角適應這些操作時,這個等待時間就會有明顯的縮短,圖片分辨率不大的話幾乎就是瞬間的事情,然後在打包壓縮文件傳給同事的時候,也是相同的道理。

遊戲方面,MX250顯然不是為3A玩家準備的,但是它又有一定的性能,比如很多人都只玩LOL這類本身就要求不高的遊戲,那麼再好的顯卡對於他來說就是浪費,不過 Windows 商店中的大部分遊戲,MX250都可以應付,很順滑很流暢,比如狂野飆車、熾熱聚集,算是工作之餘的一份小驚喜了,輕薄本的使命就是讓你隨身攜帶無壓力,還要有足夠充足的電量,包括十代酷睿的加持,現在又擁有了不賴的性能。

還有一點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就是4枚揚聲器,這樣的配置還是讓人出乎意料的,而且還是出現在一臺輕薄本上,主要是B&O的LOGO讓我感覺細心滿滿,當然聲音是絕對不會差的,看電影的感覺很爽,但是揚聲器一多,耗電量就跟著上來了,沒有查到揚聲器的具體功率參數,不過根據聲音的力量,猜測這4枚加一起,大音量狀態下10W肯定是有的,這已經超過CPU待機的功耗了,如果是不插電的話,就會感覺電量消耗是要快很多的。

升級空間和外設接駁方面,四個字理解萬歲,沒有額外的硬盤擴展位,這個情有可原,畢竟一枚SATA硬盤無論是速度還是體積,放到這個年代都沒有優勢了,還會干擾到機身的體積,Envy 13 出廠就有1TB M.2 SSD可選,還要覺得不夠的話,自己再換個2T的,簡單得很,內存方面,板載的雙通道8GB內存,雙通道這方面值得稱讚一下,但板載也就意味著無法升級,8G放到現在來說,屬於是起步容量的,夠用肯定是夠用的,撐滿了的話也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系統會自動調整虛擬內存的,只不過性能就沒有那麼給力了,就看使用者個人需求了。

還有一個能夠後期DIY的地方就是無線網卡了,Envy 13原配的是英特爾AC9560,今年的各種本本清一色都是這個型號,包括很多萬元遊戲本也是它,信號和速率自然不用擔心,十代酷睿的 Comet Lake 是支持 WiFi 6(Gig+)的,下半年WIFI 6這個字眼出現的真的很頻繁,但遺憾的是AC9560不支持,那麼問題不大,後續WIFI 6正式普及之後,再買一枚AX200網卡替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