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巡洋艦可不可以看成中等裝甲的戰列艦?為什麼?

左耳丶諾菲


戰列巡洋艦差不多屬於中等裝甲的戰列艦,它實際上是結合了戰列艦的火力與裝甲巡洋艦的高速的混合產物。

戰列巡洋艦這個艦型最早出現於20世紀初。當時的日不落帝國由於擁有廣佈全球的殖民地和漫長海上航線,需要一種可以用較強火力且航速較快的軍艦給龐大的商船隊提供掩護,因此擁有強大火力和高速機動型的戰列巡洋艦應運而生。

1905年在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的領導下,英國海軍艦艇設計委員會提出了"理想型巡洋艦"的戰艦設計方案,設想將無畏型戰列艦的火力和巡洋艦的速度相結合。用以充當戰略機動力量,完成駐外分艦隊性質的快速部署和戰略支援任務;於世界範圍內保護英國海上航運,並剿殺敵方的海上襲擊艦隊。具體要求是:排水量在17,000噸以上,安裝8門12英寸口徑主炮(比"無畏"號戰列艦少2門),最高航速25節,裝甲防護比現役裝甲巡洋艦稍厚即可,不必達到無畏號戰列艦的防護水平。在英國海軍部的預算報告中曾經這樣描述無敵級戰艦:"裝備8門12英寸主炮的該級戰艦可以追捕並且摧毀敵方任何種類的巡洋艦,而遇到更為強大的對手時,將憑藉25節的高速擺脫對方的糾纏......,這種'理想型巡洋艦'將會成為真正的巡洋艦殺手!"。

1905年英國通過了建造3艘這種新式戰艦的預算,並正式命名:無敵號(HMS Invincible)、不屈號(HMS Inflexible)、不撓號(HMS Indomitable)。無敵號於1906年4月開工。於1909年3月服役。最初歸類為裝甲巡洋艦,直到1912年,為了區別這種新型戰艦,被重新定義為"戰列巡洋艦"(Battle Cruiser)。

按照英國海軍定義,戰列巡洋艦可以作為旗艦率領己方偵察分隊突破敵方輕型艦艇組成的警戒屏障,遂行強行偵察;作為戰列艦隊的前鋒和後衛,並掩護其側翼,必要時擴大戰果或是掩護支援;率領己方巡洋艦隊捕捉和摧毀敵方掉隊或零星遊弋艦隻。不過,它並不是用作以戰列艦為作戰對象的艦隊主力決戰,而是為了打擊各類巡洋艦,是一種功能性很強的戰艦,具有大口徑主炮、高航速、輕裝甲的特點。為了追求速度上的優勢,戰列巡洋艦刻意降低防護能力造成致命的弱點,實戰證明在艦隊戰列對戰中成為脆弱的目標,這一點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暴露無遺。

在這場海戰中,雙方的戰列巡洋艦都慘遭失敗。英軍的瑪麗女王號、不倦號和無敵號爆炸沉沒,除少數人外幾乎全部艦員喪生。獅號被迫淹沒自己的彈藥庫來避免同樣的結局。德國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雖然強一些,但它們的結局並不好多少。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被重創後被迫自沉,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被重創。在這次海戰中,除一艘德國老式戰列艦外英、德的戰列艦沒有一艘被擊沉。

在此之後,英國海軍基本不再發展戰列巡洋艦,1918年下水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該型軍艦。雖然它的裝甲防護比之前的戰列巡洋艦有所提高,然而水平裝甲薄弱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結果1941年5月與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炮戰中被擊中爆炸沉沒。


榮華之武器堂


戰列巡洋艦是一種20世紀初興建的一種大型戰艦。是在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一種功能性很強的新型主力艦。 英國廣佈全球的通過漫長海上航運線和商業網絡相互聯繫的殖民利益,需要強大並且可以快速集結的海軍艦隊保護。英國皇家海軍需要一種強大火力與高機動力相結合的戰艦,不僅可以有效的打擊敵方的襲擾,又能夠快速部署應付突發性事件。於是英國海軍以“理想型巡洋艦”名義設計的戰列巡洋艦是一種把戰列艦強大火力和裝甲巡洋艦高機動結合在一起的戰艦,當時新的技術提供了建造新型戰艦的可能性。 設計戰列巡洋艦的主導思想其可以輕而易舉地獵殺巡洋艦的,因為其主炮使它在進入巡洋艦的射程內之前就已經可以對敵艦發起進攻。而它的高航速使它既可以追殺普通巡洋艦,也可以逃避它的剋星戰列艦,或在海戰中襲擊對方已經被損壞的戰列艦。因此,戰列巡洋艦最經典


懷念最美的時光


戰列巡洋艦可以看成高速戰列艦,而且末代戰巡(胡德,G3,天城)的裝甲一樣很硬,G3的356mm18度主裝,203mm的彈藥庫水平甲放到二戰一票新戰列艦裡也強的一匹。就是天天被迫害的胡德也有305,12度的主裝,和它同時代的戰列可沒有資格嘲笑胡德的防護水平。事實上,從胡德開始戰巡已經是高速戰列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