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點、紓解痛點,就是肉牛業發展的切入點

肉牛業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善和升級居民膳食結構的重要產業。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肉牛企業一度面臨運輸受阻、產銷環節脫節、資金斷鏈等諸多嚴峻挑戰。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以及行業發展與市場需求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我國肉牛業將如何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益和市場綜合競爭能力?如何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近日,中畜傳媒記者對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研究員進行了獨家專訪。

聚焦重點、紓解痛點,就是肉牛業發展的切入點

Q&A

中畜傳媒: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及產業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牛業在我國畜牧業中位置舉足輕重。結合目前產業的發展現狀,請您介紹一下疫情對肉牛產業造成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有哪些應對策略?

許會長:新冠肺炎疫情對於肉牛業的影響主要集中表現在飼養環節和銷售環節。

在飼養方面,主要是由於前段時間各地交通把控比較嚴,草料運輸和牛的運輸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交通管制方面的問題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有個別地區還是存在交通運輸不暢的問題。受季節影響,目前還沒有形成特別充分的放牧條件,冬春季主要還是依靠舍飼飼養。因此,運輸受阻造成的飼料供應緊張對於肉牛的飼養環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銷售方面,受疫情影響,肉牛交易市場處於關閉狀態,經紀人限行造成的活畜流通不暢。有些養戶的牛已經到了出欄時間,但是無法及時出售。而有些養殖戶有補欄意願,卻買牛困難,不能及時補欄。

雖然也存在網上交易的方式,但是與實地查看交易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從上述情況來看,疫情對肉牛業還是在飼養和銷售方面影響比較大。

Q&A

中畜傳媒:2019年,牛肉進口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那麼,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暴發,是否會影響牛肉進口?對於國內牛企來說有什麼影響?

許會長:我認為,牛肉進口肯定會持續不斷的增加,尤其是在當前疫情的情況下,增加的幅度可能比以往還要更大。正如我之前所講,無論是飼養環節還是銷售環節,當前我國肉牛產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存在市場需求旺盛與供應不足方面的矛盾。2018年,我國進口牛肉106萬t。2019年我國進口牛肉160萬t,這還不包括通過走私途徑的牛肉。從這些數據來看,在以往的正常情況下,進口牛肉量一直在不斷地增長。我預計,今年如果沒有疫情影響,進口牛肉數量將會突破200萬t。但是受疫情影響,

我預計在此基礎上還會進一步增加,主要由於國內牛肉生產受到影響,而需求量持續增加,因此供求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另外,雖然各級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的促進生豬生產恢復,但是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恢復到往年的正常水平。由於補充豬肉的替代性消費,也造成了牛肉需求量的進一步加大。而牛的繁殖週期長且繁殖力低,因此與生豬生產相比,牛肉生產速度短期內難以快速提升。

當前,由於消費理念的變化,國內對於牛肉的消費需求正在逐步增加。以往,我們養牛都是役用,大家都養殖菜牛,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養牛已經不是菜牛的概念,而是真正的肉牛概念。過去人們一提起牛肉,就是嚼不爛咬不動的印象,因為那些都是役用牛七八年後淘汰了才用作食用,肉質固然不好。而現在從選種、飼養到出欄的各個環節,都是為食用目的進行專門化養殖。因此,從各種因素來看,我國現在的牛肉市場都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Q&A

中畜傳媒:近年來,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牛肉市場缺口日益增加。然而,由於肉牛養殖模式複雜、養殖品種多元,在世界範圍內,肉牛育種長期落後於奶牛育種。對與我國今後肉牛育種工作的發展有什麼建議?

許會長:從整體來看,我國市場上的牛肉品種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利用進口的大型肉牛品種對於本地黃牛進行改良的品種。經過40多年的雜交改良,這類雜交組合提供的牛肉已經佔據了牛肉市場的很大比重。第二種是由我國科學家、企業家和農戶聯合起來育成的優良的專門化的肉牛品種。比如遼寧省的遼育白牛、河南省的夏南牛、雲南省的雲嶺牛等。目前,雜交改良品種和專門化肉牛品種提供的牛肉佔市場上牛肉的50%左右。另外一種就是本地品種的黃牛,比如八大黃牛品種。這部分也佔牛肉市場的50%左右。

從肉質上來看,小黃牛的肉質品質要優於大型牛。黃牛肉質級別高,能真正代表有特色的中國品牌牛肉,屬於我們的當家品種。就像日本和牛、韓國韓牛一樣。因為在黃牛從役用到肉用的轉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有意地選擇產肉量高且肉品質好的品種,幾十年來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而對於國外引進的品種和雜交品種來說,生長速度快,主要是在產量上佔有優勢。類似肉雞市場,白羽肉雞生長快速、效率高,但是真正肉質好、品質高、有滋有味的還是三黃雞等地方品種。

因此,兩種品種各有優勢,可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的雜交品種生產效率更高,可以提供更多的肉,來滿足普通消費;同時也需要品質更高的黃牛肉,來滿足高端人群消費。

在後續的育種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地對品種進行持續選育提高。比如奶牛,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美國奶牛的年單產量為5000~6000kg,而現在能達到9000~10000kg。相同的奶牛品種,為什麼經過了幾十年產奶量卻提高了這麼多?這就是不斷選育優良基因,對品種進行持續提高選育的結果。

有些人一直對育種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育種就是培育新品種。實際上,新品種選育只是育種的一個主要工作內容,而通過對現有品種加強選育,提高其生產性能也是育種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的育種新技術很多。以往我們只是通過表型來加強品種選育。現在,我們還可以通過標記基因手段來進行選育,可以將常規育種和基因育種相結合。目前,我們課題組,不僅進行常規育種和基因育種,還在進行全基因組育種研究,大大提高了選擇的種群性,而且縮短了遺傳間隔。過去,只有肉牛到了屠宰的時候,才能測定肉品質和生產能力。而現在通過全基因組技術,在牛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能預測它將來的生長趨勢和肉品質,提早了常規育種的選擇時間。

總得來說,與過去相比,目前的選種技術更加先進,在育種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而且將來還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Q&A

中畜傳媒:伴隨著我國對牛肉進口的不斷開放,未來的肉牛也將進入“全球化競爭”的時代,您認為現在我國肉牛業發展存在哪些不足?對於進一步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益和市場綜合競爭能力,您有什麼建議?

許會長:第一,加強繁殖育種工作。首先,繁育工作決定了牛的品質,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以及產品質量。第二,提高繁育成活率。我國現在繁殖成活率很低,不足70%。也就是說,100頭繁殖母牛,一年才能產出不到70頭小牛。而有些國家的繁殖成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因此,我們的繁育成本遠遠高於國外。如果我國能將繁殖成活率從70%提高到85%,4000萬母牛將會多產出600萬頭小牛。第三,提高出欄胴體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發佈數據,我國牛的出欄胴體重為147kg,世界平均出欄胴體重為205kg,而美國、日本等國家牛出欄胴體重可以達到300kg。也就意味著在美國等出欄胴體重成績好的國家,1頭牛出產的肉量相當於我國的2頭牛。如果能將出欄胴體重進一步提高,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每頭牛將多產出50kg肉,總體算下來將多產出數十萬噸牛肉。

因此,提高繁殖成活率和出欄胴體重,將大大提高養牛業的生產效益。

Q&A

中畜傳媒: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提出統籌設施裝備和畜牧業協調發展,著力推進主要畜種養殖、重點生產環節、規模養殖場(戶)的機械化。那麼,目前我國肉牛養殖的機械化程度如何?未來還要哪些提升空間?

許會長:毛主席曾說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我認為肉牛亦是如此,根本出路也在於機械化。我一直主張,在養牛設施方面,無須講究太豪華的牛舍,通常建議在500mm降雨量的區域,極力推廣圍欄育肥,有擋風板就行。而要把資金向設備投入傾斜,尤其是機械化投料、清糞等設備的投入。過去我國的勞動力比較便宜,而現在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如果普通牛場職工僱傭成本按每年7~8萬計算,10個人就要70萬~80萬。而購買機械化設備大概60萬~70萬,也就是說用10個人一年的工資就可以買一臺機器,但是機器可以使用七八年,甚至更長。如果採取機械化飼養,萬頭規模的牛場只需要幾個工作人員即可滿足生產。因此,施行機械化飼餵,進行現代化管理,全面機械化後,將縮減的人力開支,增加養牛的養殖收入。

將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配種、繁育、飼養等各個環節都會更加智能化,智慧牧場將會更大程度的提高生產效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Q&A

中畜傳媒:針對當前行業的問題與未來的發展趨勢,請您介紹一下牛業分會下一步牛業分會的重點工作。對企業的建議。

許會長:當前,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下一步,牛業分會將重點推進兩個主要工作。

第一,提高繁殖成活率以及增加出欄體重,結合糧改飼進行標準化飼養。第二,極力引導建設投入低適應性強圍欄育肥模式的現代化設施牛舍,從設施方面降低生產成本。另外,為了更加有利於肉類生產,分會將制定一個實用性更強的牛肉分割團體標準。目前設想將牛肉類型分為3種:一種就是大眾化,普通化的;一種是帶花紋肉的;第三種就是雪花肉。確定了合適的標準後,將會有的放矢地指導養牛業生產。

對於未來發展,首先,建議企業對於繁殖母牛實行適度規模養殖。目前來看,大規模的母牛養殖的弊病很多,主要問題在於發情判斷不準確,配種技術跟不上,所以導致繁殖成活率不高。

第二,配種以本交為主,不過分推行人工授精。之前我也講過,我國的繁殖成活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管理水平、母牛的營養水平跟國外的差距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採取了人工授精技術。而國外的繁殖母牛場,80%~85%甚至90%都採取本交。我們用人工判斷髮情,沒有針對性,而且繁育人員無法顧全到所有牛,容易遺漏發情母牛。而母牛任何時間地點發情都可以被公牛發現,其效率遠高於人工,隨時隨地可以配種。

第三,結合消費需求開發產品。應理性研判行業未來發展形勢,緊密結合當下國民生活與消費方式的轉變,開發順應消費需求的牛肉產品,充分利用在線商城、網紅直播及社群營銷等新興業態,擴大營銷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價值

第四,智能化賦能企業發展。發展智能化養殖,可以有效提高飼養管理的精準程度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提質增效;還能為企業不斷優化管控模式,建立產業管理雲平臺和智能牛業大數據平臺,最終實現產業生態化提供科技支持。

此外,還能做到人牛隔離,減少因為接觸而傳播的各類疫病。

為之須恆,不恆則不成。當前我國牛業發展方興未艾,機遇和挑戰並存,牛業牛人仍任重而道遠。唯有求新求進,不斷精進不斷提高,從聚焦重點、紓解痛點、解決難點入手,才能保持行業不斷髮展的活力與速度。

2020,在全體養牛人的努力探索、勤奮追求下,中國牛業必將更上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