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價又“擱淺”!為何國內油價跟漲不跟跌呢?

波波闖天涯


當國際油價頻繁波動,國內油價被“擱淺”的原因,這和我國建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有關係。

國家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有統一調價模式。在國內,以10個工作日為週期, 當國際油價暴跌或暴漲到一定程度時,成品油價會受到最高和最低的限制。具體規則就是: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我國的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調控設置有上下限:上限為130美元/桶,下限為40美元/桶。當油價“擱淺”時,應該是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被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了。

油價在被累加或衝抵調節的過程中,很容易被認為國內油價跟漲不跟跌,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種情況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1)國際市場是原油的價格,而國內是成品油的價格,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兩種不同的商品,也不可能用同樣的調節頻次。

2)國情不同,得區別對待。主導原油價格的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國情。

3)原油的交易對象主要是大型跨國集團公司,受供求關係,合同約束,價格波動比較靈活,很快就可以傳遞到市場;而成品油的交易對象是每一個汽車的使用者,這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性,關係到民生問題,因而不能調節過於頻繁,結合國情,設置10個工作日的調節週期是有必要的。

4)避免長期的低油價,對社會發展利大於弊。油價太低,對使用者而言,短期來看,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從長遠考慮,增加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加速了資源枯竭的進度,培養了使用者浪費的習慣,加重環境汙染層度。油價相對高點,既節約了社會資源,還迫使企業提高燃油使用率,提高產品附加值,促使替代性能源的出現,改變社會能源結構。所以科學的對油價調節是合情合理的。

無論油價調得太高,或者太低,頻率太快,還是太慢,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及時準確瞭解國際原油行情,結合國內市場需求,科學調節成品油價格,才能真正服務於社會的發展。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幫助!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佑來說事


大概是因為耍流氓


東風21004142


國外漲我就漲,國際油價有影響。國外跌我不跌,我的油價最特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