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童有必要似懂非懂學聽《聲律啟蒙》嗎?有沒有現實意義?

金匱橋護橋員


只要不是被強制或強迫,小孩學習“聲律啟蒙”有益無害!

不說培養小孩寫什麼詩,當什麼詩人。。

熟悉聲律可以拓展小孩的認知範圍和聯想能力,可以讓小孩的口語朗朗上口等等,這些就是現實意義。


不糊塗時塗糊不


《聲律啟蒙》是為學習作近體格律詩作準備的,可以說是是學習作詩的一部工具書,一般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開始學習,三歲的孩子要學習的話,就是先感受他的韻律之美,長大以後再進一步學習,因為三歲的孩子也無法理解裡面的涵義。

首先明白學習聲律啟蒙的意義

《聲律啟蒙》是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它按近體詩所循平水韻三十平聲韻部編成,每個韻部有三段韻文,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以及十一字對,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虛實應對。我們學習《聲律啟蒙》要用吟誦的方式來讀,要學習平仄,練習對對子,記韻部,識典故,明意象,因為《聲律啟蒙》是為作詩做準備的蒙學讀物。

如果用朗讀的話,由於沒有遵循它的特點,無論情感多麼飽滿,無論怎樣變化方法,都沒有韻律感。吟誦遵循它本身平仄的特點而產生長短不同的聲音,琅琅上口,極富音韻之美。

學習《聲律啟蒙》的功能:《聲律啟蒙》一冬為例

1.斷平仄

如果近體詩是一座房子,平仄格律就是它的基本框架,學習聲律啟蒙要學會判斷平仄,什麼是平,什麼是仄呢?

有一個簡單的口訣:一二聲平三四仄 ,入聲歸仄很奇特。

普通話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為仄聲,入聲屬於仄聲,入聲是古代的一種聲調,現在沒有了,要利用工具專門把他們找出來,因為他們影響平仄。

2.找入聲字

入聲字是什麼?

入聲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聲調,在普通話裡已經沒有了,但是在很多方言中還存在,這個聲調的特點是就是發音短促。

找入聲字的意義:

一,在吟誦古詩詞時,入聲字吟誦起來在聲音方面的意義很大,需要把它們找出來。

二,古漢語中的入聲都分入普通話的一二三四中了,而入聲字在平仄中屬於仄,在近體詩中會影響到格律。

這一段的入聲字有:雪、宿、尺、六、北、綠、客、一。

3.記韻字

《聲律啟蒙》是為作詩作打基礎的,作詩必須會押韻。《平水韻》是唐宋時期的雅言文讀系統,自隋唐開始,直到今天,作古詩詞都是用這個系統。《平水韻》分為五卷本,是將“平、上、去、入”分開的,但平聲字太多,就分為兩本“上平、下平”。其中平聲30韻(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加起來是一百零六個韻,所以叫一百零六平水韻。

這一段押一東的字有:風、空、鴻、蟲、弓、東、宮、紅、翁。

4.對對子

《聲律啟蒙》裡不管是一個字,還是三個字,上下聯都是一副對子,因為作近體詩的話,尤其在作五言律詩或者七言律詩的時候,中間的兩聯必須是對仗的,所以《聲律啟蒙》裡面都是對子。對對子其實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玩,每個人都是進行創造遊戲,目的就是聯繫對對子。

一字對:雲對雨,雪對風。

可以擴展訓練:雲對?雪對? 烏雲對?

兩字對: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嶺北對江東。

可以擴展訓練:來對去,鳥對蟲,北對東。

三字對:三尺劍,六鈞弓,

可以擴展訓練:劍對弓,寶劍對?

五字對:人間清暑殿對天上廣寒宮。

可以擴展訓練:人間對天上,清暑殿對廣寒宮

七字對:兩岸曉煙楊柳綠對滿園春雨杏花紅。

可以拓展訓練:曉煙對春雨,楊柳對杏花,綠對紅,綠對?

十一字對: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對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可以拓展訓練:風霜對煙雨 客對翁,

注:訓練對對子,要從一字對訓練開始,然後向兩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子對延展,擴展一類的對子,比如顏色類,樹木類,天氣現象類等等。

6.解析和典故

《聲律啟蒙》有很多經典的典故,比如三尺劍,就是劉邦的典故,因為作詩經常也要用到典故。《聲律啟蒙》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仔細學下去,也是一部百科全書。


大橘子侃古詩


完全沒有必要,對於三歲兒童來說,

語言建構才剛剛開始,但語言的思維還沒形成。

以我們現代人的溝通方式和習慣來說,訓練語言的美感和韻律在三歲這個年齡段顯然是不太適合的。

如果希望讓孩子在審美和韻律上有所發展,那麼平時媽媽可以帶寶寶去美術館、畫畫、剪塗都可以。

聽一聽著名的西方古典音樂,也會給孩子以美的感受。同時在聲音韻律上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在主動中探索學習是相對快樂的。

更何況孩子只有3歲,正是建構生活知識的階段。

您為什麼會急於讓他去聽這種知識內容呢?


兒童觀察員佳霖


聲律啟蒙聲韻協調,琅琅上口,重點在薰陶,而非理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一點點培養出語音、詞彙、修辭和應對的訓練!


小丑魚WYZ


純屬愚昧無知,既不科學、又無意義,那只是利益炒作而已,什麼事兒都應尊重科學、尊重規律,一切撥苗助長的事兒都事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