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茶,分享你家鄉種茶、喝茶文化?

克里斯托夫金


我呢生在北方,算是中原大地最好的區域了,基本上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的,沒錯了就是冀了,我開始介紹一下我們這裡的茶文化。

我們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們的文化也是最接近漢文化的,漢族居多。緊鄰太行山脈,氣候宜人,也有茶樹,也能生長茶葉,大家都知道茶葉生長需要好的環境,富有礦物質的土壤,空氣溼度大,晝夜溫差大,陽光還得充足,海拔還不能太高,一千三四海拔剛剛好。



像太行山脈上的茶葉,有特有的綠茶,還有移植過來的龍井茶,第一種茶的味道濃烈,茶湯發綠色,茶葉的外形有些像日照綠茶,但是我們把茶葉切的有些碎了,幹茶的顏色青色發白,也有淡淡的花香味兒,用蓋碗泡的話味道略顯苦澀,單回甘明顯,這款茶適合用保溫杯,但是要放少量即可,這樣苦澀感少,茶湯清亮,關鍵是茶葉耐泡的很。

我們這裡的龍井茶,也是扁的,有少許毫毛,淡淡的豆香,但是我們這裡的龍井個頭比較大,葉芽比較長,有可能是土地太肥沃,長的太好了,我們的龍井茶綠的發青,非常硬實,用茶杯沖泡時,茶香濃郁,經久耐泡,口感甘甜,唯一的缺點是量少形狀不好看。我們習慣用蓋碗泡,一人一個蓋碗,煮上一壺水自己給自己加水,茶淡了就倒掉換茶,但是一直用蓋碗泡,拿蓋碗喝,還保持著古老的風氣,沏茶。



我們喝茶一般都是在劇場喝茶,也有茶樓,在劇場喝茶,一邊喝茶一邊吃瓜果一邊看演出,講究一個舒坦自在。在茶樓喝茶就得安靜了,用小品杯喝茶,一般是三五好友圍坐一起談古論今,比較放鬆!看看茶藝師表演茶藝,評判一下茶葉的好壞。

這些就是我們燕趙大地的茶葉和飲茶文化,可能有不到的地方,但是大體上精確。大家有何看法歡迎留言交流,我是相魄


相魄


山西地處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茶樹性喜潮溼,需要多量而均勻的雨水,溼度太低,或雨量少於1500毫米,都不適合茶樹生長。茶樹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18~25℃之間,低於5℃時,茶樹停止生長,高於40℃時容易死亡。所以山西的自然環境並不適合茶樹的生長。但是山西就真的無茶馬?非也,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極具保健功效,生長在山西本土,你在山西任何一家餐館都可以免費喝到的特色茶——山西大同苦蕎茶。苦蕎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藥食兩用作物,苦蕎--七大營養素完全集於一身,不是藥,不是保健品,是能當飯吃的食品,因為其特殊的生長環境,本身苦蕎就富含硒的,可以對人體起到自然補充硒的作用,有著卓越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食療功效。苦蕎茶是將苦蕎麥種子篩選、烘烤製成的一種飲品。分為普通苦蕎和黑苦蕎。普通苦蕎外殼為黃白色;黑苦蕎即珍珠黑苦蕎,有"黑珍珠"之稱,外殼呈深黑色。苦蕎茶其所含蘆丁可軟化血管,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減肥敗毒、清理人體垃圾、激活胰島素分泌等功效。富含蛋白質礦物元素和人體必需的9種脂肪酸、亞油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可健脾開胃、通便潤腸、美容養顏、醒腦提神、防失眠、抗衰老、抗氧化、平衡人體機能,具有神奇的養肝、護肝和解酒功能,是便秘患者和現代"富貴病"的剋星。適用人群一般肥胖症,腦力勞動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可以經常品嚐



美食奴隸主


江西茶葉曾經歷無數輝煌,他們承載著古老的贛鄱文化蜚聲中外,讓世界認識江西。今天主要是呈現“四綠一紅”,狗牯腦茶、婺源綠茶、廬山雲霧、浮樑茶、寧紅茶等5個省重點茶葉品牌。

1.狗牯腦茶:兩獲世界金獎

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群山之中的遂川縣湯湖鎮狗牯腦山,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為老虎巖,東北面5公里處有著名的湯湖溫泉。山中林木蒼翠,溪流潺潺,終年雲霧繚繞,四時清泉不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獨厚的名茶產地。號稱“遂川三寶”之一的狗牯腦綠茶因產地而得名。

2.婺源綠茶:芳冠中國有機茶

群山高聳、山澗汩流,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寒署溫度分明,土層較厚、土壤肥沃,優質綠茶需要的這些生長要素,婺源一個都不少!

婺源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中,婺源的謝源茶被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

3.廬山雲霧:茶中仙子

海拔500~800米,雲霧似帶,纏繞在半山,遠處的五老峰山色如黛。廬山七尖雲霧茶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就蘊藏在這山間仙境,日夜吸收著天地之精氣。

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載,當時名僧慧遠,在山上居住三十餘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在山中發展種茶。廬山雲霧從明代開始生產,很快聞名全國。

4.浮樑茶:茶中茅臺

景德鎮盛產陶瓷,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許多人並不知道,景德鎮還產茶--浮樑茶(景德鎮曾隸屬於浮樑縣)。“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就很能說明浮樑茶的歷史淵源。

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浮樑嚴臺天強茶號斬獲金獎,當時有“茅臺鎮的酒,嚴臺村的茶”的說法。浮樑縣2005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無公害茶生產示範基地縣”稱號,2009年被評為“華東十大名茶”。

1891年的一天,在當時中國最大的紅茶市場漢口的碼頭上,一位酷愛紅茶的歐洲青年在品嚐了一杯紅茶後讚不絕口,並贈送匾牌“茶蓋中華,價高天下”。這位青年就是俄國太子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洛夫,而他喝的正是寧紅茶。


贛家小農哥


茶遇霧都,香滿山城。

  在重慶,與熱辣火鍋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是茶館文化。在老重慶人眼裡,睜眼便要見茶,想要喝茶。茶,已經融入重慶人的血液裡,成為日常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