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九品芝麻官》這部影片?

袁青旺


《九品芝麻官》是一部無厘頭喜劇電影,周星馳,吳孟達,張敏,鍾麗緹,蔡少芬等聯袂主演。


包龍星(周星馳)花錢買了個候補知縣噹噹,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搜刮民脂民膏,賺大錢發大財的,卻沒想到錢沒賺多少,被老百姓不停地沿街追打,聲名狼藉。

後來他身不由主地捲入了一宗命案之中,畢竟是水師提督的兒子常威強暴了戚秦氏之後獸性大發竟然把戚家滅門,就連狗都不放過,就算這樣禽獸不如的人家也一樣的蔑視他,請來大狀唐文鏡在他眼皮底下輕易地為常威反了供,並且還冤枉戚家的兒媳婦戚秦氏下毒謀殺親夫全家。


包龍星眼睜睜的看著這樁案子被黑白顛倒,還被上擠下壓,受盡了夾板氣,即使想做個牆頭草都不給機會,反而激發了他的良知,想要為戚秦氏翻案,但始終是人言微輕,孤掌難鳴,被迫上京告御狀,卻被奸人陷害淪落在妓院打工。

沒想到竟然在三教九流之所在,學會了一技之長擁有了非凡的口上功夫,更加幸運的是結識了皇上,這真得算是鴻運當頭的好兆頭,然後被皇上封為八府巡撫重審戚秦氏的案子,憑著他的智慧和口才終於洗怨成功,最後給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大結局。


《九品芝麻官》路數老套了一些,喜–悲–喜的故事架構,大喜大悲的劇情延展中,是砥礪前行中遭遇的大困苦與大挫折,慘到極致後的厚積薄發,最後的成功就像是黑夜裡璀璨的星光一樣的奪目,這也是無厘頭喜劇給人的最客觀的非分之想。

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裡看似浮誇的表演風格里,卻掩藏著過人的智慧,悲天憫人的純然天性顯露出來的卻是犀利與苛刻,他在這部電影的表演張力十足,不露痕跡的魅力展現,總是讓人記憶猶新。


《九品芝麻官》是一部無厘頭喜劇電影,表象上體現出來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大結局,深層裡的故事情節卻是隱喻極深,一樁驚天血案的慘烈被寥寥數語輕易地就淡化開了,嬉笑怒罵中卻一樣的暗藏殺機,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子裡也一樣的波濤洶湧,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這也算是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

看似無厘頭喜劇的電影深藏的玄機也一樣的深不可測,這部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真得值得一看。



寄居蟹的雞毛蒜皮


記得很多經典片段的經典電影,我個人覺得是星爺無厘頭最經典的三部的一部,另兩為大內密探和唐伯虎。

影片開始就是小時候做官的夢想,結果被媽媽擊打粉碎,因為父親是個大貪官,結果差點斷子絕孫,生了12個孩子都死了,卻姓包,類似包公後代,取名包龍星,小名十三。長大後捐錢衙門才混了個候補知縣,父親送他個字,廉潔的廉,怎麼看都是個窮字,似乎暗示官場廉潔等於貧窮。

遇到一件欺民的案子,被方唐鏡一搞,結果沒有保護好弱者,方看出他不是個做官的料,為最後兩人對決埋下伏筆。

最慘的是滅門案了,官場上下一心,埋沒良心顛倒黑白,原告變被告,包也身陷囹吾,似乎烏雲蓋月,黑暗勢力隻手遮天,然後六月飛雪。

但任何社會從不缺失正義之士,包龍星背井離鄉遠赴京城告玉狀,在雜技團陪伴下,還學了一招半式,安全到達京城,還與美女相遇。

在妓院的經歷,練就了包龍星打官司的嘴上功夫,與皇帝的偶遇,更打開了烏雲蓋月的局面,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最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公堂上的最後對決,拳擊式的出場更增加了搞笑精彩的無厘頭成分。包龍星一人對付幾方勢力,仍然遊刃有餘,最後用了不符合科學的滴血認親結束了案件審理,天馬行空豪爽灑脫,最後兇手伏法,貪官撤職遊街,真是讓人蕩氣迴腸。

影片最後,包龍星喜得兩美女,轉行賣印度神丹,卻聽到皇帝駕崩的消息而結束影片,讓人最後再次迴盪在整部影片的精彩當中。

這部影片正邪交錯,無厘頭搞笑穿插於平鋪直述之間,欣賞起來緊張與興奮同時縈繞,細細品味起來則貫穿了邪不勝正的中心思想,讓人蕩氣迴腸,真的是周星馳電影最經典的一部了。


無淚9527


周星馳有的無厘頭搞笑片只為博得觀眾一笑,並不強調十分嚴謹的邏輯關係,但《九品芝麻官》中搞笑情節的設置卻是充滿精妙的伏筆。

故事內容前後呼應,令全片爆笑場面環環相扣,層出不窮。看《九品芝麻官》,觀眾能感受得到導演對故事發展的整體把握能力,而周星馳張馳有度的表演則是這些情節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九品芝麻官》拍攝於周星馳電影事業的鼎盛時期,與其後一些星爺刻意“玩深沉”的影片相比,本片更加能夠體現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功力。充滿了看周星馳電影時,觀眾最原始的需求:欣賞用笑料堆砌的有內涵的電影。


伴你餘生


這部影片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看過很多遍了,那個時候完全是把他當喜劇來看。確實以星爺這種無厘頭的搞笑方式征服了90年代的觀眾,在那個娛樂匱乏年代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歡喜和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有更加的用更深層次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

01

首先喜歡九品芝麻官這部電影,是因為電影中其他的配角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吳孟達就自然不用說了,是星爺的黃金搭檔,張敏一個美麗新娘的打扮,到後來將一個被冤枉的犯人表演的入木三分。鄒兆龍的表演更加與主角的正面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2

其次,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是,好官要比貪官更奸詐,所以最後在重審這個案件的時候,包星星才會一直爆粗口,甚至用威逼欺騙的手段,從而讓那些之前改過口供的人重新作證,如果不使用這些陰謀手段,這些人會招供嗎?常威會最後被逼得露出馬腳嗎?

03

最後,我感覺這部電影的配樂也非常經典。九品芝麻官的主題音樂借用金超群版包青天的音樂。片尾曲新鴛鴦蝴蝶也加進去了,經過變奏而獨立成一個新穎的音樂形式。


愛生活一憨熊


《九品芝麻官》這部電影是以喜劇之名傳世的,然而,事實上它卻是一出絕望的悲劇。只不過,它的結尾湊巧是一個大團圓罷了。

影片一開始便是方唐鏡的一場訟案,幾個標點便能將白紙黑字的文書顛倒黑白,讓人目瞪口呆;反告強姦一事,更是可笑而又可怕。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來:“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就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都掌握在人家的筆上,我們這些小老百姓還能怎麼樣呢?可以說,電影的開篇便已經定下了這個絕望的基調。

《九品芝麻官》的故事主線是戚家一十三口的滅門慘案,圍繞著這樁官司,各色人物輪番上陣,從百姓到狀師,從知縣到捕快,從提督到尚書,從皇帝到公公,我們看到了一幅幅貪贓枉法、欺善怕惡的人情世態圖。常威仗著自己是水師提督的兒子,在殺人之後,仍然咆哮公堂,肆無忌憚;水師提督常昆為了袒護自己的兒子,設下毒計,將無辜的戚秦氏和包龍星打入死牢;方唐鏡為了金錢,不惜收買證人,賊喊捉賊,當真是“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花尚書趨炎附勢,忘恩負義,為了討好常昆,面對昔日救命之恩的半塊餅而無動於衷,更讓人拿了幾百個餅來逼包龍星二人吃下去,而美其名曰“報恩”。至於所謂的親王、協理大臣、皇上、李公公,無不是幫親不幫理,貪圖享樂,魚肉百姓。如此朝廷,大清如何不亡?

而影片最核心的一句臺詞,便是“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包龍星最後能打贏官司,為戚秦氏伸冤,靠的是他跟皇帝一起嫖過娼的裙帶關係,以及公堂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還有他那能把死人說活的三寸不爛之舌,而不是所謂的正義。在歷經了這一切磨難以後,包龍星恐怕早已明白,這個世道,光有菩薩低眉的慈悲心腸是沒用的,你還得有金剛伏魔的雷霆手段才行。否則,即便一腔熱血,也不過是累人累己而已。

說到底,做個好人,是不大容易的;做個捨生取義的好人,則很難;而要做一個能幹實事的好人,卻更是難上加難。心善者不通機巧,機巧者往往詭詐,誰能計狡而心直呢?世上戚秦氏多矣,而包龍星何求?

況且,打贏了這場官司又能怎麼樣呢?在那個世道里,還有多少冤案,早已、正在、將要,石沉大海?弱者的血淚和詛咒,真的能改變什麼嗎?包龍星又能救得了幾個人?他自己在最後,不也是明智的棄官從商了嗎?

但就是在這樣的絕望基調上,《九品芝麻官》的喜劇效果卻做到了絕頂。前段父子談心、糊塗斷案、人人喊打,都妙趣橫生;中段劇情鋪陳,一波三折,官場黑暗令人心驚;而自告御狀始,劇情更是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簡直全程高能;最後三司會審,雙方各出奇謀,你來我往,峰迴路轉。整個故事結構謹嚴,張弛有度,在荒唐可笑之餘,卻又引人深思。比如“廉”字像“窮”字,“會當老鼠嗎”等,在不動聲色之中,融哲理於尋常,化諷刺為笑料,讓人拍案叫絕。至於片中的搞笑金句,更是數不勝數;因其生動傳神,自電影上映之初便廣為流傳,早已成為流行文化中的一個符號性存在。尤其是“我全都要”、“我玩完了她,不給錢就不算賣啦”、“你叫啊,你叫破了喉嚨都不會有人來的”、“常威,你還說你不會武功,這下露底了吧”等,甚至成為大眾交流時心照不宣的密碼。再加上片中多位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也就無怪乎這部底色悲涼的電影,會以喜劇之名傳世了。

其實,這樣也好。正因為這部電影是如此的搞笑,所以大家才會一遍又一遍的重溫它,最終得以透過那些笑聲,深切地體會到它的尖銳和悲涼。

一切偉大喜劇的核心,都是悲劇。






範鯉觀天下


看了《九品芝麻官》,真希望2018或2019、2020年能補上一個最佳影像獎,讓周星馳再獲一個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