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愛扔東西,該怎麼辦?

風吹水庫


首先要了解的孩子為什麼發脾氣,發脾氣的目的是什麼?1、吸引家長的注意力2、喜歡扔東西的感覺等等。

其次在孩子扔東西后,不要立即把東西撿回來,這樣會讓他覺得我扔出去的的東西有人撿,那我就隨便扔,而是用溫和並且堅定的語氣讓他自己撿回來。並且告訴孩子你不喜歡他這樣到處扔東西,扔掉的東西會被損壞,還會丟失,有可能以後都不再回來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孩子扔東西抱有過於關注的態度,也不要斥責孩子,而是第一時間制止,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1.找到行為的原因,避免到達發脾氣扔東西的行為發生。

2如果發生了,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臥室之類的,和他共處一室,看著他,讓孩子釋放完,之後再與孩子說這樣是不好的,合適的方式是怎樣的。

3.如果發生了,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臥室之類的,和他共處一室,看著他,讓孩子釋放完,之後再與孩子說這樣是不好的,合適的方式是怎樣的。

注:1.行為的功能,主要的有四種?

吸引注意力,想要得到物品,感覺刺激,逃避

2.前提的階段:分析前因是什麼,然後找策略避免觸發因素。

3.行為的階段:有脾氣的時候,怎麼用其他方式疏解

4.結果的階段:分析了行為功能以後就知道哪些因素可以使行為減少。


屹童 EnableKids


小孩子脾氣暴躁,容易生氣摔東西,一是因為寶寶的情緒無法正常的宣洩,二是因為父母的引導不夠,因為:

1、小孩子由於沒有自控力的原因,只要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鬧情緒,但寶寶又不知道怎麼正確的把不好的情緒宣洩出來,所以就會出現哭鬧、打人、摔東西的現象,此時的父母要耐心有愛的安撫孩子,給她一個安全的懷抱讓他依靠,告訴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我們一起解決,如果打人別人就會很疼,自己也會失去好朋友的。如果隨便摔東西就會把東西摔疼的,看看它們都傷心的哭了那!😊😊

2、大家都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平日的家庭生活裡,一家人要儘量保持溫馨的畫面,讓孩子養成平穩的情緒,會對她的將來有數不清的幫助。如果父母平時在家就斤斤計較,互不想讓,吵架摔東西更是常態,那麼孩子就會變成父母的影子,而時如果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改正,就是對孩子的殘忍!

所以說一個寶寶良好情緒的養成,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刻意培養的,更需要父母做出好的表率,切記在孩子不開心時訓斥、打罵孩子,而要逐漸引導孩子,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話題、從備孕到育兒,讓我們一起愉悅的探索!


RQ育兒話題王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透過三歲孩子暴躁的情緒,似乎看到了一個力量感很強、同時又不被理解的寶寶,生活在一個缺乏耐心、以及家人也異常急躁的氛圍中。

孩子為什麼一生氣就摔東西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 孩子暴躁的脾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模仿身邊最熟悉的人,所以家長反思一下,家裡誰更暴躁。
  2. 孩子的要求經常不被理解,或者家教過於嚴格,導致孩子的情緒沒有及時發洩出來。
  3. 孩子憤怒的時候,不會表達自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學會表達,比如說:媽媽知道,寶寶的積木城堡倒了,你很生氣…是嗎……
  4. 父母給予孩子高質量的愛和陪伴,構建孩子的安全感。
  5. 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化解情緒的方法;
  6. 可以在家準備一些發洩孩子情緒的玩具,比如沙袋,飛盤等等讓孩子的憤怒及時發洩!
  7. 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育兒先育己,做好自己才能給孩子做好示範和榜樣!
  8. 通常脾氣暴躁的孩子,能量比較大,精力旺盛型,這類孩子要在大自然裡多玩耍釋放能量,不要總是悶在家裡。

智媽養娃


孩子有問題,爸媽首先反省自己,想想爸媽自己的脾氣好不好,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沒有問題。同時,要學會了解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的特點。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爸媽。

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什麼不好的習慣的時候,爸媽一定先反省自己。孩子脾氣暴躁,愛摔東西,先想想做父母的脾氣怎麼樣。如果爸媽兩個暴脾氣,經常在家一言不合以武會友,這樣的環境,孩子脾氣暴躁太正常不過了!畢竟爸媽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

另外,爸媽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過溺愛孩子?經常無條件、無底線的輸給孩子的哭鬧?

很多爸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家孩子哭鬧。孩子一哭鬧,馬上問題就得到解決。長期如此,只會讓孩子越慣越壞,越來越任性!

孩子要說,要溝通,爸媽要做好正確的示範。

爸媽一定不要把孩子只當成一個小孩兒去對待,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名正式的家庭成員去溝通、去面對。其實孩子什麼都懂得,只要爸媽多和孩子強調幾次,孩子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媽要適應兩個角色,一個是朋友,一個是父母。朋友的角色,是用來和孩子玩耍、溝通的,可以更盡興;父母的角色,是用來示範和教育的。當扮演朋友的角色時,可以無底線的和孩子玩成一片,但是當扮演父母角色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正確的示範,同時堅持正確的底線。

瞭解和準確把握孩子每個敏感期的特點,正確應對。

孩子在2-3歲期間,會有多個敏感期。比如秩序期、執拗期等。因為孩子們正在逐漸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讓他們總是希望擺脫大人的指導和束腹,希望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如果不滿意,就會哭鬧、摔東西。

比如,孩子習慣了玩具擺放的方式,如果媽媽打掃房間,不小心破壞了玩具的擺放順序,寶寶會非常生氣。自己不停的擺來擺去,最終,恢復了原來的順序,寶寶才心滿意得的離開。

再比如,孩子開始說“不”,吃飯、穿衣、玩玩具都更喜歡嘗試自己去解決,面對大人的幫忙,他們總是氣沖沖的吼出“不”。自己一旦解決不了,他們會非常煩躁,撕扯衣服、摔東西、咬人、哭鬧等。

所以,爸媽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期,瞭解不同的育兒知識,瞭解孩子每個敏感期的特點,正確應對,才能讓大人和孩子都更舒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用心、理解是解決孩子脾氣暴躁的良藥。

提起脾氣暴躁,立馬聯想到皮球,壓力非常大的皮球,被放在操場上,被大風一吹,就跳起來了。如果壓力不足的皮球,非常用力的拍打,不一定能夠彈跳起來。



“小孩脾氣暴躁,”一定是內心裡有非常多、非常大的委屈,委屈是孩子內心的感受,孩子這樣的感受往往不是大人主觀強加給孩子的,往往是大人以“關愛”為動機、為主觀願望帶來的。往往與大人的主觀願望背道而馳的展現。 “小孩脾氣暴躁,”說明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太多,多到需要外洩, “一生氣就摔東西,”才能夠平衡自己內心。“小孩脾氣暴躁,一生氣就摔東西,”說明孩子內心痛苦,無法、無力向外表達,倍受委屈。


“小孩脾氣暴躁,一生氣就摔東西,該怎麼辦?”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怎麼樣的心理氛圍才是良好的、有利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氛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什麼是適合的呢?“脾氣暴躁”孩子,有一個特點,與眾不同,思維速度快,說白了聰明、超級聰明。超級聰明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聰明,父母只要是真的非常用心觀察,我說的是“用心”觀察,不是“用腦”思考,不是照本宣科的要求孩子應該怎樣?如果父母能夠靜下心來,非常用心的觀察孩子,觀察孩子發脾氣的前因後果,就可以理解孩子了。用心、理解是解決孩子脾氣暴躁的良藥。關注心理,關注我。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寵你一生216071026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開口,只能說與父母多少有點牽涉,這樣講父母可能有點不高興了,作為父母必需要靜靜地思考一下,孩子無時無刻地都呆在身邊,潛移默化地在影呴著孩子的第一個性,所以父母在養育階段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爆燥心理和行為表現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能驚嚇孩子,如果受到驚嚇,對孩子個性產生負面影響,失去天生的應有個性,在道理上講,叫做物極必反。因而,孩子的這情況要扭轉,就必須要花上很長時間,能聽懂的話就應以平和之心和愛撫之意慢慢疏導,切勿急燥,切勿大喊大叫,父母先要嚴於律己。上輩人都是說哄孩子,哄孩子,要慢慢地訓練應該可以扭轉的。在此,希望家長或父母不要誤解我,我是一片好心,請原諒!謝謝!


一不平2018


孩子摔東西,是對不滿的一種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說明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欠缺,習慣於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真正有愛的撫養一定是嘮叨的,孩子不善於用語言去表達時,我們反觀一下孩子是否是在一個家庭關係和諧,夫妻感情親密無間,親人之間交流和風細雨的環境之下成長,孩子的耳邊是否經常能聽到一些愛的嘮叨。



當孩子發脾氣時,摔東西時,父母可以上前抱住他,給與他安撫,待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詳細詢問緣由,要引導孩子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平時也要讓孩子多張嘴說話。



另外,我發了很多心理學家李玫瑾的家庭教育的講座視頻,對於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做了精彩的分析,講的非常好,建議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應該看一看,學一學。


菁田微課堂


寶寶為什麼喜歡扔東西?

寶寶在學會拿起各種東西后的一段時間特別愛扔東西,手裡有啥扔啥,很多人說這是“壞習慣”,讓很多媽媽覺得十分困擾!

先別急,寶寶愛扔東西這個行為是“壞習慣”嗎,是寶寶不喜歡或者故意破壞物品嗎?真相在此!

寶寶不厭其煩的重複扔這個動作,並好奇地觀察著、思索著,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新渠道!

對待寶寶扔東西

父母正確的解鎖方式

扔東西是寶寶學習探索的途徑,所以粑粑麻麻千萬不能簡單粗暴的制止寶寶這個行為!而是要給寶寶創造更好的探索世界的條件,充分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活動。

1、給寶寶準備一個物品箱或者可以夠到的抽屜,裝一些安全的可以扔的小東西,讓寶寶一件一件拿出和扔掉裡面的東西。

2、

粑粑麻麻要細心教寶寶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可以扔。寶寶扔了不該扔的物品時,除了要用語言說“不”以外,表情上也要表現出不喜歡。

3、另外,在寶寶愛扔東西這個階段,他還不懂得有意識的放下物品,這也需要粑粑麻麻經常給寶寶做出示範,教寶寶如何放下東西。

寶寶愛扔東西原來並不是“壞習慣”,在他們探索世界的道路需要粑粑麻麻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指導,你瞭解了嗎?


兒科醫生鮑秀蘭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孩子的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時候孩子會從父母身上的行為進行模仿,甚至是和同伴群體中進行模仿學習。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孩子生氣就愛摔東西,作為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在生氣或者平時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類似的行為舉動。如果父母有過類似的舉動那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就是要注意孩子的同伴群體,如果孩子的夥伴關係中存在一些情緒狀態不好甚至是行為比較極端的孩子,那也會給孩子的行為造成模仿的可能性,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平時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和交往的小夥伴,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比較積極陽光向上的環境。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雖然年齡比較小,有些事情可能不太會溝通,甚至是缺乏溝通表達的手段,所以有時就採用最直接的情緒和行為表達。而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和大人的角色,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去引導孩子,跟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同時孩子雖然年齡小,卻也不能一味縱容他們,任由他們的做出各種隨意的行為,必要的時候不能太心軟,否則前功盡棄。所以在這個角度上,如果孩子一生氣一鬧情緒就開始摔東西,而且這種行為具有持續性,父母一定要作出表率,確保自己在生活中沒給孩子作出一個負面的模仿對方,確保夫妻溝通甚至是爭吵過程中不會出現摔東西這種糟糕的行為。而且要跟孩子多溝通,去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發現孩子的心理存在某些問題,那就要進行及時疏導,避免孩子出現其他更嚴重的行為。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