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小說中青龍會老大究竟是誰?提供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猜測。

青龍會是古龍先生《七種武器》中多次出現的一個神秘幫派,它的組織與曆法同構:下設12堂,分別以12個月份為名,堂下設分舵,以日為代號,共365個分舵,勢力遍佈全國各地。但是古龍只在書中寫了青龍會部分人員,青龍會老大到底是誰一直沒有交代,成了永久的謎。


古龍小說中青龍會老大究竟是誰?提供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猜測。


根據散落在古龍書中的一些線索,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青龍會老大就是白玉京。


古龍小說中青龍會老大究竟是誰?提供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猜測。


白玉京曾經在《七種武器之長生劍》最後一章“第一種武器”中暗示自己與青龍會有關係,詳見下文:

自玉京又沉默了很久,忽然道:“好,現在我們走吧。”

袁紫霞道:“去哪裡?”

白玉京道:“當然是青龍會。”

袁紫霞皺眉道:“到青龍會去幹什麼?”

白玉京沉下了臉,道:“你真的不知道我是誰?”

袁紫霞道:“你是誰?”

白玉京冷冷道:“我就是青龍十二煞中的紅旗老么,像你這種人。當然不會認識我。”

袁紫霞臉色又變了,真的變了。

白玉京沉著臉道:“你們自己以為這件事偽裝得神不知、鬼不覺,其實青龍老大早已看出來了,所以才要我在暗中調查。”

袁紫霞道:“你……你真的要送我回去?”

白玉京道:“當然。”

……

袁紫霞勉強忍住笑,道:“你實在很會演戲,只不過,你若是紅旗老么,我是誰呢?”

白玉京又怔住。

袁紫霞道:“老實告訴你,我才是青龍十二煞中的紅旗老么。”


古龍小說中青龍會老大究竟是誰?提供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猜測。


這段對話耐人尋味,白玉京的解釋是用假話騙袁紫霞一次,讓她著著急。但他不可能隨便拿青龍會來開玩笑,而且古龍很多事情不願意明說,經常用暗示的手法,看似不經意的描寫其實蘊含深意,所以白玉京跟青龍會是有關係的,他又不是紅旗老么,看得出來地位比紅旗老么還高,那麼他最有可能就是青龍會的老大,而袁紫霞則是紅旗老么。

最重要的是《七種武器》開篇李白那首詩:“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以一首詩開篇,這在武俠中是少見的,可見這首詩的重要性,它不僅點出了“白玉京”和“長生劍”,而且還具有極深的含義。


古龍小說中青龍會老大究竟是誰?提供一種令人腦洞大開的猜測。


天上白玉京:說明白玉京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著青龍會勢力龐大,遍佈全國;

五樓十二城:正好說明了青龍會的組織,12城就是12堂,5樓說明圍繞在白玉京周圍有5個核心成員;

仙人撫我頂:說明白玉京曾受過高人指點,武功智慧大增;

結髮受長生:說明白玉京在仙人面前接過長生劍和重要的使命,這就是建立青龍會,千秋萬代傳下去。

聯繫到金庸小說《俠客行》裡面的“白首太玄經”,這也是李白的一首詩《俠客行》,看來很多武功都是從李白的詩中衍化而來的,李白是詩仙,又是酒仙,可以大膽設想指點白玉京的那個仙人就是李白。

李白“五歲頌六甲、十歲讀百家、十五觀奇書”,說明他5歲就開始研究秘籍,有一個關於李白的傳說--鐵杵磨針,說明他從小就通過這種方式練習內功,那句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中的“功夫”指的就是內功。

李白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說明他25歲時武功已有大成,開始去闖蕩江湖,這柄劍就是“七種武器“之首的“長生劍”。

在遊歷的過程中,李白逐漸發現統一江湖並不是他的志向,他的志向在廟堂,做一名宰相治理天下才是王道,但自己一身上乘的武功如若失傳將是個很大的遺憾,所以他開始想找個傳人。

白玉京就是李白在遊歷途中收的徒弟,他原來是個孤兒,無名無姓,李白收留了他並將全部武功傳授給他,學成之際,李白將長生劍和建立青龍會一統江湖的任務交給他,並且給他取了個名字。

由於李白不想讓人知道青龍會老大是自己的嫡傳弟子,不能取名姓李,於是將自己的名“白”作為姓,並且賦詩一首,這才有了“白玉京”這個名字。

白玉京組建了青龍會,受李白影響,行蹤飄逸,神龍見首不見尾,青龍十二煞都是秘密授命,很少有人見過白玉京真面目,只有那5個核心成員才得以接近,因此作為青龍十二煞中紅旗老么的袁紫霞沒見過白玉京也可以理解。但是作為老大的白玉京早就知道袁紫霞,他中意袁紫霞,想進一步發展,但又不能用權力強行干預,這才部署了一個精密的局來培養感情,順便除去衛天鷹等人。

《七種武器之長生劍》結局寫道:

“重要的是,她就在他身旁,而且永遠不會再離開他。這就已夠了”。

試想一下除了青龍會老大外,誰敢將青龍十二煞中紅旗老么就這麼拐走,而且永遠不離開?換作別人,青龍會的勢力遍佈天下,即便是歸隱到天涯海角都得被揪出來,袁紫霞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她又怎麼敢輕易脫離組織?

只有一種可能:白玉京本身就是青龍會老大,所以他才那麼輕鬆,袁紫霞知道真相後也便放心地跟著她。

關於青龍會的結局我想是這樣的:

李白是一個熱愛國家的人,當年他61歲高齡都想請纓出征,隨李光弼去征討史朝義,擁有武裝組織的白玉京自然也會為國效力,武功這個東西,在對付江湖人士的時候管用,面對千軍萬馬就難了,想來青龍會眾弟子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壯烈犧牲、為國捐軀,因此青龍會後來也就逐漸淡出江湖。

唐肅宗李亨坐天下後,李白因為參加過永王李璘的幕僚而受到牽連,被判流放夜郎,流放途中李白想起了自己當年25歲“仗劍去國”的志向,便寫了一首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的開頭也是這四句“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說明他還在懷念白玉京這個弟子和他的青龍會。

其實,白玉京武功絕倫,並未陣亡,可是李白在請纓後第二年就仙逝了,白玉京心灰意冷,於是去九華山隱居,並傳下了九華劍派。這一點在古龍《天涯明月刀》中可以找到線索。

《天涯明月刀》第24章“最後一戰”寫道:

“九華劍派不但劍術精絕,同時也有詩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多年前江湖中就已盛傳九華劍派已與幽冥教合併,同時供奉兩位祖師,一位是地藏王菩薩,另一位就是詩灑風流、高絕千古的李白……據說這位青蓮居士不但是詩仙,也是劍仙,九華派的劍法就是他一脈相傳,直到千百年後,江湖中又出現位奇俠李慕白,也是九華派的嫡系。”

依照推理,李慕白應該是白玉京和袁紫霞的後代,到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必要掩飾自己李白嫡傳弟子的身份了,白玉京遂教後人改姓“李”。後人為了紀念祖師李白,便有了“李慕白”這個名字。

如果這篇文章讓您閱讀愉快,別忘了點贊、關注、收藏、轉發哦,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