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個青頭炒出一斤,南京溧水明前碧螺春滯銷價低請你幫一把

揚子晚報網 4月2日訊(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杭怡媛)碧螺春的採摘一般在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而清明時節前的碧螺春更加珍貴稀少。往年這時候,明前碧螺春都是緊俏貨,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茶場、茶園的明前碧螺春價格略有下降,卻依然出現了滯銷的現象。

七万个青头炒出一斤,南京溧水明前碧螺春滞销价低请你帮一把

茶場種植的茶樹

位於南京溧水的青鋒村大大小小的茶場和茶園加起來有十幾個,幾十戶村民以茶葉為生。“我們從春分開始進行採摘工作的,目前銷量是往年的4成到5成左右。“當地的何林坊茶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茶場產量為1000斤,每斤的價格為780元,“價格比往年略有下降,主要通過線下銷售,今年受疫情影響,來買茶的消費者不多。 ”

七万个青头炒出一斤,南京溧水明前碧螺春滞销价低请你帮一把

剛採摘下來的茶葉

記者瞭解到,想要炒製出一斤碧螺春,需要採摘七萬個青頭。採回的芽葉需要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耗時2~4小時之久。而從生長、採摘、炒茶,每道工序都是青鋒村茶農親力親為。尤其是現在大部分的茶葉炒制都是使用機器加工,但青鋒村的茶葉一直堅持著純手工炒制,手不離茶,茶不離鍋。

“ 我們根據茶青採摘時的天氣狀況以及涼青、曬青時的萎凋情況,及時進行調整,過早或者過晚炒,都會影響碧螺春的最終品質。”當地茶農告訴記者,青鋒村碧螺春傳統制作工藝中多達11道,包括涼青、曬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揀箕等。其中的揉捻、包揉、焙火工序最為複雜,而是經過反覆多次的進行,才能出來形美味醇的“碧螺春”。

目前,茶葉的採摘還在繼續,“ 明前基本採摘完,最遲不超過穀雨。”洪藍街道青鋒村第一書記桂力告訴記者,為了幫助茶場、茶農賣茶葉,除了線下銷售,他們通過線上的公共平臺和個人平臺幫忙“吆喝”,“目前在考慮藉助小區團購售賣,讓南京人都能喝上這明前的新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