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孩子就必須讓小的孩子嗎?

MICHELLE-LIN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對於“大的必須讓著小的嗎”這個問題,我希望可以通過一些事例來回答。

前不久,看了一期綜藝節目。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對著鏡頭講起了自己的苦惱:她有一個妹妹,特別“霸道”,時不時地欺負她,但爸爸卻十分不公平,每次都不管真相如何,就只相信妹妹的話,訓斥她一個人,讓她懂事,不要欺負妹妹。姐姐哽咽著提出對爸爸的請求: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她等了許久,才等來爸爸的回答:

“你要讓著妹妹,以大讓小,你比她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女孩不解,哭著問爸爸:“但是為什麼每次是她做錯了,卻要我道歉?”

爸爸說:“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女孩試圖和爸爸講道理:

“可是我每次讓著她,讓著讓著就成了習慣,所以她怎麼欺負我,都知道你不會說她。可是,她永遠會比我小六歲,難道我要一輩子讓著她嗎?”

本以為爸爸聽了女兒的話,會反思,但沒有,他仍是堅持道:“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不懂事。

女孩聽了爸爸的話,崩潰大哭。

溝通到此,陷入死衚衕。

因為她年齡比妹妹大,所以受委屈的是她、背黑鍋的是她,被妹妹欺負的是她、被爸爸無視的,也是她。

更讓人心酸的是,臺下有個小姑娘,在女孩發言的時候,一直在偷偷抹眼淚。

站在她周圍的同學們都說:“她家也是這樣,她弟弟仗著自己小,經常打她,她都不敢反抗,因為爸媽也不管的。”

都說童年是純粹的快樂,但在這被弟、妹壓住的大孩子身上,我卻生生看到了沉重。

這樣的故事,發生在不止一個家庭。一次一位朋友談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

她也像是很多家長一樣,有了二胎後,因為哥哥年齡比較大,擔心他沒輕沒重,會傷到弟弟。

於是,她經常教育哥哥:

“你是老大,要多讓著弟弟,要保護弟弟,不能欺負弟弟。”

兩個孩子搶玩具,她會讓哥哥讓著弟弟;

兩個孩子起矛盾,她會教育哥哥要懂事。

但漸漸,她開始發現事情有些不對了。

有一天,她發現哥哥狠狠掐了弟弟,在她批評完哥哥以後,哥哥繞到弟弟餐椅後面說了一句讓人愕然的話。

哥哥說:“我現在這麼慘,都是被你害的。”

她自以為很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實際上卻忽略老大的感受,她以為自己是個稱職的媽媽,實際上她不是。

明白了這些以後,她儘可能用對事不對人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對哥哥要求:“你是大的,應該讓著弟弟。”

慢慢,她發現,兩個孩子都變了。

有一次,大的搶了小的玩具,小的立馬開始大哭,但當他發現自己哭了以後,沒人理會,就拿起另一個玩具玩了起來。

在弟弟找其他玩具的時候,哥哥一直看著,然後他把自己搶的玩具,還給了弟弟。

總而言之,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應該繼承和弘揚。但是,這種“大的讓小的”應該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原則之上,否則既傷了“大的”的心,也會對“小的”產生誤導,多走很多彎路,甚至誤入歧途。

父母不能用類似“大的必須要讓著小的”的簡單辦法行事,而應該幫助孩子找到關係的平衡點。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和孩子一起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曦日生活錄


當然不是!

作為一個大的,我用我的血淚經驗來說說我是怎麼從小到大一直讓著我妹的。

我比我妹大五歲,所以,從小到大,我都被教育著要讓著我妹,我一直是長得胖乎乎的,我妹一直是瘦瘦的,所以不管從年齡上來說,還是從身材上來看,我都應該讓著我妹。

好吧,我怕蟲,我妹調皮,就專門拿有蟲眼的葉子追著嚇我,我跑,我妹追,摔倒了,我媽怪我不該跑!我只想問,我是不是後媽生的?我乖巧膽小,我妹叛逆膽大,所以小時候我一般是被罵哭的,我妹是被打哭的……

後來,長大了以後,慢慢明白,血濃於水,大的也好,小的也罷,哪有那麼多的爭執和矛盾,這個世界上有血緣關係的就那麼幾個人,何必計較那麼多?!

大的讓小的,當然不是必須的,一切強迫的都是不人道的,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從小給大的洗腦,比如我,就從小被洗腦,你妹太瘦了,你讓著她點……

哈哈……


宸媽碎碎念


我認為不必強求大孩子讓小孩子,而是凡是講道理,這樣更有利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強求大孩子讓小孩子,對大孩子,他們會覺得委屈,甚至對弟弟妹妹產生反感乃至敵視。對小孩子,會被無原則縱容,以為年齡小就可以無理取鬧、為所欲為。

當他們長大,大孩子可能變得性格過於隱忍,不敢追求自己正當的利益;對小孩子,可能任性莽撞,為所欲為,導致屢屢碰壁。

因此,即使孩子還小,也要給他們講規則,講道理,凡事有理有據,這樣才有利孩子心理健康,長大後才能更好適應社會。


MM育兒雜談


孩子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大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讓小孩子呢?如果出於自願,沒人反對,如果是被強迫,真的同情大孩子。倚小賣大,熊孩子的絕招層出不窮,有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故意為難對方。記得小時候,在一堆表兄妹中,我常常會因為,你是大姐姐,你就要讓給小弟弟,而不得不放下心中很喜歡的東西,那一刻的難受,不是一句表揚能撫平的。所以在我自己孩子身上,我從不強迫他去分享,有引導,但一切隨他自己的意。


諾媽家有男寶


我不贊同

1,如果大孩子一味讓著小孩子,是對大孩子的不公平

小朋友在一塊相處要提前制定好規則,規則大於年齡大小之說,千萬別說,誰大誰就讓著誰,儘量給他們的成長,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誰觸犯了規則的底線,誰就要受到懲罰。

2,如果一直讓著小孩子,也會造成小孩子的嬌慣

小的那個會覺得,事事都有人遷就,都有人讓著她,時間長了,她就會養成一個嬌慣的性格,這種性格一旦養成,是很危險的。

3,會讓孩子沒有是非之分,只有年齡差異

如果誰小,誰就是對的話,那麼孩子潛移默化裡會認為,真理掌握在年齡小的那一方,那麼他們識別正確和錯誤的能力就會下降。也會造成,小的那個長大後會逃避責任,或者不願意長大。


4,姐弟或者兄妹,或者同為兄弟姐妹的兩個人,會有隔閡,也會抱怨父母

因為從小得到的愛和獎勵是不公平的,每次發生事情的時候,如果父母都會以“你大些,就不能讓著弟弟或者妹妹”的話,那麼時間長了,大的那個,一定會疏遠父母,也一定會對弟弟或者妹妹有意見。只有公平對待,才能打破這種隔閡。


用戶5569605824


一般來講應該如此,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家庭成員大的可以適當讓著小的,但需要讓對方明白這不是你的義務而是愛護。大的見識多閱歷多,知道生活不易感情珍貴需要委曲求全而保全家庭和諧共處比爭論長短更重要,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更不應該成為戰場。有的人說家庭和諧需要高情商才能有高質量的關係,可很多農民不識多少文化同樣也有恩愛一生的夫妻和孝順的子女,不看多少學識家庭的溫暖和示範很關鍵,子女會不自覺的接納效仿,對他們以後的婚姻生活很重要,原生家庭的教育可以影響多代,這就是家風!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感化一切,但需要原則和尺度!



求實網絡


這當然不是必須的呀。謙遜禮讓,尊老愛幼是美德,屬於道德範疇,不是法律規定,需要倡導大家遵守,而非強制大眾執行。“誰讓誰”不能由年紀大小來論,而是應該依據事情的是非曲直來定。

所謂“大的孩子就必須讓小的孩子”,其實就如同”不給老人讓座就被罵“一樣,同屬道德綁架,有失公平。小孩有可能做錯事,老年人也有可能觸犯法律,所以,評判對錯的準則應該以法,以理為準,”尊老愛幼”不能成為某些人強詞奪理的藉口。

公平、開放、民主的社會,需要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一昧強調單方面的付出和謙讓,都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公平的。不論男女老幼,只要大家都按照法律規定、道德規範來行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就已然形成了。


兜媽有話說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女兒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就是她比弟弟大三歲,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玩的吃的鬧矛盾,發生爭吵,甚至打架。這個時候大人被吵煩了,就會出手丁。一般都是大的讓小的。

我家不一樣,因為這不公平。對,大的讓小的,因為大的年長,更懂事,那讓一讓,雖然大的更容易服從,大人們處理起來更簡單。但是這會給大孩子心理留下不公平的怒氣,也會助長小的那個的任性。以後情況會越來越糟。

有的家長很有意思,大的一把掌,小的一螺絲。也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我個人覺得,教育孩子還是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公平。站在有理的一邊,同時也教育懂得互相謙讓。


教育大觀


肯定會不是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之前人們養孩子太多,顧不過來。孩子們之間有爭吵就簡單粗暴的認為大的比小的明事理,理應讓著小的,沒有人關想見你矛盾的緣由,是誰的責任。現在的人更多的關注各個孩子的心理狀況,有問題及時解決,誰的責任誰承擔,而不是簡單的讓大的讓著小的。


快樂帶娃


肯定不是必須讓,如果事事都大的讓小的,那就太不公平了,對兩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利,時間久了大的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越來越少,從而產生怨恨情緒,小的會恃寵而驕,事事不講道理。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公平對待兩個孩子,雖然凡事沒有絕對公平,但一定不能讓大寶覺得每次都是自己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