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為何劉封必須死?

永遠愛你親愛的燦燦


很多人認為,劉備為了讓劉禪順利繼承帝位而賜死了劉封,但這只是他死的次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備擔心劉封的“精緻利己主義”會毀滅整個蜀漢集團。

在劉備集團取得漢中戰役的勝利之後,劉備派劉封、孟達等人繼續攻打東三郡,在攻下後,劉備派劉封屯兵東三郡。

東三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其南接荊州,東連襄陽,與鎮守荊州的關羽遙遙相望。而劉備讓劉封駐紮東三郡,其實也是為了讓劉封能配合關羽的軍事行動。

但是劉封卻因為他精緻的利己主義而害死了關羽,逼走了同僚,也使得蜀漢失去了北伐中原的絕佳翹板。

關羽北伐中原之時,打得曹氏政權都想遷都以避關羽兵峰。

同時也關羽也策反了曹氏政權內的許多盜賊響應關羽北伐。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三國志·關羽傳》

此時的關羽威震華夏,局勢一片大好。

但是劉封、孟達卻在關羽圍攻襄禁之時,以“山群初附”而拒絕援助關羽。無奈,關羽不得不從荊州調遣軍隊前去支援襄禁前線,這也間接導致了荊州的失守。

劉封因自己的自私斷送了蜀漢的帝王之業。

而在關羽敗亡之後,劉備深恨這劉封、孟達不援助關羽,而劉封也與孟達很早之前就有隙,於是借關羽敗亡的機會,劉封將孟達給逼走,投降了曹魏。

孟達在為曹魏效命後,立即聯合曹魏軍隊反攻東三郡。

而孟達此時也善意的寫了一封書信來勸降劉封,申明其回成都的下場,但是劉封不聽。

兩軍開戰後劉封不敵,東三郡盡數落入曹魏手中。而東三郡的丟失也意味著蜀漢只能龜縮於益州等地。

於是劉封狼狽的逃回成都,準備承擔劉備的怒火,但是劉備也懷著理性與寬容來處理劉封這件事。

在劉封逃回成都之時,劉備也只是“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甚至連丟失東三郡的大帽子都沒有扣到劉封頭上。

就在劉備打算寬恕劉封之時,諸葛亮及時點醒了劉備“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還是諸葛亮看得明白,劉備的寬容不僅不會使劉封意識到錯誤,反而會助長劉封的囂張氣焰。

畢竟這是一個因私利而坑害關羽、逼走同僚的傢伙,要是留著他將會給蜀漢團隊帶來無盡的災難。

所以劉備不得不懷著淚水給了劉封一個體面的死法。

而劉封死時還後悔自己當時不聽孟達的話,或許劉封后悔自己不該因私心而拒絕援助關羽,又或者後悔自己不聽孟達的話投降曹魏。

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到死都只考慮自己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他不死,蜀漢集團就會被他攪得分崩離析。

而劉備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一手創建的基業毀於一旦。


四面楚歌聲



劉封,字公仲,三國時期人物。原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後為長沙劉氏之甥。劉備至荊州後收其為養子。曾跟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副軍中郎將。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如果能夠一直跟隨著劉備,那麼他日後必定少不了榮華富貴,劉備也會對他格外器重。 那麼,為什麼要殺他呢?

一、違抗軍令

關羽圍攻襄樊時,形勢大好,只要增加兵力就可以攻下襄樊,關羽就命令劉封起兵支援,但是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養子的身份不聽關羽的命令,要知道關羽在蜀軍中的威望可是數一數二的,劉封僅僅作為一個養子,卻不聽關羽的命令,這次的不發兵,間接導致了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沒有人救援,關羽的死也要算在劉封的頭上。劉備恨其不派兵救援。


二、與孟達不和

奪取上庸一戰之中,孟達與劉封不和,在平定上庸三郡之後,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的養子便開始傲慢起來,不但奪了孟達的隊伍,還處處為難孟達,欺凌孟達,孟達於是投降曹魏。導致上庸三郡的再次丟失,對蜀國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 蜀漢本來人才和地盤都不算多,因劉封一個人就損失了一名大將和重要戰略地。

三、難以制服

劉封來到成都後,諸葛亮顧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封為人剛猛,擔心以後後主難以制服,故賜死劉封。

“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三國志·劉封傳》


結語:劉封臨死的時候說道:悔不聽孟達之言。劉備為之涕泣,可以看出,劉備殺劉封也是不得已,不忍心。劉封的死也是因為他不能明辨大局,不能及時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斷所導致的,不明智。

【小編寄語:我是心恬澹,喜歡我的小夥伴,關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討歷史的真相。】


心恬澹


劉封其實死的很冤。

關於劉封的死,《三國志》記載道: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這裡提到劉備賜死劉封的原因:劉封欺壓孟達致使孟達叛逃,沒有救關羽致使關羽被擒殺。

最重要的原因是諸葛亮的勸諫,擔憂劉封以後難以控制,因而處死。

這第三條才是重要的原因,於是劉備賜死劉封,劉備也很傷心,“先主為之流涕”。

即便是在《三國演義》中很多人對劉封之死,也多批評劉備和諸葛亮。

如鍾敬伯評論道:

“劉封忠義,玄德不知而殺之也。孔明必欲殺之,更將言語文飾,何哉?”

李贄更是大罵諸葛亮:

“諸葛亮真狗彘也,真奴才也,真千萬世之罪人也。彼何嘗為蜀,渠若真心為蜀,自不勸殺劉封矣;即其勸殺劉封,乃知藉手剪蜀爪牙,實陰有所圖也。蠢哉!玄德何足以知此。”

毛宗崗也批評道:

“劉封雖有罪,而先主殺之亦未得其當也。其不救關公也,可罪;其不降曹氏也,可原;其拒孟達於後也,可嘉;則其悔聽孟於前也,亦可諒。而喪一義弟,又殺一義兒,誠計之左矣。且既欲殺之,不即召而殺之,而使喪師失地以重其辜,則先主有三失焉。”


微史春秋


直接導致劉封之死的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孟達,另一個則是諸葛亮。


劉封其人

劉封本姓寇,是劉備在荊州時收的養子。如果劉備一直沒有兒子,那劉封的地位自然是非常高的,不過,公元207年,劉備“老”來得子,47歲有了其長子劉禪,從此以後,自然劉封也就從繼承人的身份轉為了戰將的身份。

轉折點

劉封危險來臨的轉折點在於關羽北伐。

公元219年,劉備拿下漢中,並由劉封、孟達拿下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之後,此時,關羽正圍襄、樊,便就近向劉封、孟達求助,結果,劉封聽從孟達的建議,以三郡佔領不久,形勢不定為由,未出兵相救。

關羽兵敗被殺,劉封便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黑點”。

孟達叛蜀

公元220年,劉封、孟達不和,孟達叛逃去了曹魏,並給劉備修書一封控訴劉封的過錯。隨後,又帶著曹魏的兵馬回來打劉封,不過,在此之前,孟達還是以勸降劉封為主,不過遭到了劉封的嚴辭拒絕。

但是,雖然劉封未降,可是原來的上庸太守申耽及其弟申儀卻叛了。此消彼漲之下,孟達順利拿下三郡,劉封被迫逃回成都。

劉封之死

看著逃回來的義子劉封,劉備心裡也是挺氣的,大罵他不救關羽、欺凌孟達的罪過,不過倒是沒有非殺劉封不可的心。

這時候,諸葛亮站了出來,勸說劉備,劉封如此剛猛,他朝劉備不在,幼子劉禪又豈能駕馭得了?莫不如趁此“良機”,除劉封而後快。劉備轉念一想,諸葛亮所言非虛,便賜劉封自盡。

臨死之前,劉封還後悔當初沒聽孟達的話,反了算了。


可是,沒有孟達這個因,劉封自盡這個果也不會來得這麼快。就算他聽了孟達的話,投降曹魏,以他劉備義子的身份,又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呢?

只能說,當劉備有親兒子的那天開始,他這個義子的最終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水一白聊歷史


如果劉封不是劉備的乾兒子,而是諸葛亮的乾兒子,張飛的乾兒子,那麼劉封肯定會成為蜀漢第二代將領中的佼佼者。然而劉封特殊的身份,註定了他無法受到劉備的重用,再加上劉封的能力很強,諸葛亮等老臣都不支持劉封。只要劉封在蜀漢一天,劉禪的江山就不能安穩,因此劉備最終殺死了劉封。

根據史書的記載,劉封本來姓寇,他的舅舅家姓劉,和劉備都是漢朝的宗親。劉備早年一直沒有兒子,因此將劉封收養為養子。劉封被收養的時候還沒有成年,在劉備收養劉封后不久,劉備的第一個兒子劉禪就出生了。

劉禪的出生讓劉封的地位非常尷尬,劉備已經收養劉封做了養子,劉封也就成為了劉備名義上的長子。劉禪出生的時候,劉備已經年過半百,假如劉備在劉禪成年之前去世,那麼劉封很可能會繼承劉備的地位。如果劉封繼承了劉備的地位,那麼劉禪的處境就會十分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對待劉封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劉封從劉備的繼承人,變成了劉備繼承人的威脅。到了公元211年,長大成人的劉封開始隨軍征戰,劉封的性格勇猛好戰,為劉備立下了極大地戰功。劉備為了避免劉封的勢力變大,並沒有給劉封太高的官職。

西川之戰結束後,劉封只是一個副軍中郎將,但是劉封作戰勇猛,就連曹操都注意到了他。漢中之戰時期,劉封多次在陣前衝鋒挑戰,曹操對著手下說:“買鞋的小子讓假兒子耀武揚威,我把黃頭髮的小兒子叫來,跟他比試一下。”

曹操派遣手下召曹彰來漢中,曹彰還沒有到達漢中,漢中之戰就已經結束了,劉封和曹彰的單挑才被取消。從劉封在陣前挑戰可以看出,劉封的武藝非常高強,以至於曹操不得不請能夠搏鬥老虎的曹彰來對付他。

漢中之戰結束之後,劉封和孟達帶領軍隊攻佔了東三郡,劉封的年齡只有二十多歲,在軍隊裡面很有威名。而劉備的親兒子劉禪也已經長大,劉禪的能力比較一般,遠不如劉封更加的強勢。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劉封投奔曹魏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留在蜀漢也很難能夠善終。

關羽戰敗的時候,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後來孟達又叛變了劉備,劉封拒絕了曹魏的招降,帶領殘部退回了蜀漢。劉封回到蜀漢之前,諸葛亮就勸說劉備:“劉封這個人勇猛善戰,未來恐怕不容易控制。”劉備為了兒子江山的穩固,留著眼淚殺死了劉封。只能說劉封的運氣是非常差的,如果他沒有認劉備做乾爹,或者主動與劉備斷絕關係,那麼劉封絕對不會這麼慘。


史海泛舟擺渡人


趣談答案:因為蜀漢的背鍋俠孟達跑掉了,所以劉封必須死。

一個複雜的邏輯鏈

我們需要講一下:古代行軍作戰的連帶責任。

如果兩個城池呈犄角之勢,而一方城池有難,另一方城池可以不經過上級許可直接救援。有一種情況是特殊的,那就是上級下了死命令,把前面的那一個城池當作魚餌,我們圍點打援。

但是當關羽兵敗被圍的時候,劉備並沒有下達圍點打援的指令,也就是說劉封集團必須去營救關羽。

但是劉封集團並沒有去營救關羽,恰恰相反,他們拿起了瓜子,搬著小板凳坐在一旁喝可樂。

好的事情到此為止,關羽死掉了,那麼劉封集團軍就必須有一個人為此背鍋。

在背鍋的人選當中,劉封直接被剔除過去了,只能從劉封身邊的人選,就選到了孟達。

針對於這一點,在蜀漢當中有著更加複雜的關係邏輯鏈,咱們不談了,只談這個非常機靈的孟達。

孟達意識到劉備最開始的時候不願意也不情願拿自己的乾兒子當背鍋俠,那麼從大往小排,第一個背鍋的就是自己。

所以在關羽死翹翹的那一剎那,孟達直接率領的軍隊投降了曹魏。

好的,到現在為止,這個邏輯鏈已經成型,那就是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導致孟達必須背鍋,而孟達逃掉了,劉備集團軍需要再找重新找一位背鍋俠。

諸葛亮的三點論

劉封之所以會死,源於諸葛亮的三點論。


第1點是必須為荊州的失敗找一個背鍋俠。

第2點不單要為荊州的失敗找背鍋俠,還要為孟達的叛變找背鍋俠。

第3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恐易世之後難以制御。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簡單講,諸葛亮告訴還在猶豫的劉備:殺掉劉封吧,如果不殺掉劉封,將來你的兒子劉禪當上皇帝之後控制不住他。

今天他敢不去救援關羽,明天可能他直接率領部隊擁兵自立,根本不管劉禪的死活。

劉備一聽有道理,為了自己的兒子,為了蜀漢的基業,劉封你就忍忍吧。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三國中的劉封本來是羅侯寇氏的兒子,父母死後,跟隨了在長沙當官的舅舅,劉備去荊州時,拜劉備為義父,後隨劉備入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被劉備賜死。


劉封為何必須死呢?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未助二叔,被父記恨

公元219年,劉封和孟達佔據上庸城,劉封為副將軍。正是這一年,劉封的二叔關羽圍攻樊城和襄陽,關羽曾要求他們倆派兵幫助他一起圍攻,不知他倆是膽小還是有小算盤就沒有出兵。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備對養子劉封不派兵援助關羽的做法十分惱怒。一個得罪了君上兼父親的人,如何能夠長久生存下去?這是他被殺的第一大誘因!


難與共事,兵敗歸蜀

與劉封共事的孟達向來和劉封不和,而孟達投降曹魏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劉封,這件事劉備不會不知道。孟達原本是蜀國的一大助力,他的投降對於蜀魏兩國來說是此消彼長,所以這個過錯又加在了劉封身上。

後來孟達和徐晃、夏侯尚一起來攻打劉封,而上庸太守申儀和申耽也背叛了劉封,這足以說明,劉封和同僚及下屬的關係沒搞好,在部下人心方面的處理並不到位。這在劉備的心中又是減分的。

魏國來犯後,劉封無力抵擋,丟了城池,敗兵回蜀。丟城喪地的他讓劉備更加失望了。這一切的結果都讓劉備認為是劉封的過錯,所以這成為了他被殺的第二大原因!


孔明勸諫,劉封被殺

真正壓死劉封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諸葛亮對劉備說的一句話,諸葛亮認為劉封生性剛猛,如果劉備死了的話,就沒有人能夠降伏駕馭他了,所以他勸劉備殺死劉封。劉備本來就因為之前幾件事對劉封十分不喜,這時候便採納了諸葛亮的說辭,將劉封賜死。


威脅帝位,掃清障礙

其實劉封被殺背後隱藏的一個原因是,他已經嚴重威脅到劉備對蜀國帝位的傳承。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又輔助劉備攻下四川,並在上庸一戰中表現良好,所以他有一定的軍功和威望。而且他生性剛猛,如果劉備歸天后,劉封來爭帝位,一來名正言順,而來頗有實力。為了保證劉禪以後能夠順利登基並坐穩帝位,劉備此時不得不殺了劉封。



總體來說劉封雖然威脅到了蜀國帝位的繼承,但被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勇猛有餘而聰慧不足,不能明辨大局,對將發生的事情未能作出有利於自己的明智判斷。如果他能夠明哲保身,相信逃過一死不是難事!



若木小記


劉封是被劉備勒令自裁的,罪名是欺凌孟達、不救關羽。這是諸葛亮在背後向劉備進言,勸劉備利用這兩項罪名把劉封除掉。諸葛亮這時候的形象,很有點那些饞臣的樣子。

一向正直的諸葛亮,為什麼會勸劉備除掉劉封呢?

雖然是諸葛亮進言,只要劉備不想殺劉封,劉封就不會被賜死。這說明

諸葛亮和劉備都想除掉劉封!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沒有這兩項罪名,劉封被賜死也是早晚的事兒。

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解釋劉備等人想除掉劉封的原因,但是卻完整地收錄了孟達給劉封的一封書信。

孟達給劉封的這封書信,已經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了。只是劉封當事者迷,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劉封是劉備的長子,並且劉封還立有戰功。劉封這個人為人剛猛,一般人不太好駕馭,這點和關羽多少有點兒相像。

劉備在晉身為漢中王之後,就立了劉禪為太子。劉備棄長立幼之後,自然也就對劉封開始疑心暗生。

關羽怎麼說只是劉備的一個臣子,而劉封卻是劉備的長子。劉備的長子,對於劉備是有合法繼承權的。這對於太子劉禪來說,劉封就是最大的威脅!

所以孟達就提醒劉封:“疑生則心懼,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估計劉封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左右”居然會是諸葛亮吧!

諸葛亮之所以勸劉備除掉劉封,皆因為諸葛亮、射援等人都是擁戴劉禪的。諸葛亮考慮到劉禪以後未必能制御得了劉封,因此就算劉備借這個機會除掉劉封。

在權力的爭鬥面前即使諸葛亮也不能免俗!

可能有人會認為,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對劉禪行不成威脅!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劉封不是劉備的養子,而是劉備的長子!

劉封原本是羅侯寇氏家族的孩子,劉備當時還沒有自己的子嗣,所以就把劉封給過繼給自己了!

按照當時的宗法制度,過繼過來的孩子,和親生的孩子是一樣的。劉封既然是過繼給劉備,那就是劉備的長子!

後來劉備又有了自己的子嗣,劉禪畢竟是劉備親生的,劉備傾心於劉禪也是人之常情。

劉封既有劉備的繼承權,卻和劉備又沒有血緣關係。

劉封的身份就變得尷尬了!

所以孟達又提醒劉封:“勢利所加,改親為讎,況非親親乎!”由此勸劉封趕緊離開劉備那裡,再改宗回羅侯寇氏家族!

孟達最後指點劉封:“小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復。自古有之,非獨今也。”效仿一下齊桓公、晉文公,趕快跑到我這兒吧!

劉封沒有聽從孟達的話,當被劉備賜死的時候,只能悔恨地感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有功有刺的劉封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渴望有後延續香火。在荊州避難期間的劉備,已是一位50多歲的老者。眼瞅著媳婦甘氏、麋氏皆無動靜,一股惆悵的情緒瀰漫心間。直到有一日在院中閒庭散步,碰到了一個體格健壯的小夥。經過攀談後,得知其本姓羅,是長沙豪族劉氏的外甥。頓時有了收其為義子的想法,經荊州之主劉表的撮合,最終他取名劉封是劉備的第一個兒子。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

說來劉封的本事也不容小覷,數十載為蜀漢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當初劉備入西川的時候,劉璋派孟達與法正,共帶兩千餘人歡迎。劉備將他們安置在了江陵,仍然讓孟達統領。經過巧妙的鳩佔鵲巢後,劉備有了西川這塊根據地,孟達也良臣擇木而棲投靠過來,被任命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孟達攻克房陵,下一步就是謀取上庸。此時孟達的出身問題,就成了劉備夜不能寐的緣由。

——劉封

思前想後,能力出眾又是劉備的義子,劉封就承擔起了監視孟達的好手。兩人的通力合作,順利拿下了上庸。作為義子,劉封出色的幫劉備完成了工作,作為大哥,劉封卻成了劉禪心中的一塊巨石。劉封收穫了封妻廕子的果實,同年劉禪被確立為王太子,所以一切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並領其眾,留屯江陵。蜀平後,以達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軍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三國志》

無功無人的劉禪

劉禪出生於公元207年,比劉封小了十餘歲。如果說年紀不是問題,那麼能力就成了關鍵。從他出生的那刻起,就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打過一次仗,更沒有提拔過一人,所作所為早已被劉備設計好了,劉禪唯一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

——劉禪

養子與親子雖只一字不同,但實則相隔千里萬里。劉備歷經千辛萬苦,才創建了偏安一隅的蜀漢。可膝前的劉禪,一沒有軍功二沒有親信,無能如何也比不上劉封。恰好劉封竟然捨棄叔父關羽不救,充分暴露了其非少主臣的本性,最終被劉備所殺。

沐英的自救經驗

相同的經歷不同的結局,其中的道理足夠人深思。明朝初年的沐英,在這方面確實技高一籌。洪武元年朱英接到了義父朱元璋的詔書,大意是:“俺老朱有了第一個親生兒子,為了保證沐家的香火,從即日起你還是改回本姓。”接到詔書後,朱英就改名為沐英,在給朱元璋寫回信的時候,同時也寫了慶賀表給朱標,在文中他稱呼自己為臣,絲毫見不到大哥驕橫影子。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為子,從硃姓。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徵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明史》

又過了幾年,沐英與藍玉跟隨傅友德,通過一番血戰,將元朝封在雲南的梁王一鍋端。在取雲南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在別人看來自己頂著朱元璋義子的桂冠,其實就是一把利劍懸在頭頂,萬一被圖謀不軌的人惦記,那麼自己使出渾身解數,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為了遠離京城的是非,他一個人就留在了雲南。

尋拜徵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取雲南。明年詔友德及玉班師,而留英鎮滇中。——《明史》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沐英的病情日漸沉重,最後不幸逝世。至於他死亡的原因,史書是一筆帶過,但根據他死亡的局勢分析,朱標走前馬皇后早已走了,而朱元璋也到了古稀之年,所以他很知趣的走了!

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明史》

綜上所述,劉封之死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劉備為保住蜀漢江山而採取的措施。只可惜的是他沒有沐英的那份自覺,身在什麼位置就做什麼樣的事,時時刻刻都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沒有超出自己的權力範圍,切忌不能頭腦發昏幹些出格的事情!

——END——


惜緣小歷史


劉封,是蜀漢劉備的養子,其人頗為勇猛,武藝過人。劉備收劉封為養子時,劉備尚無子翤。在劉備入川和劉璋決裂時,劉封曾隨張飛、趙雲戰西川,那時劉封是立下不少戰功的。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

劉封作為劉備的養子,再加上其頗為勇武,故劉封得以衝鋒挑戰。比如在劉備取漢中時,劉備就讓劉封挑戰曹營。劉備取得漢中全境後,劉備又讓劉封和孟達一起攻打上庸,併成功取得上庸。

劉封隨劉備後,頗立戰功,又是其養子,所以深受劉備的器重。當然後來關羽鎮守的荊州被東吳襲取,關羽那時曾多次讓劉封和孟達派兵相助。然而劉封和孟達卻以剛佔領上庸三郡、不敢輕易離開為由而拒絕。以致關羽之後戰敗,並且關羽本人又遭擒被殺。

劉封雖然是劉備的養子,但是關羽卻和劉備更加情深義重。相對和劉備的關係而言,關羽是更加受到劉備的器重、倚重和信任。

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然而在關羽危難之時,作為劉備養子的劉封卻對關羽的生死漠不關心,拒絕出兵相助關羽,導致關羽戰敗。

本來劉備是對劉封寄以厚望的,畢竟是他的養子,然而劉封漠視關羽的危難,這讓劉備非常的生氣,對於關羽之時,劉備故而怪罪劉封和孟達兩人。

劉封和孟達雖然一起拒絕出兵相助關羽,但是後來他們還是出現不和。孟達一則害怕劉備治罪,一則又對劉封不滿,所以孟達轉而就投降了曹魏那邊。

孟達降魏後,曹丕就派兵幫助孟達取東三郡,那時孟達就給劉封寫信勸他投降。而劉封雖然曾拒絕出兵相助關羽,也知道劉備對他不滿、怪罪,但是他終究是劉備的養子,所以當孟達勸他投降時,劉封是拒絕投降的。

之後劉封被孟達等人打敗,劉封不得已回到成都。劉備見到劉封,因關羽之死,少不了責怪劉封。那時劉備並未下令處死劉封,畢竟劉封雖有過失,但卻並未叛投曹魏,這是有些難得的。

但劉封勇武過人、性格剛烈,又是劉備的養子。因其有此能力和身份,故諸葛亮覺得若劉備一旦去世,劉封可能會很難掌控駕馭的,所以就勸劉備處死劉封。劉備聽從諸葛亮之言,於是就賜劉封自盡,劉封死後,劉備還是很傷心難過的,畢竟是他的養子,有多年的父子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