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卻能數年就一統天下

曹操耗費一生也只和劉備孫權形成了三足鼎立,最後司馬家族才結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公元前209年在沛縣起義的劉邦花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君臨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的漢朝。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次年便推翻了隋朝的統治,建立起了唐,隨後出兵掃平天下諸侯,前後總共使用不到5的時間。反觀曹操耗費了一生也只打下了北方的半壁江山,和孫劉二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難道曹操的能力就真的比劉邦和李淵差嗎?

為什麼曹操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卻能數年就一統天下


曹操論治國能力和軍事才能在我國曆史上的皇帝中能夠排在前列,卻沒能一統天下。這隻能說曹操生不逢時,三國時期不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都是雄才大略的存在,他們中的任何一人在其它時期都是可能一統天下。

劉邦和李淵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坐收漁人之利,秦朝在劉邦起義之前就已經被農民起義和六國的死灰復燃撼動了根基,在項羽在和秦軍主力激戰之時,乘虛而入佔領了咸陽。這就好比最近很火生存遊戲一樣將自己一直隱藏到最後只和第一名決戰,決出最後的勝利者。劉邦的實力如何從亥下之戰便能看出,為了消滅項羽的數萬人,劉邦調集了七十餘萬人馬圍攻項羽。

為什麼曹操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卻能數年就一統天下


李淵的情況就比劉邦好太多了,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後便一直隱藏自己的實力直到最後時刻,才出手一招制敵接收的隋朝的基業,隨後掃平了天下的起義軍。

劉邦和李淵就好比是黃雀,等待螳螂捕蟬,最終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從當時大環境來說他們二人的運氣確實不錯。

而曹操的運氣和他們相比就差太多了,從董卓進入京城開始曹操的實力就不是最強的。就在曹操剛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就發現自己周圍軍閥林立,而且每一個都不比自己的實力弱。在消滅如袁紹,袁術,呂布等人一通北方耗費了太多的心血,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擊敗了袁紹就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只要渡過長江南下成功便大有可能一統天下,但是沒有想到在赤壁之戰中遭遇了此生中最大的敵人孫劉二人的聯軍使得自己的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使得曹操基本喪失了一統天下的可能,三足鼎立的局勢就此形成。

為什麼曹操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卻能數年就一統天下


在秦朝末年,百姓已經對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十分的不滿了,劉邦在此時舉起反抗暴秦的義旗,得到了民心。李淵在起兵反抗隋朝的時候,百姓也對於隨朝的暴政已經十分的不滿了,建立唐朝也算名正言順。在李淵和劉邦建立王朝的時候百姓就算不支持也不反對。

相比之下曹操就很慘了白馬之盟中,已經清楚說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漢王朝已經有上百年了,皇帝姓劉已經深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心中,異姓人稱王必定遭到天下群雄群起而擊之。

為什麼曹操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卻能數年就一統天下


劉邦和李淵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都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在反觀曹操的對手。劉備善於籠絡人心,他深受百姓愛戴,深得民心,麾下的文臣武將也對劉備忠心耿耿。孫權依靠長江天險盤踞江東,水軍實力是其它諸侯望塵莫及的存在,使得曹操無可奈何。劉備孫權曹操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沒有消滅其它二人的能力。在當時環境下,把曹操換成劉邦和李淵,也未必能夠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