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行動造成人員傷亡,只因指揮不利


俄羅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行動造成人員傷亡,只因指揮不利

圖為進行訓練的“阿爾法”隊員


只因指揮不利致傷亡

“戰爭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科學”,對於力量編成多樣、組織協同複雜、保障支援困難的特種作戰行動來說,精準的指揮是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遭遇情況突變時精準得當的指揮可以使部隊化險為夷反敗為勝,同樣危急時刻處置不當也可能導致戰場局勢急轉直下,以致處處被動挨打傷亡不斷。

別斯蘭營救局面失控

2004年9月1日,俄羅斯車臣分裂主義武裝分子在俄聯邦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劫持學生、教師和家長。俄羅斯部隊與恐怖分子經過近52個小時的對峙,以強攻結束戰鬥,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人質中共有35人遇難,其中包括186名兒童。參與這次行動的“阿爾法”特種部隊也損失較重,共有10多名特種部隊士兵犧牲,18人受傷。

俄羅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行動造成人員傷亡,只因指揮不利

劫持事件發生後,由於人質數量眾多,俄政府力求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參戰部隊沒有做好隨時發起攻擊的準備。對峙中一名恐怖分子不慎引爆了一枚炸彈,人質在慌亂中爭相出逃,恐怖分子開始大規模殺害人質,俄軍警被迫立即採取攻解救人質。由於組織指揮不利,強攻行動進展緩慢,未能及時擊斃或壓制恐怖分子,使得一場本應“速戰速決”的特種戰鬥變成長達3個多小時的“攻堅戰”,造成了人質和特種部隊人員的巨大傷亡。解救過程中,因為缺乏統一的指揮調度,參戰的內務部“阿爾法”小組、北高加索軍區第58軍一部、俄緊急情況部特種部隊以及當地民兵、警察蜂擁而上各自為戰,衝在最前的特種部隊一度受到己方火力誤傷,嚴重影響了行動進程,持續增加的傷亡使營救行動以失敗告終。

俄羅斯特種部隊營救人質行動造成人員傷亡,只因指揮不利

圖為作戰的特戰人員

密切的協同可以充當特種部隊的“保護神”,既能協助其深入敵後殺賊擒寇,又能確保其全身而退撤出戰鬥。失敗的協同卻可能成為特種作戰行動的“絆腳石”,甚至出現失誤讓特種部隊遭受滅頂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