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神都洛陽和汴京開封哪個更繁華,更能代表中國的強盛?

曾經滴椎風哨粘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有著1500多年的建都史。至於為何洛陽成為古代重要政治中心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分析: 首先,從地裡位置上來看,洛陽古稱豫州,更能夠代表中國的強盛。



洛陽居天下之中,同時作為絲綢之路和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因此自古以來交通是十分便利的,這也是成為古代政治中心的必要條件。 其次,在傳統文化裡,河圖洛書的起源在洛陽,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因此很多古代皇帝認為洛陽就是天下之中,對政治權利中心的把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下,都認為應當把洛陽作為自己國家的首都。


最後,從地勢上來說,因為洛陽北部有邙山,南邊有熊耳山,當然西邊就是非常有名的函谷關,所以洛陽地處平原之中,外圍有群山環繞,易守難攻,所以作為政治中心也是具有很大的地勢優勢。 以上的原因決定了洛陽作為古代的政治中心,有著很大的基礎優勢。


商丘身邊事兒


代表中國強盛,這兩個都不夠格。詳述如下:

先看下洛陽和開封的對比。

洛陽:歷史上曾作為十三朝古都,其中大一統王朝有東漢、隋朝(隋煬帝時期)、唐朝(武則天時期和唐末期)。主要輝煌時期集中在是在漢朝開始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這些時間段。唐朝滅亡之後開沒落。


開封:歷史上曾作為八朝古都 其中大一統王朝只有北宋(統一了五代十國,勉強算一個吧)。主要輝煌時期集中唐朝後期到元朝之前。元朝滅金之後開始沒落。

想要對比洛陽和開封誰更繁華,沒法對比。因為歷史上開封的崛起是伴隨著洛陽的衰落。

想要比較開封和洛陽誰更能代表中國的強盛,就拿洛陽最繁榮時期(武則天時期)與開封最繁榮時期(北宋)做對比即可。

暫且將武則天時期歸入盛唐時期,那麼盛唐時期和北宋巔峰時期,哪一個可以代表中國的強盛年代呢?無疑大家更傾向於盛唐吧,那麼是不是可以算作洛陽勝出。

題主的問題有不妥。其實最能代表中國強盛的應該是長安。秦朝、西漢、隋朝(楊堅時期)、唐朝(大部分時期在長安定都),大一統朝代幾乎一半在這裡了,而且歷史上最強悍的王朝、中華的所有榮耀也都在這兒了。


爾朱少帥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神都洛陽】【汴京開封】,兩兩相比應該是【神都】超過【汴京】。

其實我很納悶,不老老實實的用洛陽、開封兩個城市比,非要提出【神都】【汴京】兩個曾用名是為什麼?

明明兩個歷史悠久牛氣沖天的城市,非找名字最短的時期。

洛陽叫神都一共就武周時期15年(690年-705年)。

開封叫汴京一共就遼代1年(947年)和偽齊5年(1132年-1137年)。

【神都】>【汴京】

洛陽叫神都的時候,總體是大唐盛世,非武周時期也是陪都之一。

開封叫汴京的時候,一個遼代臨時的,一個偽齊傀儡政府的。

情況能一樣麼?

咱們不抬槓

你說洛陽、開封,也能比。

非說神都德洛陽,汴京的開封,就是這樣。


文開石


洛陽的興盛比較早,但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卻遠不如開封為都的宋朝。

歷史上的記載咱們就不多說了,反正各人有各人的見解,那些專家們都爭論不來的事,我們平頭百姓就更說不清了。

據說,古代歷史上人口過百萬的城市有這麼幾個,分別是西安(有爭議),洛陽(也有爭議),開封(證據確鑿),南京(也沒什麼問題)。現在來看看這些城市都是什麼時候最繁榮。

西安不必說了,自秦皇漢武就是國都,特別是漢代,可以說吊打周邊的少數遊獵民族,也為華夏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唐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如果說能代表中國,特別是漢族強盛的,愚以為非西安莫屬。

退而求其次,再來看看洛陽。洛陽最繁盛的時候應該是西漢和唐朝。所謂欲知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的興起和沒落,是隨著一次次朝代更迭而來,雖然建都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在廢墟上建起來的。而唐朝時候只是陪都,相比較西安來說還是少了點政治勢頭。

反觀開封,最繁華時候是北宋,而這個北宋因為被那個兒皇帝割去了燕雲十六州,所以只剩下了半壁江山苦苦守著,也時常被金、遼、西夏吊打,可謂是活在心驚膽戰之中。

但是呢,北宋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蠻滋潤的。看水滸傳裡的武大郎,一個三寸丁谷樹皮竟然在縣城中心能有個兩層小別墅藏著貌美如花的金蓮,而且還不用出去打工,人家大朗同志就可以養活她。別說一千年前的一個身殘志堅的賣炊餅做小生意的了,即使放在現代,又能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小說嘛,自然有虛構的成份,不一定可信。

但是呢,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的東京夜市至三更才散,五更又起,可以說是通宵達旦了。

歷史終歸已經化為烏有,只能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最多成為專家們以史為鑑的資料,對現在生活的人沒什麼大的意義。所以說,抱著過去的輝煌不頂用,關鍵是怎麼樣才能恢復輝煌,或者叫重現輝煌。

所謂的八大古都,河南這四個也就鄭州好點,洛陽也算說的過去,而安陽和開封就差了點,經濟落後,特別是開封。

還有,拿兩個地方做對比,總感覺有些不對,你在開封生活久了,肯定對開封有感情。而在洛陽時間長,自然會覺得洛陽更愜意。所以這樣的對比沒什麼意義,反而有點挑事的節奏。


白酒有黑幕


我認為是開封。

既然是比較哪個更繁華,更能代表中國的強盛。那就從它們最大的規模和科技經濟水平比較一下。

開封歷史上曾經是世界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在北宋時期有人口過一百五十萬,即使放在現在也是國際大城市,更何況千年前。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 “東京夢華”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美譽。其繁華和先進程度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即可清晰展現。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曾經也非常輝煌,漢魏洛陽城更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但不論是夏代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西周成周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還是隋唐洛陽城,其人口和科技發展水平、繁華程度、世界影響力,都沒有達到北宋時期的開封的程度,都稍有遜色。

所以我認為開封更繁華,更能代表一個時代的中國的強盛。


河南文化信息中心


我認為是汴京開封。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盛在於其內部生生不息的活力,在於其民眾的幸福指數,在於其城市的繁華。

首先說一下洛陽的繁華,洛陽在周朝就已經是一朝帝都,歷史悠久,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又為東都。歷盡滄桑,但是也可稱一時繁華:萬邦來朝,從西域遠道而來的商人隨處可見,市坊交錯,管絃歌舞不絕。但是有硬性的一點,唐朝重農抑商,這樣經濟繁華的背後只是萬邦來朝,市有嚴格的開放關閉時間,市坊也有嚴格的界限。



而開封不然。到宋朝時候,經濟發展,商業經濟已成為國民重要支柱。宋朝內部已經形成了一種生生不息的經濟活力,完全來自於其內部。而且市民階級壯大興起,勾欄瓦肆出現,市坊時間、空間界限都被打破,有一些不夜城的景象,不可說不繁華。陳寅恪也有言,至天水一朝,中華登峰造極。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從歷史上看,洛陽的歷史最悠久。人家可是被譽為“神都”哦,總共有13個(不完全統計)朝代在這裡建都,因此無論從朝代個數還是從建都時間,他都是最長的一個城市。但從文化流傳下來的,還是開封。開封是宋朝首都,封建經濟發展到頂峰,現在遺留下來的文化產品眾多。來過開封你都會感受到濃郁的宋朝文化。此外,開封的小吃很有名,大多數都是宋朝流傳下來的。我個人認為開封更繁華些,因為開封曾是世界第一大都市,所以在歷史上應該更能夠代表當時的強盛。


那麼我主要說說開封的歷史與最繁華時期。

在五千多年前,開封地區就發現人類的痕跡。

232年,夏朝君主帝抒定都老丘(現今開封);

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莊公在開封朱仙鎮造‘糧倉’,取名啟封;

漢景帝劉啟時期,因避諱漢景帝名諱,更名為開封;

公元前361年,大梁君主樑惠王定都開封,這也是開封第一次成為國家首都。隨後後晉、後漢、後周都講國定為開封;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定國都為開封,開封也在這個時候迎來了它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當時繁華宋都東京,宋皇帝御旨:“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古代開封猶太人同漢、回民族保持著和睦的關係,按照本民族習俗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綿延700餘年。由於歷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開封猶太人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獨特令人回味悠長的歷史。


如今的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徜徉在開發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開封府、大梁門,龍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臺等景區。流連於燈火輝煌的夜市,身邊是國內外如織的遊人,耳邊是“中不中”、“得勁的很”醇厚的鄉音,讓心不禁熱起來,七朝古都開封在時代的浪濤裡,再譜寫出新的篇章,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以上是我本人所認為理解的歷史上開封的輝煌與強盛,或許你有不同的認識與見解,歡迎評論探討。


竹間清溪


說繁華,那肯定是經濟了,毫無疑問是開封東京卞梁,這個是有詳細資料記載的,毋庸置疑。

至於說到洛陽和西安,肯定也是當時的大城市,首都,繁華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就經濟來說是比不了北宋的開封的。說到洛陽與西安,楊廣武則天為什麼喜歡呆在洛陽,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有一個詞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逐食天子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隋唐時期有多位皇帝因為餓肚子的問題帶著王公大臣老百姓從西安跑到洛陽吃飯,楊堅李世民等多位皇帝幹過這事,這個也是有多部史料記載的,楊廣那麼大的執念挖大運河,隋朝也在洛陽修建有最大的糧倉不是沒有原因的,唐朝承繼了隋朝,但西安畢竟是立國的國度,武則天可是不講這些,她也不是李氏子孫,沒那多忌諱。


Ddm大米


經常看到網友們爭論洛陽、長安、大都、開封(汴京)、金陵等城市誰在歷史上更繁華規模更大,這也是史學愛好者喜歡爭論的,不僅僅是愛好的問題,還有家鄉自豪感或個人情感在內。

在這裡,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繁華和城市規模是不是成正比?顯然不成正比!城市規模是人口和麵積問題,而繁華程度是人口和經濟問題,所以不成正比。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墨西哥城,其繁華程度甚至比不上我們國內的二線城市;再比如,據專家考證,現在的西安城還沒有隋唐長安城的佔地面積大。

好了,弄清楚這個問題,那我們來分析隋唐洛陽城和北宋開封(汴京)城?北宋是中國歷史封建社會的經濟頂峰。終隋唐兩朝,經濟和人口規模都沒有辦法和北宋相比擬。而作為都城的開封和洛陽(兩京制)相比較,顯然汴京更勝一籌。何出此言?隋唐時期實行的是裡坊制,人口集中居住在裡坊之內,晚上實行宵禁,該時段內不得無故在外行走、外出。而北宋時期不僅廢除了裡坊制,還設立瓦肆、榷場、夜市,甚至通宵營業,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不夜城。同時,北宋時期也是我國文學、藝術、戲曲、體育、小說等發端、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些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繁榮必定源於繁榮的繁華社會經濟生活,這一點也可以從描寫北宋汴京繁華景象的《清明上河圖》中提現。

當然,題主出這麼一個問答是值得商榷的,因為隋唐的洛陽和北宋的汴京屬於縱向比較,受限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對而言,橫向比較更科學。


插鋼筆的鄉下人


洛陽和開封要比的話,那就得橫向對比一下以這兩個城市為都城的朝代了。

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東漢,武周這兩個大一統的朝代立為都城,至於其他地方性割據的政權先不說。

東漢在統一時,就是九州一統的。

另外,東漢從公元33年,一直到公元158年,和匈奴打了125年的戰爭,打的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其實南匈奴的單于日遂王比更是直接投降東漢,東漢設立了護匈奴中郎將管理,最後更是趁北匈奴衰弱,一舉擊潰了北匈奴,從此北匈奴在歷史上就成了一個名詞。所以,東漢vs匈奴,東漢勝。

還有,東漢從公元59年到公元169年和羌族打了110年的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在時代,在、、三將的鎮壓下,在殺死數萬西羌人之後,羌亂終於接近尾聲。所以,東漢vs羌族,東漢勝。


而以開封為都城的大朝代也就是北宋了。


從東漢到北宋這個朝代,中間經過了935年的時間,在商業上毫無疑問,北宋的開封要強過東漢的洛陽太多太多了,比如人們從一日二餐變成一日三餐就是從北宋的開封開始的。但是後來北宋的後果大家也是知道了,就是被西夏,遼國,金國,越南,吐蕃輪流打的,所以我認為:洛陽代表了國家的強盛,開封代表了商業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