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法戰“疫”|疫情下的親情溫度

3月20日,經過一個小時的網絡開庭調解,張師傅在調解筆錄上籤下了名字,頗感欣慰地關上了電腦,窗外的花開了,壓在他心裡一個多月的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紅法戰“疫”|疫情下的親情溫度


張師傅的父親於2020年2月因病去世,生前未留有任何遺囑,留下坐落於紅橋區的兩套房產,而他的母親早在二十年前已經去世,張師傅還有一個弟弟。兄弟二人作為兩套房產的繼承人,為如何繼承產生了糾紛。疫情期間,由於不能見面,本就存在一些矛盾、溝通不暢的雙方更加無法達成一致。為徹底解決兄弟之間的矛盾,張師傅找到了紅橋區人民法院。

案情雖不復雜,但涉及到親情和房產問題,家事庭的陳國女法官還是十分謹慎。案件受理後,陳法官仔細瞭解案情和雙方爭議,與雙方當事人進行充分溝通,瞭解問題所在,對案件進行研判。陳法官發現,雙方的矛盾並沒有激化到“水火不相容”的程度,解決爭議的同時能夠讓親情回溫是最好的,於是決定採用調解的方式辦理這個案件。疫情當下,考慮到雙方希望儘快解決爭議的迫切心情和當事人的健康安全,陳國女法官利用網絡進行調解,依託法院的e調解系統,將法官和雙方當事人聚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調解過程中,陳法官首先耐心、細緻地向雙方當事人闡明法定繼承的相關法律規定,又從親情道德的角度,語重心長地勸解雙方,在法律規定較為明確的情況下,不要因為一時的慪氣,不想退步,傷了彼此的心,丟了親情。經過一番調解,當事人最終都同意按照相應份額,由雙方各繼承一套房產。


紅法戰“疫”|疫情下的親情溫度


“拿到調解書,才算是安心了。陳法官向我們講明瞭法律和道理,我們的家事經過了法院的調解,才能這麼快地解決,我們兄弟之間的關係也有所緩和。”張師傅說到。


紅法戰“疫”|疫情下的親情溫度


審理家事案件,既要妥善解決雙方爭議,也要盡力維繫親情,如何在這兩點中找到一個平衡,考驗的是家事法官的功力。張師傅的案件,從立案到結案,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妥善化解了糾紛,取得了當事人雙方滿意的結果,打開了親人之間的心結,是疫情特殊時期審理速度和親情溫度的完美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