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1300億澳元的工資補貼計劃來了。聯邦政府說,可以保住約600萬個崗位。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3月份以來,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漸覆蓋各行各業,一波前所未有的裁員潮正在席捲澳大利亞。

  • 澳航(Qantas)停飛所有國際航線,停薪留職2萬人;
  • 維珍航空(Virgin Airline)暫停所有國際航班,削減90%國內航班,停薪留職8000人;
  • 旅行社Flight Centre關閉300家門店,全球裁員6000人;
  • 文具店Smiggle的上級公司Premier Investments將未來四周關閉其所有澳大利亞門店並全球裁員9000人;
  • 百貨公司Myer從3月30日起關閉所有門店四周,停薪留職1萬人

這僅僅是知名的大公司,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還有近百萬中小企業的員工也同樣面臨失業、沒有收入的威脅。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圖/SBS

為了應對這一嚴峻問題,聯邦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3月30日宣佈,將向企業提供一項前所未有、價值1300億澳元的工資補貼(wage subsidy),以期在疫情肆虐期間保住成千上萬個工作崗位。

留職補助:上限更高、範圍更廣

這一被莫里森稱為“澳大利亞獨特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措施——留職補助(Job Keeper),即對繼續僱用僱員的僱主進行工資補貼,每人每兩週1500澳元(稅前),且無論員工本身薪水有多少。

2020年3月1日登記在冊並被僱主留用或繼續聘用的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員工,都將通過僱主獲得這一補助。

此前,莫里森敦就促企業老闆,在第三輪救助措施出臺之前,不要著急解僱員工。

財政部長喬什·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解釋,能夠獲得此項補貼的員工最高限制在中等收入水平。企業老闆需要向員工支付現金,相當於法定薪酬的大約70%至80%。在零售和酒店業等“重災區”行業的工資中位數是100%。

他還解釋,這一補貼適用於在全職工作、兼職工作,或者在某一僱主處任職超過12個月的臨時工(casual jobs)。

營業收入減少30%的公司可以申領補貼,而營業額超過10億澳元的大型公司則需收入減少了50%才能獲得。且僱主有法律義務確保他們將全部工資補貼轉嫁給僱員。

補貼支付將於5月的第一個星期開始發放,預計持續六個月。

這一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的工資補貼計劃,能否讓澳洲擺脫失業率劇增的夢魘?

以下為KPMG(畢馬威)澳大利亞對留職補助計劃的重點進行了總結:

01 符合資格的僱主

這項補助將提供給出現以下情況的機構(含個體經營者和非營利組織):

  • 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超過30%(適用於營業額少於10億澳元的企業)。或
  • 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0%以上(適用於營業額大於10億澳元的企業)。
  • 對於重大銀行稅(Major Bank Levy)的徵稅對象, 此補助不適用。
  • 非營利組織和個體經營者,只要符合上述營業額測試,即便不僱傭任何員工,仍然符合資格。
  • 補助將在2020年5月的第一週通過現行的ATO系統進行支付。相關補助的支付可追溯至2020年3月。

02 符合資格的僱員

  • 符合條件的僱員須年滿16週歲。
  • 可以是全職、兼職、臨時僱員和個體經營者。
  • 若是臨時僱員,須受僱於該僱主超過12個月。
  • 須是澳大利亞公民、永居、或某些特定簽證持有人。
  • 可以是持444簽證的新西蘭僱員。
  • 與僱主在2020年3月1日之時必須是僱傭關係,雖然之後可能遭到裁員,但僱主需要對其復職,才有資格針對該僱員申請補助。
  • 已經申請Jobseeker補助的僱員需要通知其僱主。該僱員只能從其中一項工資補助計劃中受益,而不能同時從兩者中受益。

03 建議僱主儘快採取以下行動

  • 向ATO註冊申請。
  • 向ATO提供有關合格員工的信息。
  • 持續每月向ATO提供信息,包括符合補助條件的僱員數。
  • 確保每位符合資格的員工每兩週收到至少$ 1,500澳元(稅前)的薪資。
  • 補助款項與僱主為員工支付的退休金無關。僱主仍須按照與員工的僱傭合同中約定的薪金和退休金支付比例,為員工繳納退休金。

規則解讀:薪水高低影響不同

由於政府將補貼設為每兩週1500澳元,工資的高於或低於該水平會有不同的影響。

當在職員工的現有薪金高於每兩週1,500澳元,並且企業願意為多出的部分買單時,則該計劃將行之有效,不僅可以挽救就業崗位,而且可以幫助許多企業得以生存。

如果員工的薪水等於或低於每兩週1,500澳元,則企業相當於免費保留在職員工。事實上,一些員工相當於加薪。同樣,這種情況相對易於管理。

但是,當在職員工的實際薪水超過規定的每兩週1500澳元,並且企業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願支付額外的費用來維持現有薪資水平時,整個系統立馬會變得非常複雜。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員工都難逃裁員的命運。目前,往往是僱主仍在計劃裁員,而計劃被裁掉的員工繼續申領留職補貼。也就是他們只是掛職,然後每兩週收入下降至1,500澳元。還有一種選擇是降低那些收入高於留職補貼員工的工作時間。但是,這個過程不僅複雜,而且通常需要法律援助。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不公平解僱要求的概率就會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呼籲政府出臺六個月禁止不公平解僱的原因。

鑑於留職補貼屬於稅前收入,因此某些人可能更願意選擇去Centrelink領救濟金。原因是稅後兩者給付金額不會相差太多,而選擇後者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更大。

簽訂僱傭合同的人相對更容易處理。相比之下,自僱人士則既可以領取留職補貼,也可以在收入下跌不超過30%的情況下從事額外的工作。

前兩輪方案不痛不癢,保障工薪階層收入方能穩定

本次1300億澳元工資補貼相當於GDP的6.65%。迄今為止,總的財政刺激方案為2140億澳元,佔GDP的11%以上。加上來自澳洲央行的1050億澳元和其他財政措施,刺激總額現在是3200億澳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6.4%。

規模效應,在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看來,是本次經濟救助方案相較於前兩輪經濟刺激方案最大的差別。正因為數字巨大,才能夠使民眾有些“心安”。這意味著,分配到每個人的救助份額足以幫助大家應對疫情帶來的收入問題。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早些時候,工黨和部分經濟學家就一直呼籲政府提供慷慨的工資補貼,以幫助企業留住就業崗位,併為私營商業每年3000億澳元的工資提供支持。

聯邦工黨領袖安東尼·奧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就曾評論,工資補貼“至關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員工的影響並增加企業確定性。最早發佈的的中小企業現金流補貼計劃並沒有激勵老闆留住工人。

此前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對於年營業額低於5000萬澳元的小型企業和非營利僱主,聯邦政府承諾投入2萬至10萬澳元的資金。僱主將收到的款項相當於代表工人支付給澳大利亞稅務局(ATO)現收現付預扣稅100%的資金,高於最初規定的50%。執行週期也為六個月。

魏睿昊指出,這一價值約300億澳元的中小企業贈款和退稅政策,救助規模平均僅佔中小企業薪資成本的20%,不足以企業存活下去,更別提讓企業留住員工。

而3月30日發佈的留職補貼計劃,則可能起到明顯效果。

由於補貼是經由僱主發送給僱員,因此可以減少潛在崗位流失的問題。這對疫情受控以後,經濟能否快速恢復有巨大作用。

目前,澳大利亞經濟中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大量原本有工作的人員面臨著即便疫情過去,也無法回到工作崗位上。因為大量企業會在這一過程中倒閉。將補助注入企業,不僅能迫使企業留住員工,並能幫助企業保障現金流,不至破產。一旦疫情得以控制,整個社會回到正軌,員工可以立即回到企業工作。

他認為,工薪階層的穩定,才是這個社會最大的“穩定劑”。

財長自稱:澳洲補貼比英國更包容,比新西蘭更慷慨

除了澳大利亞以外,加拿大、丹麥、新西蘭和英國都承諾為陷入困境的企業支付高達70%至80%的工資補貼。

英國政府承諾,將為因病毒疫情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八成的工資,每月最多可達2500英鎊,並適用於那些僱主已經裁員的公司,只要他們同意保留員工讓他們休病假就能獲得政府的工資補貼。這一補貼計劃將從今年3月開始,為期3個月。如有必要,這一計劃還將繼續延長。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3月20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實施worker rescue plan, 圖/Yahoo Finance

新西蘭為全職工人提供每週585.80紐元的工資補貼,為非全職工人提供350紐元的工資補貼。新西蘭企業被要求向其僱員支付疫情發生前收入的80%。如果僱主負擔不起,則要求他們將補貼全部轉給工人。

澳大利亞國內一直有“應該抄英國作業”的呼聲;也有行業人士認為,新西蘭的工資補貼更符合澳大利亞的再分配方法。

總理莫里森則反駁稱,工資補貼“不是一個剪切粘貼其它國家方案的簡單問題”,並表示,政府一直非常謹慎,以確保用現有的系統,將收入援助儘快提供給民眾。

財長弗萊登伯格則形容,澳大利亞的工資補貼比新西蘭的同類措施更為慷慨,比英國的更具包容性。

據悉,澳大利亞的補貼成本低於英國。目前,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官員正在加班加點處理細節問題,以儘快、儘可能保護更多的公司和工人。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魏睿昊認為,“抄作業”本身並不是問題,如果他國行之有效就應該借鑑,因為目前全球所有國家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所有人都在摸索。當然,也要根據本國國情加以調整,以使得方案更有效果。

失業後可申請的救助措施

除了留職補貼以外,總理莫里森宣佈一攬子救助措施,以幫助那些無法支付房租和個人或企業。

福利補貼

被裁員的求職人士有資格領取每週550澳元的失業救濟金(以前稱為Newstart,現在稱為JobSeeker),為往常補貼的兩倍。

對於一次性支付的新冠病毒補助金,適用範圍將擴大至伴侶收入超過8萬澳元的失業人員,此前伴侶的收入門檻為4.8萬元。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3月24日,在Centrelink排隊申領失業救濟的人,圖/ABC

提前領取養老金

在2020年7月1日之前,失業人員可以申請領取最多10,000澳元。在此之後的三個月內,可以再申請10,000澳元。到2021年,退休人員和其他人群的最低養老金提取率將降低50%。

免交部分房租

各州/領地政府還將立法,禁止房東在六個月內驅逐無法交租的租客。莫里森敦促商業地產房東、租戶和銀行坐下來就付款進行真誠的談判,並警告那些不妥協的房東將無法收到政府正在制定的其他救濟措施,例如稅收減免等。

魏睿昊指出,這其中釋放了一個信號:銀行會根據房東和租客最終達成的協議,相應改變貸款條件,以達到三方都能接受的程度。不過,商鋪租賃和居住租賃情況並不相同。但無論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業主、租客和銀行都應“坐下來談”,進行理性的操作。

能否最終有效仍取決於疫情週期

對於這一輪聯邦政府的救助措施是否會生效,魏睿昊表示,通過僱主補貼僱員的做法,在短時間內容應該可以有效減少失業風險。

從市場反應看,以美國、英國為首,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主要發達國家都推出了非常大規模的救助措施,使得連續暴跌接近一個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明顯反彈。可見市場普遍認可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然而,如同之前多次提到,這次的危機不同以往,是一次全球性的健康危機。

1300億史上最大規模工資補貼計劃,保得住600萬工作崗位嗎?

如果在兩三個月內,人類能夠控制住疫情的發展,恢復正常生產,那麼本輪救助方案將能夠起到作用。但倘若疫情得不到遏制,生產與生活遲遲無法回到正軌,政府恐怕沒有能力將這一補貼延續太長時間。強行維持恐怕要進行貨幣超發,最終可能引發惡性通脹,甚至政府破產。其後果比起失業率飆升恐怕也好不到哪裡。

對於投資者而言,疫情新增人數恐怕是更值得關注的數字。只有新增人數有明顯緩解,社會可以逐步恢復生產,市場信心才會迴歸,救助才真正有效。

所以,呼籲大家遵守政府的防疫禁令,如維州州長安德魯斯所說,“If you can stay at home, you must stay at home.(如果你能待在家裡,你必須待在家裡!)”

這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