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跳出現在的舒適圈嗎?一切從頭開始打拼,為什麼?

櫻桃肉丸子Xy


跳?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01

近幾年非常流行一個詞,叫“跳出舒適圈”。

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不知上進,最終被社會和時代所拋棄。

尤其人到中年,這種焦慮越來越嚴重,“再不改變就真的來不及啦!”

於是許多人紛紛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新領域。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當全職太太多年,驟然婚變,她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但痛定思痛之後,她還是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從超市售貨員,到奢侈品導購,再到企業調查員,羅子君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了成績。

不少人看完劇後,以羅子君為榜樣,紛紛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自我。

但現實生活總比小說、電視劇要殘酷許多。

大多數人沒有唐晶這樣事業有成、還願意耐心引導朋友的閨蜜,也沒有賀函這樣目光長遠、有膽有識的知己。

盲目相信舒適圈理論,貿然做出改變,只會讓自己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大不如前的尷尬境地。

跳出舒適圈卻跌得鼻青臉腫的人,絕不在少數。

02 舒適圈誤區

如今,“跳出舒適圈”似乎成了大眾趨之若鶩的成功理論。

人們紛紛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去挑戰新事物、新領域,好像只有不舒適才是成長。

以為前方是痛並快樂著的光明未來,卻再一次陷入茫然的迷霧。

朋友的姐姐一畢業就回家鄉,在體制內工作了十幾年,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順順利利的。

就是因為前段時間刮起來的這股“跳出舒適圈”風,讓她平靜的小日子泛起波瀾。

她深信自己的生活太過安逸,如果一直待在舒適圈裡,不僅會錯過世界的精彩,還有可能被時代淘汰。

經歷過一個月的焦慮、掙扎後,她毅然辭去這個“鐵飯碗”,獨身前往廣州打拼。

但企業工作與體制工作相差太大,她的工作經驗用處並不大,年齡上又沒法跟應屆生競爭,因此處處碰壁。

現下,她已經回了老家,幫著父母照料店裡的生意,正另尋出路。

家裡人罵她是閒出病來,她自己也十分後悔。

但她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努力跳出舒適圈,不但一無所獲,反而讓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這些人之所以受挫,是因為陷入了“舒適圈”誤區。

所謂舒適圈,指的是“在某個區域內,一個人表現出舒服、放鬆、穩定、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能夠用習慣性的行為模式去處理各種情況。”

也就是說,在舒適圈裡的人,應該是如魚得水的。

很多人還未到達“舒適”狀態,卻誤以為自己身在舒適圈,慌慌張張地跳出去。

阿年畢業後就去當了電器銷售,口才好,人也勤懇,才一年出頭就積累下不少客戶。

小有成就後,他決定自己創業,成立線上商城銷售電器。

但實際上,他只擅長談客戶,對於財務、技術、運作等方面,他一竅不通。

所有人都勸他不要冒險,他卻認為自己深諳門道,還有客戶欣賞他。

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闆。至於不懂的那些,聘請人才就是了。

當然,現實也狠狠地打了阿年的臉。苦心經營了兩年多,不斷往裡頭砸錢,但商城一直在虧損。

像阿年這樣,還沒出師就想著當師傅,只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錯誤理解“舒適圈”,這是第一個誤區。

第二個誤區,是錯誤理解“跳出”這個動作。

那些挑戰自我舒適底線並且獲得成功的人,從來不會在毫無準備之下往另一個全新領域跳。

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擴大舒適圈,而非跳出。

果敢、富有如股神巴菲特,對待舒適圈外的一切仍然小心翼翼。

“我們要確定我們選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不懂的我就不投資。”

來源 | 廣州日報

待在舒適圈內仍然能夠發展公司,名利雙收,又何必非往外折騰。

有足夠成本去試錯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千萬別以為跳出舒適圈,就能夠磨礪自己,走上人生巔峰。

盲目轉移陣地,代價一定是慘烈的。

03 被強加的焦慮

大多數人想跳出舒適圈,並不是出於對自己現狀的清醒認知。

純粹是被滿天飛的雞湯文洗腦,眼看著別人都跳出去了,自己也不能落後,便硬著頭皮跳。

或許有些人的確是害怕跟不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

但要警惕,哪些焦慮是被強加的。

自從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也能夠窺見別人的人生。

虛榮心使然,人們更願意曬出自己優秀、完美的一面,甚至有人為了炫耀而虛構。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月薪兩三萬、豪宅豪車、全球旅行等高配變成了標配。

天天看著別人的標配幸福,普通的我們難免會羨慕嫉妒恨。

但顯然,目前的生活無法讓我們趕上這場“標配”比拼,我們害怕被拋棄,焦慮由此而生。

那些我們本不需要的高配,通過“標配化”變成必需品,實則是落入了焦慮圈套。

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或許會對這些酒池肉林嗤之以鼻。

但跳出舒適圈同樣存在一個陷阱,那就是對自己的過分自信。

做出改變之前,盲目自信自己有能力應對任何陌生環境、陌生人、陌生情況。

對風險估計不足,卻只想著進一步就能得到海闊天空,暫時把車貸房貸和奶粉錢撇到一邊。

飽受折磨時,又把“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奉為圭臬。

到頭來才發現,這句話不過是領導讓員工老老實實996的漂亮說辭,自己不過是在瞎折騰。

失敗時還要安慰自己,好歹積累了經驗。

但先前領域所積累的經驗,難道是一文不值的嗎?

正如作家蔡瀾所說:“把自己已經取得成績和生活習慣妖魔化,真的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04 認清底線再挑戰

有些人因為跳出舒適圈而開拓了邊界,有些人卻因為跳出舒適圈而寸步難行。

到底有沒有必要跳出舒適圈?什麼時候跳才合適?

我認為,做出決定前,必須要回答這4個問題。

① 你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不同行業、不同崗位所需的人才各不相同。

內向的人不適合做公關,衝動的人不適合當領導,猶豫的人不適合去創業。

選擇圈子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否能在新的圈子裡迅速立足。

② 你是否熱愛?

舒適圈外的一切,一定是讓你不舒服、不適應的。

如果不是足夠熱愛,三分鐘熱度很難讓人堅持到最後。

③ 你做好準備了嗎?

《哪吒之魔童降生》的導演餃子,原本打算學醫後捧著鐵飯碗過日子的。

接觸動畫製作後,才發現了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

但他並沒有盲目轉行,“我在網上找了許多當時從業人員的作品,並與自己做的內容進行對照。一番批量比較後,我覺得自己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基於這種判斷,我才選擇了轉行。”

來源 | 知乎

如果沒有提前瞭解動畫行業,學習動畫技術,或許就不會有醜萌卻不認命的哪吒。

所以,跳出舒適圈之前,必須磨刀擦槍。

不帶武器上戰場,純粹是送人頭。

④ 你的幸福標準是什麼?

有人認為,登上山峰才是成功;有人認為,坐在山腳下賞花也是一種幸福。

那些落入焦慮陷阱的人,大多數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在做出改變之前,先問自己,在目前的圈子裡能否感受到幸福,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

雞湯文勾勒出再宏偉的藍圖,也抵不過自己認可的價值。

搞清楚這些問題,再決定要不要、有沒有必要跳出舒適圈。

因為,回頭路真的不好走。


Q小姐的自愈室


跳出舒適圈,什麼是舒適圈,最為90後,其他人我不知道,我身邊的90後包括我自己,還有好大一批人,都是在通往舒適圈的路上匍匐前行,百萬房價,幾十萬彩禮,壓在平均工資5000的90後身上,幾乎喘不過氣來,曾經被稱為最敢拼,最任性的這批人,還剩幾個有勇氣去拼搏,去闖。首付,房貸,車貸,彩禮,這些東西早已把理想衝散,有多少人想起曾經的夢想只剩一個無奈的笑,不曾進入舒適圈,何談跳出去,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害羞][害羞]


子瓜蟲


從來沒有舒適過,一直在打拼的路上。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出生在普通的農村家庭,沒有背景,也因此沒有太注重教育。所以我們也沒有什麼學歷,基本叫做一無所有。

從入社會開始,就要不停的打拼,有使不完的力氣,最怕得是走錯路。最希望的不過是跳離農村,在城市紮根。我們的上一輩背靠黃土面朝天,到了我們這一輩,可以出去打工,做生意,賺錢,希望給我們的下一輩打一個好的基礎。人往高處走,一代要比一代強!

現在的我已過而立之年,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有穩定的年收入,也是我多年來辛苦打拼來的,從未安逸過。!


有情感的土豆


不敢,年紀已經不允許了,什麼年齡考慮什麼年齡的事,不是嗎?年少輕狂,年少有為不是說說而已的,年齡是分水嶺。


浪蕩人在天涯


我敢,因為生活逼迫我們不得不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生活帶給我們的危機感不允許我安逸,為自己加油,好好努力


聽見溫暖387


可以,現在的我,覺得愛情對我一點也不重要,父母也在慢慢老去,他們苦了一輩子,我想我最想做的就是賺錢,能夠給他們個比較舒服的晚年,沒有哪種錢是不辛苦就掙來的,我喜歡的東西很多,當我買不起時,我就應該努力,人生不拼搏,何為人生。


精彩世界值得發現


如果剛畢業那會,我敢從頭開始打拼。

現在已過而立之年,我不敢。


專職媽媽


人生哪有舒適圈,只是短暫的安逸,過不了多久就要奮鬥了,就像學生一樣有考試時,有放假氣候,不管是上班,不上班都一樣在奮鬥,有的是為自己,有的是為家人



保定媳婦


敢跳。

一個人本身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以後,可以適當走出舒適圈,可以發現自己無限的潛能,成長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